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的分析与思考[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科学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的分析与思考[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8-07-29 17:0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科学专题复习
实验探究题的分析与思考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复习巩固]
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②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参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思考,培养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事物,从科学本质上分析现象和把握规律的能力
③能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团结协作的意识,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②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参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思考,从而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
③渗透物质普遍联系的观点。.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参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思考,培养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事物,从科学本质上分析现象和把握规律的能力
难点: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习方法
轻松学习法、实验学习、归纳学习
四、学习过程
1、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 提出科学问题
进行猜想和假设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观察与实验,获得事实与证据
检验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试一试:
现有A、B、C三种无色透明溶液分别是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把三者区别
2、实验探究题的几种类型:
(1)提出探究课题型
1、人的指甲是不断长长的,但到底是由指甲的哪一部位长长的呢?某同学对此提出假设:“指甲长长可能是由指甲的根部不断长长而形成的”。由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在指甲的中轴线上,按图所示涂上指甲油(指甲油比较难以擦去,可以在指甲上保持较长时间)。 
②半个月后,观察、测量并分析。
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果该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则应观察到AB间的距离 (选填“增大”、“不变”或“缩短”)。
(2)对于指甲的生长,你还想研究的问题是 。
(2)建立假设和猜想型
2、豆芽菜营养丰富,是人们十分喜欢的蔬菜之一,杭州人每天要吃掉40吨豆芽菜。小民同学对“绿豆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长成豆芽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一“绿豆种子的萌发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题展开了实验探究,以下是他整个探究过程的两步;
(1)提出问题:绿豆种子的萌发与哪些因素有关?
(2)建立假设:经过调查,小民发现:干燥的绿豆种子不能萌发,浸没在水中的绿豆种子不能萌发,而潮湿的绿豆种子在空气中只有当温度合适时才能萌发。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小民认为绿豆种子的萌发可能与种子的含水量的多少有关,你认为绿豆种子的萌发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提出你假设
假设一:
假设一:
(3)设计、评价实验方案型
3、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分袋包装的食品发生了兴趣,因为食品包装在充满气体的小塑料袋内,袋内的气体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一个小“枕头”(如图所示).他们认为这种充气包装技术,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够较长时间地保鲜、保质.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
小红猜想是氮气,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
(1)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简要写出操作步骤: 。
(2)小明的猜想如果正确,现象是: 。
(3)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 。
(4)规律探究型
4、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利用水和酒精进行实验探究,测得如下数据:
实验序号 水 酒精
体积V/厘米3 质量m/克 体积V/厘米3 质量m/克
1 10 10 10 8
2 20 20 20 16
3 30 30 30 24
4 40 40 40 32
(1) 在如图方格纸中已画出了酒精质量随体积变
化的图像,请你画出水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
(2)通过对数据或图像的分析,可以得到:
结论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一般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结论2: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一般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3)科学上通常用 这个量来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4)体积为50厘米3的水的质量是 克。
(5)综合探究型
5、为研究某种蟋蟀鸣唱行为与光照时间的关系,做了以下实验:
步骤一:进行全天24小时光照,共持续12天。
步骤二:第13天开始,每天先给予12小时(0—12时)光照再进行12小时(12—24时)黑暗处理,这样的操作持续了19天。观察并记录蟋蟀每天的鸣唱,结果如图。图中每条横线的时间跨度为24小时,横线上的黑色部分表示蟋蟀在鸣唱。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12小时光照再12小时黑暗”的实验条件下,蟋蟀的鸣唱主要出现在 ▲ (选填“光照”或“黑暗”)条件下。
(2) 与“12小时光照再12小时黑暗”相比,在“24小时光照”实验条件下,蟋蟀的鸣唱出现什么变化? ▲ 。
五、课堂练习:
1、化学复习课上,老师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和NaOH溶液中,我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1) 我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装置来验证,如上图所示,
实验现象: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
小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
我思考后,又补充了一个实验来回答,这个实验是:

(2)小余同学认为可利用与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我来帮他完成: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l 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方案2
2、皮蛋味美营养好。小军购得一包标有如下说明的药剂
原料:碳酸钠、氧化钙、氯化钠
制法:将原料溶于冷开水,再将鲜鸡蛋放入水中,数天后即得皮蛋.
为研究皮蛋腌制机理,小军认为首先要研究浸泡液成份。实验时,先取适量的上述药剂溶于足量的冷开水,过滤,取滤液。
(1)小军认为,滤液中一定含有NaOH和NaCl.推断含有NaOH的理由是:

(2)滤液中除一定含有NaOH和NaCl外,还可能含有什么溶质?这是小军将要进一步研究问题。若你是小军,请你对该滤液中可能存在的溶质作出一种猜想,并开展探求。
①你的猜想:滤液中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_;
②你的实验方案: _;
③你将观察到的现象: _;
④你的结论: 。
归纳:
猜想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Ca(OH)2 取适量的滤液通入二氧化碳(或滴加碳酸钠溶液) 有白色沉淀 溶质含Ca(OH)2
或Na2CO3 取适量的滤液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或硫酸、硝酸) 有气泡产生 溶质含Na2CO3
或无 取适量滤液于两支试管,往一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往另一试管滴入稀盐酸 无白色沉淀产生无气泡产生 无Ca(OH)2无Na2CO3
3、城市沿街绿化不仅美观,还有滞尘作用。但是,你知道灰尘会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吗 某科技小组选择了一批生长状况相似的城市绿化树种,在8月31日将其喷洒清洗,然后每隔一周对树叶的灰尘量和光合作用进行测定,得到结果如表所示。请问:
(1)表中这些数据说明植物光合作用降低百分比与灰尘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2)你能简单分析灰尘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原因吗 请写出一种原因:_____________
(3)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建议城市沿街绿化植物的喷洒清洗至少要隔____ _周进行一次。
五、复习《实验探究题的分析与思考》自我评价细目表
学习目标 具体要求 自我评价结果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知识与技能 1、我能准确、快速地对物质进行分类
2、我能准确、熟练掌握物质的名称及化学式
3、我能熟练的识别和判断四大基本反应,并能熟练地写出化学方程式,能做相关推断题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自主设计实验,总结和归纳整理知识
2、复分解反应的识别和判断掌握情况如何(反应物生成物的限制条件、化学方程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我学会了合作学习,学科学是快乐的
2、我能学以致用,解决简单生活实际问题
综合评价
六、复习《实验探究题的分析与思考》学习质量反馈表
我的收获(学到什么)
我的疑惑(什么没学到)
我的行动(该怎么学)
七、复习《实验探究题的分析与思考》教学质量反馈表
我喜欢这样的课堂 理由:
我不喜欢这样的课堂 理由:
浙江省200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实验探究题
1、人的指甲是不断长长的,但到底是由指甲的哪一部位长长的呢?某同学对此提出假设:“指甲长长可能是由指甲的根部不断长长而形成的”。由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在指甲的中轴线上,按图所示涂上指甲油(指甲油比较难以擦去,可以在指甲上保持较长时间)。 
②半个月后,观察、测量并分析。
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果该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则应观察到AB间的距离 ▲ (选填“增大”、“不变”或“缩短”)。
(2)对于指甲的生长,你还想研究的问题是 ▲ 。
2、小明和他的伙伴们对科学探究抱有浓厚兴趣,下面是他们的一项研究。
研究课题:啤酒瓶打开后逸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实验准备:用集气瓶收集满3~4瓶从刚打开的啤酒瓶中逸出的气体。
实验步骤:
(1)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发现木条未复燃,则说明该气体主要成分不是 ▲ 气体。
(2)将湿润蓝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发现试纸变红色,则说明该气体中含有能与水反应且生成的溶液显 ▲ 性的气体。
(3)向另一瓶气体中倾倒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石灰水变浑浊,则可证明该气体中一定大量含有 ▲ 气体。
3、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利用水和酒精进行实验探究,测得如下数据:
实验序号 水 酒精
体积V/厘米3 质量m/克 体积V/厘米3 质量m/克
1 10 10 10 8
2 20 20 20 16
3 30 30 30 24
4 40 40 40 32
(3) 在如图方格纸中已画出了酒精质量随体积变
化的图像,请你画出水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
(2)通过对数据或图像的分析,可以得到:
结论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一般是 ▲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结论2: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一般是 ▲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3)科学上通常用 ▲ 这个量来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4)体积为50厘米3的水的质量是 ▲ 克。
4、为研究某种蟋蟀鸣唱行为与光照时间的关系,做了以下实验:
步骤一:进行全天24小时光照,共持续12天。
步骤二:第13天开始,每天先给予12小时(0—12时)光照再进行12小时(12—24时)黑暗处理,这样的操作持续了19天。观察并记录蟋蟀每天的鸣唱,结果如图。图中每条横线的时间跨度为24小时,横线上的黑色部分表示蟋蟀在鸣唱。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12小时光照再12小时黑暗”的实验条件下,蟋蟀的鸣唱主要出现在 ▲ (选填“光照”或“黑暗”)条件下。
(2)与“12小时光照再12小时黑暗”相比,在“24小时光照”实验条件下,蟋蟀的鸣唱出现什么变化? ▲ 。
40
30
20
10
V/厘米3
50
40
30
20
10
0
第31题图
指甲根
指甲油
B
A
50
m/克
第33题图
0
步骤一
步骤二
1
6
12
18
24
30

12时
6时
18时
24时
实验时间
鸣唱
第34题图
A
B
指甲油
指甲根
第1题图
0
10
20
30
40
50
V/厘米3
10
20
30
40
50
m/克
第33题图
0
步骤一
步骤二
1
6
12
18
24
30

12时
6时
18时
24时
实验时间
鸣唱
第5题图
PAGE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