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晶体的常识
【课标要求】
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知道晶体形成的途径
掌握晶体的特征
理解晶胞的概念
熟练掌握晶胞中粒子 数目的计算
【预习案】
阅读课本P60-62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晶体与非晶体有什么本质区别?
2、什么是晶体的自范性?其本质 是什么?
3、什么叫晶胞?
4、如何计算晶胞中粒子数目?
【探究案】
一、晶体与非晶体
1.你知道固体有晶体和非晶体之分吗?能否举例说明?
2、晶体形成的途径
3.晶体的特点
二﹑晶胞
探究(即自学检测即课本P64学与问):
下图依次是金属钠(Na)、金属锌(Zn)、碘(I2)、金刚石(C)晶胞的示意图,数一数,它们分别平均含几个原子
钠、锌晶胞都是:8×1/8+1=2;
碘:(8×1/8+6×1/2)×2=8;
金刚石:8×1/8+6×1/2+4=8
【训练案】
1.下列关于晶体与非晶体之间的区别的叙错误的是 ( )
A.化学性质不同 B.物理性质不同 C.外观形状不同 D. 微粒状态不同
2.下列现象表现为晶体的自范性的是 ( )
A.NaCl溶于水 B.KMnO4受热分解
C.不规则的晶体能生长成规则的 D.碘升华
3.制取晶体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熔融态物质凝固 B.气态物质冷却不经过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C.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D.萃取、分液
4.关于晶体的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 )
A.晶体内部的质点排列规则有序 B.凡是有棱角的物质就是晶体
C.晶体的外观规则,但是有些内部结构是无序的 D.粉末状的物质不是晶体
5.市场上有许多不法分子利用老百姓对宝石的知识知道得不多,常用玻璃制品代替宝石出售给群众,骗取钱财。如果你是执法人员,你如何简单鉴别( )
A.高温灼烧 B.分别在玻璃上刻划,看痕迹
C.在光线下观察其形状和折光性 D.测密度
6.光纤和某一种玻璃的主要成分都可看成是SiO2,则( )
A.前者是晶体,后者是非晶体 B.两者都是非晶体
C.两者都是晶体 D.后者是晶体,前者是非晶体
7.如图是钠的晶胞示意图,其中含几个纳原子( )
(第7题) (第8题)
A.9 B.8 C.3 D.2
8.上图是碘晶体中碘分子的排列图,碘分子的排列的方向有几种( )
A.2 B.5 C.8 D.14
9.最近发现一种由钛(Ti)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气态团簇分子,分子模型如图所示,其中圆圈表示钛原子,黑点表示碳原子,则它的化学式为 ( )
A.TiC B. C. D.
10.现有甲、乙、丙、丁四种晶胞(如图所示),可推知:甲晶体中A与B的离子个数比为 ;
乙晶体的化学式为 ;丙晶体的化学式为___ ___;
丁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 __。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三节 金属晶体 (第1课时)
【课标要求】
1.理解金属键的概念和电子气理论
2.初步学会用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的物理性质
【考纲要求】
了解金属的性质。
【学习目标叙写】
了解金属键会使用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的性质。
【预习案】
一、金属晶体
1.定义:在金属单质的晶体中,原子之间以____________相互结合。
2.构成微粒: 和 。
3.微粒间的作用力:
4.金属的物理通性(用电子气理论解释)
“电子气理论”: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 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 ”,被所有原子共用。
金属键就是将所有原子维系在一起的这种金属脱落价电子后形成的离子与“价电子气”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① 导电性: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金属晶体中的__________做____________而形成电流,呈现良好的导电性。
②导热性:是电子气中的____________在热的作用下_______________频繁碰撞的结果。
③延展性:当金属受到外力作用时,晶体中的各原子层就会发生______________,但不会改变原来的______________,而且弥漫在原子间的电子气可以起到类似轴承中滚珠之间的________的作用,所以金属材料有良好的延展性。
④ 硬度和熔沸点:与金属键的强弱有关。
ⅰ金属键的强度差别_________,所以金属晶体的熔点差别很大。如汞在常温下是______,而
_____是熔点最高,硬度最大的金属,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ⅱ一般情况下(同类型的金属晶体),金属离子半径越小,所带电荷越多,金属键越______,
熔点越_______.
【探究案】
探究一
1、比较电解质溶液、金属晶体导电的区别
类别 电解质溶液 金属晶体
导电粒子
过程(填化学、 物理变化)
温度影响 温度越高,导电能力越 温度越高,导电能力越
探究二
2.影响金属键强弱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训练案】
A级
1.金属键的实质是 ( )
A.自由电子与金属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B.金属原子与金属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C.金属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吸引力 D.自由电子与金属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金属的下列性质中,不能用金属的电子气理论加以解释的是 ( )
A.易导电 B.易导热 C.有延展性 D.易锈蚀
3.关于晶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晶体中只要有阴离子就一定有阳离子 B.在晶体中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
C.原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高 D.分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低
4.下列物质的熔沸点依次升高的是 ( )
A.K、Na、Mg、Al B.Li、Na、Rb、Cs C.Al、Mg、Na、K D.C、K、Mg、Al
B级 下列关于金属及金属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键具有方向性与饱和性
b.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
c.金属导电是因为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产生自由电子
d.金属具有光泽是因为金属阳离子吸收并放出可见光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三节 金属晶体 (第2课时)
【课标要求】
1. 掌握金属晶体的四种原子堆积模型
2. 能找出金属晶体的四种基本堆积模型的配位数,能计算空间利用
【考纲要求】
金属晶体内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
【学习目标叙写】
金属晶体内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及空间利用率的计算
【预习案】
一、金属晶体的概念
1.概念:金属晶体是有由 形成的晶体。
(1)构成粒子: (2)粒子间作用力:
二、 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
1.几个概念
(1)紧密堆积:微粒之间的作用力使微粒间尽可能的相互接近,使它们占有最小的空间
(2)配位数:在晶体中与每个微粒紧密相邻的微粒个数
(3)空间利用率:晶体的空间被微粒占满的体积百分数,用它来表示紧密堆积的程度
【探究案】
探究一
①简单立方体堆积,非密置层排列的金属原子,在空间内可能的排列。
这种堆积方式形成的晶胞是一个 ,每个晶胞含 个原子,被称为 堆积。
这种堆积方式的空间利用率 ,只有金属钋采取这种堆积方式。
②体心立方(A2型)堆积----钾型
如果是非密置层上层金属原子填入下层的金属原子形成的凹穴中,每层均照此堆积,如下图:
这种堆积方式所得的晶胞是一个含 个原子的立方体,一个原子在立方体的 ,另一个在立方体的 ,称为体心立方堆积,这种堆积方式的空间利用率( )显然比简单立方堆积的 多了,许多金属是这种堆积方式,如碱金属,简称为钾型。
③六方最密堆积(A3)型和面心立方(A1型)最密堆积
对于密置层的原子按钾型堆积方式堆积,会得到两种基本堆积方式---- 和 ,即:镁型和铜型。六方最密堆积如下图左侧,按 的方式堆积; 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如图右侧,按 的方式堆积.这两种堆积方式都是金属晶体的 堆积,配位数均为 ,空间利用率均为 ,但所得的晶胞的形式不同。
探究二
混合晶体-------石墨
石墨不同于金刚石,它的碳原子不像金刚石的碳原子那样呈sp3杂化.而是呈 杂化,形成
____________结构,因此石墨晶体是 结构的,每一层内部碳原子间是靠 相维系,层内的碳原子的核间距为142pm层间距离为335pm,说明层间没有化学键相连,是靠 维系的;石墨的二维结构内,每一个碳原子的配位数为3,有一个末参与杂化的2p电子,它的原子轨道垂直于碳原子平面。石墨晶体中,既有共价键,又有金属键,还有范德华力,不能简单地归属于其中任何一种晶体,是一种混合晶体。
探究三
金属晶体的四种堆积模型对比(填表):
堆积模型 采用这种堆积的典型代表 空间利用率 配位数 晶胞
简单立方
钾型
镁型
铜型
【训练案】
1、金属钾晶体为体心立方结构,则在单位晶胞中钾原子的个数是
A.4 B.3 C.2 D.1
2、金属晶体的中金属原子的堆积基本模式有
A.1 B.2 C.3 D.4
3、仔细观察右图这种堆积方式是
A.钾型 B.简单立方 C.镁型 D.铜型
4、下列排列方式是镁型堆积方式的是
A.ABCABCABC B.ABABAB
C.ABBAABBA D.ABCCBAABCCBA
5、下列金属晶体采取的堆积方式是铜型的是
A.Ag B.Fe C.Zn D.Po
6、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方式中空间利用律最高的是
A.简单立方 B.钾型 C.镁型 D.铜型
7、从严格意义上讲石墨属于
A.分子晶体 B.原子晶体 C.混合晶体 D.金属晶体
8、下列有关金属晶体的判断正确的是
A.简单立方、配位数6、空间利用律68% B.钾型、配位数6、空间利用律68%
C.镁型、配位数8、空间利用律74% D.铜型、配位数12、空间利用律74%
9、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晶体含有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 B.原子晶体一定是单质
C.分子晶体一定是化合物 D.金属晶体的硬度>原子晶体的硬度>分子晶体的硬度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是具有一定几何外观的,所以汞不属于金属晶体
B.金属一般具有较高的硬度,而钠可以用小刀切,但钠属于金属晶体
C.塑料具有一定延展性,所以属于金属晶体
D.金属晶体一般具有较高的硬度,所以金刚石属于金属晶体
11、科学家发现的钇钡铜氧化合物在90K具有超导性,若该化合物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YBa2Cu3O4
B.YBa2Cu2O5
C.YBa2Cu3O5
D.YBaCu4O4
12、金属原子在二维平面里有两种方式为非密置层和密置层,其配位数分别为______和________;
金属晶体可看成金属原子在_________________里堆积而成.金属原子堆积有4种基本模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属晶体的最密堆积是___________________,配位数是__________。
13、(1)请描述金属晶体中自由电子的存在状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明金属晶体中自由电子所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金属导电靠___________,电解质溶液导电靠_____________;金属导电能力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_, 溶液导电能力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____.
15、有一种金属结构单元是一个“面心立方体”(注:八个顶点和六个面分别有一个金属原子)。该单元平均是由__________个金属原子组成的。第二节 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第1课时)
【学习目标】
使学生了解分子晶体的组成粒子、结构模型和结构特点及其性质的一般特点。
使学生了解晶体类型与性质的关系。
使学生理解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知道一些常见的属于分子晶体的物质类别。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分子晶体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特点
难点是氢键的方向性和氢键对物体物理性质的影响
从三维空间结构认识晶胞的组成结构
【预习案】
阅读课本65页到67页,回答下列问题:
一、分子晶体
1.概念
叫分子晶体。
构成分子晶体的粒子是 ,
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是 .
2.分子晶体的物理特性
由于分子间作用力很弱,所以分子晶体一般具有:
①
②
③
3.典型的分子晶体
(1)所有非金属氢化物: H2O, H2S, NH3, CH4, HX
(2) 部分非金属单质: X2, N2, O2, H2, S8, P4, C60
(3) 部分非金属氧化物: CO2, SO2, N2O4, P4O6, P4O10
(4) 几乎所有的酸: H2SO4, HNO3, H3PO4
(5) 大多数有机物: 乙醇,冰醋酸,蔗糖
【探究案】
探究一
是不是在分子晶体中分子间只存在范德华力?
探究二
为何干冰的熔沸点比冰低,密度却比冰大?
探究三
晶体分子结构特征
探究三
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比较规律
分子晶体要熔化或汽化都需要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熔化和汽化时需要的能量就越多,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
因此,比较分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低,实际上就是比较分子间作用力(包括范力和氢键)的大小。
(1)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烷烃、烯烃、炔烃、饱和一元醇、醛、羧酸等同系物的沸点均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
分子间有氢键的物质(HF、H2O、NH3等)熔、沸点反常增大。形成分子内氢键的物质,其熔、沸点低于形成分子间氢键的物质。
(2)在烷烃的同分异构体中,一般来说,支链数越多,______________。如沸点:正戊烷 > 异戊烷 > 新戊烷;芳香烃及其衍生物苯环上的同分异构体一般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注意:分子的稳定性则决定于共价键的强弱.例如冰与硫化氢的熔点、热分解温度的比较?
【训练案】
下列属于分子晶体的一组物质是
A CaO、NO、CO B CCl4、H2O2、He
C CO2、SO2、NaCl D CH4、O2、Na2O
2.下列性质符合分子晶体的是
A 熔点1070℃,易熔于水,水溶液能导电
B 熔点是10.31℃,液体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
C 熔点97.81℃,质软,能导电,密度是0.97g/cm3
D 熔点,熔化时能导电,水溶液也能导电
3.下列物质的液体中,不存在分子是
A 二氧化硅 B 二氧化硫 C 二氧化碳 D二硫化碳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B分子晶体中的分子内不含有共价键
C分子晶体中一定有非极性共价键
D分子晶体中分子一定紧密堆积
5.干冰汽化时,下列所述内容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内共价键 B分子间作用力
C分子间距离 D分子间的氢键
6.“可燃冰”是深藏在海底的白色晶体,存储量巨大,是人类未来极具潜在优势的洁净能源。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由水分子形成空间笼状结构,笼中“关”甲烷而形成,如某种可燃冰的存在形式为CH4·5.75H2O。
(1)“可燃冰” CH4·5.75H2O的分子中,m(CH4):m(H2O)=
(2)若要从“可燃冰”中分离出甲烷,可用下列两中方法:①在一定温度下, 使气体从水合物中分离出来,在一定压力下, 使气体从水合物中分离出来。
7.选择以下物体填写下列空白
A干冰 B氯化铵 C烧碱 D固体碘
⑴晶体中存在分子的是 (填写序号,下同)
⑵晶体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⑶熔化时不需要破坏共价键的是
⑷常况下能升华的是
8.四氯化硅的分子结构与四氯化碳类似,对其作出如下推测
①四氯化硅晶体是分子晶体。②常温常压四氯化硅下是液体。③四氯化硅分子是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④四氯化硅熔点高于四氯化碳。
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 B只有①② C只有②③ D①②③④
【自主区】
【使用说明】教师书写二次备课,学生书写收获与总结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原子晶体的概念,能够区分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
2、了解金刚石等典型原子晶体的结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
【重点难点】
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预习案】
阅读课本68页到71页,回答下列问题:
一、原子晶体(共价晶体)
1.概念
叫原子晶体。
构成原子晶体的粒子是 ,原子间以较强的共价键相结合。
2. 原子晶体的物理特性
在原子晶体中,由于原子间以较强的共价键相结合,而且形成空间立体网状结构,所以原子晶体的:
(1)
(2)
(3)
(4)
3.常见的原子晶体
某些非金属单质:
金刚石(C)、晶体硅(Si)、
晶体硼(B)、晶体锗(Ge)等
某些非金属化合物:
碳化硅(SiC)晶体、氮化硼(BN)晶体
某些氧化物:
二氧化硅( SiO2)晶体
【探究案】
探究一
怎样从原子结构角度理解金刚石、硅和锗的熔点和硬度依次下降?
探究二
石墨(混合型晶体、过度型晶体)
1、石墨为什么很软?
2、石墨的熔沸点为什么很高(高于金刚石)?
3、石墨属于哪类晶体?为什么?
探究三
以金刚石为例,说明原子晶体的微观结构与分子晶体有哪些不同?
探究四
为何金刚石的熔沸点高于硅?
2.为何CO2熔沸点低?而破坏CO2分子却比SiO2更难?
归纳1:
1.原子晶体熔、沸点比较规律
在共价键形成的原子晶体中,原子半径小的,键长短,键能大,晶体的熔、沸点高。如:金刚石 > 碳化硅 > 晶体硅
2.原子晶体与分子晶体的比较
分 子 晶 体 原子晶体
构成微粒 分 子 原 子
晶体内相互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含极性、氢键) 共价键
硬度、熔沸点 低 高
熔、沸点变化规律 1、对于组成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2、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3、氢键作用 键长键能
化学式能否表示分子结构 能 不能
3.两个晶体的熔沸点的比较
判断二者晶体类型:
一般情况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的熔沸点都高于分子晶体。
如果是同种晶体,比较晶体内各微粒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归纳2:非金属单质是原子晶体还是分子晶体,可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判断:
(1)依据组成晶体的粒子和粒子间的作用判断
原子晶体的粒子是_________,质点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晶体的粒子是_________,质点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忆常见的、典型的原子晶体
a、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晶体的熔点判断
原子晶体熔、沸点高,常在1000℃以上;
分子晶体熔、沸点低,常在数百度以下至很低的温度。
(4)依据导电性判断
分子晶体为非导体,但部分分子晶体溶于水后能导电;
原子晶体多数为非导体,但晶体硅、晶体锗是半导体。
(5)依据硬度和机械性能判断
原子晶体硬度大,分子晶体硬度小且较脆。
【训练案】
1.下列晶体由原子直接构成,且属于分子晶体的是 ( )
A.固态氢 B.固态氖
C.白磷 D.三氧化硫
2. 共价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是构成物质粒子间的不同作用方式,下列物质中,只含有上述一种作用的是 ( )
A. 干冰 B. 氯化钠
C.氢氧化钠 D. 碘
3.在金刚石的晶体中,含有由共价键形成的碳原子环,其中最小的环上所需碳原子数及每个碳原子上任意两个C—C键间的夹角是 ( )
A.6个120° B.5个108°
C.4个109°28′ D.6个109°28′
4. 支持固态氨是分子晶体的事实是 ( )
A. 氮原子不能形成阳离子
B. 铵离子不能单独存在
C. 常温下,氨是气态物质
D. 氨极易溶于水
5.石墨晶体是层状结构,在每一层内;每一个碳原于都跟其他3个碳原子相结合,如图是其晶体结构的俯视图,则图中7个六元环完全占有的碳原子数是 ( )
A. 10个 B. 18个
C. 24个 D. 14个
6. 2003年美国《科学》杂志报道:在超高压下,科学家用激光器将CO2加热到1800K,成功制得了类似石英的CO2原子晶体。下列关于CO2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晶体中C、O原子个数比为1∶2
B. 该晶体的熔点、沸点高、硬度大
C. 晶体中C—O—C键角为180°
D. 晶体中C、O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
7、氮化硅是一种新合成的材料,它是一种超硬、耐磨、耐高温的物质。下列各组物质熔化时,所克服的作用力与氮化硅熔化所克服的微粒间的作用力都相同的是 ( )
A、硝石和金刚石 B、晶体硅和水晶
C、冰和干冰 D、萘和蒽
8. 碳化硅(SiC)具有类似金刚石的结构,其中碳原子和硅原子的位置是交替的。在下列三种晶体①金刚石②晶体硅③碳化硅中,它们的熔点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 )
A. ①③② B. ②③①
C. ③①② D. ②①③
【拓展提高】
1.氮化硅是一种高温陶瓷材料,它的硬度大、熔点高、化学性质稳定,工业上曾普遍采用高纯硅与纯氮在1300℃反应获得。
(1)氮化硅晶体属于_________晶体。
(2)已知氮化硅的晶体结构中,原子间都以单键相连,且N原子和N原子,Si原子与Si原子不直接相连,同时每个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请写出氮化硅的化学式_______.
(3)现用四氯化硅和氮气在氢气气氛保护下,加强热发生反应,可得到较高纯度的氮化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区】
【使用说明】教师书写二次备课,学生书写收获与总结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四节 离子晶体
【学习目标叙写】
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了解离子键强弱的决定因素。
2.能够计算离子晶体晶胞中的粒子个数。
3.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的差异性。
4.通过对离子晶体中离子配位数和决定离子配位数因素的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预习案】
预习78页80页完成以下问题:
1.复习组成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粒子和粒子间的作用力是什么?
它们具有哪些物理特殊性质?
2.你能列举离子晶体的物理性质吗?并进行相关的比较吗?
3.你知道氯化钠和氯化铯晶胞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分别是多少?你能理解影响离子晶体结构的几何因素、电荷因素的相关内容吗?
【探究案】
探究一:NaCl和CsCl晶体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
离子晶体 阴离子的配位数 阳离子的配位数
NaCl
CsCl
结论:1. NaCl和CsCl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比例都是 ;同属于AB型离子晶体。
2.这两种晶体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 (填“相等”或“不相等”)。
探究二:NaCl和CsCl中正、负离子半径比和配位数
NaCl CsCl
r+/r- = r+/r- =
C.N.=6 C.N.=8
结论: 在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相同时r+/r-的比值越大,阴阳离子的配位数越 (填“多”或“少”)。
2.⑴影响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配位数的因素有 、 、 。
其中 是决定离子晶体结构的重要因素。
⑵碳酸盐热分解温度和阳离子半径大小的关系为 。
3.有①NaCl ②KCl ③CsCl 三种离子晶体,离子键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
4.几种离子晶体模型:
NaCl型晶体结构模型:
⑴ 在NaCl晶体中,每个Na+周围同时吸引着_____个Cl-,每个Cl-周围也同时吸引着_____个Na+。即配位数为_______。
⑵ 每个Na+周围与它最近且等距的Na+有_____个。每个Cl-周围与它最近且等距的Cl-有_____个。
⑶ 利用均摊法计算,在NaCl的一个晶胞中,包括_____个Na+ ,包括______个Cl-。
CsCl型晶体结构模型:
⑴ 在CsCl晶体中,每个Cs+周围同时吸引着_____个Cl-,每个Cl-周围也同时吸引着_____个Cs+。即配位数为_____。
⑵ 每个Cs+与_____个Cs+等距离相邻。每个Cl-与_____个Cl-等距离相邻。
⑶ 利用均摊法计算,在CsCl的一个晶胞中,包括______个Cs+ ,包括______个Cl-。
CaF2型晶体结构模型:
⑴ 在CaF2晶体中,每个Ca2+周围同时吸引着_____个F-,每个F-周围也同时吸引着_____个Cs+。即阴离子配位数为_____;阳离子配位数为_____。
⑵ 利用均摊法计算,在CaF2的一个晶胞中,包括______个Ca2+ ,包括______个F-。
【训练案】
1.下列物质有固定熔、沸点的是
A.CuSO4溶液 B.石蜡 C.玻璃 D.白磷
2.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分子晶体中都存在共价键
B.CaTiO3晶体中每个Ti4+和12个O2-相紧邻
C.SiO2晶体中每个硅原子与两个氧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
D.金属晶体的熔点都比分子晶体的熔点高
3. 下列有关离子晶体的数据大小比较不正确的是
A.熔点:NaF>MgF2>AlF3 B.晶格能:NaF>NaCl>NaBr
C.阴离子的配位数:CsCl>NaCl>CaF2 D.硬度:MgO>CaO>BaO
4. 有关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
B.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
C.冰熔化时水分子中共价键发生断裂
D.氯化钠熔化时离子键未被破坏
5. 如图是NaCl晶体的一个晶胞的结构模型。KO2的晶体结构与NaCl相似,KO2可以看作是Na+的位置用K+代替,Cl-的位置用O代替,则下列对于KO2晶体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与K+距离相等且最近的O共有8个
B.与K+距离相等且最近的O构成的多面体是正八面体
C.与K+距离相等且最近的K+有8个
D.一个KO2晶胞中的K+和O粒子数均为6个
6.下列性质中,可以充分说明某晶体是离子晶体的是
A.具有较高的熔点 B.固体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
C.可溶于水 D.固体不导电,熔融状态能导电
7.下列物质的熔、沸点高低顺序中,正确的是
A.金刚石 >晶体硅 >二氧化硅 >碳化硅 B.CI4>CBr4>CCl4>CH4
C.MgO>O2>N2>H2O D.金刚石>生铁>纯铁>钠
8.一种离子晶体的晶胞如右图其中阳离子A以表示阴离子B以表示。
(1)每个晶胞种含A离子的数目为________,含B离子数目为________。
(2)若A的核外电子排布与Ar相同,B的电子排布与Ne相同,则该离
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3)阳离子周围距离最近的阴离子数为_____,阴离子周围距离最近的阳离子数_____。
(4)已知A的离子半径为r m,则该晶胞的体积是 ___________m3。
9. (选做题)有一种蓝色晶体,它的结构特征是Fe2+和Fe3+分别占据立方体互不相邻的顶点,而CN— 离子位于立方体的棱上。
(1)根据晶体结构特点,推出其化学式(用最简单整数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此化学式带何种电荷 用什么样的离子(用Mn+表示)与其结合成中性的化学式 写出此电中性的化学式。 ;
(3)指出(2)中添加离子在晶体结构中的什么位置
10.(选做题) 下图表示3种晶体的微观结构。试回答下列问题:
(1) 高温下,超氧化钾(KO2)晶体呈立方体结构,晶体中氧的化合价部分为0价,部分为-2价。图甲为KO2晶体的一个晶胞,则此晶体中,与每个K+距离最近的K+有________个,0价氧原子与-2价氧原子的数目比为________。
(2) 正硼酸(H3BO3)是一种具有片层状结构的白色晶体,层内的H3BO3分子通过氢键相连(如图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正硼酸晶体属于原子晶体 ②H3BO3分子的稳定性与氢键有关
③在H3BO3分子中各原子都未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④含1 mol H3BO3的晶体中有3 mol氢键
⑤含1 mol H3BO3的晶体中有3 mol极性共价键
⑥H3BO3的结构式可表示为: 因此H3BO3是三元酸
(3) 图乙和图丙均为层状结构,但存在本质性的差别。石墨属于混合晶体。此晶体中,每一层由无数个正六边形构成,平均每一个正六边形所占有的碳原子数为________,C—C键数为________。
【自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