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答题模式 (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古典诗词鉴赏答题模式 (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1-07 10:3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诗歌鉴赏之
规范主观题答题思路
审题的基本方法 ① 从作者入手,联系作者生活经历,风格派别,知人论世。
② 借助题目、注释、背景,理解写作意图。
③从景、情入手
主要考查的五种模式:
一、分析意境类
二、分析形象类
三、分析手法类
四、分析语言类
五、炼字类(词、句)
六、思想情感类
吴中书事
杨 乘①
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
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
香径②自生兰叶小,响廊③深映月华空。
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
【注释】①杨乘,晚唐诗人。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宣宗大中元年(847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②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吴王种香花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③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1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是如
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分析手法、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效果)。
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如何抒情的?
有何效果?

答题思路:
(1) 明确指出用何种手法。
(2) 结合诗句分析说明这种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3) 此手法表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吴中书事
杨 乘①
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
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
香径②自生兰叶小,响廊③深映月华空。
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
【注释】①杨乘,晚唐诗人。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宣宗大中元年(847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②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吴王种香花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③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1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是如
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题思路: 1、手法
2、结合诗句分析
3、抒情 1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是如
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规范答题示例一:
①对比(手法)。通过当年的繁华和眼前的凄清冷落对比(解释),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表达国运渐衰、世事难测之愁(情感)。
②运用典故。通过范蠡帮助勾践灭吴,最终名成归隐的典故,表现诗人的羡慕之情,从而表达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愁。
③借景抒情。通过“香径、兰叶、响廊、月华”等景物的描写,写出了作者昔盛今衰之愁。
(任答两点得6分,每点3分;手法1分,解释1分,愁情1分。)
规范答题示例二:
(1)愁:①诗人不为所用,无人理解(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②对国运渐衰、世事难测的感叹;③昔胜今衰之愁。
(任答两点,2分)
(2)如何表现:
①对比。通过当年的繁华和眼前的凄清冷落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烘托了诗人的悲伤之情。 ②运用典故。通过范鑫帮助勾践灭吴,最终
名成归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的羡慕之情
(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的命运不能自主的悲叹)。
③直抒胸臆。通过写尊前多暇,表明自己不受重用,无事可做,只得借酒消愁的悲伤。
④借景抒情。通过“香径、兰叶、响廊、月华”等景物的描写,写出了作者昔盛今衰之愁。
(任答两点,4分,每点2分;手法1分,解释1分。)
同类迁移
蜀相
杜 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提问:试分析这首诗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抒情的? 规范答题示例一:

颔联:?以乐景写哀情,?“自”、“空”二字写出了祠堂景色很美,却无人欣赏,?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之情。

颈联:?运用典故,?“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用刘备三顾茅庐的典故来衬托诸葛亮的杰出才能,?表达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答题思路: 1、手法
2、结合诗句分析
3、抒情 规范答题示例二:

一:(手法)通过以乐景写哀情、用典的手法来
抒情的。
二:(分析)颔联的“自”、“空”二字写出了祠堂景色虽美,却无人欣赏,以乐景写哀情。
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用刘备三顾茅庐的典故来衬托诸葛亮的杰出才能。
三:(抒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及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常见意象象征意义归纳1: 月亮(思乡)
梅兰竹菊(坚贞、高洁的品格)
杜鹃鸟(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感)
梅花(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常见意象象征意义归纳2:松树(高洁、坚贞)
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
梧桐(凄凉悲伤)
鹧鸪鸟(旅途艰险的感慨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蝉(伤感)
鸿雁(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感)
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丁香(愁思或情结)等等考前练一练【试题一】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第1-2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①悠然自得之情。诗人信马穿山径,看斜阳照山峰,听万壑流水声,看棠梨叶落,闻荞麦花香,心情悠然自得。②怅然思乡之情。尾联诗人看到村边的桥和原野的树,情绪陡然转折,表现了诗人深藏于内心、随时会被触发的怀乡之情。考前练一练【试题二】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9.词的下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6 分)
答:①动静结合。“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
②比喻、对比。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
③想象。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常见诗歌表达技巧归类:1、修辞手法:
(1)比喻。(2)拟人。(3)夸张。
(4)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 情”。
(5)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借代、对偶2、表现手法:比兴、象征、联想、对比、白描、渲染、衬托等。
3、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4、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用典抒情、托物言志、即事抒怀)。
5、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细节描写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