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贴近生活
——《运动和能的多种形式》案例
1、 教材分析
《运动和能的多种形式》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科学》(浙教版)。
教材呈现了运动和能的多种形式,主要是让学生对运动和能有一个总体的了解,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片面地理解运动和能的意义,同时也使后续教材和教学中可以较为方便地使用运动和能的概念。
本课的知识总体上来看是比较抽象的,所以我在上课前就很注意收集学生身边的材料,让教材与生活充分接触。
2、 学生分析
1、 我校地处经济相对较为落后的地区,这里学生的交通意识相对薄弱,再加上56省道线的竣工,给学生的安全带来隐患。
2、 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他们对于感性事物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对于理性抽象的概念理解还是有稍许的欠缺。生活经验和阅历还不够丰富,逻辑思维还不够完善。
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直接动力还是来自于对这门学科的兴趣。
3、 设计理念
1、 转变教师角色,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师不仅充当指导者、组织者,而且还充当合作者。
2、 创设探究情景和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合作,勇于表达和交流。
3、 突出科学素养,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所喜爱,并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发。
4、 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学习科学最直接和持久的内部动力,从实际出发,注重创设学习科学的情况,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说出机械运动、光运动、声运动、电运动、热运动、生命运动等运动形式,从而确认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2、 结合实例说明动能、势能、化学能、电能、光能的存 在,从而确认能的多样性。
情感目标
1、 通过观察与体验,认识到运动和能量与日常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丰富的实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介绍我国古代的水碓磨及我国在2004年奥运会上取得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动能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5、 课前准备
小车、钩码、 细绳、定滑轮、饮料罐、橡皮筋、纸风车
多媒体辅助课件
6、 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
放一首歌曲《两只蝴蝶》,背景花从中翩翩起舞的蝴蝶。
师:正如歌中所唱,春天时,蝴蝶最喜欢在花从中翩翩起舞,秋天时,秋叶从树上落下,这些都说明了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谈到运动,大家很容易联想到体育运动,说说你最喜欢的体育运动。
(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和谐,轻松愉快,拉近师生间情感距离,尽量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的关系)
学生各抒己见。
(发现有学生说自己不喜欢运动)
师:有些同学很喜欢运动,还有些同学不喜欢运动,这有一个公式“7+1>8”,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七个小时的学习加一个小时的休息比8个小时的学习效果要好的多,所以大家要劳逸结合,不喜欢运动的同学要注意多参加运动,运动过度的同学也要注意学习,你们现在是学习的黄金时间,要做到全面发展。
(让学生注意学习的方法和效率,全面发展自己,很自然地将课本与德育相结合,同时注意让学困生的反映,让他们来讲讲,关键是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展示:奥运跳水运动健儿为国争光的片段,慢镜头
(二、新课教学)
问:2004年奥运会是中国的丰收年,你知道画面上的运动员是谁吗?她取得了什么成就呢?
生:郭晶晶,跳水冠军。
师:我们来欣赏她在运动会上优美的表现吧。她在跳水的过程中在空中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生:从跳板上到空中再到水中
图片:蒲公英种子的飞行、候鸟的迁徙
问:图中这些物体的空间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生:不同时间物体的位置不同。
师:这些物体在空间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称为机械运动。在平时我们所说的运动一般指机械运动,机械运动也是最简单的运动。
讨论:你见过的运动中,请你讲讲你所知道的机械运动。
生:跑步、老师从讲台这边走到那边、早上从家里骑车到学校、小鸟从一棵树上飞到另一棵树上、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等。
师:生活中,除了机械运动以外还有没有其它的运动形式呢?
图片:雷电交加现象
问:在雷电发生时,你们都见到了哪些现象呢?
生:雷电现象发生时有声、光、电、热等多种形式的运动
图片:小草从土里钻出来
师:春天到了,小草从土里钻出来,慢慢地长大,这过程是属于什么运动呢?
生:生命运动
讨论:生活中你会遇到各种运动形式,请说说你最熟悉的运动
生:我长大是生命运动,阳光从太阳到地球是光运动,老师讲话我听到是声运动,小蝌蚪变成青蛙是生命运动—— —— ——
师;我们来看看我们最常见的一些运动
影片片段:《交通安全》
问:请你说说为什么汽车撞向一个人的时候,人会受伤呢?
( 由于56省道线的竣工,很多学生上学放学都要经过那条道路,再加上学生的交通意识的薄弱,有必要在这里对他们进行教育)
师:现在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个原因,原来运动的物体都是具有一定的能量,这种能量我们称之为动能。当一个物体从运动到静止,那么它的动能就要释放出来,那你现在了解了吗?
生:因为汽车在运动,所以它就具有动能,因此人被撞到动能就释放到人的身上就会受伤
师:那么同学们每天上学放学在路上就要注意安全,现在很多同学上学放学都要经过56省道线,那车速更快,具有的动能也越多所以也越危险。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所以我们一定要对自己负责。
讨论:液体和气体的运动是否也具有动能,请你举例说明。
生:(拿出风车)当风吹来时,风车动了,说明气体也有动能。
台风时房子被刮倒了,说明气体有动能
雨下得大时打在肩上很痛,说明液体也有动能
展示:我国古代的水碓磨,风车
实验一:沿桌面移动小车,使钩码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当放手后,你看到了什么?这现象说明了什么?
二:用一根橡皮筋钩着一只笔,然后旋转笔,将手放开,你会看到什么现象呢?
学生讨论
总结:钩码被举高后积蓄了一定的能(重力势能),当它下落时会将这种能释放出来,橡皮筋发生形变时也积蓄了一定的能,当它恢复原状时也会释放这种能(弹性势能)
( 板:势能:物体被举高或发生形变时具有的能。)
师: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除了机械能以外,能还有其它多种形式的能,请你说说其它形式的能并举出一个例子。
阅读:学生阅读课本P47-48然后讲出来
( 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可以锻炼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生:化学能:像食物、汽油、木材、天然气、沼气、煤炭等里面储存着的能量。
电能:电池和各种发电站都能提供大量的电能
讨论:你家里有哪些用具工作时要消耗电能?
生:电视机、电冰箱、电脑、消毒柜等
生:声能:声音是一种听得见的能量,很强的声音能将玻璃震碎,声音具有的能量叫声能。
光能:光合作用时植物吸收太阳光能,将它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体内。
(三、小结)
运动的形式:机械运动、声运动、光运动、电运动、热运动、生命运动等。
能的形式:机械能、声能、光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等
(四、课内练习)
1、 下列运动各属于什么运动。
水往低处流 春天,百花争艳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阳光普照大地
2、空中下落的乒乓球具 挂在树上的苹果具有 (五、教学评价)
1、描述一种你见过的比较独特的运动,分析它具有哪些形式的能。
2、学习小组任务:分析玩具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7、 教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的呈现,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课后学生说了一句话:老师,如果我们天天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就好了。我的感触很深,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来说多媒体教室上课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而对于农村里的学生来说,能够上一节多媒体课是很不容易的。
从课内的练习及学生课后的反映来看,这节课的掌握情况是比较乐观的。我就自己进行分析一下。比较满意的几个部分:
一、本节课的开头部分我是比较满意的,能够从学生很熟悉的歌曲引出运动的课题,然后让学生说说他们喜欢的运动。这样就能让学生学到一点东西,因为在平时,老师不可能跑过去对他们说,你要怎样合理学习呀,现在的学生逆反心理很强,说得有凭有据的话才会吸引他们。而在这里就很自然地对学生说出来了。
二、本节课设计的几个讨论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话可说,不会觉得老师专门在给某些同学上课,这一点我在平时的上课中都是很注意的,就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思考。这样学生课堂上真正拥有了时间和空间,体现了他们的主体地位,争取让所以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本节课的交通安全的教育,如果是平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有些学生会表现出不屑的样子,而现在通过这节课的讲述,学生都露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因此在教学中寻找德育的切入点,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