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
1.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
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
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弊端)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偶尔)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徐公来,孰视之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之
11.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1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2分)
答:
答案:9.C(2分,蔽:受蒙蔽的意思)
10.B(2分,B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
11.D(2分,本文主旨是通过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达到大治)
12.(1)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2分)
(2)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2分)
13.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1分),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1分)。
(意思相同即可)
2.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分》
① 臣之妻私臣( )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③ 王之蔽甚矣( ) 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 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翻译:
13.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 3 分》
11、① 偏爱 ② 指责 ③(受)蒙蔽 ④ 使……听到;传
12 、一年以后,即使想要进谏,也受什么可说的了。
13 、邹忌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言辞委婉地进行劝说,既不失对齐王的敬重,又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并愉快地接受了意见。
3.《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⒓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朝服衣冠
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⒔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B.窥镜而自视 下视其辙
C.王之蔽甚矣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皆朝于齐 朝而往,暮而归
⒕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⒖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分)
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 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 及其结果。
⒗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
答案:⒓⑴穿戴 ⑵偏爱 ⒔B ⒕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或:一年以后,就是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⒖切身经历 齐王纳谏⒗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4.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选自《贾谊集》)
11.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C.一国吏民/皆来贺 D.今/齐地方/千里
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孙叔敖为楚令尹 ④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14.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5分)
答案:11.(D)12.①偏爱 ②实在、确实 ③担任 ④离开 13.①几个月过后,不时有人偶尔来进谏。 ②地位高而独揽大权的人,国君厌恶他。14.邹忌运用设喻的方法进谏齐王,含蓄委婉又形象生动,让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意见。 “老父”运用从反面讲道理(或直言不讳),向孙叔敖进言。直接陈述利害,可以产生“苦口良药”的劝说效果。
5.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郑龙谏勿伤百姓
赵简子①出畋,命郑龙射野人②,“使毋惊吾鸟。”
龙曰:“吾先君晋文公③伐卫④,不戮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是虎狼也。”
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愈高者愈惧,人爵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
(选自《金楼子》)
【注】①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晋国正卿。 ②野人:农夫。 ③晋文公:即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④卫:春秋时的卫国。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5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
(4)赵简子出畋
(5)故缘木愈高者愈惧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人爵愈贵者愈危。
19.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4分)
20.同样是“谏”,邹忌和郑龙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方法?
答案:17.(1)长,身高 (2)确实 (3)受蒙蔽而不明 (4)打猎 (5)攀援、爬(树) 18.(1)我的妻子认为我比徐公美,是因为偏爱我啊。 (2)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3)人的爵位(地位)越高就越危险。 19.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齐王。20.邹忌用的是曲谏——委婉规劝;郑龙用的是直谏——尖锐批评。
6.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8.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窥: 蔽:
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10.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2分)
8.察看;受蒙蔽 9. 邹忌身高有八尺多,容貌光彩美丽。 10. 面对不切实际的赞美,我们要冷静思考,实事求是。
7.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及,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高缭仕①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②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③陋之人也,四维④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⑤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 ①仕:旧称做官为仕。 ②夫子:晏子。 ③仄陋:狭窄浅薄。 ④维:维系。 ⑤弼:纠正。
8.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时时而间进
(3)高缭之事夫子三年
(4)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
9.翻译选文中画“ ”的句子。(2分)
(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高缭仕①于晏子,晏子逐之
9.选文中邹忌和高缭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对你为人处世方面有什么启示?(4分)
二、(一)8.(1)偏爱 (2)间或,偶然 (3)侍奉 (4)道义(每题1分,共4分)
9.(1)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2)高缭在晏子那里做官,晏子赶走了他。(大意对即可,每句1分,共2分。) 10.邹忌:敢于进谏,善于进谏;(1分)高缭:侍奉三年,没有提出任何建议。(1分)不起(大意对即可,2分) 启示:我们要敢于指出别人的缺点。(大意对即可,2分)共4分
8.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体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本文选自《战国策》,它是西汉刘向(人名)整理的,按战国时期秦、齐、楚、赵等十二国次序编订而成的。(2分)
7.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⑴朝服衣冠(穿戴) ⑵今齐地方千里(方圆) ⑶臣之妻私臣(偏爱) ⑷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8.下列各组加点词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B)(2分)
徐公何能及君也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及郡下,诣太守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徐公不若君之美 能谤讥于市朝
更若役,复若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⑴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漂亮、英俊)?(其中“孰与”、句末问号各占0.5分,句意2分)
⑵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其中“期年”、“虽”各占0.5分,句意2分)
10.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喻治国安邦之道,对齐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
B.曹刿劝谏鲁庄公“取信于民”,终使弱小的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
C.墨子巧言善辩,成功地劝阻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
D.诸葛亮直言进谏,劝勉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8.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①处冒号的作用是总结(概括、收束)上文。(2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 ②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③时时而间进:问或,偶然 ④期年之后:满一年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的蒙蔽很深啦。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错误的可得到上等奖赏。
12.你从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2分)
人贵有自知之明,要善于接纳合理化建议,要讲究劝说的方式、方法等。(意思对即可,每条1分,共2分)
9.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臣之妻私臣:偏爱 ⑵王之蔽甚矣:因受蒙蔽而不明
⑶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⑷皆朝于齐:朝见
21.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释义或根据意思从选段中找出例句,将卡片填写完整。(2分)
文言虚词积累卡片 编号:006
词 例 句 意 思
于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对
皆以美于徐公 比
能谤讥于市朝(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在
皆朝于齐 到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大臣、官吏、百姓,可得上等奖赏。
23.根据选段内容完成下联。(3分)
上联: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
下联:齐王开张圣听振国威 又如:臣民面刺齐王受上赏
10.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 纳:
(2)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
(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孰: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4.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4分)
(一)(11分)
9.(3分)D
10.(4分) (1)指代平民 (2)估计、揣测 (3)适逢、恰巧遇到 (4)应当
11.(4分) 偶然性:因暴雨断道而误期限(2分)
必然性:秦朝统治法峻刑严,“天下苦秦久矣”。陈胜等误了期限按秦法都要斩首,这迫使他们为求生,不得不转戈反秦。(2分)(意思对即可)
(二)(11分)
12.(3分) (1)接受 (2)长,此指身高 (3)仔细、详细
13.(4分)
(1)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2分)
(2)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2分)
14.(14分) ①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论人客观等表述亦可)。(2分)
②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1分)
③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妻、妾、客的赞美动机等)。(1分)
11.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①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③,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④,各死其处。田父⑤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⑥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⑦将休士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韩子卢:犬的名字。②东郭逡:兔的名字。③环山者三:绕着山跑了三圈。④罢:同“疲”,与前面的“极”和“废”意思相同。⑤田父:农夫。⑥以顿:以同“已”;顿:困顿、疲弊。⑦谢:辞谢、辞退。
6.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臣之妻私臣 私
②今齐地方千里 方
③时时而间进 间
④天下之疾犬也 疾
7.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
②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译:
8. 甲乙两文都是写劝谏的,其劝谏的目的有什么不同?(4分)
答:
9. 同是劝谏,邹忌和淳于髡在使用的劝谏方法上有何差异?从劝谏的效果看,二者又有何差异?(4分)
答:
6. ①偏爱 ②方圆,纵横 ③间或,偶然 ④快,急速(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7. ①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②狗和兔子都疲惫到了极点,各自死在那个地方(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8. 甲文中邹忌劝谏的目的是使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以富国强民。乙文中淳于髡劝谏的目的是让齐王放弃伐魏的计划,以避免两败俱伤,别国渔利。(4分,各2分)
9. 二者使用劝谏方法的相同之处都使用了以事喻理(或借事说理)的方法。不同之处是邹忌以身边事说理,真实可信;淳于髡以故事喻理,生动形象。齐威王意识到自身问题后欣然纳谏并主动改变自己的做法;齐王因惧怕后果而被动放弃原有打算。(共4分。第一问2分,答对“异”和“同”的内容各得1分;第二问得2分,能分别答出与“主动”和“被动”相近的内容即判对,各得1分)
12. 于是(邹忌)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的词。(2分)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②今齐地方千里 ▲
△ △ △
1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原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
20.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2分)
▲
21.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2分)
▲
18.①确实,的确 ②土地方圆(2分。每格1分)19.译文:众大臣官员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过失的,受上等奖赏。(2分。其中关键词“面刺”1分)20.察纳雅言(开张圣听 咨诹善道)(2分)21.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2分)
13.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亍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臣之妻私臣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4)时时而间进
20.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皆以美于徐公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2.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3分)
19(1)确实,实在(2)偏爱(3)过失,过错:(4)间或,偶然。
20(1)认为;(2)狂。
21、命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进言劝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22第一问: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诔且善于劝谏妯忠臣,二是齐威王巷于采纳群盲。第二问答案开赦,盲之戚理即可。答案示例:(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2〉要虚长、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4)要敢于、替干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14.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8.下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今齐地方千里(地域,表处所) B.朝服衣冠,窥镜(察看)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19.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A.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B.暮寝而思之
C.臣之妾畏臣 D.何陋之有
20.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是:(3分)
答:
21.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表达上的作用是:(3分)
答:
22.将下边这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
15.唐 《王右丞集笺注》(1分,正确一处0.5分)
16.D(1分)
17.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欢歌笑语,那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衣归来了;荷叶纷纷向两旁摆动,那是打鱼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了。(3分,能扣住画面,抓住人物活动的情景即可)
18.A(2分)
19.B(2分)
20.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3分,答对其中一方面即可)
21.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3分,从语势与论证关系上谈即可)
22.①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4分,每小题2分,重点落实“孰与”“谓”“于”等词,译句符合句式特点即可)
15.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 我能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形貌昳丽( )暮寝而思之 ( )
王之蔽甚矣( ) 时时而间进 ( )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2分)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3.从文中可以看出邹忌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我的评价:
4.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的人数,说明了什么?(2分)
我的理解: 5.齐王接受邹忌的进谏,最后“战胜于朝廷”。而在社会生活中,某些部门的“意见箱”形同虚设,往往是“一把手”说了算。假如你是纪检书记,你打算怎样整治这种不良的工作作风?(3分)
我的做法:
一)、1.①光艳美丽;②睡觉;③因受蒙蔽而不明;④间或,偶然。2.王后、王妃和左右的待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的人没有不想求得大王的(恩遇)的。3. 有点虚荣,但头脑冷静,善于思考,实事求是。(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与表扬等,合理即可。)4. “令初下” “门庭若市”说明齐王治政问题很大;“数月之后,时时而渐进”说明齐王逐渐采纳了很多意见,不断改进了方法;“期年之后” “无可进者”说明齐王已完全采纳了群臣吏民的意思,国家大治。5. 如:加强行政监督,接受群众监督和举报等,合理即可。
16.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帝(唐太宗)尝作宫体诗,使世南(虞世南)赓(连续)和(照别人诗词格律或内容写作诗词)。世南曰:“圣作诚工(精巧),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对此提出批评),皆蒙嘉(赞美)纳(采纳)
17、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6分)
(1)臣之妻私臣 (2)今齐地方千里
(3)上之所好 (4)帝数出畋猎
(5)王之蔽甚矣 (6)时时而间进
1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
A、 由此观之; 投诸渤海之尾
B、 皆以美于徐公; 以其境过清
C、 乃下令:“群臣吏民……;乃重修岳阳楼
D、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行者休于树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甲乙两文写的都是臣子向君王进谏并被采纳的故事,这两位臣子的进谏方式有什么不同?现实生活中如果要向同学提意见,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方式?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敢于直谏的贤臣从谏如流的明君,请举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3)喜好、爱好 (4)打猎 (其余略)
18、C 19、略 20、一方面描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
21、第一问,邹忌是设喻(委婉)进谏,虞世南是直言进谏。第二问略
17.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呋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关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恩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2.联系学过的课文,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 ( )
A.吾与徐公孰美
孰为汝多知乎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13.选出下列句中的“之”字与例句“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 )
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A.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4.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15.你从文段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3分)
12.A
13.D
14.①齐国是一个大国,齐王位高权重;②齐王身边的人偏爱或者害怕齐王;③举国上下的人都对齐王有所求。
15.①人贵有自知之明;②兼听则明,偏听则暗;③批评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
18.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弊端)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偶尔)
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徐公来,孰视之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之
23.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2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2分)
答:
(六)答案:9.C(2分,蔽:受蒙蔽的意思)
10.B(2分,B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
11.D(2分,本文主旨是通过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达到大治)
12.(1)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2分)
(2)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2分)
13.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1分),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1分)。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