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上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4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上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41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1-06 22:0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这一时期的学术领域有哪些主要代表人物?出现了怎样的繁荣景象?
“百家”指的是“诸子百家”,何谓“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即各种思想学派。
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影响最大。
相关史事
“诸子”中的“子”,是先秦时期的一种尊称。春秋时期,一般称卿、大夫为“子”。到春秋末期,由于学者著书立说和讲学之风兴起,人们便用“子”来尊称著名的学者和老师。到战国时期,“子”便成为一般学者的尊称了。
“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有哪些派别?
一、百家争鸣的概况(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地位
道家
老子
年代:
国籍:
姓名:
创立的学派:
思想观点:
政治主张:
重要著作:
地位:
阅读书本P36,完成下面的表格。
春秋时期
楚国
道家学派
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顺应自然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无为而治”
《道德经》
(道家的经典)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
老子
李耳
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想一想,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它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合作探究
(1)老子的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
(2)我认为有用。它使人认识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变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靠近边塞地方住着一位善于
推测吉凶祸福的人。他家的马无
缘无故跑到胡人那里去了,大家
都安慰他。他父亲说:“这怎么
就知道不是福气呢?”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大家都祝贺他。他父亲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祸患呢?”家里多了良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有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骨,大家都安慰他,他的父亲又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福气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边塞,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参战,住在边塞附近的壮年男子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因战争而死去,因为他儿子腿瘸的原因,父子的性命都得以保全。
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很大,受老子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
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其作为世界哲学的源头。
——黑格尔
一、百家争鸣的概况(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地位
道家
老子
春秋
顺应自然;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无为而治”;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庄子
战国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
儒家
孔子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享年73岁。他3岁丧父,17岁丧母,生活惨淡。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但仕途失意。55岁之后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 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晚年开始专心从事文教活动,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他还对《诗》《书》《礼》《易》《乐》进行了整理,并编写了《春秋》是为“六经”。
孔子其人
孔子和儒家学说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主要人生经历:
小:学习礼乐;
中年:从政、周游列国;
晚年:从事教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他看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他却不问马怎么样了。
思想成就
“马棚失火” 的小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他看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他却不问马怎么样了。
思想成就
“马棚失火” 的小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孔子的核心思想
爱心、同情心
和谐相处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主张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思想成就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子路问道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苛政猛于虎”的小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翻译:用道德来治理国政,自己便会像北极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用行政命令来治理国家,制定相应的刑法,人们虽然想到免于刑罚,但还不能从心理上想到犯罪是可耻的;以道德来治理国家,以礼仪来约束百姓,人们就会有了耻辱之心,并且知道如何遵守规矩
积极意义:“为政以德”即是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百姓,这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其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扬正气。这些对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你认为孔子提倡的“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意义?
教育成就
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为奴隶主贵族弟子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开创私学使平民也可以接受教育,从而突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
孔子讲学图
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总结了一套较好的教育方法: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阅读孔子的这三段话,想一想,对你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
孔子的三段话,教育我们要不断总结和向别人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要具有老老实实和谦虚好学的态度,才能学有所成。
教育成就
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
编《春秋》
言论记录在《论语》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
小知识:“祭孔”的由来与演变
最早祭祀孔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鲁哀公令其子孙“岁时奉祀”,以表示对孔子的尊崇与怀念。汉朝时期开始,历代帝王大都推崇孔子的思想,用最高的祭天大礼祭祀孔子。随着祭孔规格和礼仪的不断增加,祭孔大典成为与祭祀天地、社稷并列的“国之大典”,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象征性仪式。
孔子和儒家学说的影响: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孔子和儒家学说
1994年山东曲阜孔庙、孔林、孔府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孔子动漫标准像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孔子位列榜首
孔子学院是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全球首家孔子学院2004年在韩国首尔正式设立,截至2015年12月6日,中国已在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90万人。
韩国
英国爱丁堡大学孔子学院
澳大利亚
北欧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孔子的学说对中国文化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发展有深远影响。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孔子 年代
姓名 国籍
创立的学派
政治主张
教育贡献
重要著作
地位
春秋后期
鲁 国
儒家学派
《春秋》,言行记录在《论语》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主要代表人物,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
1.核心思想:仁,仁者爱人
2.以德治国
3. 为政以德,反对苛政
根据以上内容,结合课本,完成下面的表格
孔丘,字仲尼
一、百家争鸣的概况(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地位
道家
老子
春秋
顺应自然;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无为而治”;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庄子
战国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
儒家
孔子
“仁”;主张德政,反对苛政;教育思想
春秋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家、教育家
孟子
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谓之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翻译:金钱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困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这样的人才能称为大丈夫。
这段话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即做人要顶天立地,刚正不阿。体现了坚守信念,矢志不渝的精神。
你认为孟子的这段话体现了什么精神?
一、百家争鸣的概况(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地位
道家
老子
春秋
顺应自然;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无为而治”;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庄子
战国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
儒家
孔子
“仁”;主张德政,反对苛政;教育思想
春秋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家、教育家
孟子
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荀子
战国
“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墨子
墨家
战国
“兼爱”、“非攻”;选贤任能(尚贤)、提倡节俭。
法家
韩非
战国
以法治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变法革新
兵家
孙武
孙膑
春秋
战国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
治国思想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孔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孙武
老子
韩非
改革变法
“爱人”
追求精神自由
“仁政”
“非攻”
“知己知彼”
朴素的辩证法
“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诸子百家”为何而“争鸣”?
诸子百家针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问题(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地主阶级的兴起,周朝旧制度的崩溃等),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诸子百家”如何“争鸣”?
诸子百家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励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诸子百家” “争鸣”使当时社会出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局面?
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
什么是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即各种思想学派。各家学派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针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问题,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励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公元前
2070年
夏朝
公元前
1600年
公元前
1046年
商朝
西周
公元前
770年
公元前
221年
东周
(春秋战国时期)
秦朝
二、百家争鸣的背景
经济: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政治: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各国纷纷改革变法。
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
社会大变革
百家争鸣
文化:
根本原因:
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的思想产物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或政治、经济变革引起思想文化的变革
一、百家争鸣的概况(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地位
道家
老子
春秋
顺应自然;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无为而治”;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庄子
战国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
儒家
孔子
“仁”;主张德政,反对苛政;教育思想
春秋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家、教育家
孟子
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荀子
战国
“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墨子
墨家
战国
“兼爱”、“非攻”;选贤任能(尚贤)、提倡节俭。
法家
韩非
战国
以法治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变法革新
兵家
孙武
孙膑
春秋
战国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
孔子倡导的“仁”在当时社会适用吗?
你认为哪一个学派的主张对战国时期的统治者来说最有用?
法家
以法治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变法革新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成为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三、百家争鸣的影响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思想构成了2000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答:基本上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各家之间互相辩驳,又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导致战国时期奴隶制度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引发学术思想领域异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产生了一批学者,如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他们各陈其说,展开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以史为鉴:诸子百家的思想中有 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和利用?
以德治国,和谐社会,以民为本
儒家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
法家思想——
墨家思想——
道家思想——
全民教育,素质教育
以法治国,与时俱进
博爱平等,反对战争、热爱和平,构建节约型社会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以史为鉴: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 待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应传承“百家争鸣”的哪些精神?
态度: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精神:敢于独立思考、自由讨论、探索创新、勇于变革实践。
你主张用哪家学派来管理班级?
结合本班实际,或运用儒家思想教育观点,或运用法家严格惩罚观点,或运用道家自我觉悟观点,就班风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
新学期刚刚开始,才升入初中的学生比较调皮。特别是某班的同学,上课说话,下课打闹,口出脏话,乱扔纸屑,顶撞老师,简直是无法无天。班主任召集班干部开会商量对策。
纪律委员说:“再这样下去不行了,必须采取措施,我建议实行重罚,违纪一次罚款十元,教室外罚站一天,再罚值日一周。”
班长说:“我主张以批评教育为主,我们可以制定班规,让每个人去遵守,谁违犯了,我们可以批评他,规劝他,帮助他,让他慢慢地改正过来。”
卫生委员说:“我们也不用罚,也不用管,随他去吧,慢慢地也许就会变好了。”
法家
1.提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观点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
A.孔子 B. 老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2. 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 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下列主张属于“孔子的智慧”的是( )
A.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C.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2015年,他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讲到:“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习近平主席引用的这一观点出自于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4.社会大变革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诸子百家中顺应这种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
A. 儒家 “仁”与“为政以德” B. 墨家 “兼爱”与“非攻”
C. 道家 “无为而治”
D. 法家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5.思想活跃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化的表现之一。在诸子百家中对我国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学派是 ( )
A. 儒家 B. 墨家 C. 法家 D. 道家
6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制度的确立 B.社会急剧变化
C.奴隶主贵族的文化政策 D.各学派阶级立场的差别
7.某电视台为了增加收视率,通过模拟时光隧道回到春秋战国时代,邀请孔子、孟子、韩非子、孙武四人作为嘉宾参加下列栏目:教育观察、法制园地、军事天地、自然与环境。
(1)按照他们各自的主张,你认为他们应分别参加哪个栏目?
教育观察:孔子; 法制园地:韩非;
军事天地:孙武; 自然与环境:孟子;
(2)如果你是教育观察栏目的主持人,请说出该嘉宾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的名言。你如何评价该嘉宾?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中华文化
老子
庄子
荀子
孔子
孟子
墨子
韩非
百家争鸣
道家
墨家
法家
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