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1-07 08:5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
济南的冬天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老舍的生平,理解文中重要词语。
2、反复诵读,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感受文章语言的准确和生动。
3、分析文中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精妙之处,感悟作者对济南特有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平易自然、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课前
【自学活动】
1、快速浏览课文,运用工具书给重要词语注音并释义;
2、了解老舍先生生平及写作背景;
3、各组创作游览冬天的济南的导游词。
内容要求:(1)体现济南的冬天的天气特点; (1、2组)
(2)明确济南天气“温晴”的原因;(3组)
(3)精彩展现济南冬天的四大景点。(4-10组,任选一景)
课中
【小组交流活动】
1、??小组内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1、4号互查,2、3号互查,遇到疑难小组讨论解决。
(2)1号组员抽默生字词,发现错误及时订正。
(3)交流预习时遇到的疑惑,小组解决不了时可以请教教师,教师归类总结。
?
导入:说说描写“冬天”的词语
??????学生竞答:冰天雪地、大雪纷飞……
??????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让我们跟着导游一起去领略济南冬天的美丽风景吧。
【小组展示活动】
1、寻找“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教师实物投影学生课前写好的导游词,本组学生朗读,其他组学生寻找“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预设如下:大家一定去过北京吧,北京的冬天狂风呼啸,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伦敦的冬天云遮雾笼,济南的冬天(温暖响晴),热带地区的冬天日光永远火热,济南的冬天(温晴舒适),济南真是个宝地。
提问:济南冬天天气的特点是什么?
??????作者运用哪种表现手法展现济南“温晴”的特点?
??????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写出徐州的变化。
预设如下:昔日的徐州市貌陈旧,环境较差。如今的徐州正以崭新的面貌和优美的环境接受创卫的验收。
同学们说得很好,咱们接着旅游。
2、探究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原因
游客们,你们了解济南冬天天气温晴的原因吗?由某导游给你们解答一下。(学生读导游词)
预设如下:因为这儿三面环山,环境优美。请大家站在这个位置来欣赏济南的全景。看那层层叠叠的小山(整个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3、欣赏济南冬天的四大美景。
同学们,作者给我们描绘了济南冬天的丽山、秀水。现在,让我们跟着导游一起来领略济南山水的情致和韵味。首先让我们跟着导游同学欣赏第一个景色吧……,(每一组同学介绍一个景色)
游客们,经过导游的介绍,相信你们已经领略了济南冬天的独特魅力。我们的旅程已结束,欢迎您再来济南。
【质疑拓展活动】
1、??梳理济南冬天“温晴”的写法。
刚才导游们解说的非常好。下面,我们来畅谈旅游的感受。
投影:
文中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简要概括)
学法指导:安静阅读,圈点勾画关键句子。
???????????????????热烈讨论,汇集筛选正确答案
2、??感受济南冬天“温晴”的春意。
投影:作者笔下的济南,处处洋溢着春意,请大家从文中找出富有春意的句子并以喜爱,赞美的语气进行朗读。
朗读步骤:
(1)圈点勾画;(2)自由朗读
(3)组内试读;(4)课堂展示
???
3、??品味“温晴”的语言
老舍先生的语言自然、质朴、亲切,让我们读起来如在画卷中,也因为如此,咱们的旅游才能如此尽兴。下面让我们来品味先生的语言,再次回味游览济南的乐趣。
投影一:
(1)仿照例句。跳读课文,划出富有灵性,含有意蕴的动词,品读,展示
示例: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全拿出来了。
???“贮蓄”一词写出了水藻和水的慷慨多情,表现了济南冬日的春意和生机。
学法指导:安静勾画,思考,批注——小组讨论整合——班级竞答
投影二:
(2)仿照例句,体会口语化、情感化的词语。品析,展示。
示例: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面上是含笑的。
(“真的”含有惊喜之情,“是……的”表舒缓语句,给人以自然、亲切、柔和之感。)
投影三:
(3)仿照例句,跳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语句,谈谈这些语句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示例:“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这一句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老城人格化,生动地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4、知识拓展
比较阅读:
《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说出你的发现。
预设::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小组讨论、竞答
【检测反馈活动】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chéng清(  )???xiāng嵌(  )????发髻(???)???
水藻 (????) 贮蓄(????)???? ??着落(????)
薄雪(????)   济南(  )
2、雪后小山图中,描写的顺序依次是(?????) (??????)(?????)(?????)。
3、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说出它的妙处。
(1)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好像日本看护妇。?
(2)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4、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束,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检查指导:记录在册,相邻两组同号互查,小组内部再整合。
【小结反思活动】
反思活动形式
1、个人反思:用红笔标出学习时的遗漏点。归纳本节课学习内容。
2、小组集体反思总结。
教师提出预习要求,告诉学生自学要求及注意事项。
?
?
?
?
?
?
?
?
?
?
?
?
教师课前筛选优秀的导游词,可以指导学生加以修改,以适应教学要求。
?
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可以适时投影老舍写作背景的链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师倾听学生朗读、指导学生补充。
?
?
?
?
?
?
?
?
?
教师巡视检查,适时引导,在学生讨论后根据学情选准备最充分的组回答。
?
?
?
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朗读时注意对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的把握,同时要体味、揣摩作者的意图,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
?
?
?
?
?
?
?
?
?
教师及时关注学生学习动态,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语言简洁,答题规范。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师可以适时引导
?
?
?
作业设计
再读课文,并摘记文章的好词佳句,并能达到熟能成诵。
?
?
板书设计
?
附板书设计:
?
?
?? ?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安适
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
城外远山??????????? ?——小水墨画
水?? ?——绿??暖??清亮
?
?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