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次诊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2分)
在西域,那曾经三十六国的繁华,那曾经狂sī的烈马,那连绵万里直达长安的座座烽台——如今都已被那浩茫茫的大漠洗礼得苍凉斑bó。只有那胡杨,还剩下cùcù金黄的叶,依在黄沙与蓝天之间,如一幅醉人心魄的画,令人震 hàn无声。 (选自潘岳《西风胡杨》)
2、下列与课题对应的作者或朝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五柳先生传》——陶渊明——东晋
B.《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宋代
C.《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代
D.《送东阳马生序》——宋濂——明初
3、下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2分)
A.千山万合 鹤立鸡群 拖泥带水 B。慷概激昂 花团锦簇 冥思暇想
C.油光可见 海誓山盟 相形见绌 D。沧海桑田 莫衷一是 随机应变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2分)
A.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B.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C.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D.为了防止禽流感疫情不再反弹,县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5、根据下面句子括号里的拼音,按序号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①旅鼠是一种(niè) 齿类动物,主要以草根、草茎和苔藓之类的植物为食。
②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mào ) 无垠的宇宙。
6.揣摩下列句子,以“我喜欢”开头,再造两个句子,使整个句式形成排比。(4分)
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是“人比黄花瘦”,也高歌“不肯过江东”的项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在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句子。(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2)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4)千嶂里, 。《渔家傲·秋思》
(5)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环堵萧然,不蔽风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石潭记》一文中直接表明作者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__________________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9)须晴日, ,分外妖娆。《沁园春·雪》(10)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
8、回忆有关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4分)
(1)《水浒传》生动的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鲜明的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请就课文《智取生辰纲》中杨志的遭遇,谈谈如何体现这一主题?(2分)答:
(2)古今中外,不少作品关注生活在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辛酸悲苦,请从我们所学过的小说中举一例言之。注意要概述其事。(2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2小题。(16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风烟俱净 ( ) (2)任意东西( )
(3)急湍甚箭 ( ) (4)横柯上蔽(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任选一处。)(2分)
11、根据要求填空:(4分)
(1)从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
视觉:
听觉:
(2)作者描绘异水时,描绘出异水的特点是:
描绘奇山的特征是:
12、阅读下面短文《答谢中书①书》,结合《与朱元思书》的内容,完成文后问题。(6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③。青林翠竹,四时俱备④。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⑤,沉鳞竞跃⑥。实是欲界之仙都⑦。自康乐以来⑧,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⑨。
注:①谢中书:谢征,字元度,曾为中书鸿胪,故称为“谢中书”。②陶宏景(453~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县)人。有《陶隐居集》。③五色:青、红、黄、白、黑。④时:季。⑤夕日:夕阳。颓:落山。⑥鳞:指代鱼。⑦欲界:佛教将众生所住的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欲界是食欲、色欲等特盛的众生所住的世界。⑧康乐:指谢灵运,东晋人,是谢玄的孙子,袭封为康乐公,故称之为谢康乐。⑨与:参与,置身其间,有游览欣赏之意。奇:指奇山异水。
(1)文中写一日之美的对偶句是哪一句,请把它摘抄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2)请比较本文和《与朱元思书》在写山水景色上的异同。(4分)
(二)阅读李肇的《王积薪闻棋》,完成第13—15小题。。(10分)
王积薪①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 ”妇曰:“诺。”媪曰:“第几道②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③。”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④,意思皆所不及也。
【注释】①王积薪:围棋高手。②道:本文指围棋布子的位置,唐代围棋棋盘纵横各十九道线,双方均在横竖线交叉点布子。这里,婆媳分居两室,都是心中虚设一盘,攻成过程全凭记忆。③伏局:认输。④复其势:复验那盘棋的局势。意思是按自己暗中记忆的,把那盘棋重新布子走一遍。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宿地逆旅 ( ) ②良宵难遣( )
14.从本文结尾“意思皆所不及也”,可见媪妇二人棋艺之高,你认为她们技艺高明具体表现在何处 (3分)
15.选文短小精粹,趣中寓理,从王积薪最初“自谓天下无敌”,到自叹棋艺不及媪妇,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3分)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16—20题。(共15分)
有感于陈省身“没听懂”
①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举行期间,有记者问大会名誉主席、国际知名的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您对大会第一天田刚教授的报告有何评价?”田刚教授是中国青年一代数学家中的佼佼者,是第一位在该大会上作一小时报告的中国数学家。众记者期待着从陈老嘴里说出“非常精彩”一类的赞扬之语,为自己的报道增加“猛料”。没想到,面对数十位记者和摄像机镜头,陈老却毫不犹豫地朗声答道:“我没听懂。”
②真正了解陈老的人,对他的这个回答并不感到意外。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先做人,后做事,这正是陈老数十年来一直积极倡导并亲力躬为的。陈老学术上的成就举世公认,因为在整体微分几何方面的卓越成就,他于1984年获得沃尔夫奖。陈老能取得这样旁人难以企及的辉煌成就,除了天赋,恐怕与其一贯秉持的“诚实”态度不无关系。
③实际上,读一读伟大的革命导师们的著作,我们会发现他们在治学上,同样是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在马列著作中,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一个共同点:他们在运用新的术语、概念、名词时,都会详细注明是谁首次使用、出处在哪里、如何演变的,十分注意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④与一丝不苟的革命导师相比,与陈老等治学严谨的老一辈学术大师相比,国内学术界某些人真应汗颜。他们的行为,一言以蔽之,就是“不老实”———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弄虚作假,不懂装懂……其中,一度盛行的抄袭剽窃之风,更是成了学术界最大的公害之一,有学者痛心疾首地称之为“学术蝗祸”。
⑤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深入,科学上的谜团将会水落石出,“学术造假”者最终都要露出马脚,而那些如陈老一样孜孜不倦做学问的人,将会赢得全社会永久的敬仰。
16、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从陈省身教授“没听懂”这件事要阐明什么道理?(3分)
答:
17、第④段划线句中“有些人”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3分)
答:
18、联系上下文,从“举世公认”“痛心疾首”“孜孜不倦”中任选一个短语加以解释。(2分)
答:短语( )解释
19、文中提到革命导师和“学术造假”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起什么作用?(3分)
答:
20、作为中学生,读了本文,你受到什么启迪?(4分)
答:
(五)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17—21题。(19分)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节选)
余光中
①我的中学时代在四川的乡下度过。那时正当抗战,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一寸铁路也没有。不知道为什么,年幼的我,在千山万岭的重围之中,见到月历上有火车在旷野奔驰,曳着长烟,便心随烟飘,悠然神往,幻想自己正在那一排长窗的某一扇窗口,无穷的风景为我展开,目的地呢,则远在千里外等我,最好是永不到达,好让我永不下车。A那平行的双轨从天边疾射而来,像远方伸来的双手,要把我接去未知;不可久视,久视便受它催眠。
②坐火车最早的记忆是在十岁。正是抗战第二年,母亲带我从上海乘船到安南,然后乘火车北上昆明。入川之后,刚亢的铁路只能在山外远远喊我了。一直要等胜利还都,进了金陵大学,才有京沪路上疾驶的快意。
③那是大一的暑假,随母亲回她的故乡武进,铁轨无尽,伸入江南温柔的水乡,柳丝弄晴,轻轻地抚着麦浪。那是最难忘的火车之旅了:红旗渡江的前夕,我们仓皇离京,还是母子同行,幸好儿子已经长大,能够照顾行李。车厢挤得像满满一盒火柴,母亲还有座位。我呢,整个人只有一只脚半踩在茶几上,另一只则在半空,不是虚悬在空中,而是斜斜地半架半压在各色人等的各色肢体之间。这么维持着“势力平衡”,换腿当然不能,如厕更是妄想。到了上海,还要奋力夺窗而出,否则就会被新涌上来的回程旅客夹在中间,夹回南京去了。
④来台之后,与火车更有缘分。滚滚疾转的风火轮上,现代哪吒的心情,有时是出发的兴奋,有时是回程的慵懒,有时是午晴的遐思,有时是夜雨的寂寞。大玻璃窗招来豪阔的山水,远近的城村;窗外的光景不断,窗内的思绪不绝,真成了情景交融。B尤其是在长途,终站尚远,两头都搭不上现实,这是你一切都被动的过渡时期,可以绝对自由地大想心事,任意识乱流。
⑤在香港,我的楼下是山,山下正是九广铁路的中途。从黎明到深夜,在阳台下滚滚碾过的客车、货车,至少有一百班。初来的时候,几乎每次听见过车过,都不禁要想起铁轨另一头的那一片土地,简直像十指连心。十年下来,那样的节拍也已听惯,早成大寂静里的背景音乐,与山风海潮合成浑然一片的天籁了。那轮轨交磨的声音,远时哀沉,近时壮烈,清晨将我唤醒,深宵把我摇醒,已经潜入了我的脉搏,与我的呼吸相通。将来我回去台湾,最不惯的恐怕就是少了这金属的节奏,那就是真正的寂寞了。也许应该把它录下音来,用最敏感的机器,以备他日怀旧之需。C附近有一条铁路,就似乎把住了人间的动脉,总是有情的。
⑥香港的火车电气化之后,大家坐在冷静如冰箱的车厢里,忽然又怀起旧来,隐隐觉得从前的黑头老火车,曳着煤烟而且重重叹气的那种,古拙刚愎之中仍不失可亲的味道。在从前那种火车上,总有小贩穿梭于过道,叫卖斋食与“凤爪”,更不少了的是报贩。普通票的车厢里,不分三教九流,男女老幼,都杂杂沓沓地坐在一起,有的默默看报,有的怔怔望海,有的瞌睡,有的啃鸡爪。有的闲闲地聊天,有的慷慨激昂地痛论国事,但旁边的主妇并不理会,只顾着呵斥自己的孩子。如果你要香港社会的样品,这里便是。周末的加班车上,更多广州返来的回乡客,一根扁担,就挑尽了大包小笼。面对此情此景,令我总想起杜米叶(Honore Daumier)的名画《三等车上》。只可惜香港没有产生自己的杜米叶,而电气化后的明净车厢里,从前那些汗气、土气的乘客,似乎一下子不见了,小贩子们也绝迹于月台。我深深怀念那个摩肩接踵的时代。D站在今日画了黄线的整洁月台上,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直到记起了从前那一声汽笛长啸。
21、本文标题“记忆像铁轨一样长”很靓,请予以具体分析。(3分)
答:
22、请从内容和结构角度分析ABCD四处划线句在全文的作用。(4分)
答:
23、第⑥段中有一处病句,请你修改后把正确句子写下来。(3分)
病句:面对此情此景,令我总想起杜米叶的名画《三等车上》。
答:
24、第③段中第二句中冒号起什么作用?可以换成什么符号?(3分)
答:
25、本文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作者的哪一首诗歌?古诗当中有很多类似题材,请默写一句。(4分)
答:
26、请仔细阅读下面的句子,发挥想象,仿写一句,要求结构相似。(4分)
那平行的双轨从天边疾射而来,像远方伸来的双手,要把我接去未知;不可久视,久视便受它催眠。
答:
(二)综合性学习(共5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一锭银子也赏给第一个仆人。
材料二: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老师总会特别偏爱成绩优秀的学生。 好学生,听老师的话,凡事都会请示。 成绩名列前茅,是老师眼中的乖孩子。 自此,三好学生、优秀干部、先进个人之类的荣誉统统被其收入囊中。 差生的学习成绩总在班中垫底,考试开红灯更是成了家常便饭。 于是,老师看差生总是不那么顺眼。 一旦他做错事情总会横加指责,差生就在退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成绩中等的学生,无论你再怎么努力, 在老师的眼中始终只是进步,而永远达不到优秀。 各种奖励与荣誉称号,却总是与他擦肩而过。
材料三:某单位经济效益本来就特别好,一位台商又投入了巨资,因此年利润又连续增长,美国的一家跨国公司又相中了这家企业,帮助他们的股票在国外上市,该单位更是成为显赫一时的企业。一家小镇小厂,连年亏损,拖欠工人工资,被告上法庭罚款,产品销不出又拖欠了很多债务,只能被迫宣布破产。
(1)用简要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3分)
(2)联系第二则材料和你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2分)
四、作文(55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打开国门,改革开放富起来;打开书本,唐诗宋词诵起来;打开心窗,青春激情飞起来;……
要求:1、请以“打开”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诗歌除外)2、书写要认真,否则要扣分。
语文第三次诊断考试参考答案
一1、嘶驳簇 撼 2、B 3、AD 4、 C 5 6答案不拘
7(1)起舞弄清影(2)铜雀春深锁二乔(3)身世沉浮雨打萍(4)长烟落日孤城闭(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6)看红装素裹(7)问渠哪得清如许(朱熹的《观书有感》)(8)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9)忧谗畏讥
8、(1)生辰纲是搜刮来的民脂民膏,梁山好汉智取它是必然的;老都管、虞候和众军汉不服杨志指挥,后来肯定都把责任推给杨志,使他无法在官场上混下去。(意思对即可)
(2)示例:中年闰土给苦难的生活变得迟钝麻木,容颜衰老;见了“我”,改以“老爷”称呼;面对现实,只是寄希望于求神拜佛。他是在生活重压下艰难挣扎的广大贫苦农民的代表。(杨二嫂、杜小康、菲利普夫妇、范进、胡屠户……)
二9、(1)都。(2)向东,向西。(3)甚于、超过。(4)树枝。(每题1分,共4分)
10、译文:(重重叠叠的)山峦各倚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2分。意思对即可。“负”、“轩邈”、“直”等关键词,错2个扣1分。)象老鹰那样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那热衷功名的心;为世俗奔波劳碌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2分。意思对即可。“戾”、“窥”、“反”等关键词,错2个扣1分。)
11、(1)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2分,不要求全部答出,一处即可。)
(2)清(清澈)急(湍急);山高、树多、景美。(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2、(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2分,分号前后各得1分。)
(2)都是抓住山水景色的特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具体描绘,语言简洁、辞藻华丽,充满美感而富于含蕴。二者都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后所写,可称双璧。不同点是《与朱元思书》先总写后分写,着重从视觉和听觉写景;本文则从不同时空层次进行描写,以静现动,以动见静。(4分。意思相近即可,相同点不同点答对一点即得1分。)13.①旅店②排遣,消遣(每题2分,共4分) 14.此题能答出隔墙下棋之意即可。示例:婆媳隔墙下棋,手中无子,心中有棋,进退取舍,全凭记忆。(3分) 15.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见的表述。示例:天外有天,不可孤芳自赏。(或艺海无涯,不可夜郎自大。)(3分)
三16、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在治学上,要实事求是、严肃认真;意思对即可)
17、不能。“有些人”强调只是一部分,不是全部,符合实践,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18、“举世公认”:全世界都认可;“痛心疾首”:形容非常痛心;“孜孜不倦”:(课本107页注释)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19、前者举例论证,后者对比论证,使论证更有力。
20、老实做人,踏实学习等意思皆可
21、运用比喻手法,把抽象事物写得具体形象,新颖生动。
22、内容上,都有巧妙的点题;结构上,前后呼应,使文章有机的组织起来。
23、面对此情此景,我总想起杜米叶的名画《三等车上》。(此情此景,令我总想起杜米叶的名画《三等车上》。)
24、解释说明,破折号。
25、《乡愁》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26、略 四27答案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