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9张PPT。第12课 亚非拉的民族独立与振兴亚非拉的奋起【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印度等亚洲其他国家
的独立及其振兴;非洲民族独立的进
程及其胜利的意义;古巴革命和巴拿
马运河主权的收复等相关史实。
2、掌握中东地区的地理范围,中东地
区在交通、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中东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对解决该地区
问题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亚非拉民
族解放运动瓦解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
系。巴以冲突是整个中东和平进程的
中心,民族争端靠武力是解决不了问
题的,只有宽容才能真正挽回和平。【学习重点】
1、印度的独立与
经济发展;
2、非洲民族独立
浪潮。
3、中东地区错综
复杂的矛盾
【学习难点】
1、印巴分治
2、巴拿马人民收
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3、中东地区战火
频仍的原因。自主学习相关内容(大字部分精读,小字部分跳读,并注意文中的图片和注释),独立完成下列问题,并在教材中划出来:1、为什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亚非拉各个殖民地国
家能取得真正的独立?
2、以印度为例,说明印度独立的背景是什么?是怎样独
立的?独立后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
影?有何启示?
3、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浪潮的背景是什么?进程如何?
产生了哪些影响?
4、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有哪些?概况如何?
5、了解中东所处的地理位置。
6、中东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和过程。
7、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有哪些? 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深重灾难,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同时也促进了亚非拉人民的空前觉醒。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洪流。亚洲篇“英王王冠上一颗最明亮的宝石” (一)印度的独立与经济发展1.印度的独立 (1)背景:
①印度原来是亚洲面积最大的殖民地,受英国直接统治的时间长达二百年之久。 ②印度自1857年进行反英民族大起义失败后,先后又进行了多次民族独立斗争。二战后,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出现了新高潮。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一、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印度民族主义运动领导人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与圣雄甘地在1946年孟买政治会议间歇时在谈话。两人都认为印度必须从英国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他们共同领导了一场大规模的非暴力抵抗运动。像是一艘舱中载满弹药而在大洋中着了火的船,迫切的问题是要在大火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
——印度总督助手伊斯梅形容二战后的印度 (2)独立: ①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决定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 ②1950年,印度共和国成立。(尼赫鲁)
1956年,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
(真纳) 1947年,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同年秋,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独立。图为尼赫鲁在德里红堡宣布独立。 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
再次发现了自己。 ——1947.8.尼赫鲁
1)“厄运”指什么?
2)材料中所说的“厄运的时代”是哪个国家造成的?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艰难历程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3)这种“厄运”持续了多少年?何时结束?
4)“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指什么事件?
5)这一事件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指印度遭殖民奴役)(英国,印度民族大起义等)(近200年,1947年)(指英国被迫承认印度独立)(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结束了英国对这一地区近200年的统治) 【思考探究】
英国为什么要对英国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后果?你是如何看待印巴分治的? 看法:印巴分治既是民族独立运动的成果,它使印度和巴基斯坦先后独立;又是不利于印巴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根源之一。 “蒙巴顿方案”的核心是按宗教,而不是按语言、文化或民族的区别来划分自治领,由此产生的印巴分立造成了无穷的后患。如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穆斯林与印度教的宗教之争问题,这些都造成了印巴两国之间的流血冲突和战争,成为印巴冲突的根源。
目的:为了削弱印度。
后果:一方面通过印巴分治印度和巴基斯坦先后独立。另一方面英国实行的“分而治之”政策,加深了该地区的民族与宗教矛盾印度独立和印巴分治79. 6万平方公里 297.47万平方公里 14.4平方公里 西巴基斯坦东巴基斯坦想一想 :印巴冲突的原因?A)印度教和穆斯林之间的宗教矛盾B)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仓促分家后遗症:克什米尔问题2.印度的发展 独立后,印度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建立起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粮食的基本自给,在科技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今日印度
国土面积排世界第七
稻米、小麦、牛奶的产量居世界第二
GDP已近4900亿美元
外汇储备约有620亿美元 1、独立
印度独立前后,亚洲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获得独立。
2、发展:
亚洲不少国家跟军自己的国情,选择了适应本国发展的道路,从而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已经成为现代化国家。如中国的台湾和香港、韩国、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被称为亚洲四小龙。
3、影响:
亚洲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作为新型的力量,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组织“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做出了贡献。
4、启示:独立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前提。(二)其它亚洲国家的独立与发展 1961年,在南斯拉夫、印度、埃及领导人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的倡导和推动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或政府首脑会议召开。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目前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已达一百多个,是发展中国家重要的国际组织。 非洲篇1.埃及独立 ①1952年,埃及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革命力量发动武装起义,赢得埃及的真正独立,拉开了非洲独立的序幕。 ②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极大地维护了埃及的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2.“非洲独立年”
1960年,非洲出现了17个独立国家,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3. 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1952年7月,纳赛尔领导埃及“七月革命”,埃及成立共和国。图为纳赛尔受到市民热烈欢迎的情形。埃及总统纳赛尔纳赛尔履历:
中学时代:曾组织和领导学生反英示威,数次入狱。
40年代:秘密筹建“自由军官组织”
1952年:领导该组织推翻了埃及法鲁克封建王朝
1956年:领导埃及人民赢得苏伊士运河战争的胜利。
获得阿拉伯世界人民的爱戴,人称“雄狮”、“新萨拉丁” 苏伊士运河航道:
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从欧洲大西洋沿岸各国到印度洋缩短5,500~8,009公里;
从地中海各国到印度洋缩短8,000~10,000公里;
对黑海沿岸来说,缩短了12,000公里然而:运河开通后,英法两国就垄断了苏伊士运河公司96%的股份,每年获得巨额利润。1956年纳赛尔总统宣布运河国有化1960——非洲独立年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
图为担任总统的努乔马(左)。非洲
1)1952年,
2)1956年,
3)1960年,
4)1990年,埃及独立收回苏伊士运河“非洲独立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统治崩溃(纳赛尔)拉美篇1.古巴
①1959年,古巴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通过武装斗争,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②经过长期的努力,古巴建立了独立的经济体系,国民的文化水平也不断的提高。2.巴拿马
①巴拿马运河,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著名国际航运水道,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②1999年底,巴拿马终于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的全部权利。三、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卡斯特罗国际黄金水道
——巴拿马运河 经过巴拿马人民的长期斗争,在1977年,巴美签订了关于巴拿马运河的新条约,图为签字前。前排左起:美国总统卡特、美洲国家组织秘书长和巴拿马政府领导人奥马尔。1999.12.14. 巴拿马运河主权交接仪式 1.亚非国家在取得民族独立的过程中,大体采用了哪两种斗争方式?【探究乐园】答:主要采用了武装斗争(如印尼、阿尔及利亚)和政治斗争(如印度、巴基斯坦的独立)两种斗争方式。2.请列举出为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答:印度:
埃及:
古巴:尼赫鲁
纳赛尔
卡斯特罗 背?? 二战后,殖民帝国力量衰弱??????? 景 亚非拉人民独立运动高涨亚非 亚洲:1947年印巴分治,印度独立拉的 表 1952年,埃及独立; 奋起 非洲 1960年,“非洲独立年”?????????? 1990,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帝国主 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现 拉 1959年,古巴独立; 美 1999年巴拿马收回运河全部主权?????? 四、战火频仍的中东
(一)、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
“中东”一般是指欧、亚、
非三洲连接的地区,泛指
地中海东岸和南岸。 中东
地区大多数是以阿拉伯民
族为主的、信奉伊斯兰教
的阿拉伯国家。以色列也
包括在“中东”范围之内。
中东是欧、亚、非三洲的
交通枢纽,战略位置非常
重要。中东拥有极为丰富
的石油资源,石油蕴藏量
约占整个西方世界的百分
之六十以上。 1、背景:巴勒斯坦问题的形成A.历史上犹太人(希伯莱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巴勒斯坦地区居住
过。公元1世纪时,犹太人国家灭亡,犹太人背井离乡流散到
世界各地。19世纪末兴起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使大批犹太人移
入巴勒斯坦,并与当地的阿拉伯人发生多次流血冲突。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
英国同意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C.犹太人在二战中受尽迫害的经历颇得世人同情,战后联合国
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
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D.1948年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但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
(巴勒斯坦国至今也没有诞生)此后,该地区战火不断。(二)中东战争联合国分治决议:
约旦河西岸的整个巴勒斯坦土地分成两部分
面积15850平方公里(占57%),人口60多万(占1/3)的犹太国;
一个面积11000平方公里(占43%),人口130多万(占2/3)的阿拉伯国家。2、原因:巴以分治1848年,以色列建国3、五次中东战争中东问题的关键:巴以冲突中东问题的核心:巴勒斯坦问题2003年12月24日,在约旦河西岸城市纳布卢斯附近的巴拉塔难民营,悲痛的巴勒斯坦父亲在葬礼上怀抱6岁的艾尔阿拉吉。艾尔阿拉吉是在以色列军队袭击该难民营时被打死的。 动荡的原因:
1、大国争夺是中东地区冲突不断的重要根源。中东地区战略地位重要,并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该地区成为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大国争夺的热点。
2、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使中东地区的矛盾更加复杂化。
3、对水资源的争夺也加剧了冲突。
4、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是巴以关系中最为棘手的问题。 巴以冲突成为中东问题关键。(三)、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战略位置重要,并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丰富的石油资源巴以冲突之宗教纷争,文化差异 犹太人集中分布在以色列,主要信仰犹太教。 中东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主要是
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这些国家被叫
做“阿拉伯国家”巴以冲突之土地水源 中东的水源很少,气候干燥,这对中东各国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有关河流、湖泊等水资源的分配和争夺,成了巴以,乃至中东地区动荡的一个重要原因。耶路撒冷——冲突的焦点,和平的关键巴勒斯坦问题 大国争夺领土争端
宗教问题水
资源阿以冲突(四)、中东和平,路在何方? 这不是我个人的战斗,也不仅是以色列领导人的战斗。它是我们「这个地区」所有国家全体公民和每一位公民的战斗。
生活在和平之中是他们的权利……(1977年埃及总统萨达特前往以色列
在一次演讲中讲的一句话。)埃及总统萨达特阿拉法特
(巴勒斯坦民族之魂,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已故领导人)高呼:
“用土地换和平。” “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亚西尔·阿拉法特,巴勒斯坦国总统。1929年8月4日生于耶路撒冷。1969年当选为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1984年当选巴解组织的主席。1989年4月2日,当选为巴勒斯坦国总统。
1991年9月蝉联总统。1994年与以色列总理拉宾、外长裴瑞斯共同获得该年的诺贝尔和平奖。1996年1月,巴自治区举行首次大选,当选为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2004年11月11日,阿拉法特在法国巴黎因病逝世,享年75岁阿拉法特生平 拉 宾
(以色列前总理) “我梦想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和平地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拉宾简介 拉宾曾于1974~1977年担任以色列总理。在他1984年出任以色列联合政府国防部长后开始认识到,只有顺应和平潮流,以色列才能得到生存和发展。于是,拉宾在1992年再度出任以色列总理后就向阿拉伯国家提出和平倡议,并接受巴勒斯坦人提出的“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和联合国的第242、338号决议,分别与巴勒斯坦、约旦签订和平条约,给中东地区带来了和平的曙光。1995年11月4日在特拉维夫广场举行的10万人的和平集会上,75岁的拉宾被一名犹太以色列极右分子刺杀身亡。 在美国总统卡特的斡旋下, 1978年9月6日埃及总统萨达特(左)、美国总统卡特(中)、以色列总理贝京(右)签署戴维营协议书 1979年,埃以两国建交,埃及成为第一个与以色列实现和平的阿拉伯国家。和平的曙光1993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达成和解1996年10月,华盛顿四国首脑会议和平的曙光 拉宾和阿拉法特死后,为了解决中东问题,巴以双方继续努力。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
阿巴斯 以色列总理沙龙
(现住院权力已交出)国际社会进行着长期的努力美国总统布什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俄罗斯总统普京但是……
紧握橄榄枝,远离硝烟!!!(五)、中东问题的未来1.要以和平的手段,而不是使用武力。
2、合理分配水资源
3.寻求文化认同
4.巴勒斯坦难民问题
5.美国的中东政策活动与探究(一)简述“中东印象”动荡的中东地区一、战火频仍二、错综复杂的矛盾三、中东和平,路在何方?1、原由(巴勒斯坦问题的形成)2、表现(四次中东战争)1、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 2、阿以冲突的历史原因3、宗教纷争和文化差异4、耶路撒冷——和平的关键 中东和平进程任重道远,最主要的就是要减少大国对于该地区的强权政治的干涉作用,充分发挥联合国的维和作用,利用世界和平力量来调节该地区的争端,来彻底解决长期存在于该地区矛盾冲突。 小结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