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金属[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专题复习-金属[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6-09-01 19:5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列举金属与非金属主要性质的差异
(如导电性、导热性、金属光泽、延展性)举例说明常见金属的性质与用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钛的合金是制造飞机和轮船的理想材料
C。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潮湿的空气中不会被腐蚀
D.锌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铁的表面镀锌不能防止铁生锈
某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防盗玻璃”能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
A.延展性 B.导电性 C.弹性 D.导热性
抗氧化剂能吸收氧气,降低食品内部及周围的含氧量,阻止氧气和食品发生氧化反应,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小明发现新买来的高级月饼的包装盒内有一个印有“抗氧化剂”的小包,内盛有灰黑色粉末,该灰黑色粉末可能是( )
A、铁粉 B、氢氧化钠 C、二氧化锰 D、生石灰
钛和钛的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材料,它们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如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易于加工,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根据它们的主要性能,下列用途不切合实际的是( )
A、用来做保险丝
B、用于制造航天飞机
C、用来制造人造骨
D、用于制造船舶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比较各种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强弱2、知道金属与酸、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3、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说明某些现象废旧计算机的某些部件含有Zn、Fe、Cu、Ag、Pt、Au等金属,经物理方法初步处理后,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然后过滤。剩余的固体中不应有的金属是( )
A、Cu、Ag
B、Zn、Fe
C、Cu、Pt
D、Ag、Au
金、银、铜曾长期作为货币金属进行流通,我国有着悠久的金属货币历史和丰富的货币文化。下列关于金、银、铜三种金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银、铜都属于不活泼金属
B、单质铜可以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
C、黄铜(铜、锌合金)看似黄金,
有人以此冒充黄金行骗,其真伪可用稀盐酸鉴别
D、三种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大小顺序为:
金原子>银原子>铜原子
X是两种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为了研究混合物的成分,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x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______(填元素符号)。
(2)写出X中一种成分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若Y为固体,写出Y与X中一种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若Y为气体,Y还可以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金属的防腐1、列举金属腐蚀的条件2、列举防止金属腐蚀的常用方法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1、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2、知道回收废弃金属的意义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今年泰州将原来的垃圾桶撤换成分类型垃圾收集箱。下图是国家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废旧电池投入的垃圾收集箱上应贴有的标志是
为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某市在学校、居民区等场所设置了废电池收集箱,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
A、回收石墨电极
B、防止汞、镉、铅等金属离子对土壤、水源的污染
C、回收电池的外壳材料
D、防止废电池对大气造成光化学烟雾污染
金属材料的发展1、列举新金属材料2、知道合金的概念3、列举改善金属材料性能的方法生铁和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总会有残渣,残渣的主要成分是( )
A、铁
B、氯化铁
C、氯化亚铁
D、碳和一些杂质 在10-9~10-7米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操纵的纳米超分子技术往往能实现意想不到的变化。如纳米铜颗粒一遇到空气就会剧烈燃烧,甚至发生爆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纳米铜属于化合物
B、纳米铜颗粒比普通铜更易与氧气发生反应
C、纳米铜与普通铜所含铜原子的种类不同
D、纳米铜无需密封保存
锂电池是新型的高能电池,以质量轻、电容量大,颇受手机、手提电脑等用户的青睐。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Li+ MnO2 == LiMnO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反应中Mn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②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③LiMnO2为新型的氧化物
④LiMnO2为锂、锰、氧的合金
A.①② B.①③ C. ②③ D.③④
某校学生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实验情况如下:
[提出问题]从上述实验现象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猜想]针对你发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大胆提出你的一个猜想:
[设计方案]根据你的猜想,任选下列实验用品,进行实验设计实验用品:10%的稀硫酸、30%的稀硫酸、
相同大小的铝片(若干)、氯化钠
试管、试管夹、酒精灯、镊子、药匙、砂纸
[提出问题]铝片放到稀硫酸中为什么没有现象?
[猜想]可能是铝片表面生成的致密氧化膜阻碍了反应的发生;

或可能与稀硫酸的浓度有关;

或可能是铝片与稀硫酸反应需要加热;

或Cl-促进氧化膜的溶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