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七下第八章第五节巴西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其它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
经济的实例。
●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根据地图和其它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及主要城市。
2.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巴西的种族构成及多元文化。
3.联系巴西的自然条件,说明该国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4.通过阅读图文资料,认识巴西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的现状。
【教学模式】问题探究模式
【教学方法】读图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播放视频巴西世界杯主题曲《Gaby Amarantos欢快桑巴Todo Mundo》
2014年世界杯将于当地6月12日至7月13日在巴西举行,2009年10月2日,巴西里约热内卢成功获得了2016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这也将是奥运会第一次在南美大陆举行。这节课我们认识巴西。
学生观看巴西世界杯主题曲视频,了解巴西丰富文化。
视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巴西有整体的认识和了解。并以巴西之旅贯穿全文。
衔接
过渡
学习了解每一个国家,我们首先都要认识它的自然地理概况,结合日本、俄罗斯、印度与澳大利亚的学习,同学们来自主学习巴西的自然地理概况。
自然
地理
概况
教师展示图片,学生自主完成巴西自然地理的学习。
教师指图,引导学生比较巴西与澳大利亚、印度位置差异。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俄罗斯、印度与澳大利亚的地形分布特征。
想一想:亚马孙河为什么成为世界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
自主学习:
结合前面的学习,读图完成巴西的学习:
(1)巴西的位置
①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_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 热 带面积广大。
②海陆位置:位于南美洲东部,东临_大西_洋,陆上邻国众多。
③半球位置:巴西大部分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2)巴西的地形
巴西北部有世界最大的平原 -----亚马孙平原
巴西南部有世界最大的高原 -----巴西高原
(3)巴西的气候
巴西大部分地区以热带气候为主。
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
巴西高原——热带草原气候
学生结合巴西的气候特征简单分析。阅读教材81页“亚马孙河景观”图片与文字内容,了解世界第一大河
结合已有知识自主完成巴西自然地理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比较,增强知识掌握
衔接
过渡
巴西地域辽阔,国土面积约852万平方千米,气候湿润,可耕地多,水资源丰富。巴西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发展
中的
工农
业
1、教师展示“巴西主要农作物分布”图:
思考:巴西发展热带经济作物有哪些有利条件?
2、教师展示“巴西矿产与工业城市的分布”图片:
补充说明:巴西铁矿丰富,但少能源矿产缺,巴西利用本国水能丰富优势解决能源不足。
3、展示“巴西主要城市和人口密度分布”图
1、自主学习
(1)学生读图说出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主要的农作物。
亚马孙平原——天然橡胶
巴西高原——咖啡、甘蔗、柑橘、香蕉、棉花、大豆等
(2)学生阅读教材83页文字内容,认识巴西农业成就:
①热带经济作物——咖啡、甘蔗、柑橘产量居世界首位。被誉为“咖啡王国”
②粮食——大豆、玉米、水稻产量跻身世界前列,大豆产量仅次于美国。
③畜牧业——牛的饲养量和牛肉产量居世界第二,猪的存栏量居世界第三。
2、读图发现
(1)学生读图找出巴西主要的矿产资源。
铁矿石的储量、开采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2)读图指出巴西工业的主要分布地区。
巴西工业多分布在东南部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城市。
(学生阅读教材84页图片“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圣保罗;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亚”)
3、合作探究
(1)学生读图说说巴西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分析其余工业分布之间的关系。
巴西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东南沿海地区工业发达、经济繁荣。
(2)想一想,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巴西人口和城市的分别?
地形、气候等
培养学生阅读图文资料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师
小结
巴西立足本国国情,因地制宜发展热带经济作物,成为世界著名的农牧业大国。在丰富的矿产资源基础上,积极推进工业化,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钢铁、汽车、机械、飞机的重要生产国。
衔接
过渡
巴西与中国、印度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巴西最闪耀是多元的文化。如足球、狂欢节与桑巴舞。要想了解巴西的文化,首先认识巴西的种族构成。
种族
构成
复杂
1、教师展示图片“2010年南非世界杯巴西男子足球队部分队员”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2页,“巴西移民”与“巴西的人种构成”,了解巴西种族构成复杂的原因。
3、思考:巴西种族构成复杂,对巴西文化形成有什么影响?
1、学生看出巴西队员如同多国部队,你知道巴西人种构成复杂的原因吗?
2、学生阅读教材82页图片及文字内容,了解巴西种族构成复杂的原因。
原住居民——印第安人(黄种人)
3、学生阅读“狂欢节与桑巴舞”分析巴西形成多元文化的原因。
巴西作为世界民族的大熔炉,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融合与发展,形成了多元的巴西文化。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感受巴西的多元文化,并分析其原因。
衔接
过渡
6月12日至7月13日的巴西世界杯让人期待,巴西热带雨林的利用和保护一直成为巴西政府和国家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
热带
雨林
的保
护
阅读总结:
1、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5页与86页文字内容,总结亚马孙热带雨林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重要作用.
过渡:
亚马孙雨林有着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可是这么重要的雨林每年却以惊人的速度消失。
2、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热带雨林遭到了哪些破坏。
合作探究:
3、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谈谈人类应怎样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
小结:人类在开发利用热带雨林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否则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巴西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采取了许多措施。
1、学生阅读总结:
“世界动植物王国”——物种丰富(巴西鹦鹉、树懒、犰狳、卷尾猴)
“地球之肺”——全球20%的氧气
此外,热带雨林还有保持水土、净化空气 、防止水土流失、维持生物多样性、提供木材……的作用。
2、读课本图文资料,说说热带雨林遭到了哪些破坏?
大规模采伐、建设农牧场、开采矿山、修建公路、烧荒耕作等摧毁了大量雨林。
3、学生针对热带雨林的破坏现象,谈谈人类应怎样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
(结合教材87页活动,从不同角度说说自己的观点)
欣赏亚马孙热带雨林自然景观,热带雨林的作用。
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
知识
梳理
【当堂达标】
1、巴西大部分领土位于 ( )
A.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 B.南极圈与南回归线之间
C.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 D.北极圈与北回归线之间
2、全世界希望巴西着重保护的自然资源是 ( )A.热带草原 B.热带雨林
C.野生动物 D.亚马孙河水源
3、巴西利亚位于热带,但气候四季如春的原因是 ( )
A.高原地形的影响 B.周围草原广阔
C.森林茂密 D.靠近海洋,受海洋影响
4、下列关于巴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是西半球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B.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C.经济落后,工农业产品需要大量进口
D.2月下旬有盛大的狂欢节
5、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代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_______河流
B: _______城市
C: _______城市
D: _______海洋
(2)图中A地主要的自然资源是什么?如果遭到破坏可能引发哪些环境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繁多,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导学模式,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自主完成巴西自然环境的学习。学习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比较,增强学生知识的掌握。在自然地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巴西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把教材顺序稍作调整,教学更显流畅。
我认为巴西的人文地理教学应作为学习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巴西多元的文化——狂欢节、桑巴舞与足球。通过图文资料学生分析多元文化形成的原因。
“热带雨林的保护”学生通过阅读总结、问题探究环节完成,引导学生说出“人地和谐相处”的含义,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整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