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1 电子控制技术 6附录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选修1 电子控制技术 6附录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通用技术
更新时间 2018-01-08 15:4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7张PPT。附 录高中通用技术电子元器件一、电阻器
电阻器是电路中使用最多元件。其在电路中起限流、分流、降压、分压、负载、匹配等作用。最常用的电阻是色环电阻,它的功率一般为1/4W。其他常用的还有压敏电阻、热敏电阻、贴片电阻、光敏电阻等。常用电阻器的外形、电路符号如下。可变电阻器有可变电阻器、微调电阻器和电位器等,最常用的电位器是蓝白电位器和3296型精密电位器。可变电阻器外形和电路符号如下。电阻器的标称值主要有:电阻值和误差、额定功率。
①电阻值和误差:表示电阻器的阻值和误差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标法,二是色标法。可调电阻电位器直标法是将电阻的阻值直接用数字标注在电阻上。电阻的单位为欧姆(Ω),其换算单位有: 1兆欧(MΩ)=1000千欧(KΩ)=1000000欧(Ω )。色标法是用不同颜色的色环来表示电阻器的阻值和误差。用色标法表示电阻时,一般电阻体上有四条色环,如图所示前两条表示数字,第三条表示倍乘,第四条表示误差。以下是各种颜色与数字(或误差)相对应的表格。选用电阻器时要注意下面两点:
(1)标称阻值
电阻的标准件电阻值
(2)额定功率
在正常大气压及额定温度下,电阻器长期连续工作并能满足规定的性能要求时,所允许耗散的最大功率称为电阻的额定功率。二、电容器
电容器是由两块导体中间隔以介质便构成。电容器的主要作用是储存电荷,具有通交流隔直流的作用,常用于耦合电路、振荡电路、调谐电路、滤波旁路和延时电路。最常用的电容器有瓷片电容、铝电解电容器、薄膜电容器等。可变电容器有可调电容器、半可变电容器(微调电容)等。常用电容器的外形、电路符号与标称值如下。电解电容器有正、负之分,引脚长的为正极;也可从它上面的标记看出正负极。一般电容器没有极性。
电容器的标称值有:电容量、耐压(额定直流工作电压)。①电容量:表示电容器储存电荷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基本单位为:法拉(F),换算单位有,1F(法)=106 uF(微法) =1012pF(皮法)。其标注方法有直标法、文字符号法、数码法等。
直标法:将电容量、耐压等直接标注在电容体上,如图电容器上所标的“80V、1000 uF ”,表示电容量为10 uF,允许最大工作电压为80V。文字符号法:容量的整数部分写在容量单位符号的前面,容量的小数部分写在容量单位符号的后面。如:1m=1000uF;1p2=1.2pF;1n=1000pF。
常用的圆片瓷介电容体积比较小,一般只标出电容量。如0.047、0.01、3300、22等,在数字后面不标出单位,当数值是几十、几百、几千时,单位均为pF,3300即3300pF,当数值小于1时,单位均为uF.如0.047为0.047uF.
数码法:在瓷片电容器上,常用三位数表示表称电容量,此方法以pF为单位。三位数字中,前两位表示标称值的有效数字,第三位表示有效数字后面零的个数。如图电容器所标的“823”,表示82×103pF=82000pF;
224表示22×104pF=0.22uF。色码表示法:这种表示法与电阻器的色环表示法类似,颜色涂于电容器的一端或从顶端向引线排列。色码一般只有三种颜色,前两环为有效数字,第三环为位率,单位为pF。有时色环较宽,如红红橙,两个红色环涂成一个宽的,表示22000pF。
(3)电容器的额定直流工作电压
电容器在电路中能够长期可靠地工作而不被击穿的直流电压。如果电容器在交流电路中,应注意所加交流电压的最大值不能超过额定直流工作电压。三、电感器
电感器一般由线圈构成,又叫电感线圈,可分为自感器和互感器(变压器)两种。电感器的主要作用是阻碍电流的变化,是能够把电能转化为磁能而存储起来的元件。具有通直流、隔交流等作用。电感器的外形特征、电路符号与标称值如下。电感器的标称值主要有:
①电感量:电感量是的表示其储能能力的物理量,基本单位为:亨(H),换算单位有:1H=1000mH=1000000uH。
②品质因数:线圈中存储能量与消耗能量的比值称为品质因数,用Q表示,通常定义为线圈的感抗ωL和直流等效电阻R之比,即Q=ωL/R.。
Q值越大,电感线圈自身的损耗越小,在电路中的性能越好。四、晶体二极管
简称二极管,是由一个半导体PN结和两个电极和管壳组成。在电路中主要用作整流、检波、稳压等。常用二极管的外形和电路符号如下。?发光二极管也被称LED,它主要被用于电源指示,作为新型光源现在也被作为照明使用,它节能使用寿命长的卓越性能是无与伦比,它和用于显示的数码管的身影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以下是常用的发光二极管和数码管的外形。二极管的特性:具有单向导电性,一般只允许电流由单一方向流过。故二极管有正(阳)、负(阴)极之分。
二极管极性的判别方法:色点和色环的一端为负极(如图所示);发光二极管的引脚长短也能判别出正负极,未经处理的发光二极管引脚长的为正极(如图所示)。使用二极管时,工作参数不能超过二极管的额定参数(电流、电压、温度等),否则就会损坏二极管。五、半导体三极管
也称为晶体三极管,它是电子电路中最重要的器件。它最主要的功能是电流放大和开关作用,最常用的三极管有9011、9012、9013、9014、9015、9018、8050、8550等。常用三极管的外形和电路符号如下。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如图以NPN管为例):三极管顾名思义具有三个电极,它由两个PN结构成,共用的一个电极成为三极管的基极(用字母b表示)。其他的两个电极成为集电极(用字母c表示)和发射极(用字母e表示)。由于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了一种是NPN型的三极管,另一种是PNP型的三极管。除三个电极外,三极管还有两个PN结:发射结、集电结;三个工作区:发射区、基区、集电区。发射极箭头所指的是发射结正向集团导通时的电流方向。可以看出,NPN发射极箭头指向外,而PNP发射极箭头指向管内。为了使三极管正常工作,必须在基极和发射极之间加下正向电压,而集电极和基极之间加上反向电压。三极管正常工作为了使三极管正常工作,必须在基极和发射极之间加下正向电压,而集电极和基极之间加上反向电压。Be极之间加正向电压,电子从发射极向基极移动。Cb极加反向电压,从发射极向基极移动的电子在高电压作用下,通过基极进入集电极。在基极所加的正向电压作用下,发射极大量的电子被输送到集电极,产生集电极电流。bec三极管正常工作调节电位器Rp的电阻值,可改变基极电流Ib的大小,现时集电极电流Ic也随之改变。
1、截止:发射结电压小于PN结导通的电压。集电极和发射极相当于一只断开的开关。
2、放大:Ic=βIb,β为放大倍数。
3、饱和导通:Rp、R1均很小时,发射结和集电结都处于正向偏置状态时,Ic不随Ib变化,Uce称饱和压降,集电极和发射极相当于一只接通的开关。三极管的管脚识别:金属封装三极管、大功率塑料封装三极管引脚的排列都有自己的规律(如下图所示),一般中小功率塑料封装三极管:使其平面朝向自己,三个引脚朝下放置,则从左到右依次为e、b、c。三极管三极也可用多用电表检测来确定,详见考点5。多用电表 1、电阻的测量:先将表棒搭在一起短路,使指针向右偏转,随即调整“Ω”调零旋钮,使指针恰好指到0。然后将两根表棒分别接触被测电阻(或电路)两端,读出指针在欧姆刻度线(第一条线)上的读数,再乘以该档标的数字,就是所测电阻的阻值。例如用R×100挡测量电阻,指针指在80,则所测得的电阻值为80×100=8KΩ。由于“Ω”刻度线左部读数较密,难于看准,所以测量时应选择适当的欧姆档。使指针在刻度线的中部或右部,这样读数比较清楚准确。每次换档,都应重新欧姆调零,才能测准。2、直流电流的测量:先估计一下被测电流的大小,然后将转换开关拨至合适的mA量程,再把多用电表串接在电路中,如图所示。同时观察标有直流符号“DC”的刻度线,如电流量程选在3mA档,这时,应把表面刻度线上300的数字,去掉两个“0”,看成3,又依次把200、100看成是2、1,这样就可以读出被测电流数值。例如用直流3mA档测量直流电流,指针在100,则电流为1mA。 3、直流电压的测量:首先估计一下被测电压的大小,然后将转换开关拨至适当的V量程,将正表棒接被测电压“+”端,负表棒接被测量电压“-”端。然后根据该挡量程数字与标直流符号“DC-”刻度线(第二条线)上的指针所指数字,来读出被测电压的大小。如用V300伏档测量,可以直接读0-300的指示数值。如用V30伏档测量,只须将刻度线上300这个数字去掉一个“0”,看成是30,再依次把200、100等数字看成是20、10既可直接读出指针指示数值。例如用V6伏档测量直流电压,指针指在15,则所测得电压为1.5伏(如图所示)。4、测量交流电压:测交流电压的方法与测量直流电压相似,所不同的是因交流电没有正、负之分,所以测量交流时,表棒也就不需分正、负。读数方法与上述的测量直流电压的读法一样,只是数字看标有交流符号“AC”的刻度线上的指针位置。 5、检查半导体二极管电极及好坏:根据二极管正向导通时导通电阻小,反向截止时截止电阻大的特点,可用多用电表来判别其极性。将多用电表拨到欧姆档(一般用R×100或R×1K档),用多用电表的表笔分别接二极管的两个电极(如图所示),测出一个电阻,然后将两表笔对换,再测出一个阻值,则阻值小的那一次黑表笔所接一端为二极管的正极,另一端即为负极。若两次测得阻值都很小,则说明管子内部短路,若两次测得的阻值都很大,则说明管子内部断路。6、判断三极管好坏:首先要判断三极管的管脚位置和极性才能判断其好坏。
首先确定三极管管脚位置:
①用R×100欧姆档分别正反测量三个极,找到两个正反都不动的管脚为集电极c和发射极e,其余那个就是基极b;
②再用黑表笔接基极b分别测另外两极,指针摆动(三分之二左右),这是NPN管;否则将表笔对调后才摆动那就是PNP管。
③然后先假设一个集电极c,黑表笔接c(假设的)、红笔接发射极e,摆动大的话,假设的集电极是正确的,否则e、c对调再测、再比较。通过表针的摆动大小可以粗略判断该管的放大倍数。判断三极管的好坏,以NPN为例
1、将基极b开路,测量c、e极间的电阻,多用电表红笔接发射极e,黑笔接集电极c,若阻值较高(几十千欧以上),则说明穿透电流较小,管子能正常工作;
2、若c、e间电阻小,则穿透电流大,受温度影响大,工作不稳定;在技术指标要求高的电路中不能用这种管子;
3、若测得阻值近似为0,表明管子已被击穿,若阻值为无穷大,则说明管子内部已断路。焊接技术 (1)锡焊的基本原理:焊锡借助于助焊剂的作用,经过加热熔化成液态,进入被焊金属的缝隙,在焊接物的表面,形成金属合金使两种金属体牢固地连接在一起。(2)电烙铁在手工锡焊过程中担任着加热焊接区各被焊金属、熔化焊料、运载焊料和调节焊料用量的作用。
(3)助焊剂有三大作用:①除氧化膜。实质是助焊剂中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从而除去氧化膜,反应生成物变成悬浮的渣,漂浮在焊料表面; ②防止氧化。其熔化后,漂浮在焊料表面,形成隔离层,因而防止了焊接面的氧化;③减小表面张力,增加焊锡流动性,有助于焊锡湿润焊件。(4)电烙铁的简介
常用电烙铁分内热式和外热式两种。 内热式电烙铁的烙铁头在电热丝的外面,这种电烙铁加热快且重量轻。外热式电烙铁的烙铁头是插在电热丝里面,它加热虽然较慢,但相对讲比较牢固。 电烙铁直接用220V交流电源加热。电子爱好者通常使用30W、35W、40W、45W、50W的烙铁。 (5)电烙铁的使用
电烙铁拿法有三种(如图所示)。反握法动作稳定,长时间操作不宜疲劳,适于大功率烙铁的操作。正握法适于中等功率烙铁或带弯头电烙铁的操作。一般在操作台上焊印制板等焊件时多采用握笔法。使用电烙铁要配置烙铁架,一般放置在工作台右前方,电烙铁用后一定要稳妥放置在烙铁架上,并注意电源线不能碰烙铁头,以免被烙铁烫坏绝缘后发生短路。大中中  焊锡丝一般有两种拿法(如图所示),电子元件的焊接应用较细的焊锡丝。由于焊丝成分中,铅占一定比例,众所周知铅是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因此操作时应戴手套或操作后洗手,避免食入。技术:焊接技术
焊接的实质:利用热能将两金属原子间加速扩散,由于冷却金属 原子间产生吸引力,使焊锡金属牢固的结合两被焊金属。
锡焊的特征:焊锡和元件之间呈浸润状态焊接的要点:1.控制焊锡用量
2.控制加热时间正确的焊接步骤:准备施焊——加热焊件——送入焊丝——移开焊丝——移开烙铁1。加热正确焊接1。加热正确焊接1。加热正确焊接1。加热正确焊接1。加热正确焊接2。加焊锡(松香)正确焊接2。加焊锡(松香)正确焊接2。加焊锡(松香)正确焊接2。加焊锡(松香)正确焊接2。加焊锡(松香)正确焊接2。加焊锡(松香)正确焊接2。加焊锡(松香)正确焊接2。加焊锡(松香)正确焊接正确焊接正确焊接3。撤离正确焊接3。撤离正确焊接3。撤离正确焊接3。撤离正确焊接正确焊点:光洁的圆锥体形,大小适中焊锡用量过多焊锡用量太少有毛刺;加热时间控制不当 (a) (b) (c) (d) (e)
电烙铁焊接可按以下五步进行(如图所示):a.准备施焊。左手拿焊丝,右手握烙铁,进入备焊状态。要求烙铁头保持干净,无焊渣等氧化物,并在表面镀有一层焊锡;b.加热焊件。烙铁头靠在两焊件的连接处,加热整个焊件全体,时间大约为 1~2 秒钟。对于在印制板上焊接元器件来说,要注意使烙铁头同时接触两个被焊接物,图中的导线与接线柱、元器件引线与焊盘要同时均匀受热;c.送入焊丝。焊件的焊接面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焊锡丝从烙铁对面接触焊件,注意:不要把焊锡丝送到烙铁头上。d.移开焊丝。当焊丝熔化一定量后,立即向左上 45°方向移开焊丝。e.移开烙铁,焊锡浸润焊盘和焊件的施焊部位以后,向右上 45°移开烙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