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名师导航】物理中考一轮总复习学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名师导航】物理中考一轮总复习学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1-05 15:13:23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机械运动》达标自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70分)
1.(2017?柳州)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 )
A. 158毫米 B. 158厘米 C. 158米 D. 158千米
2.(2017?来宾)2017年4月,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对接完成后,若认为“天舟一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是(?? )

A. 地球 B. 太阳 C.“长征七号” D.“天宫二号”
3.(2017?海南)琼岛四季瓜果香,下列四种海南瓜果成熟后,一般情况下,单个瓜果体积最接近2 cm3的是(?? ) 2·1·c·n·j·y
A. 木瓜 B. 菠萝 C. 龙眼 D. 椰子
4. (2017?青岛)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5. 小华骑自行车沿公路向北运动,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边疾驶而去,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小华( )www.21-cn-jy.com
A.向北运动 B.向南运动
C.静止 D.可能是向南,也可能向北运动
6. 运输机参加抗震救灾,在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间隔相同时间从飞机上静止释放四个相同的物资.如图能正确表示物资着地位置的是(地面水平,空气阻力不计)( )

7.下列选项是对质量和长度的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
A. 正常成年人的腿的长度约为40 cm B. 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0.26 m C. 正常成年人骑行1 000 m的时间为10 min D. 人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5 m/s21·cn·jy·com
8. 如图是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则下列图中能相应表示出该物体运动的s–t图象的是( )
A. B. C. D.
9. 如图记录了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由图可知(?? )

A. 汽车在做减速运动,其0~20 s内的平均速度为20 m/s B. 汽车在做减速运动,其0~20 s内的平均速度为22.5 m/s C. 汽车在做加速运动,其20~40 s内的平均速度为25 m/s D. 汽车在做加速运动,其20~40 s内的平均速度为37.5 m/s【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0.(2017?南通)用高速摄影机拍摄于子弹穿鸡蛋前后的两帧画面,如图所示,已知拍摄两帧画面的时间间隔为6.0×10﹣4 s,则子弹的速度约为(?? ) 【来源:21cnj*y.co*m】

A. 80 m/s B. 180 m/s C. 280 m/s D. 380 m/s
11.(2017?贵州)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刚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 前2 s内,小刚跑得较快 B. 两人都做变速运动 C.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全程中,小刚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出处:21教育名师】
12. 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比乙先运动2秒,甲运动6秒时通过的路程为6米,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米,在如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乙的s-t图象( )【版权所有:21教育】

A. 一定是图线a B. 一定是图线b
C. 可能是图线b D. 可能是图线c
13.(2017?咸宁)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 15s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30 m B. 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2 m/s C. 物体在20 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 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 s内的速度大21教育网
14.(2017?大庆)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1-c-n-j-y

A. 0﹣t1时间内选甲为参照物,乙是向东运动 B. t1﹣t3时间内甲为匀速直线运动,t2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 C. t2﹣t4时间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D. 0﹣t4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21cnjy.com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5.(2017?怀化)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mm,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cm.

16.(2017?贵港)如图1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如图2所示,停表显示的时间是________s.www-2-1-cnjy-com

17.(2017?四川)小军用刻度尺和数字钟(时:分:秒)测木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速度,木块滑动的位置与时间如图所示,则木块在A,B间滑行的距离为________cm,滑行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cm/s. 21*cnjy*com

18.(2017?无锡)小明想测量无锡地铁的运行速度.他测得地铁从堰桥站出发到达锡北运河站时间为2min,在手机中用“百度地图”截取了一段地图(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得地图上两站间的距离为________?cm,若地图上1 cm等于实际1 km,则地铁在两站之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km/h.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9. (2017?深圳)如图是某实验小组“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情形,如图所示,小车从位置A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B,所用的时间为2s,则小车从A到B通过的总路程为 cm,这段时间内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 21*cnjy*com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0分) 20.(2017?桂林)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托盘天平是测量________大小的工具,使用时应放在________台面上.
(2) 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其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铅笔的长度为________cm.

第一章 《机械运动》达标检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70分)
1.(2017?柳州)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 )
A. 158毫米 B. 158厘米 C. 158米 D. 158千米
【答案】B 【解析】?成年人的身高在165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58 cm=1580 mm=1.58 m=0.00158 km左右.故选B.21教育网
2.(2017?来宾)2017年4月,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对接完成后,若认为“天舟一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是(?? )

A. 地球 B. 太阳 C.“长征七号” D.“天宫二号”
【答案】D 【解析】“天舟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实现对接后,保持相对静止,以对方为参照物,两者都是静止的.所以选择“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故选D. 3.(2017?海南)琼岛四季瓜果香,下列四种海南瓜果成熟后,一般情况下,单个瓜果体积最接近2 cm3的是(?? ) 21·cn·jy·com
A. 木瓜 B. 菠萝 C. 龙眼 D. 椰子
【答案】C 【解析】海南瓜果木瓜、菠萝、龙眼、椰子成熟后,一般情况下,单个瓜果体积最接近2 cm3的是龙眼,其余水果的体积都远远大于2 cm3;故A、B、D错误,C正确. 综上选C.
4. (2017?青岛)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 s﹣t的图象是变化的曲线,并且随时间增加路程也增加,但不成正比例,也就是物体做加速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 s﹣t图象是变化的曲线,并且随时间增加路程在变小,也就是物体做减速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该图表示物体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符合题意;D.该图表示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大,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 小华骑自行车沿公路向北运动,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边疾驶而去,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小华( )2·1·c·n·j·y
A.向北运动 B.向南运动
C.静止 D.可能是向南,也可能向北运动
【答案】B
【解析】一人骑自行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一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去,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骑自行车的人和汽车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汽车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并且骑自行车飞人在汽车的南面离汽车越来越远,以汽车为参照物骑自行车的人向南运动.故选B.21·世纪*教育网
6. 运输机参加抗震救灾,在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间隔相同时间从飞机上静止释放四个相同的物资.如图能正确表示物资着地位置的是(地面水平,空气阻力不计)( )

【答案】C
【解析】①包物资最先从飞机上落下,故①最先落地,落地点在最左端. 被静止释放的物资,释放时高度相同,故落到地面所需时间也相同,又因飞机匀速前进,故物资被释放时水平方向速度均相同,因s=vt,其在水平方向上运动距离也相同,①②③④之间的间隔距离都相同,均等于飞机在释放相邻物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故选C.2-1-c-n-j-y
7.下列选项是对质量和长度的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
A. 正常成年人的腿的长度约为40 cm B. 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0.26 m C. 正常成年人骑行1 000 m的时间为10 min D. 人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5 m/s21*cnjy*com
【答案】B
【解析】A. 正常成年人的步幅在75 cm左右,腿的长度不小于步幅,所以不可能是40 cm,故A不符合实际;B. 一根筷子长度在25 cm左右,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6 cm=0.26 m左右,故B符合实际;C. 正常成年人骑行的速度约为5 m/s,骑行1 000 m的时间约为4 min,故C不符合实际;D.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综上选B.21cnjy.com
8. 如图是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则下列图中能相应表示出该物体运动的s–t图象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由图象可知,物体保持匀速运动. s-t 图象中路程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并且增大路程相同,也就是成正比,故C符合题意.www.21-cn-jy.com
9. 如图记录了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由图可知(?? )

A. 汽车在做减速运动,其0~20 s内的平均速度为20 m/s B. 汽车在做减速运动,其0~20 s内的平均速度为22.5 m/s C. 汽车在做加速运动,其20~40 s内的平均速度为25 m/s D. 汽车在做加速运动,其20~40 s内的平均速度为37.5 m/swww-2-1-cnjy-com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汽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断增大,因此汽车在做加速运动;其0~20 s内的平均速度为:;其20~40 s内的平均速度为:
,故选D.
10.(2017?南通)用高速摄影机拍摄于子弹穿鸡蛋前后的两帧画面,如图所示,已知拍摄两帧画面的时间间隔为6.0×10﹣4 s,则子弹的速度约为(?? ) 【来源:21cnj*y.co*m】

A. 80 m/s B. 180 m/s C. 280 m/s D. 380 m/s
【答案】B 【解析】一个鸡蛋的长度大约是5 cm,子弹运动的路程大约是两个鸡蛋的长度,则子弹运动的距离:s=2×5 cm=10 cm,子弹的速度:.与B选项最为接近,故选B. 11.(2017?贵州)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刚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A. 前2 s内,小刚跑得较快 B. 两人都做变速运动 C.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全程中,小刚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版权所有:21教育】
【答案】A 【解析】由图象可知,在前2 s内,小刚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根据可知,小刚跑得较快,故A正确;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刚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刚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故B,C错误;由图象可知,两人的全程是相等的,所用的时间都是8 s,根据可知,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错误.综上选A. 12. 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比乙先运动2秒,甲运动6秒时通过的路程为6米,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米,在如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乙的s-t图象(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 一定是图线a B. 一定是图线b
C. 可能是图线b D. 可能是图线c
【答案】D
【解析】甲比乙先运动2秒,甲运动6秒,所以乙运动时间t=4秒,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米,所以乙运动的路程可能是s=s甲+2米=6米+2米=8米,也可能是s′=s甲-2米=6米-2米=4米. 由v=可知,乙的速度可能是v===2米/秒,也可能是v′===1米/秒. 图线a表示的速度是2米/秒,图线b表示的速度约为1.4米/秒,图线c表示的速度是1米/秒,故乙的s-t图象可能是a或c.21*cnjy*com
13.(2017?咸宁)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15s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30 m B. 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2 m/s C. 物体在20 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 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 s内的速度大
【答案】C 【解析】由图象知,物体运动15s对应的路程是30m,所以15s通过的路程是30m.故A正确;前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0m,则速度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5至10s内物体静止;而10至20s时物体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所以在20s的过程中物体做的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全程的平均速度为.故B正确;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故D正确;综上选C. 14.(2017?大庆)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t1时间内选甲为参照物,乙是向东运动 B. t1﹣t3时间内甲为匀速直线运动,t2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 C. t2﹣t4时间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D. 0﹣t4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
【答案】D 【解析】A. 由图知,0﹣t1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根据,在时间相同,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所以当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是向西运动,故A错误;B. 由图知,t1﹣t3时间内甲的路程不再变化,处于静止状态,t2时刻甲乙通过的路程相同,甲、乙两物体相遇,故B错误;C. 由图知,t2﹣t4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C错误;D. 由图知,0﹣t4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故D正确.综上选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5.(2017?怀化)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mm,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cm.

【答案】1;2.87 【解析】刻度尺上1 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 cm=1 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物体左侧与0.00 cm对齐,右侧与2.87 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L=2.87cm.故答案为:1;2.87. 16.(2017?贵港)如图1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如图2所示,停表显示的时间是________s.【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2.50;50 【解析】(1)刻度尺上1 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 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 cm;物体左侧与0.00 cm对齐,右侧与2.50 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50 cm;(2)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 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 min,指针在“0”和“1”之间,偏向“1”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0 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 s,指针在50 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50 s,即秒表的读数为50 s.故答案为:2.50;50.
17.(2017?四川)小军用刻度尺和数字钟(时:分:秒)测木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速度,木块滑动的位置与时间如图所示,则木块在A,B间滑行的距离为________cm,滑行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cm/s.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4.30;2.15 【解析】木块左边缘在A点的刻度为1.00 cm,在B点的刻度为5.30 cm,AB段总路程为:s=5.30 cm﹣1.00 cm=4.30 cm,木块在A点时的时刻为5 min18 s,在B点时的时刻为5 min20 s,AB段总时间为:t=5 min20 s﹣5 min18 s=2 s,AB段的平均速度为:.故答案为:4.30;2.15.
18.(2017?无锡)小明想测量无锡地铁的运行速度.他测得地铁从堰桥站出发到达锡北运河站时间为2min,在手机中用“百度地图”截取了一段地图(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得地图上两站间的距离为________?cm,若地图上1 cm等于实际1 km,则地铁在两站之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km/h.

【答案】2.00;60 【解析】由图知,刻度尺分度值为0.1 cm,所以地图上两站间的距离为2.00 cm;由题知,地图上1cm等于实际1 km,所以两站间实际距离为2 km,则地铁在两站之间的平均速度:.故答案为:2.00;60.
19. (2017?深圳)如图是某实验小组“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情形,如图所示,小车从位置A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B,所用的时间为2s,则小车从A到B通过的总路程为 cm,这段时间内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

【答案】80.0 ;0.4 【解析】由图可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 cm,小车由A到B通过的路程:s=90.0 cm-10.0 cm=80.0 cm=0.80 m;小车的运行时间t=2 s;小车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80.0 ;0.4 .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0分) 20.(2017?桂林)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托盘天平是测量________大小的工具,使用时应放在________台面上.
(2) 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其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铅笔的长度为________cm.

【答案】(1)质量;水平 (2)1mm;b;5.55 【解析】(1)托盘天平是测量质量大小的工具,使用时应放在 水平台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选B;(2)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1mm;铅笔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5.55cm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L=5.55cm﹣0.00cm=5.50cm; 故答案为:(1)质量;水平;(2)1mm;b;5.55.
第一章 机械运动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考点内容
命题趋势
1.长度的测量
★★★★
1.了解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估测及单位换算.
2. 了解测量有误差,明确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掌握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3.了解参照物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 能区别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5. 了解速度的概念、单位以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6. 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长度和时间的估测、运动的相对性、速度公式的运用是历年中考的必考内容,在中考中一般为2-3道题,分值为3-7分,多以选择、计算、实验形式出现,长度和时间的估测、速度计算是历年中考的热点
2.时间的测量
★★★
3. 运动的描述
★★★★
4. 速度的快慢
★★★★★

知识点一:长度的测量
1.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符号m. 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排列为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的换算关系:1 km= 1 000 m,1 m= 10 dm= 100 cm= 1 000 mm= 106μm= 109nm.
2. 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3. 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步骤:
(1)认: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 、量程和分度.
(2)放:①零刻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边缘;②尺要沿着所测长度放正;③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 2·1·c·n·j·y
(3)读:①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②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测量结果,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注明单位.
4. 误差:误差是真实值和测量值的差别,只能减小,不能避免. 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指由于实验方法不正确或实验时违反操作造成的.【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知识点二:时间的测量
1.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秒,符号是s. 时间的辅助单位:小时(h)、分(min)、毫秒(ms).它们的换算关系:1 h=60 min=3 600 s,1 s= 1 000 ms.2-1-c-n-j-y
2.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①古代人:日晷、沙漏、漏壶;②现代人:手表、钟表;③实验室:秒表(停表).
3. 停表的使用方法:
停表的读数分两部分:小圈内表示分,每小格表示0.5分;大圈内表示秒,每一小格表示0.1秒. 当分针在前0.5分内时,秒针在0-30秒内读数;当分针在后0.5分内时,秒针在30-60秒内读数. 因此图中所示时间为2分36秒.【来源:21cnj*y.co*m】

知识点三:运动的描述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机械运动一般指的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微观物体的运动不叫机械运动(如分子的运动).
2. 参照物: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在选取了参照物后,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就是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无位置的变化,有位置的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无位置的变化就是静止的.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判断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1*cnjy*com
知识点四:运动的快慢
1. 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国际单位为m/s,常用单位有km/h. 它们之间的换算:1 m/s= 3.6 km/h.【版权所有:21教育】
2. 速度计算公式: .
3. 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断变化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是指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的运动.
知识点五:测量平均速度
1. 平均速度的测量
(1)实验原理:.
(2)测量器材:用刻度尺测小车通过的路程,用停表测小车从斜面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3)装置设置: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斜面的坡度很小.
2. 两种描述直线运动规律的图象:
(1) 路程—时间图象,简称路程图象(图a).
(2) 速度—时间图象,简称速度图象(图b).

注意:①横坐标、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物理量;②如何从图象中,读出速度和路程有多大.
易错点1 求测量的平均值
典例1:在测量一本书的宽度时,四次测量记录为:12.38 cm,12.36 cm,12.24 cm,12.38 cm. 则这本书宽度的平均值是(?? )
A. 12.38 cm B. 12.37 3cm C. 12.37cm D. 12.34 cm
【错解】选D,理由:.
【析错】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偏差较大的数据是错误的,要去掉出现错误的数值,剩余的取平均值并保留到与测量数值位数一样,这样更接近物体长度的真实值. 【正解】选C,理由:由题可知,12.24 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2.24 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 则书的宽度为.故选B.
易错点2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典例2: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一定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错解】选C,理由:因为甲车上小旗向左飘,所以甲车静止,因为乙车上小旗向右飘,所以乙车只能向左运动.
【析错】一个物体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正解】选D,理由:由图中房子的烟向左飘,所以风是向左吹;所以甲车的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向右运动、静止、向左运动且速度小于风速;因为乙车上小旗向右飘,所以乙车只能向左运动,且速度大于风速,故选D.21教育网
易错点3 速度的单位换算
典例3:火车的速度为72千米/时,汽车的速度为18米/秒,汽艇在静水中每分钟行驶900米,则( )
A. 火车的速度大 B. 汽车的速度大
C. 汽艇的速度大 D. 无法比较
【错解】选C,理由是:900>72>18.
【析错】要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必须先统一速度的单位,否则无法比较. 实际上所有定量表示的物理量都涉及单位的换算,通常需统一到国际单位,便于运算和比较;常用速度的单位换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正解】选A,理由是:v火车=72千米/时=20米/秒;v汽艇===15米/秒,则v火车>v汽车>v汽艇,故选A.
易错点4 路程的确定
典例4: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如图所示.当滑块自斜面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 在此过程中,滑块的速度是 ( )

A. 10 cm/s B. 9 cm/s C. 8 cm/s D. 7 cm/s
【错解】选C,理由是:.
【析错】 一般情况下不计运动物体本身的长度,即总路程等于物体移动距离.当物体的长度相对于移动距离不能忽略时,则总路程应考虑物体的长度.
【正解】选B,理由是:滑块本身长度是5 cm,相对于移动距离40 cm不能忽略,.
易错点5 求平均速度
典例5: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后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米/秒,则它在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A. 等于4米/秒???? ? B. 小于5米/秒而大于3米/秒????
?C. 等于5米/秒???? D. 大于5米/秒
【错解】选A,理由:.
【析错】由速度公式的变形求出物体的路程,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正解】选B,理由:,故选B.
易错点6 机械运动的图象的区分
典例6: 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选项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图象的是( )

【错解】选B,理由:由题干中的图象可知,乙比甲跑的路程大.
【析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就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图象分析题要注意横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是什么物理量.
【正解】选C,理由:由题干中的图象可知:乙比甲运动的速度大.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由此可知A和B都是错误的;C.在横轴上找一点,表示时间相等,做纵轴的平行线,可以发现乙的运动路程长,说明了乙运动快,故C正确;D.运用上面的方法,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时间内,甲的运动路程长,速度大,故D错误;综上选C.
知识点一:长度的测量
典例1:(2017?常州)如图所示,小明用一端磨损的刻度尺测量橡皮的长度,长度为(?? )

A. 3.15 cm B. 3.150 cm C. 2.15 cm D. 2.150 cm
【考查方向】长度的测量
【名师点睛】(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2)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1.00 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1.00 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典例2:(2017?枣庄模拟)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多测几次求平均值,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试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B. 改进实验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
C. 测量中的误差和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D. 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考查方向】误差 【名师点睛】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灭误差.www-2-1-cnjy-com
知识点二:时间的测量
典例3:(2014?广东)图1-1-7中机械秒表的示数是_____s.

【考查方向】时间的测量
【名师点睛】小表盘代表的是分,由图可知把1分分成两份,据此可以判断出停表的分度值,图中分针的位置在0.5min和1min之间,据此读出停表的示数.21cnjy.com
典例4:(2017?营口)下列估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同学们感觉舒适的教室内温度是36℃ B. 一本九年级物理教材的质量约为300 g C. 中考体育1 000 m测试的达标时间为6 min D. 教学楼每层的高度约为6 m21·cn·jy·com
【考查方向】长度和时间的估测
【名师点睛】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知识点三:运动的描述
典例5:(2017?镇江)我国自主研制的大飞机C919试飞期间,一伴飞飞机与C919朝同一方向沿直线匀速飞行,图1为伴飞飞机上的科研人员某时刻通过航窗所看到的C919图景,已知伴飞飞机的速度比C919的大,则一段时间后科研人员看到的图景可能是(?? )

【考查方向】参照物及其选择
【名师点睛】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是相对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会不一样.
知识点四:运动的快慢
典例6:(2017?镇江)如图所示,电视节目中“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 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时间分别为5 s和2 s. 当小强正通过关卡1左侧9 m远的A处时,关卡刚好放行,若他全程以2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 ) 【出处:21教育名师】

A. 关卡4 B. 关卡3 C. 关卡2 D. 关卡1
【考查方向】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名师点睛】计算到达各个关卡的时间与关卡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对比,得出结果.
典例7:(2017?和平模拟)一短跑运动员5 s内跑了50 m,羚羊2 min内奔跑2.4 km,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 km/h,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 羚羊、汽车、运动员 B. 汽车、运动员、羚羊
C. 运动员、汽车、羚羊 D. 运动员、羚羊、汽车
【考查方向】速度大小的比较
【名师点睛】要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必须先统一速度的单位,否则无法比较.实际上所有定量表示的物理量都涉及单位的换算,通常需统一到国际单位,便于运算和比较.
知识点五:测量平均速度
典例8:(2017?广西)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 www.21-cn-jy.com

A. 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 B. 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C. 甲、乙两车都以10 m/s匀速运动 D. 甲、乙两车经过5 s通过的路程都是10 m21·世纪*教育网
【考查方向】速度规律的图象
【名师点睛】运用图象法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①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③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④根据图象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得到结论.
典例9:(2017?来宾)小明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滚到C点,并用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一次,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6 s B. 小球在前0.4 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 cm C. 小球滚下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1 m/s D. 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21*cnjy*com
【考查方向】测平均速度 【名师点睛】(1)根据图象读出时间.(2)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3)读出AC之间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根据求出平均速度;(4)读出小球在BC段和AB段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速度,然后比较即可.
第一章 机械运动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考点内容
命题趋势
1.长度的测量
★★★★
1.了解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估测及单位换算.
2. 了解测量有误差,明确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掌握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3.了解参照物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 能区别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5. 了解速度的概念、单位以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6. 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长度和时间的估测、运动的相对性、速度公式的运用是历年中考的必考内容,在中考中一般为2-3道题,分值为3-7分,多以选择、计算、实验形式出现,长度和时间的估测、速度计算是历年中考的热点
2.时间的测量
★★★
3. 运动的描述
★★★★
4. 速度的快慢
★★★★★

知识点一:长度的测量
1.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符号m. 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排列为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的换算关系:1 km= 1 000 m,1 m= 10 dm= 100 cm= 1 000 mm= 106μm= 109nm.
2. 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3. 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步骤:
(1)认: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 、量程和分度.
(2)放:①零刻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边缘;②尺要沿着所测长度放正;③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 【出处:21教育名师】
(3)读:①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②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测量结果,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注明单位.
4. 误差:误差是真实值和测量值的差别,只能减小,不能避免. 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指由于实验方法不正确或实验时违反操作造成的.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知识点二:时间的测量
1.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秒,符号是s. 时间的辅助单位:小时(h)、分(min)、毫秒(ms).它们的换算关系:1 h=60 min=3 600 s,1 s= 1 000 ms.21*cnjy*com
2.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①古代人:日晷、沙漏、漏壶;②现代人:手表、钟表;③实验室:秒表(停表).
3. 停表的使用方法:
停表的读数分两部分:小圈内表示分,每小格表示0.5分;大圈内表示秒,每一小格表示0.1秒. 当分针在前0.5分内时,秒针在0-30秒内读数;当分针在后0.5分内时,秒针在30-60秒内读数. 因此图中所示时间为2分36秒.

知识点三:运动的描述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机械运动一般指的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微观物体的运动不叫机械运动(如分子的运动).
2. 参照物: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在选取了参照物后,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就是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无位置的变化,有位置的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无位置的变化就是静止的.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判断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知识点四:运动的快慢
1. 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国际单位为m/s,常用单位有km/h. 它们之间的换算:1 m/s= 3.6 km/h.21教育网
2. 速度计算公式: .
3. 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断变化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是指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的运动.21·世纪*教育网
知识点五:测量平均速度
1. 平均速度的测量
(1)实验原理:.
(2)测量器材:用刻度尺测小车通过的路程,用停表测小车从斜面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3)装置设置: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斜面的坡度很小.
2. 两种描述直线运动规律的图象:
(1) 路程—时间图象,简称路程图象(图a).
(2) 速度—时间图象,简称速度图象(图b).

注意:①横坐标、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物理量;②如何从图象中,读出速度和路程有多大.
易错点1 求测量的平均值
典例1:在测量一本书的宽度时,四次测量记录为:12.38 cm,12.36 cm,12.24 cm,12.38 cm. 则这本书宽度的平均值是(?? ) 21cnjy.com
A. 12.38 cm B. 12.37 3cm C. 12.37cm D. 12.34 cm
【错解】选D,理由:.
【析错】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偏差较大的数据是错误的,要去掉出现错误的数值,剩余的取平均值并保留到与测量数值位数一样,这样更接近物体长度的真实值. 【正解】选C,理由:由题可知,12.24 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2.24 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 则书的宽度为.故选B.
易错点2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典例2: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一定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错解】选C,理由:因为甲车上小旗向左飘,所以甲车静止,因为乙车上小旗向右飘,所以乙车只能向左运动.
【析错】一个物体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正解】选D,理由:由图中房子的烟向左飘,所以风是向左吹;所以甲车的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向右运动、静止、向左运动且速度小于风速;因为乙车上小旗向右飘,所以乙车只能向左运动,且速度大于风速,故选D.
易错点3 速度的单位换算
典例3:火车的速度为72千米/时,汽车的速度为18米/秒,汽艇在静水中每分钟行驶900米,则( )
A. 火车的速度大 B. 汽车的速度大
C. 汽艇的速度大 D. 无法比较
【错解】选C,理由是:900>72>18.
【析错】要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必须先统一速度的单位,否则无法比较. 实际上所有定量表示的物理量都涉及单位的换算,通常需统一到国际单位,便于运算和比较;常用速度的单位换算:.2-1-c-n-j-y
【正解】选A,理由是:v火车=72千米/时=20米/秒;v汽艇===15米/秒,则v火车>v汽车>v汽艇,故选A.【来源:21cnj*y.co*m】
易错点4 路程的确定
典例4: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如图所示.当滑块自斜面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 在此过程中,滑块的速度是 ( )

A. 10 cm/s B. 9 cm/s C. 8 cm/s D. 7 cm/s
【错解】选C,理由是:.
【析错】 一般情况下不计运动物体本身的长度,即总路程等于物体移动距离.当物体的长度相对于移动距离不能忽略时,则总路程应考虑物体的长度. 21·cn·jy·com
【正解】选B,理由是:滑块本身长度是5 cm,相对于移动距离40 cm不能忽略,.
易错点5 求平均速度
典例5: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后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米/秒,则它在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A. 等于4米/秒???? ? B. 小于5米/秒而大于3米/秒????
?C. 等于5米/秒???? D. 大于5米/秒
【错解】选A,理由:.
【析错】由速度公式的变形求出物体的路程,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正解】选B,理由:,故选B.
易错点6 机械运动的图象的区分
典例6: 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选项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图象的是( )

【错解】选B,理由:由题干中的图象可知,乙比甲跑的路程大.
【析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就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图象分析题要注意横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是什么物理量.
【正解】选C,理由:由题干中的图象可知:乙比甲运动的速度大.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由此可知A和B都是错误的;C.在横轴上找一点,表示时间相等,做纵轴的平行线,可以发现乙的运动路程长,说明了乙运动快,故C正确;D.运用上面的方法,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时间内,甲的运动路程长,速度大,故D错误;综上选C.
知识点一:长度的测量
典例1:(2017?常州)如图所示,小明用一端磨损的刻度尺测量橡皮的长度,长度为(?? )

A. 3.15 cm B. 3.150 cm C. 2.15 cm D. 2.150 cm
【考查方向】长度的测量
【名师点睛】(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2)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1.00 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1.00 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C
【解析】图示刻度尺1 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 mm. 图中起始端刻度值为1.00 cm,末端刻度值为3.15 cm,物体长度为3.15 cm﹣1.00 cm=2.15 cm.故C正确,综上选C. 典例2:(2017?枣庄模拟)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多测几次求平均值,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试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B. 改进实验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
C. 测量中的误差和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D. 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考查方向】误差 【名师点睛】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灭误差.
【答案】B
【解析】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就是误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进实验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A错误,B正确;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故C、D错误;综上选B.
知识点二:时间的测量
典例3:(2014?广东)图1-1-7中机械秒表的示数是_____s.

【考查方向】时间的测量
【名师点睛】小表盘代表的是分,由图可知把1分分成两份,据此可以判断出停表的分度值,图中分针的位置在0.5min和1min之间,据此读出停表的示数.
【答案】32 s
【解析】停表的大表盘代表的是秒,把1s分成10份,每一份是0.1 s,小表盘代表的是分,把1min分成2份,每一份是0.5 min,图中停表的示数为0.5 min+2 s=32 s. 典例4:(2017?营口)下列估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同学们感觉舒适的教室内温度是36℃ B. 一本九年级物理教材的质量约为300 g C. 中考体育1 000 m测试的达标时间为6 min D. 教学楼每层的高度约为6 m
【考查方向】长度和时间的估测
【名师点睛】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答案】B
【解析】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23℃,故A不符合实际;九年级物理教材的质量约为300 g,故B符合实际;中考体育1000 m测试的达标时间为4 min,故C不符合实际;学楼每层的高度约为3 m,故D不符合实际.综上选B. 知识点三:运动的描述
典例5:(2017?镇江)我国自主研制的大飞机C919试飞期间,一伴飞飞机与C919朝同一方向沿直线匀速飞行,图1为伴飞飞机上的科研人员某时刻通过航窗所看到的C919图景,已知伴飞飞机的速度比C919的大,则一段时间后科研人员看到的图景可能是(?? )

【考查方向】参照物及其选择
【名师点睛】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是相对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会不一样.www.21-cn-jy.com
【答案】A
【解析】飞机C919试飞期间,伴飞飞机与C919朝同一方向沿直线匀速飞行,伴飞飞机的速度比C919的大,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后C919应该相对于伴飞飞机向后运动,故A图符合实际情况,故A正确.综上选A. 知识点四:运动的快慢www-2-1-cnjy-com
典例6:(2017?镇江)如图所示,电视节目中“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 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时间分别为5 s和2 s. 当小强正通过关卡1左侧9 m远的A处时,关卡刚好放行,若他全程以2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 )

A. 关卡4 B. 关卡3 C. 关卡2 D. 关卡1
【考查方向】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名师点睛】计算到达各个关卡的时间与关卡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对比,得出结果.
【答案】B
【解析】 由题知,关卡放行和关闭时间分别为5 s和2 s,小强正通过A处时,关卡刚好放行,由可得,小强到达关卡1时所用的时间:,所以关卡1不会挡住他;每两个关卡间距离8 m,所以小强通过相邻两关卡所用的时间,小强到达关卡2的时间:t2=t1+t=4.5s+4s=8.5s,5s+2s<t2<5s+2s+5s,所以关卡2不会挡住他;小强到达关卡3的时间:t3=t2+t=8.5s+4s=12.5s,5s+2s+5s<t3<5s+2s+5s+2s,所以关卡3会最先挡住他.故选B. 典例7:(2017?和平模拟)一短跑运动员5 s内跑了50 m,羚羊2 min内奔跑2.4 km,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 km/h,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 羚羊、汽车、运动员 B. 汽车、运动员、羚羊
C. 运动员、汽车、羚羊 D. 运动员、羚羊、汽车
【考查方向】速度大小的比较
【名师点睛】要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必须先统一速度的单位,否则无法比较.实际上所有定量表示的物理量都涉及单位的换算,通常需统一到国际单位,便于运算和比较.
【答案】A
【解析】运动员的速度:,羚羊的速度:,汽车的速度:,由此可见,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羚羊、汽车、运动员,故选A.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知识点五:测量平均速度
典例8:(2017?广西)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 2·1·c·n·j·y

A. 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 B. 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C. 甲、乙两车都以10 m/s匀速运动 D. 甲、乙两车经过5 s通过的路程都是10 m21*cnjy*com
【考查方向】速度规律的图象
【名师点睛】运用图象法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①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③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④根据图象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得到结论.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甲车的速度,乙车的速度v乙=2 m/s,所以甲车速度等于乙车速度;故A错误;由图可知,甲车是由静止开始运动,乙车开始计时时的速度为2m/s,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故B错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甲的路程逐渐的变大,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 m/s;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的速度不变,所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 m/s;所以,甲、乙都以2 m/s匀速运动.故C错误;甲、乙都以2 m/s匀速运动,经过5 s通过的路程s=vt=2 m/s×5 s=10 m.故D正确.综上选D. 典例9:(2017?来宾)小明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滚到C点,并用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一次,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6 s B. 小球在前0.4 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 cm C. 小球滚下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1 m/s D. 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版权所有:21教育】
【考查方向】测平均速度 【名师点睛】(1)根据图象读出时间.(2)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3)读出AC之间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根据求出平均速度;(4)读出小球在BC段和AB段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速度,然后比较即可.
【答案】BD
【解析】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经过了5个时间间隔,用时5×0.1 s=0.5 s,故A错误;由图可知,小球在前0.4 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 cm,故B正确;由图可知,AC之间的距离为s=5.50 cm=0.055 m,则整个运动过程平均速度为:,故C错误;由图可知,小球在BC段的时间为tBC=2×0.1 s=0.2 s,路程sBC=5.50 cm﹣2.50 cm=3.00 cm=0.03 m.小球在AB段的时间tAB=3×0.1s=0.3 s,路程sAB=2.50 cm=0.025 m,所以,,计算可知,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综上选B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