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中考实验复习专题
1、 实验仪器:
对每一样测量仪器要求掌握以下几点:
1 名称 ②作用 ③结构 ④原理(制造) ⑤ 测量单位 ⑥测量范围
⑦最小刻度 ⑧正确读数 ⑨适用范围 ⑩使用方法 ⑾使用注意
1、力学部分:
2、电学部分:
3、热学部分:温度计
二、初中实验内容
1、 观察性实验、;要求:知道现象发生的条件、观察到的现象、
(1)观察水的沸腾
例1、 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A、开始加热时,内部就有气饱大量产生;B、水在沸腾时,温度越来越高;
C、沸腾时,气泡在上升中体积越来越大;D、沸腾时,气泡在上升中体积越来越小
(2)观察凸透镜成像
2、 研究性实验
要求:实验方法、会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写出实验结论
(1) 研究液体的压强
(2) 研究压强与压力及受力面积的关系
(3) 研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及压力的关系
(4) 研究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
(5) 研究电流、电压及电阻的关系
(6) 研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
(7) 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8) 研究电磁铁等
3、 测量性实验
要求:会选择仪器、设计实验方案、画电路图和实物图、计算实验结果
(1) 体积的测量(2)质量的测量;(2)密度的测量;(3)机械效率的测量:
(4)电阻的测量 (5)电功率的测量
三、几个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1、质量的测量
方法一:天平
方法二;弹簧秤 由G=mg求出质量
方法三:由漂浮条件或悬浮条件 (适用于密度小于或等于水的实验)
方法四:杠杆
2、 体积的测量
3、 电流的测量
方法一:电流表
方法二:电压表、已知电阻R0
4、 电压的测量
方法一 :电压表
方法二:电流表、已知电阻R0
四、初中三个重点实验
1、密度的测量 2、电阻的测量 3、 电功率的测量
五、中考考察的方式
(一)考察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1、天平使用前,需要:
A. 调节天平的横梁右端的螺母,使天平平衡;
B.将游码放在零刻度处;
c.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以上三步的合理顺序应为 。调节前,观察指针是否对准 的中央,
若指针右偏,则右端 螺母应调向 方。图1表示用天平称物体的
质量时,右盘中的砝码数值和游码位置,则物体的质量为 。
(二)考察实验的观察能力
1、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学生实验中为了缩短实验时间,节省燃料,除了加水量不宜过
多以外,还应该采取两条措施:
(1) 烧杯中加热水(600C左右);
(2) 烧杯口盖上中心有孔的纸板
2、如图所示,是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所以实物图,在挂钩码前,应该调节左右两端螺
母,使杠杆在(1)水平位置平衡,图甲中的三个钩码质量相等,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现在在右端的一个钩码下,再挂两个与它相同的钩码,那么在不增加钩码的情况下,
要使此杠杆重新平衡,应该如何调节钩码的位置,请在乙图中画出来。
(三)考察实验的操作过程
1.下面是用天平称量酒精的质量的几个步骤,请将给的个步骤的字母代号A、B、C、D、E、F按合理顺序填写在题后横线上。
A. 把游码拨到标尺的零刻度线上,调节衡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B.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天平的最大量程值及游码标尺上的最小刻度值
C. 称出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
D. 称出烧杯质量
E. 把酒精倒入烧杯中
F. 从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中减去烧杯的质量,就是酒精的质量
合理的顺序是:1、 B 2、 3、 D 4、 5、 6、
2、给你一架天平、一杯盐水,一只刻度不清的量筒,另给适量的水,则测量盐水的密度的实验步骤为:(1)称出盐水的质量:①称出杯和盐水的质量,记为M1:②称出倒入量筒后剩余的盐水和杯的质量记为M2:③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1-M2;
(2)测量盐水的体积:①在倒入量筒内的质量为M的盐水液面处做一个记号,记为V盐,然后将倒回盐水杯中;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使水的体积与质量为M的盐水的体积相等;③称出倒入量筒内水的质量为M3;④水的体积为V水=M3/ρ水。
(3) 则盐水的密度为ρ盐水=ρ水(M1-M2)/M3 。
3、小红和小明在学习《欧姆定律》的过程中,分别进行下列探索活动:
(1) (1分)小红和下明分别做测定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若小灯泡的电阻不变)。
小明选了以下器材:待测电阻RX(5—10Ω)、电源(6V)、电流表(0—0.6A)电压表(0—3V) 、滑动变阻器(1A,20Ω)、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小红选了以下器材:待测电阻RX(5—10Ω)、电源(6V)、电流表(0—3A)电压表(0—15V) 、滑动变阻器(1A,1000Ω)、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算一算,要使测量更精确,又不会损坏电表,谁选择的器材更精确:
(2) (1分)接着小红开始做测定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请你以笔代线完成电路图的连接。(如图1)
(3)(1分) 当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的示数为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电流表读数有变化,电压表的示数始终为零。其可能的原因是:( )
A、 滑动变阻器接触不良
B、 开关接触不良
C、 小灯泡两端短路
D、 小灯泡的钨丝断了
(4)(1分)小明在做此实验中将正常的电流表、电压表接入电路,当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有示数(等于电源电压),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电压表读
数基本上没有变化,电流表的示数始终为零。其可能的原因是: ( )
选项与上题相同。
(5)小明想知道某一段电炉丝的电阻值,于是他用该电炉丝RX换下小灯泡。在方框内画出下明的实验电路图。实验中,小明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由电流表、电压表读出相应的数值。见下表。
(a) (1分)请你根据表格将数据绘制到图22—2表中去.
(b) (1分)你在图22—2上绘图有什么发现?
(c) (1分)测出的电炉丝的电阻为
(6)最后老师给他们两个未知阻值大小的电阻R1和R2。如何判断这两个电阻的大小请你说出:
(a)所需的元件 。
(b)画出电路图
(c)判断的方法 。
4、新世纪中学的物理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要求同学们自己完成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的实验,右表是某同学设计的记录该实验数据的表格,从表格可知此实验主要有四大步骤,此时实验器材的连接情况如图所示。按设计的实验顺序,现在把电路中4欧的定值电阻取下,再换上最后一个1欧的定值电阻,接下来的实验请你来完成:
电 压 U=2伏
电阻R(欧) 10 5 4 1
电流I(安) 0.2 0.4 0.5
⑴ 闭合开关S,观察到:电流表指针
偏转 ,电压表示数
2伏。应该立即 ,再把
。
⑵再闭合开关S,应该
使电压表示数 。
⑶ 从电流表读取数据 安,把它记录在表格内.根据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
是 。
(四)考察实验数据的记录、数据的处理、数据的分析
1、某同学用图示电路图测量电阻R的阻值,当滑动变阻器分别滑到a、b、c处时电流、电压如图1示请根据示数填入表格。并计算出电阻的大小。
2、甲地位于沿海地区,乙地位于沙漠地区。下表
记录了甲乙两地三天内,每日气温的最高值和最
低值,从表中可以看出甲地的昼夜温差比乙地的小。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水的比热比沙石的大。
当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小
3、为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
填在下表中:
(1) 将上表( )填写完整.
(2) 比较第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论: ;
(3) 比较第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论: ;
(4) 比较第1、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论: ;
4、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
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
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
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
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1) 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次数1与2(2与3,
1与3)或4与5(5与6,4与6)的
体积及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的结论是甲或乙液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 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次数 1与 4(2与3、3与6)可归纳出的结论是: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是不同的 。
(3)分析上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甲或乙液体,它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确定的值,甲和乙液体,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5、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实验时,电阻R1保持不变,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得到实验
数据如下表所示:
(1) 图所示的电路是
串联电路(填串或并)
(2) 分析上表实验数据,可以归纳哪些实验结论:
a、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强度处处相等;
b、总电压等于各电压之和;
c、当R1不变时通过R1的电流与R1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5、 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
用若干个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物体放在同一水平细
沙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了有关实验数据分
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实验时他仔细观察了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
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组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
小。
(1)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3与6)及观察到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分析比较 及观察到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2) 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a) 分析比较 表一和表二,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b) 分析比较 表三和表二,在一定压力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7、用实验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供选择的导体规格如下:
对导体的选择合理的一组是:
A、③④⑤⑥
B、②③⑥⑦
C、①⑤⑥⑦
D、⑤⑥⑦⑧
答案C、①⑤⑥⑦ 还可②⑥⑦⑧ ③⑤⑥⑦ ④⑥⑦⑧
分析:本实验的前三步是:1、研究电阻与组成的导体的关系:L、S相等,ρ不等
2、S、ρ相等L不等;3、L、ρ相等,S不等
8、(04黑龙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第一小组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找出一个可能的原因: 。
第1、2两个小组的同学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请分析以上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写出其中两条即可)
答案:
(1) ①蜡烛的烛焰、透镜、光屏
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
② 蜡烛放在焦点上
③ 蜡烛放在焦点以内
④ 蜡烛放在f(2) ① 在凸透镜焦距一定且成实像的情况下,u越远(近),v越近(远)。
② 在成实像的情况下,u相同,透镜的焦距越大,v越远。
③ 当u>f时成倒立的像
(五)考察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设计性实验
(1) 设计性实验题的特点:题目只给出实验目的和要求,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确定实验方案
(2) 设计性实验题的形式:第一种 给定某种仪器设备,要求完成某一物理量的测法测定或某一物理现象的观察研究;第二种,只提出测量要求,不限定实验方法和所用的仪器,完成某一物理量的测定任务。
(3) 设计性实验的内容:第一类,设计多种测量的方法 (给定器材、器材自选)
1、 给你一直尺、一只弹簧秤,一支温度计和一块手表,你能用这些测量工具,或单独使用,或组合起来使用,直接和间接测量出哪些物理量(要求至少说出6个能被测出的物理量)
⑴ 温度 ⑵ 长 度 ⑶ 重 力 ⑷ 时 间 ⑸ 密 度 ⑹ 速 度
2、 如何测出一块易溶于水的糖块密度,写出两种以上的实验方法和所需的器材。
方法一:隔离法:将糖用薄塑料纸或透明胶纸包好
方法二:替代法:用油或其他糖不溶的液体代替水;用细纱、面粉、水泥等粉末状的物体代替水:
方法三:转换法:将糖放入橡皮泥或面团中,引一等体积的糖引
方法四:整型法:用刀子将糖整理成规则的形状
2、某同学做“用天平和量筒测石块密度”的实验时所用的器材有天平、量筒、石块、烧杯、水和细线,实验时,不小心把量筒打碎,实验仍要进行下去,你能帮他测出石块的体积码?请你设计出两种实验方法,把做法写出(不得外用其他器材) (99年大连中考题)
3、 小明同学想测出一个电阻器R的电阻,将运用的器材连接成如图所示电路,R0为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由于电源电压未知,所以没能测出R是阻值请
你选添器材,帮助他完成这个实验。要求:
(1) 设计出三种不同的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写出实验步骤及表达式。
第二类,仪器残缺的设计性实验的方
1、 用下列器材:弹簧秤、空矿泉水瓶(有瓶盖,瓶口系着便于称量的绳子),
足够的水和牛奶,试测量牛奶的密度。
(1)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包括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2)写出计算牛奶密度的表达式ρ= 。
99年广东省中考题
4、 华美工艺雕刻厂残酷内有一卷重约150牛的细银丝,年底清库时,需要上报这卷银丝的总长度,为此保管员需要准备下述器材和用品中的哪几样,才能方便快捷地完成数据的上报任务?并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 (C、D、E、H、I、J)
A、 几合配套的砝码; 操作步骤:
B、 一个握力计;
C、 一支钢笔和一张记录数据的白纸;
D、 一支新铅笔;
E、 一台电子称;
F、 一个500毫升的量筒;
G、 一个盛有足量水的玻璃槽;
H、 一台袖珍式电子计数器;
I、 一把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
J、 一份金属物质的密度表;
K、 一把剪刀;
L、 一个500毫升的空烧杯。
5、 三峡大坝的坝底是由坚硬的花岗石铺成的,小华同志到大坝工地上采集了一块形状不规则
的花岗岩石,拿回家想测出它的密度。家里可用的器材有:天平(带砝码)、弹簧秤、水、
圆柱行玻璃杯一个,细线、刻度尺。清你设计二种以上的测量方法。要求写出所需的器
材,简述测量的实验方法及计算密度的表达式。
方法一:天平、杯、 水、细线 方法二:天平、刻度尺、水、细线、杯
方法三:自制量筒 方法四:浮力
6、有一电源和一未知电阻Rx串联后置于箱内,只将两个接线柱留在箱外,如图6所示。今有两已知电阻R1和一个电键,导线若干和电流表一只。
(1) 若要测出Rx和电源电压的值请设计可行电路,
(要求:只能选提供的实验元件,电路连接好后,
各元件接法不得改变,并在电路中标出元件符号)
(2) 最主要的实验步骤为:
a. ;
b.
C.用已知电阻R1和所得的数据将Rx和U表示出来:
Rx= ,U= 。
7、学习了《欧姆定律》后,老师请同学们设计了一个测未知电阻RX的电路,其中1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示的电路,R0为已知电阻,当S闭合S1断开时电流表的读数为I;当S、S1都闭合时,电流表的读数I。
(1) 请你写出RX的表达式;
(2) 请你任意选择器材,设计一种不同于1组的电路图;
(3) 比较两个电路说一说你设计的电路的优点。
第三类,暗箱的问题
1、某装置面板上有三个接线柱A、B、C和电灯、电铃各一支,如图。用导线连接A、B,铃响灯亮;用导线连接A、C铃响,灯不亮;用导线连接B、C铃不响,灯不亮。请设计出此装置的内部电路图.
2、 (03江苏 苏州)如图所示,从一个不能打开的盒子(电池组等电路元件)上的两个小孔中伸出一段细软的长导线。试在不断开该导线的情况下,设计两种不同的方法判断该导线中是否有电流,并根据你的设计填写下表
答案:
被测量的物理量 长度 时间 力 质量 体 积 液体密度
仪器 刻度尺 秒表 弹簧秤 天平 量筒、量杯 密度计
被被测量的物理量 电流 电压 电功
实验仪器 电流表 电压表 电能表 滑动变阻器
0 1 2 3 4 5克
20克
5克
图1
I(A) U(V) R(Ω)
a
b
c
A
V
a b c
甲地 乙地
5月27日 最高气温 250C 260C
最底气温 200C 120C
5月28日 最高气温 260C 270C
最底气温 190C 140C
5月29日 最高气温 250C 280C
最底气温 210C 110C
实验次数 物体 质量(克) 体积(厘米3) 质量/体积(克/厘米3)
1 松木1 54 20 2.7
2 松木2 108 40 2.7
3 松木3 108 216 ( )
4 松木4 10 20 0.5
物质 实验次数 体积(厘米3) 质量(克) 质量/体积(克/厘米3)
甲 1 10 18 1.8
2 20 36 1.8
3 30 54 1.8
乙 4 10 8 0.80
5 20 16 0.80
6 30 24 0.80
实验次数 A1表示数(安) A2表示数(安) V1表示数(伏) V2表示数(伏) V表示数(伏)
1 0.4 0.4 4 8 12
2 0.6 0.6 6 6 12
3 0.8 0.8 8 4 12
S
V2
A2
V1
V
A1
实验序号 压 力(牛) 受力面积(厘米2)
1 6.0 10
2 9.0 15
3 12 20
表一
实验序号 压 力(牛) 受力面积(厘米2)
4 3.0 10
5 4.5 15
6 6.0 20
表二
实验序号 压 力(牛) 受力面积(厘米2)
7 3.0 20
8 4.5 30
9 6.0 40
表三
铃
灯
B
A
C
C
A
B
材料 编号 长度(米) 横截面积(毫米2) 材料 编号 长度(米) 横截面积(毫米2)
镍鉻合金 ① 1 0.5 锰铜 ⑤ 1 0.5
② 1 1 ⑥ 1 1
③ 1.5 0.5 ⑦ 1.5 0.5
④ 1.5 1 ⑧ 1.5 1
R2
R1
甲 乙
图6
Rx
固 体 液 体
方法一 量筒、水 量筒
方法二 刻度尺(适用于形状规则) 刻度尺、烧杯
方法三 天平、水、烧杯 天平、水、烧杯
方法四 水、烧杯、刻度尺
方法五 弹簧秤、水、带提扭的杯、绳 弹簧秤、水、带提扭的杯
S
R RO
图6
A
实验名称 实验原理 需测的基本物理量
测平均速度 S,t
测物质的密度 ρ M,V
测机械效率 G,h,s,F
测导体的电阻 I,U
测小灯泡的功率 P=IU U,I
1 2 5 10
0 0.2 0.4 3 0 15
A 0 V 3
— 0.6 3 — 3 15
A
Rx
所用器材 主要实验步骤及判断导线是否有电流的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Ro
图10
方法一 凡士林 火柴 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把粘有凡士林的火柴粘到导线上,过一段时间如果火柴掉下说明导线中有电流。反之,无
方法二 小磁针 利用电流的磁效应
方法三 瓷管 、小磁针 利用通电的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把电线饶在瓷管上…
方法四 蹄形磁铁 利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把导线放在磁铁中…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凸透镜焦距/cm 14 14 14 14 16 16 16 16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cm 20 30 40 60 20 3- 40 60
像到透镜的距离/cm 47 26 22 18 80 34 27 22
像的正倒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A
0.6
图 1
3
电流/A 0.4 0.8 1.2 1.6.
电压/V 4.5 9.0 13.5 18.0
0 0.4 0.8 1.2 1.6 2.0
U/V
I/A
25
20
15
10
5
电路图
图22—2
图9
4欧
V
- 3 15
A
- 0.6 3
S
第 1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