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版地理七下 7.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商务版地理七下 7.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01-06 11:1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七下第七章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课程标准
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教学目标
1.利用非洲地形图说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范围和位置,读图说出该地区的纬度位置特点。
2.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曾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
3.认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的气候类型; 结合相关资料,分析说明热带草原气候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农业牧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即是重点又是难点)
4.了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的矿产和热带经济作物,探讨单一商品经济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重点)
●教材分析
教材选择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作为地区地理学习的案例,意在教会学生学习地区的方法。虽然从地区分布上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北非同属非洲,但本区与北非的地理特征不尽相同,因此本节突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让自然地理特征为分析人文地理特征服务,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地理特征。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东南亚”、“中东”之后进行学习的,因而学生对于地区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本节内容的学习既是对前面学习方法的检验,也是对学习能力的进一步锻炼。多数学生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充满神秘感,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 教学策略
1.通过读图分析活动,归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和范围。
2.通过讨论分析,认识热带草原干湿季变化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和“单一商品经济”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 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
●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
(世界著名黑人运动员)
提问:他们外貌显著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追问:世界上黑种人主要分布在哪里呢?(展示世界人种分布图,引领回顾)
设问:黑种人的分布遍布世界各洲,那么,他们的故乡又在哪里呢?准确地说,黑种人的故乡在非洲的中、南部,也就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块神秘的地方。
学生看图片,回答:
皮肤黝黑,属于黑色人种
读三大人种分布图
回答黑种人的分布:非洲,大洋洲,美洲及亚洲南部。
利用著名的黑人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回忆三大人种的分布,调动学生已有认知,激发学习积极性。
展示目标
展示目标,并指出重点。
指读、明标启思。
通过读目标,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学案导学
要求学生以《地理助学》上“学习过程”栏目为依据,先自学课本知识,并对学生提出要求:
完成助学上“学习过程”并在书上标注知识点,圈出关键词。
2.标记疑难问题。
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自学课本,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做到:
1、完成助学上“学习过程”栏目。
2、在课本上标出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
3、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作出标记,以待解决。
通过导学案来自学,能初步了该区域特征,并能分析学生的掌握程度,做到“对症下药”。
重难点突破
(一)
观察
图片
(二)
自主
学习
(三)
听 讲
理 解
(四)
图 片
欣 赏
一、黑种人的故乡
1、黑种人的故乡
多媒体出示世界地图,闪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介绍范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指位于撒哈拉沙漠中部以南的非洲,又称为“黑非洲”。
提问:为什么被称为“黑非洲”?
追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种人原居住区,为什么别的大洲也有黑种人的分布?
介绍:殖民主义者的罪恶——奴隶贸易
总结与过渡:公元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曾出现过一些文明国,并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黑人文化。
2、黑人文化
(一)观察地图
听老师讲解,明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世界的位置。
(二)看课本35页第一段回答: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被称为“黑非洲”的原因。
(2)读课本35第三段和课本36业图7-3-2,讨论交流回答。
感受: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是一部黑人的血泪史!
(二)欣赏课本35图片:黑种人的鼓舞、非洲雕刻,了解黑人文化。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殖民者的罪恶,知道各色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欣赏黑人文化,感受黑人文化的独特性。
衔接与过渡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一片神奇和充满生机的土地,有着绚丽多彩的文化和各异的风俗习惯。那么,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如何呢?
重难点突破
重难点突破
二、热带大陆和高原大陆
(一)
读 图
分 析
(二)
对 比
分 析
归 纳
(三)
自 主
学 习
(四)问 题
探 究
(五)
资料 分 析
位置范围
(一)板图: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简图
讲解:分析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时,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进行分析。
(二)过渡:分析海陆位置时,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海岸线是平直的还是曲折的。
(三)讲解:非洲的海岸线平直,岛屿、半岛、海湾较少。
岛屿——马达加斯加
半岛——索马里半岛
海湾——几内亚湾
(一)在课本34业图7-3-1中标出:
(1)三条重要的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思考该区所在的纬度位置特点。
(2)大西洋、印度洋、红海、几内亚湾、马达加斯加、索马里半岛、好望角,说出该地区的海陆位置。
学生活动:
①找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在板图中标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学生分析回答出纬度位置特点:“热带大陆”。
②找另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在板图中标出:大西洋、印度洋、红海,分析回答海陆位置特点: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东北临红海。
(二)观察欧洲和非洲的轮廓图:对比分析海岸线点
得出:非洲海岸线平直。
利用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来学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目的是既是对前面学习方法的检验,也是对学习能力的进一步锻炼。
总结与过渡:了解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除了要了解地理位置还要了解它的地形与气候。
2、地形与气候
(一)出示地图7-1-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形提问:本区域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区?海拔最高的山峰是什么山峰?该山峰在哪条重要的纬线附近?
(二)出示图片:
赤道雪峰—乞力马扎罗山
追问: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为什么山顶却终年被积雪覆盖,成为“赤道雪峰”?
(三)承转:前面我们在学习亚洲气候的时候已经学过非洲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引导学生复习回顾。
(四)出示两幅气温年变化曲线和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1)提问:分别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各有什么特征?
(2)出示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景观图,感知差异:
热带雨林景观图

热带草原景观图:
干季 湿季
(一)读图7-3-1
(1)在图7-1-3中标出: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和埃塞俄比亚高原、刚果盆地、乞力马扎罗山,分析该地区的地形特点。
(2)找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在板图中填出: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和埃塞俄比亚高原,分析回答该地区的地形特点:“高原大陆”
(3)另一名学生在板图中标出:本区域最高的山峰—乞力马扎罗。
(二)讨论回答:“赤道雪峰”的原因。
(三)读非洲气候类型图,回忆并回答:
(1)A、B、C、D分别代表的气候类型。
(2)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关于赤道南北对称分布。
(3)说出本区域主要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
(四)读图分析
(1)判断气候类型并指出气候特点:
A: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B: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
(2)欣赏图片,感知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景观,并说出它们的景观特点:
热带雨林——全年湿热,植被茂密。
热带草原——湿季降水丰沛,草原生机盎然;干季干燥少雨,大地一片枯黄。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总结与过渡
总的来说,全年高温,降水丰沛,适宜动植物的生长,使大地充满生机,这里被称作“天然野生动物园”
重难点突破
重难点突破
(一)
图 文感 知
(二)读 图
探 究
(三)活 动
探 究
(四)读 图
分 析
三、充满生机的大地
一、热带草原干湿季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一)播放视频:天然野生动物园
介绍热带草原上的动植物。
(二) 介绍热带草原上的代表性植物——波巴布树:
湿季 干季
(三)总结与过渡:波巴布树的这种特点是长期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那么热带草原干湿季的变化对当地的动物有什么影响呢?对当地的农牧业生产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一)观看视频,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动物。
(二)了解热带草原性植物波巴布树的生活习性:
它的树干直径最粗可达12米,要40个人手拉手才能围它一圈,个子不高,只有十多米,因此,人们叫它“大胖子树
每当雨季,它就拼命吸收水分,以备干季缺水之需。曾有人测算,一棵波巴布树能贮水450公斤,简直成了荒原中的“贮水塔”。如果用小刀在树干上挖一个小洞,水就流出来了,这时就可以用杯子接着畅饮一番了。
通过视频和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热带草原干湿季的变化对动植物影响,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比分析多多马和基塔莱半球位置,干湿季交替变化,来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培养学生列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让学生感悟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二、热带草原干湿季变化对动物的影响:
出示图片:角马大迁徙
通过图片感知:
热带草原干湿季的变化使动物有定期迁徙的习性。
三、热带草原干湿季变化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活动:认识热带草原干湿季变化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一)读图:找出多多马和基塔莱的位置,说说它们属于什么气候类型,比较两地降水季节分配的不同。
(二)读图分析:马赛人一年中的游牧路线,每年的5~10月和11月~次年4月,游牧的位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三)启发诱导:
动态演示迁移方向
5~10月马赛人迁移方向:
11月~次年4月马赛人迁移方向:
(四)引导得出问题答案,总结归纳。
总结承转:热带草原干湿季变化使东非高原的游牧民族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那么,这种变化对当地的种植业有什么影响呢?
(一)学生独立完成教材活动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1)、读图分析:多多马和基塔莱的半球位置
(2)读多多马和基塔莱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气候类型和干湿季完成下列表格:
(二)读图7-3-4马赛人一年中的游牧路线,分析:
(1)5~10月迁移的方向
11月~次年4月迁移的方向
(2)迁移的原因。
四、热带草原干湿季变化对农种植业生产的影响
出示图片:
(一)探讨分析:
(1)湿风强劲或干风强劲带来的影响。
(2)雨季迟到或雨季缩短,对当地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3)如果连续多年干季延长,带来的危害。
(二)分析总结: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被称为“饥饿的大陆”
(2)“饥饿的大陆”,这与它的气候是密切相关的。
总结与过渡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除了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外,还有着丰富的热带经济作物和矿产资源。由于,历史上的殖民统治,这些物产正源源不断地出口到世界各地,使许多国家形成了“单一商品经济”。
重难点突破
(一)自 主
学 习
(二)讨 论
交 流
(三)讨 论
分 析
(四)活 动
探 究
四、单一商品经济
(一)提问:这里物产丰富,有哪些丰富的热带经济作物和矿产资源呢?
(二)出示表格: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某些国家的主要商品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百分比(1998年)
总结:依赖某一种或某几种初级产品生产的经济称为“单一商品经济”
(三)Kate的困惑
追问:看来,“单一商品经济”,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为什么呢?
(四)为什么会形成“单一商品经济”?
(五)追问:怎样改变这种局面?
(六)目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依然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请生结合课本39页活动,分析原因。
点拨:人口问题、粮食问题与环境问题之间的恶性循环
(一)阅读课本38页第一段,说出:
(1)当地的热带经济作物
(2)丰富的矿产资源
(3)结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被称为“世界原料创库”。
(二)阅读表格,分析:
(1)这些国家出口的主要物品是什么?
(2)出口的比重怎样?
(3)这些国家出口商品有什么特点?
(三)讨论分析:
(1)分析Kate的困惑:
出口咖啡豆 过分依赖某一种初级产品,价格低廉。
(2)分析“单一商品经济”,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原因:
(3)结论:不平等的贸易交往。
(四)阅读课本38页,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长期殖民统治
政治上:沦为殖民地
掠夺资源 倾销商品
经济上: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五)阅读课本39页第一段结合图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六)结合活动讨论分析
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的原因:
(1)长期的殖民统治。
(2)单一的经济结构。
(3)国际贸易中存在着不合理的商品交换。
(4)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突出。
得出结论:“贫困的大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抽象的知识中获取信息。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建构
与梳理
通过建构思维导图,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比较清晰的知识体系。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习“东南亚”、“中东”之后进行学习的,因而学生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本节课在学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自然环境时,采取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来学习的,这样做既是对前面学习方法的检验,也是对学习能力的进一步锻炼。
在处理本节课的重、难点时,教学过程中采取图文感知、读图分析、读图探究、讨论交流、归纳总结、活动探究等方法,使学生的头、脑、口、手都动起来,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习兴趣,即解决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收到良好的效果。
当堂达标
1、(目标1)关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赤道穿过中部 B、东临太平洋,西临大西洋
C、位于西半球 D、频临地中海
2、(目标2)世界黑种人的故乡 ( )
A、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B、尼罗河流域
C、刚果盆地 D、东非高原
3、(目标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4、(目标4)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点是 (? ?? )
A、以农业为主????????????????? ? B、以采矿业为主
C、殖民地色彩的单一经济???????? D、多种经营的民族经济
5、(目标3)结合图7-3-4,下列有关马赛人游牧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我们暑假期间,马赛人正处在向北迁移过程中。
B、一年中马赛人要在两个国家之间辗转越境迁移。
C、马赛人游牧地区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
D、当地生态环境恶化是造成一年中马赛人迁移的主要
原因。
6、(目标4)读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某些国家的主要商品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百分比
(1998年)回答:
(1)以上这些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为_________产品。
(2)在国际市场上,这些商品的价格_______,而工业制造品价格_______。因此这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_______地位,具有这样特点的经济被称作_______经济。
(3)目前这些国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所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