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2 熔化和凝固 同步练习含答案(ppt+word)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2 熔化和凝固 同步练习含答案(ppt+word)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1-07 02:03:49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课件23张PPT。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1课时 熔化和凝固的现象与特点
01  知识管理
1.物态变化
概  念: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________.
2.熔化和凝固
熔  化:物质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熔化.
凝  固:物质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凝固.
晶体与非晶体:________熔化温度的这类固体为晶体;________熔化温度的这类固体为非晶体.
熔点与凝固点:________熔化时的温度为熔点;________形成晶体时的温度为凝固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________的,不同的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________.
说  明:晶体在熔点时所处的状态有三种可能: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
注  意:有没有熔点是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标准.
3.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特  点: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________,但需要________热量;液体在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非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液体在凝固成非晶体的过程中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
02  基础题
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
A.湿衣服晾干 B.把白糖加水后化成糖水
C.树叶上的露珠 D.春天到来,江河中的冰化成水
2.下列固体中属于晶体的是( )
A.沥青 B.冰 C.松香 D.石蜡
3.某日印度出现高温天气,首都新德里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如图所示.关于这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沥青被烤化属于熔化现象 B.沥青属于晶体
C.沥青被烤化过程放热 D.沥青被烤化时其温度降低

第3题图   第4题图
4.(常州中考)市场上有一种“55 ℃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 ℃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55 ℃( )
A.一定处于固态 B.一定处于液态
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5.北方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使窖内的温度不会过低,菜不致冻坏,这主要是因为( )
A.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不善于传热 B.水的温度比气温高
C.水结冰时要放热 D.水能供给蔬菜水分
6.(遵义中考)毛泽东同志曾用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描述我国北方的冬天.北方冬天气温下降至0 ℃以下时,水会凝固成冰,水在凝固过程中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
7.小丽在实验室中探究花生油的凝固规律时观察发现:花生油在降温过程中,当油温下降到12 ℃时,花生油中产生一些絮状物,油变得浑浊;在油温由12 ℃下降到4 ℃的过程中,花生油中絮状物逐渐变多,最终花生油变成固态.根据实验数据及现象分析可知:花生油属于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03  中档题
8.在寒冷的冬天,用手摸室外的金属,当手较潮湿时,会发生粘手现象,好像手与金属表面之间有一层胶,而在同样环境下,用手去摸木头却不会发生粘手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的温度较木头低,而产生金属吸引皮肤的感觉
B.木头的温度比金属高,皮肤感觉不出粘手
C.手上的水凝固,产生极薄的冰,将手粘在金属上
D.这只是人的一种错觉
9.下表列出了几种晶体的熔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固态氢
-259 ℃
固态酒精
-117 ℃
固态水银
-39 ℃

1 064 ℃

1 300 ℃

3 410 ℃
A.在-268 ℃时,氢是固态
B.白炽灯的灯丝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
C.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D.水银温度计在-40 ℃时不能使用
10.下列事例中是为了防止熔化或凝固产生不利影响的是( )
          
11.(大连中考)在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萘的颗粒________(填“大”或“小”)一点好.加热过程中,用搅拌器不断地搅拌,目的是使萘各处的________趋于一致.
12.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________(填“会”或“不会”)熔化.
04  拓展题
13.冰雕是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有时冰雕作品也要在夏天或在气温较高的南方地区巡展,为了防止冰雕熔化,陈列冰雕作品的房间温度要足够低,但是每多降温1 ℃,制冷系统的耗电量就要增加很多.为了既不使冰雕熔化又能节约用电,房间温度控制的最佳数值是( )
A.5 ℃ B.1 ℃ C.-5 ℃ D.-10 ℃
14.一天橘子林中的气温不断地下降,焦急万分的农场主等待着最新的天气预报.天气预报说,晚上气温将继续下降,严寒的天气可能会毁掉一年的收获.农场主真想提前采摘,可是橘子还没有成熟.没有办法,农场主只好吩咐他的工人把长长的水管拖进来,对着橘子树喷水.随着气温的下降,水结成了冰.意想不到的是,正是这些冰保住了橘子.冰怎么可能保温呢?你能根据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第2课时 熔化和凝固的图象及其应用
01  知识管理
1.熔化图象及其应用
晶体熔化:如图所示,图________是海波的熔化图象,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__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_.
非晶体熔化:如图所示,图________是石蜡的熔化图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________热,且温度________.
2.凝固图象及其应用
晶体凝固:如图所示,图________是海波的凝固图象,液体在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要不断地__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_.
非晶体凝固:如图所示,图________是石蜡的凝固图象,液体在凝固成非晶体的过程中,要不断地________热,且温度________.
说  明:判断图象是熔化还是凝固图象的关键是看温度是一个上升的趋势还是一个下降的趋势,上升趋势的为熔化图象,而下降趋势的为凝固图象.
02  基础题
1.(淮安中考)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BC段表示的可能是( )
A.晶体的熔化过程 B.晶体的凝固过程
C.非晶体的熔化过程 D.非晶体的凝固过程

第1题图   第2题图
2.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象,关于从图象中获得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波的沸点是48 ℃ 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
C.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6 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3.(海南中考)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象是( )
4.(河源中考)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________(填“A”或“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
5.(荆州中考)俊杰同学用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_______℃;
(2)根据实验数据,俊杰绘出了熔化图象丙,由图象可知,此固体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物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CD段物体处于________态.
03  中档题
6.(随州中考)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如图甲所示),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温度—加热时间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N为虚线),在35 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 ℃
B.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
C.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
D.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
7.(湘潭中考)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
(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________段(用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中海波________(填“吸”或“放”)热.
(2)图中,海波在D点是________态,在G点是________态.(填“固”或“液”)
8.(贵港中考)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
(1)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2)冰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填“吸热”“放热”或“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不变.
(3)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__℃,第2分钟处于________态.
(4)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__(填“A”或“B”).
A.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小实验误差
9.(海南中考)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亮应按照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测量过程中,温度计在某一时刻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该物质的温度为__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画出该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可知,当加热到8 min末,试管中物质所处的状态是________态,该物质为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04  拓展题
10.(扬州中考)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________℃.
(2)他们发现所测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 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_______.
(3)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 ℃,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________(填“准确”或“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冰”或“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参考答案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1课时 熔化和凝固的现象与特点
知识管理
1.固态 液态 气态 物态变化 2.固态 液态 液态 固态 有固定的 没有固定 晶体 液体凝固 相同 一般不同 3.不变 吸收 放出 不变 吸收 升高 放出 降低
基础题
1.D 2.B 3.A 4.D 5.C 6.放出 不变 7.非晶体
中档题
8.C 9.C 10.B 11.小 温度 12.不会
拓展题
13.C 14.一般来说,当环境的温度在0 ℃左右时,水果是不会冻坏的,水的凝固点是0 ℃,并且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所以向林中喷洒大量水后,当温度降低时,由于水要凝固,同时向外放出热量,所以林中的气温不会降得太低,从而使橘子没被冻坏.
第2课时 熔化和凝固的图象及其应用
知识管理
1.甲 吸 不变 乙 吸 升高 2.甲 放 不变 乙 放 降低
基础题
1.B 2.B 3.D 4.A 80 5.(1)36 (2)晶体 不变 液
中档题
6.A 7.(1)BC 吸 (2)液 固 8.(1)-2 (2)吸热 (3)0 固 (4)A 9.(1)自下而上 (2)69 (3)固液共存 晶体
拓展题
10.(1)-4 (2)先降低后升高 (3)不准确 没有进一步探究21%附近浓度的盐水凝固点 (4)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