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八章 不同类型的国家 第五节 巴西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指出和其他资料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概括某国家自然地理环境。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的经验、教训。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宗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教学目标】
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及主要城市。(重点)
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巴西种族构成及特色文化。
联系巴西的自然条件,说明该国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点)
通过阅读图文资料,认识巴西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的现状。(重点)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地理助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教师展示课件,提问:大家知道哪个城市将举办2016年夏季奥运会吗?
学生回答,教师进一步介绍:2009年10月2日,巴西里约热内卢击败芝加哥、东京和马德里,成功获得了2016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这也将是奥运会第一次在南美大陆举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巴西,感受它的魅力,从地理角度更多地了解它、认识它吧!
学生谈自己的看法,进一步补充、畅所欲言。并观看亚马学逊河景观
亚马孙河景观
选取热点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巴西的兴趣。使学生满怀好奇地开始本节的教学,整个导入轻松、愉快,并为后面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目标展露
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及主要城市。(重点)
2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巴西种族构成及特色文化。
3联系巴西的自然条件,说明该国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点)
4通过阅读图文资料,认识巴西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的现状。(重点)
明确目标,
增强学习的目的性。
析图与归纳
1.阅读 “巴西在世界的位置图”和P81 8-5-1“巴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位置
①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_______之间,_________带面积广大。
②海陆位置:位于_________洲东部,东临________洋,陆上邻国众多。
(2)地形:北部是__________,中南部是__________。
(3)河流:__________河是世界第一大河。
(4)气候类型:主要有几种气候类型?怎样分布?各有何特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读图分析
教师展示课件“巴西在世界的位置”,引导学生读图分析。
1.让学生说出巴西所在的大洲。(南美洲或拉丁美洲)
2.点击巴西并闪动,让学生说出巴西的海陆位置。(南美洲的东部,大西洋西岸)观察距离亚欧大陆的距离(很远),教师提出“新大陆”的概念,为介绍殖民侵略打下基础。
3.点击巴西在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的国土,让学生说明巴西是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巴西大部分国土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所以巴西是世界上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
接着展示课件“南美洲最大的国家”,让学生认识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面积、人口均居世界第五位。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及读图、析图的能力。
观察
与
思考
一、种族构成复杂
展示 “巴西的地形”等一系列地图。
展示“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统计图。
展示巴西的土著居民及相关资料。
展示现今“巴西的人种构成”饼状图、巴西文化的相关图片。
点拨学生阅读教材82页“狂欢节与桑巴舞”
承转:巴西的这种人种特征,对巴西的文化有重要的影响,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巴西独特的风俗民情,并交流多元文化对巴西有哪些影响。
教师小结:早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移民与黑种人、印第安人通婚现象比较普遍,他们的后代成为混血种人,移民来到巴西,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新的文化形式。
学生读图分析、总结巴西的位置。
巴西的人中构成
桑巴舞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并对已学过内容进行检验。
学生通过图片及文字材料,体会巴西在古时单一、现今复杂的民族状态以及多元文化的形成。
衔接
与
过度
通过上述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巴西的古代是单一的黄种人,即土著居民印第安人,随着欧洲殖民者的侵入扩张、掠卖黑奴,以及不同种族间的相互通婚。形成了现在复杂的种族构成。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又形成了现在具有特色的多元文化。因而不论是巴西的种族构成还是社会文化都深深带有殖民统治的烙印。
同学们,巴西不仅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还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但仍属于发展中国家。
二、发展中的工农业
思考
与
探究
导入:单一生产农矿产品,现代工业不发达。
展示“巴西的农产、矿产和工业”图,观察该图,看看巴西有哪些丰富的矿产?分布在何处?对巴西的现代工业有何影响?总结:的确,依据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巴西的钢铁、造船、汽车、飞机等制造业都已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家的行列。
引导:巴西重工业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除靠近矿产地等因素以外,还受哪些因素影响?
引导探究:巴西的能源矿产如优质煤、石油等都不多。想一想巴西该怎样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
点拨学生阅读教材与图思考、交流、回答:巴西的主要农产品有哪些?哪些热带经济作物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哪些是重要的出口产品?主要的农产区集中分布在哪一地带?说一说巴西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有利气候条件。
学生思考、探讨后回答。主要矿产有铁、锰、金、煤等,集中分布于东南部。丰富的铁、锰等金属矿产,便于发展重工业;而 矿产的分布,又影响着工业的分布在接近东南沿海的矿产地。
学生从交通、气候等方面考虑后回答。东南沿海多港口,便于海上运输;这里纬度较高,气候凉爽宜人。
学生回答:(1)利用水能,合作修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2)进口能源。(3)大力发展生物能源等。(4)研究利用太阳能、风能、潮夕能等。
小组互助,合作探究,学生优势互补,利于发挥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知识的良好习惯。
衔接
与
过度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较高的国家。下面我们到亚马逊的热带雨林去看一看
交流
与
探究
三、热带雨林的保护
比较:被称为“河流之王”的是哪一条河流?
展示下面资料,引导学生与世界其他大河比较。
读图设问: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81图8-5-1“巴西的地形”,了解亚马孙河的源流概况。继而指出亚马孙流域的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多雨。因此这里生长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一望无际。宛如绿色的海洋。人们把森林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而这片热带雨林就是这个总调度室的“心脏”,为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观察,让学生总结出亚马孙热带雨林对人类的作用:提供自然资源,有经济效益;保护改善环境,有环境效益。教师要强调森林对保护改善环境作用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这片最大的热带雨林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
什么?
讨论探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96所设计的活动。结合亚马孙雨林遭到破坏的现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1)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带来什么后果?
(2)巴西政府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
(3)谈谈你对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的看法。
小结:在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环境,要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不误,要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由巴西对热带雨林的保护,我们也懂得了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的道理。中国也处在大力发展经济的时期,我们要牢记发展经济不能发破坏环境为代价,这样才能使子孙后代健康、幸福地生活在地球这个美好的家园中!
课堂活动:角色扮演
你对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有什么建议?
学生议论:亚马孙河为什么被称为“河流之王”?
得出结论: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
引导学生讨论:亚马孙热带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其面积比欧洲还要大,从安第斯山脉低坡延伸到巴西的大西洋海岸。亚马孙热带雨林对于全世界以及生存在地球上的一切生物的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亚马孙热带雨林产生的氧气占全球氧气总量的1/3,被称为“地球之肺”。林区蕴藏的木材占全世界木材总蕴藏量的45%,蓄积着8亿立方米的木材价值超过了7000亿美元。生物物种占全世界总数的1/5,是人类非常珍贵而丰富的生物资源宝库。许多林区至今还是人迹罕至的处女地。还有更多的物种正等待着人们去发现。
哪些开发方式破坏了森林?这些破坏引起了什么严重的后果?人类应该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这片森林?提高环保意识,政府发放生活补贴;充分利用亚马孙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开展生态旅游,减少垦殖面积;伐木与植树相结合;控制人口增长,避免向亚马孙地区移民……例:1989年巴西政府制定了“我们的大自然计划”重点保护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
1.政府官员; 2.土著居民;
3.开发商; 4.环保组织。
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加深学生对于热带雨林保护措施的认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多感官刺激,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热带雨林正在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保护热带雨林刻不容缓。
1.政府官员;
2.土著居民;
3.开发商; 4.环保组织
。
知识梳理
课外
拓展
开发亚马孙雨林可以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护玉林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持水土......。你的观点是怎样的?
当堂达标
一、选择题
1、关于巴西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巴西是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拥有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B、巴西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可生产国和出口国
C、巴西的蔗糖、香蕉、剑麻、咖啡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D、巴西城市人口比重低,城市化水平在发展中国家是较低的
2、巴西最早的居民是
A、黑人 B、欧洲白人
C、混血人种 D、印第安人
3、巴西代表的舞蹈为
A、芭蕾舞 B、踢踏舞
C、桑巴舞 D、现代舞
4、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位于
A、亚马孙平原 B、巴西高原
C、东南亚 D、阿根廷
5、巴西有世界上最大的河流是
A、密西西比河 B、尼罗河
C、亚马孙河 D、伏尔加河
6、巴西代表性的节日有
A、元旦 B、除夕
C、国庆 D、狂欢节
7、下列矿产中,为巴西最著名的矿产是
A、石油 B、煤
C、铁 D、铜
8、下列巴西农产品中,产量不居世界第一的是
A、咖啡 B、大豆
C、甘蔗 D、柑橘
9、巴西的首都为
A、圣保罗 B、里约热内卢
C、巴西利亚 D、贝伦
10、巴西最大的城市是
A、圣保罗 B、里约热内卢
C、巴西利亚 D、贝伦
二、读图填图题
11、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
A (高原) B (城市) C (城市)
D (城市) E (河流) F (水电站)
G (海洋)
(2)水电站F是 和 (国家)合作建设的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之一。
(3)城市B是巴西的首都,它建设在高原上的原因是 。
答案
1、C 2、D 3、C 4、A 5、C 6、D 7、C 8、B 9、C 10、B
11、(1)巴西 巴西利亚 里约热内卢 圣保罗 亚马孙 伊泰普 太平洋
(2)巴西 巴拉圭 (3)气温较低,较为干燥
教学反思
本案的重点是对区域地理的学习。巴西作为西半球的国家,作为拉美地区的面积大国和人口大国,代表了拉美地区特有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对巴西的学习,实际上也是对拉丁美洲的学习。
本节课整体分为三大板块:走进巴西——了解巴西概况,落实基础知识;融入巴西——感受巴西复杂兼容的文化,了解巴西经济发展的历程和特点;携手巴西——了解热带雨林面临的危机和城市化问题,吸取环境保护和城市开发的经验和教训。
从上完课的效果来看,本节课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
成功之处:
1、课堂引入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将这种热情延续了下去;
2、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完成有关巴西自然地理环境的学习;
3、启发式讨论:关于热带雨林的危机和城市化问题。
不足之处:
1、为了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本节课知识容量过大;
2、对于一些重点内容强调不到位,如巴西铁矿的地位,自然环境的总结;
3、语言组织有待进一步提高。
4、适量的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