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
1.(苏州中考)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D.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音调逐渐降低
2.(黑龙江中考)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
要介质的是
((e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B.倒车雷达
3.(聊城中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的音调低
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4.(常州中考)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
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
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B)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5.(南平中考)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
佩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
A.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
B.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
6.(陕西中考)如图所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
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
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
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用不同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
度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7.(荆门中考)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
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
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
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B)
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
B.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
D.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
8.(常州中考)超声手术刀通过超声发射器,从不同方
向向身体内的病变组织发射多東超声波,利用其能
量准确“烧死”病变细胞.以下超声波的特点与该手
术刀的治疗功能无关的是
A.方向性好
B.穿透力强
C.能量集中
D.遇物反射
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9.(徐州中考)人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结处,会感到声
带在振动,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那些刺耳难听,令人厌烦的声音称为噪声
10.(泉州中考)中考英语听力测试时,清晰的朗读声是
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考试期间,考场周围綦鸣喇
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周周练(第二章)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
1.(苏州中考)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D.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音调逐渐降低
2.(黑龙江中考)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倒车雷达 C.超声波清洗机 D.真空罩中的闹钟
3.(聊城中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的音调低
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4.(常州中考)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5.(南平中考)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 )
A.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 B.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
第5题图 第6题图
6.(陕西中考)如图所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不同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7.(荆门中考)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
D.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
8.(常州中考)超声手术刀通过超声发射器,从不同方向向身体内的病变组织发射多束超声波,利用其能量准确“烧死”病变细胞.以下超声波的特点与该手术刀的治疗功能无关的是( )
A.方向性好 B.穿透力强 C.能量集中 D.遇物反射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9.(徐州中考)人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结处,会感到声带在________,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以________的形式传播;那些刺耳难听,令人厌烦的声音称为________.
10.(泉州中考)中考英语听力测试时,清晰的朗读声是通过________传入耳朵的;考试期间,考场周围禁鸣喇叭,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
11.(盐城中考)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________产生的.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________越大.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________发生改变.
12.(黄冈中考)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之称的听漏工常常在凌晨一点左右,大街上车辆稀少时,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如图).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听音棒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________(填“高”或“大”)些.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3.(娄底中考)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水的深度是6.75 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 500 m/s,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________秒才能接收到信号.
14.由于雾霾严重,小明咳嗽看医生,医生用听诊器听肺音诊断疾病,是因为声可以传递________;小明发现超声波加湿器和烧开水都会冒“白气”,加湿器利用声波传递________将水打碎形成小水滴.
15.在环境监测中,监测人员使用专业的仪器对声音进行波形测定.如图是某次监测的结果,则波形________是乐音波形,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第16题8分,第17题5分,共13分)
16.阅读下列有关声速与气温的小短文,回答后面的两个问题:
气温影响地面附近空气,气温高,地面空气变得稀薄,则声速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产生声音不一定由声源沿直线传播的情况,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的附近传播速度较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
(1)赤日炎炎,在沙漠里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叫喊,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音传播时向________拐弯.
(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的钟声是由于钟________产生的,客船里的乘客听到的钟声是通过________传来的,乘客主要是利用________来区分出是钟声的.
17.如图所示,往暖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请你简要说明其中的道理.
四、实验探究题(15分)
18.(上海中考)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张力有关.
(1)利用弦音计做研究,如图1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张力相同.
①若他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________的关系.
②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________和 ________两弦线做实验.
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弦线越粗,发出的音调越低.
(2)请你据图2判断,在张力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对应的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________点,最低的是按住________点.
参考答案
周周练(第二章)
1.B 2.D 3.D 4.B 5.C 6.D 7.B 8.D 9.振动 声波 噪声 10.空气 声源处 11.振动 响度 音调 12.避免声音的干扰 大 13.液体 9 14.信息 能量 15.a 波形振动有规律 16.(1)上 (2)振动 空气 音色 17.往暖瓶里灌开水,是根据音调来判断水位高低的.往暖瓶里灌开水时,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随着瓶内水面上升,瓶内空气柱变短,其振动频率加快,发出的声音音调变高. 18.(1)①长度 ②a b (2)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