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下人教版3分类与整理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一年级下人教版3分类与整理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1-05 22:2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分类与整理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7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收集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分析。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经历简单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收集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形成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维形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感受分类和整理的目的和作用.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数据
教学准备:
教具:自制PPT课件.图片。
学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分类
1.生活情境,唤醒经验。
2.尝试帮助,感受意义。
[设计意图]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童话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感知分类在生活中的用。
二、确定标准,分类整理
(一)按颜色分
1问题出发,激发分类需要。
2 动手操作,形成象形统计图。
(1)按标准,分一分.数一数。
(2)看摆法,辨一辨,形成象形统计图。
3.感受单一标准下,分类结果相同。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自主探完的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完成分类计教。经历象形统计图的生成过程,体验分类统计的过程,初步感受单一标准下,分类站果相同;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二 )按形状分
1.从问题出发.分类计数并记录。
2.比不同的记录方式,互相赏析,生成统计表雏形。
(三)对比中体会
1.对多加人的两个气球进行对比,加深一个和一类的理解。
2.对比两次次分类计数的情况,感受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不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个性化的方式呈现,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完整过程并形成统计表雏形,初步了解统计表的形成过程,感受表格记录的特点。通过对比引导学生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
性,加深对分类含义的理解,积累数据分析的经验。
三、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1.回顾问题,聚焦数据。
2.数据分析,解决问题。
3.梳理过程,数据有用。
[设计意图]分类与整理最终是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服务,让学生感受到整理出的数据能反应情况,体验统计活动获得的数据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产生“数据有用”的认识。
四、练习巩固,升华提高
1.按问题,定分类标准。
2.按标准,分类整理数据。
3.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将练习内容珠串成一个完整的问题情境,根据不同的角色需要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计数,数据分析,再次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感受标准不同,结果不同,总数相同。
五、回归生活,加深体会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景,再次感受分类整理的作用,体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标准自主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