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原卷+参考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原卷+参考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1-06 09:50:19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九下 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
(总分120分,测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30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蓦然mò 峥嵘zhēng róng 阴霾mài 囫囵吞枣wúlún
B. 伫立chù 窥视kuī 癖好pǐ 忍俊不禁jīn
C. 偏袒tàng 庖代páo 咀嚼jǔjué 中流砥柱 dǐ
D. 斟酒zhēn 打鼾hān 翘首qiáo 蹑手蹑脚niè
2.下面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涟漪 虔诚 抠痒 饴然自得
B. 糍粑 铭记 弥撒 万恶不赦
C. 滑稽 契约 弥撒 鼎礼膜拜
D. 侧隐 诉讼 安逸 睡眼惺忪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清明时节,云居山下,同学们怀着 的心情,肃立在纪念碑下,缅怀英烈的丰功伟绩。
②在与计算机病毒的对抗中,如果能采取有效的 措施,就能使系统不染毒,或者染毒后能减少损失。
③赵亮真是 ,办的《奥运手抄报》从内容到形式都很精彩。
A.崇高 防范 别有用心 B.崇敬 防范 别出心裁
C.崇敬 防止 别有用心 D.崇高 防止 别出心裁
4.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出了“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B.一场春雨过后,一棵棵行道树的枝头上冒出了嫩绿的许多新芽,远远望去仿佛在它们身上披上了一件件薄薄的新衣。
C.许多语文教师渐渐意识到传统的“老师批、学生看”的作文批改方式是低效的,难道我们不应该创新作文的批改方式吗?
D.在全县大力推进均衡教育的背景下,全县中小学都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源,纷纷建立了科学有效的图书室,健全了完善的图书借阅制度。
5.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生命中没有导演,谁都无法为自己的人生进行彩排。但我们可以是编剧,把生活变成我们想要的体裁:那些风花雪月的浪漫可以改编成诗歌,那些柴米油盐的琐碎 ,那些坎坷不平的经历 。让你的人生时而像水一样流淌, ,时而像山路一样跌宕起伏, 。生活是一座杂乱无章的素材库,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编剧。
①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②可以改编成散文
③悠闲而又充满诗意 ④可以改编成小说
A.②④③① 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 D. ②①④③
6. 诗歌鉴赏。(4分)
湖口送友人
(唐)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1)诗歌前三句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分)
答: 。
(2)“离人独上洞庭船”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2分)
答: 。
7、请仿照例句,另选一个意象仿写(3分)。
例句:雨有一种神奇,它能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当然,有时也能瓢泼成一种灾难。
答: 。
8、语文活动(4分)
近段时间,乐山市深入开展了“餐桌文明大行动”活动。某学校开展了相关的主题活动,请你阅读下面同学们搜集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乐山作为美食之城,油烫鸭,跷脚牛肉,麻辣烫等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来乐山投资的台湾商人陈先生想去吃地道的跷脚牛肉。谁料一进店门,就听见“四季财!”“六六顺!”等噪音,还有人不时往桌下吐口痰,白色的纸巾扔了满满一地,地板也黏糊糊的……所有这些,让陈先生头皮发麻。在近一个小时的用餐时间里,吵闹的划拳之声、出格的用餐举止,遍地的卫生纸带给陈先生深刻的印象。
【材料二】
吃,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关键的消费环节。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了,但很多人逐渐抛弃了节俭的传统美德。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乐山市餐饮业营业额约为10亿元,其中,餐桌浪费差不多占营业额的10%,一年整整浪费了1亿元左右。
【材料三】
某个城市“餐桌文明大行动”的吉祥物是“米宝宝”,其推出的5张“定妆照”中,“米宝宝惜福”被设计成了一颗白白胖胖的米粒,外形十分讨喜,它倡导“节用惜福”。
①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请探究出乐山市深入开展了“餐桌文明大行动”活动的原因。(2分)
答: 。
②请你为米宝宝设计一句宣传语,传达“节用惜福”这一主题。(2分)
答: 。
9、按要求默写句子(4分,每句一分)
①万籁此都寂,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②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③过尽千帆皆不是, ,肠断白苹洲。(温庭筠《望江南》)
④《陈涉世家》中,表明陈涉少时有非凡的抱负和反抗命运的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10-13题(12分,每小题3分)
蹶叔之悔
蹶叔好自信而喜违人言。田于龟阴,取其原(高原)为稻,而隰(湿地)为粱。其友谓之曰:“粱喜亢,稻喜湿,而子反之,失其性矣,其何以能获?”弗听。积十年而仓无储。乃视于其友之田,莫不如所言以获。乃拜曰:予知悔矣。”
他日以船入于海,要其友与偕,则泛滥而东,临于巨渊。其友曰:“是归墟也,往且不可复。”又弗听,则入于大壑之中,九年得化鲲之波涛以还。比还而发尽白,形如枯腊,人无识之者,乃再拜稽首以谢其友,仰天而誓之曰:“予所弗悔者,有如日。”
10、下列句中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日以舶入于海,要其友与偕。 要:同“邀”,邀请。
B、往且不可复。 且:将。
C、比还而发尽白。 比:相比。
D、田于龟阴,取其原为稻。 田:种田。
1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取其原为稻。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B、积十年而仓无储。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波。
C、他日以船入于海。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D、乃再拜稽首以谢其友。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蹶叔这个人不听劝阻,把高粱和稻子种在和它们习性相反的地方。
B、蹶叔驾船入海跌入大坑,九年之后才得以回家。
C、蹶叔的朋友种的粮食也没有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有很多收获。
D、文章通过蹶叔不听朋友劝阻的两件事,告诫人们做事要符合客观规律,要听别人 的意见,要及时吸取教训。
13、翻译下面句子(3分)
田于龟阴,取其原为稻,而隰为粱。
译文: 。
(二)阅读下面议论文,回答14-16题(共10分)
换个角度看问题
⑴一家儿童玩具店购进许多新奇玩具,把它们很讲究地摆放在柜台里。出乎意料的是,儿童们来到商店却全然不顾,选择去附近其他玩具店买。后来老板发现了问题:原来,大人容易看到的地方,对于小孩子来说,却是一个死角。于是,店老板一面用膝盖在地板上行走、观测,一面按照小孩子的视线高度,把玩具重新摆放一遍。而后,这家儿童玩具店的生意便空前兴隆起来。
⑵由此可见,观察事物的角度,确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同是这座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诗);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语)。
⑶只有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多向思考,才有可能获得全面、正确的认识。可是,在日常实践中,我们却经常看到,有些同志坚持 甲 思维,考虑问题往往局限在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上,一条道跑到黑,钻牛角尖,闯死胡同,而不愿多想几种可能性,多开辟几条解决问题的途径。比如,以前发生过的为了发展粮食生产而毁林开荒、拦海造田的失误,就同这种直线式思维有关系。有些同志坚持 乙 思维,头脑僵化,习惯于用过去的教条解释现实,在已知的旧路上徘徊。比如,一谈到防治害虫,人们便习惯地想到种类繁多、浓度不断加大的化学农药。实际上,如果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就会发现治虫是可以不用农药的。有些植物本身具有毒杀作用,而且为某些害虫所爱吃;有些植物的根、茎、叶、花含有发挥油、生物碱等化学物质,害虫对它们避而远之。如果我们在农作物区选择适当的农业生态体系,利用某些植物的毒杀、忌避作用,不施农药,同样可以防治害虫。
⑷作战有正攻、反攻和绕到敌人后面或侧面进攻的迂回战术;思维科学中也有反向思考、侧面思考、多向思考等形式。在中国古代,孙膑以减灶擒庞涓,而虞诩却以增灶破羌兵,因时因地制宜,变换战略战术,这是克敌制胜之道。思维活动也是如此,一个方向受阻了,不妨换个角度作逆向思考。《丝路花雨》中英娘反弹琵琶的舞姿,日常生活中“推推不成拉拉看”的俗语,对我们进行多种形式的思考,都有直接的启示。
⑸从相反的事物有同一性、既对立又统一这个前提出发,明确思维的多向性,这是开阔思路,克服直线式、习惯性思维方式的有效途径。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开头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2分)
15.请仔细阅读第⑶段,根据上下文,在第③段的两个空白处分别填上相应的词语。(2分)
甲 乙 .
16.请指出本文第2段的论证方法,并说明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4分)
答: .
17.本文与初三年级学习过的课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都启示我们在求知的时候要运用创造性思维,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调动你的知识积累,试举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事例。(4分)
答: .
.
(三)阅读下面散文,回答16-20小题(16分)
西风胡杨
①胡杨生于西域。在西域,那曾经三十六国的繁华,那曾经狂嘶的烈马,腾燃的狼烟,飞旋的胡舞,激奋的羯鼓,肃穆的佛子,缓行的商队,以及那连绵万里直达长安的座座烽台……都已被那浩茫茫的大漠洗礼得苍凉斑驳。仅仅千年,只剩下残破的驿道,荒凉的古城,七八匹孤零零的骆驼,三五杯血红的酒,两三个英雄逐霸的故事,一支飘忽在天边如泣如诉的羌笛。当然,还剩下胡杨,还剩下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白沙与蓝天间,一幅醉人心魄的画,令人震撼无声。
②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韧的树。能在零上40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它是神树,是生命的树,是不死的树。那种遇强则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精神,使所有真正的男儿血脉贲张。霜风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奋力撑出。它们为精神而从容赴义,它们为理念而慷慨就死。?
③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身后的芸芸众生,是它们生下来、活下去、斗到底的唯一意义。它们不在乎,它们并不期望人们知道它们,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④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这不是神话。无论是在塔里木,还是在内蒙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无边的枯杨。它们生前为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在战友与敌人之间。它们让战友落泪,它们让敌人尊敬。
⑤然而,它们身后的人们却将这些真正神圣的勇士砍下来烧柴。短短几十年,因滥砍滥伐,中国4.2万公顷的胡杨林已变成1.4万公顷。?
⑥胡杨不能倒。因为人类不能倒,人类文明不能倒。胡杨林外,滚滚的黄沙埋下了无数辉煌的古国,埋下了无数铁马冰河的好汉,埋下了无数富丽奢华的商旅,埋下了无知与浅薄,埋下了骄傲与自尊,埋下了伴它们一起倒下的枯杨。这凄然无语的树,只想求人类将上苍赐给它们的那一点点水洒在胡杨林入地即干的沙土上,化出漫天的甘露,化出沸腾的热血,化出清白的正气,让这批战士前赴后继地奔向前方。?
⑦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我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想哭,想为那些仍继续拼搏的战士而哭,我想为倒下去的伤者而哭,我想为那死而不朽的精神而哭。我想让更多的人在这片胡杨林中都好好地哭上一哭,然而我不会哭。因为这不是英雄末路的悲怆,更不是传教士的无奈,因为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那些伤者将被疗治,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鼓励。
⑧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 烈烈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我是胡杨。?
18.联系全文,说说“胡杨”有何特点?“西风”有何含义 。(4分)
答: .
.
19、文章第①段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
答: .
.
20、赏析选文第②段中划线句(3分)?
答: .
.
21、“胡杨的精神还在”,联系全文,分条概述胡杨精神的具体内涵。(3分)?
答: .
.
22、胡杨这一形象引起了你怎样的感慨和思考?请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和自己的体验,谈谈你的感慨或思考。(4分)
答: .
.
三、写作(50分)
23请将以下题目补充完整,并完成写作。
享受,它不只限于一种舒适休息、一餐美味、一次成功,它也包括了那些曾一度让我们失落过、烦恼过、甚至伤痛过的东西,如寂寞、孤独……
请以 “ 试着去享受 ”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①请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及自己擅长的文体;②内容充实,表达真实情感,行文流畅;③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九下 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
(总分120分,测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30分)
1. D 2. B 3. B 4. C 5. A
6. 诗歌鉴赏。(4分)
(1)(分) 写了暮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这些意象,(1分) 营造了一种凄冷压抑(迷蒙凄清)的意境。(1分)
(2)“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1分)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和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1分)
7、请仿照例句,另选一个意象仿写。
(3分)示例:雾有一种魔力,它能渲染成一种美丽,烘托出一种浪漫,酝酿出一种神秘。当然,有时也会装扮成一种迷茫。(内容1分,句式1分,语言1分。)
8、语文活动:4分
(1)用餐礼仪有所欠缺、餐饮浪费严重,餐桌文明行动有开展的必要性。
(2)示例:粒米虽小君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
粒米虽小犹不易,莫把辛苦当儿戏。
米饭粒粒念汗水,不惜粮食当自悔。
9、按要求默写句子(4分,每句一分)
①常余钟磬音 ②各领风骚数百年 ③斜晖脉脉水悠悠 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10-13题(12分,每小题3分)
10、C 11、D 12、C
13、(3分)(蹶叔)在龟阴种田,专门选择那些高地种植水稻,却在湿地种植高粱。
(二)阅读下面议论文,回答14-16题(共10分)
14. 中心论点:只有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多向思考,才有可能获得全面、正确的认识。作用:用一个事例引出论题。(中心论点2分,作用2分,共4分)
15. 甲:直线(式) 乙:习惯(性)(2分)
16. 使用了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1分)。分别引用了苏轼和鲁迅的诗或名言作为实例,(1分)论证了“观察事物的角度,确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1分)这个分论点,使论证更生动而且更真实可信,更具有说服力。(1分)
17. 这是一道开放型性试题。
可以举生活上的事例,示例一:有家旅馆,住客乘电梯上下,抱怨速度太慢,老板愁于重新设计安装花销巨大,接受了心理学家的建议,在电梯室里装上几面镜子,住客走进电梯室之后,都要对镜整装、梳理一番,这样,不但不嫌速度慢,反而觉得电梯太快了。示例二:大人切苹果一直习惯于纵切,而孩子却通过横切发现苹果里藏着一颗漂亮的五角星。
也可以举科学发明方面的事例,如声音引起振动,反过来可以把振动还原成声音,这就是留声机的发明原理。(2分)
(三)阅读下面散文,回答16-20小题(18分)
18、特点:坚韧、无私、悲壮; (2分)
西风的含义:(1)指摧残胡杨的自然界的西风(或恶劣的自然环境)(1分);
(2)指人类摧残胡杨的行为(1分)。
19、对比(1分) 作用:①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气氛; ②突出胡杨坚韧的品性和令人震撼的壮美;③警示人类要保护胡杨,保护自然环境; ④为写胡杨坚韧、悲壮的特点作铺垫,增加文章的历史感(或“厚重感”等)。(1点1分,只需答出3点)
20、答案之一: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形象地描绘了胡杨与霜风、沙尘抗争的姿态,表现了胡杨顽强的本色和精神(2分)
答案之二:运用动词“挣扎爬起”“撑出”(1分),形象地描绘了胡杨与霜风、沙尘抗争的姿态,表现了胡杨顽强的本色和精神(2分)。
21、①遇强则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坚韧顽强;②不贪虚名,无私奉献;③宁死不屈的气节(一点1分)。
22、示例:胡杨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应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追求的一种人生。读着“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这段文字,让我想起了司马迁、李时珍、哥白尼、居里夫人……人生短暂,只有像他们那样坚忍、无私,顽强地为人类奉献最后一滴血,才能在国家、民族之林,做一棵顶天立地的“胡杨”(联系文章内容谈自己的感想,言之成理即可) 三、写作(50分)
23(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