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文档属性

名称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7-11 10: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周敦颐爱 莲 说一种文体作 者周敦颐
字茂书
宋代哲学家
有《周元公集》读准字音: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蕃fán淤yū濯zhuó涟lián蔓wàn亵xiè读准字音: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鲜xiǎn噫yī予yú读懂课文 疏通大意注释1: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多唐朝注释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沾染洗清水美丽而不庄重长蔓长枝耸立的样子亲近而不庄重立注释3: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认为隐士叹词唉爱菊少应当批评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表示自己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的节操。本文表达作者什么思想(主题) ?——托物言志:托“莲花”这个“物”,言“洁身自好”之志。
老师提示:作者赋予花以人的品格——他说花,其实是在说人;写爱莲,其实是写爱君子洁身自好的节操。本文运用什么写作方法?这是衬托手法
爱菊是正衬,爱牡丹是反衬。  写“爱莲”,为什么先写“爱菊”和“爱牡丹”?归纳 复习爱莲说
可爱者甚蕃
自李唐 来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亭亭净植
不可亵玩
予谓菊
隐逸者
花之君子
陶后鲜有闻
宜乎众矣一种文体
 多
 唐朝
 沾染
 洗 清水
 妖艳
长蔓 长枝
更耸立的样子

亲近而不庄重
认为
隐士
品德高尚的人
 少
应当解释词语出淤泥而不染
从淤泥里长出而不沾染(污秽)
濯清涟而不妖
在清水里洗过而不显得妖媚。翻译下列句子  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长蔓,也不长枝(或: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香气在远处更加清幽,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可在远处观赏而不可(拿在手里)玩弄。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爱菊花的,陶渊明之后很少听到。
爱莲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爱牡丹的,当然很多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比较下列“之”字的用法水陆草木之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莲之爱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宾语提前的标志
归纳:在作者眼里,菊、牡丹、莲各有什么象征意义?菊花象征隐士;
牡丹象征富贵;
莲花象征君子。
陋 室 铭刘禹锡3、给下列字注音xīndú陋 铭 鸿
儒 馨 牍lòumíngrúhóng找出课文中对偶句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3、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4、调素琴,
阅金经。5、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6、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注释: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著名灵异这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博学的人。鸿,大。儒,有学问的人原意是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弹琴。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佛经音乐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茅庐。庐,房子。有什么简陋的呢?翻译句子: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孔子云:“何陋之有?”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简陋了)。
碧绿的苔藓长上台阶,青青的草色映进帘中。
孔子说过:“(君子居住在这里)有什么简陋的呢?”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 4.孔子云:何陋之有? 比喻 对偶
对偶
借代
引用 反问仿写作品之一   教室铭(讽刺某些学生)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可以写情书,阅金庸。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