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动物的行为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动物行为以及动物行为的生物学意义。
(2)了解动物行为的几种基本类型:觅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社群行为、迁徙(洄游)行为。
能力目标
通过对动物各种行为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建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认识到只有人类和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和谐相处,才能使整个地球表现出盎然生机。
(2)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动物行为的生物学意义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师:草履虫作为单细胞动物,尽管没有脑和神经,也能表现出一定的行为方式。通过上节课的观察实验,我们应该对草履虫应激性有一定的了解,先看一段影片,并思考草履虫对食盐有怎样的应激性?(让学生观看影片:草履虫的应激性)。
生:草履虫对食盐为负趋性
师:对,与我们在“草履虫应激性的观察”实验中所看到的相似,当外界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动物的个体或群体都会做出适应性反应和活动,动物的这些所作做为,我们称它为动物的行为。
师:(问)老虎的奔跑跳跃是动物的行为吗?老虎的凝神静卧呢?你还能说出一些动物行为的例子吗?
生:老虎会捕食,会生小老虎,会吼叫等
师:(总结)动物的行为包括动物的各种姿态和动作,包括动物的爬行、走动、奔跑、跳跃、游水、飞行、滑翔和其他运动方式;还包括动物的取食、功击、防御、繁殖、迁徙过程中的各种动作;包括体态、体色、声音等正常和异常的状态。
通过图片让学生讲述一些简单的动物行为。(只要求两三个同学讲述自己的观察。)
生:豹捕食羚羊、蜘蛛织网、公鸡对着镜子中的自己大叫等……
师:同学们观察的现象都是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按照性质可以分为多种,我们先来看一下动物的觅食行为。
(逐个观看不同动物的觅食行为图片:)1.蜘蛛捕食、2.射水鱼捕食(带影片)、3.蜂鸟吸食花蜜(带影片)、4.啊拉斯拉棕熊捕食、5. 猎豹捕食羚羊、6.熊猫吃竹子等。
师:这些动物在捕食时对捕食的对象有什么特点?
生:不同的动物捕食的对象是不一样的,但大多数动物捕食的对象的固定的。
师:(投影)活动:观察蚂蚁觅食行为
总结:动物通过独特方式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称觅食行为,它是动物生存的最基本的行为。
师:不同的动物之间为了食物会争斗,那同种动物之间是不是一定很和睦?
生:不是,有时也有激烈的争斗。如斗鱼
师:对,两只同种的动物在一起,或是一群同种动物在一起,一般情况都能和睦相处。但有的也会争斗起来,而且争得难解难分,甚至打得头破血流。你们见过同种动物发生争斗的事吗?
生:有狗打架、斗蟋蟀、斗鸡、羊相抵、牛相顶和猴子互相追打……
师:(展示动物争斗图片,并播放“暹逻斗鱼”的短片)问:斗鱼争斗的目的是什么?
生:与有机会和雌鱼在一起繁殖。
师:同种动物在有些情况下会发生互相攻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动物攻击行为。我们容易看到的大多是饲养动物的争斗,最激烈的当然是野生动物的争斗。请看挂图(展示两只羚羊的争斗)表现了动物的什么行为?
生:两只公羚羊在争斗,表现的是动物的攻击行为。
师:狗一般不会为了争夺异性而争斗,狗为什么要打架呢?
生:为了争夺食物。
师:两只雄蟋蟀放在一个罐里往往会发生争斗,罐里既没有食物,又没有异性,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大概是为了争夺地盘吧。(教师补充、肯定。)
师:前面提到的都是动物的攻击行为,动物的攻击行为发生在什么动物之间?
生:发生在同种动物不同个体之间。
师:同种动物不同个体之间为什么会发生攻击行为?
生:为了争夺食物、配偶或生存的领地。
师: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这种行为叫攻击行为。而这种争斗对于动物维持个体生存和延续种族必不可少。
师:同种动物个体互相残杀,对那种动物是有利还是有害呢?
生齐答:有害。
师:不完全对。同种动物争斗的结果,对失败的个体来说是有害的,失败的个体总是体弱的、年老的或病残的,战胜的个体一定是体强的、健壮的。这样可以提高种群的整体素质,对种群有利。对于动物维持个体生存和延续种族必不可少。
师:动物的攻击行为,有的是直接攻击对方的肉体;有的不是直接攻击肉体,而是装腔作势.向对方表示出恐吓、驱逐等动作或声音。(请学生模仿表演)
动物除表现出主动的攻击行为外,同时还具有保护自身、防御敌害的行为。
(展示臭鼬、麝牛、蝴蝶、野兔、刺猬这些动物的图片和相关的影片)
师:尺蠖的形态、体色很像一段树枝;竹节虫的形态、体色很像竹枝;枯叶蝶的形态体色更逼真了,不但外形、颜色像一片枯叶,翅上还有叶脉和枯叶上残破的孔。这是动物对植物的模拟;也有的动物模拟动物和植物模拟动物或某种生物模拟其他物体。更多的生物体色和环境相一致。拟态和保护色使动物能得到很好的保护,这是动物的防御行为。我们了解乌贼的生活习性,请说一说乌贼的防御行为。
生:乌贼身体里有墨囊,墨囊里有墨汁,遇到敌害时放出墨汁,周围的海水染黑了,自己可以逃脱。
师:每种动物都能进行生殖,通过生殖才能保证种族的延续。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叫做动物的繁殖行为。
(播放花鲈、螳螂和园丁鸟繁殖的影片)
师:有的动物单独生活,有的动物集群生活。集群生活的动物又分为几种类型,有的是一般的群聚,没有首领也没有分工,像蝗虫、带鱼、麻雀等。有的有首领或有职能的分工,这是一种有组织的群体生活。蜜蜂则是分工明确的群居动物
(播放蜜蜂群居的影片)
蜂群组织中的不同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动物具有的这种群体组织和一系列的群体行为叫社群行为。有社群行为的动物还有黄蜂、白蚁、蚂蚁、猕猴、狒狒、黑猩猩、大猩猩,以及某些鸟类(如朱鹮)。
师:鸟类除了群居,还会在一定季节朝一个方向飞去,你们知道有哪些鸟吗?
生:大雁
师:(先播放大雁迁徙的影片)
对。日、月、星球都在运动。地球因自转一天分为白昼和黑夜;由于公转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广阔的海平面总是在起伏动荡,潮水的涨落周而复始地进行。几亿年来,动物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随着地球、月亮、太阳运行的往复变比,逐渐形成一些周期性的行为,在一天中、一月中或一年中重复出现。动物的这种周期性出现的行为,叫动物的节律行为。鸟类随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变更生活地区的习性叫迁徙行为。同时鱼类也有类似的行为,他们在一生的生命活动中,需要周期性的、定向的群体迁移活动我们称它为洄游行为。如大麻哈鱼、中华鲟等。
演示:六种动物的行为的分类
师:(问)请学生说一说还有没有其他动物的行为?
(鼓励学生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激起竞争意识。)
问:由于动物种类、运动方式等不同而导致动物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请同学们想一想,动物的行为有没有共同的特点呢?
师:(引导学生分析上面已经学过的几种动物行为进行归纳总结)
1.动物的行为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2.动物的行为是对环境的适应,对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
3.是遗传因素、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
问:我们为何要研究各种各样的动物行为?
生:研究动物行为的根本目的是认识和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除对人类有害的动物。
师:(问)想一想,这些多种多样的动物行为,从动物行为获得过程来看,它们又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生:(小组讨论、)有些是出生就会的,有些可以人工训练。比如警犬、马戏团的动物。
师:对,从动物的行为获得过程看,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一种行为。特点是具有持久性
2.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特点是具有短暂性,容易建立,也容易消退,提高了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强,表现出的动物行为也越复杂多样。
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总结出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生:知道了动物的多种行为和其特点
巩固练习
1.下列哪项不属于动物的行为(B)
A.青蛙鸣叫 B.动物体内食物的消化
C.豹追羚羊、羚羊跑避 D.变色龙随环境改变自己的体色
2.下列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D)
A.狗拉雪撬 B.马拉车 C.猴子剥花生 D.蚕吐丝
3.两只雄性织布鸟在繁殖季节为争夺筑巢的树枝,发生激烈打斗行为,该行为属于(B)
A.取食行为 B.攻击行为 C.防御行为 D.繁殖行为
4.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A)
A.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B.找到配偶 C.逃避敌害 D.找到食物
5.下列动物种群中,不具有社群行为的是(B)
A.密蜂群体 B.绵羊群体 C.白蚁群体 D.蚂蚁群体
6.“蜻蜓点水”实际上是蜻蜓的产卵过程,对蜻蜓该行为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B)
A.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B.是一种学习行为
C.是一种繁殖行为 D.该行为由蜻蜓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
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本该节作业
迁徙和洄游行为
社群行为
繁殖行为
防御行为
争斗行为
觅食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