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对点突破练(二十四)
选用、变换句式
题组一 选用句式
1.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__________________,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 B.小院地偏人不到
C.门巷深深过客稀 D.寒气偏归我一家
【解析】选B。先看内容照应,这首诗是《夏日西斋书事》,诗人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清美的夏日图画,体现了诗人此时宁静淡远的心境和情趣,那么“小院地偏”正是一种“心远地自偏”的意境,这种人迹罕至的偏僻小院更符合当时诗人的心境,且与下句“满庭鸟迹印苍苔”相照应。再看平仄押韵,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第三句末字不押韵且为仄声,即可排除C、D;从平仄来讲,二三句中平仄相粘,三四句平仄相对,且主要看2、4、6三个字,第二句为“影、沉、势”,即仄平仄,那么所填这句所对应的三个字亦应为仄平仄,那么,A项是仄平平,B项是仄平仄,C项是仄平仄,D项是仄平仄,即排除A项。
2.填写在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余光中坦言,他一度自称“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意思是__________。但没想到的是,更多人却对他的散文表示更多的好评。于是他就改变了初衷,把诗歌和散文当成自己的两只眼睛,双眼并用,更加立体形象地看事物,看人生。21教育网
A.散文是自己最擅长的主要文学体裁,诗歌是自己的最爱。
B.诗歌是自己主要创作的文学体裁,散文也时有问世。
C.散文和诗歌是自己创作的两类文体,左右皆能开弓。
D.诗歌和散文是自己创作的两大领域,两者不可偏废。
【解析】选B。本题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先分析所给语境,分析要选的句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认真阅读分析语段内容可知,画横线上的语句应该是进一步阐释“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的,“右手”相对于“左手”更常用,那么“右手写诗”意思是诗歌是主要创作的文学体裁,散文也时有创作。
题组二 变换句式
3.把下面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可增删个别词语)(4分)
安徽“合巢庐”环巢湖城市经济产业链示范区是一个区位优势明显、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丰富、以科技与人文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巨大的示范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安徽“合巢庐”环巢湖城市经济产业链示范区潜力巨大。②它区位优势明显、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丰富。③它以科技与人文支撑可持续发展。
4.将下面一段文字改写成一个语意连贯的长句,可以适当调整语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中央政法委首次向社会集中公布了政法干警违纪违法典型案件。这些典型案件的集中公布,释放出了政法机关在惩治腐败方面的强烈信号,要坚决清除害群之马,用集中公布的方式强力震慑违纪违法分子,并借此方式来打造廉洁过硬的政法队伍。www.21-cn-jy.com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短句变长句的能力。首先通读文段,了解大意;其次分析句子的逻辑关系,进而选取主干句,本题可以“这些典型案件的集中公布,释放出了政法机关在惩治腐败方面的强烈信号”为主干;再次根据其他句子和主干句的关系,把其他句子改变为修饰成分,添加到主干句中。21·世纪*教育网
答案:中央政法委首次以向社会集中公布政法干警违纪违法典型案件的方式释放出了政法机关在惩治腐败方面坚决清除害群之马、强力震慑违纪违法分子以及打造廉洁过硬的政法队伍的强烈信号。www-2-1-cnjy-com
5.用平实的语言表述这句诗的含意。(不超过20个字)(4分)
我的昼间之花,落下它那被遗忘的花瓣。在黄昏中,这花成熟为一颗记忆的金果。
(选自泰戈尔诗集《飞鸟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原句采用比喻修辞,运用描写手法,因而形象生动、含蓄委婉;改为平实的语言需要去除渲染烘托,还原比喻本体。“花”比喻人生,“花瓣”比喻逝去的岁月,“金果”比喻宝贵的记忆。
答案:记忆是人生宝贵的财富。或:人生美好的往事,会成为珍贵的回忆。
6.作家冯骥才曾经用三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妙论散文、小说和诗歌的不同特点。他说:“一个人自由自在地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一个人从大地上被弹射到月亮上,那就是诗歌。”请据此说出散文、小说和诗歌的不同特点。(每空不超过6个字)(5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不同语体之间的转换能力。解答时需要解读比喻的含义,“一个人自由自在地走在路上”比喻散文形式自由;“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比喻小说情节的曲折;“一个人从大地上被弹射到月亮上”比喻诗歌想象力丰富。
答案:(散文:)形式自由 (小说:)情节曲折(或:跌宕) (诗歌:)想象丰富(或:跳跃性大)(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21cnjy.com
【拓展·加固训练】
1.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问题。(6分)
在辛弃疾的笔下,江南是女性的,茅檐低小,稻花飘香,柔媚温婉;__甲__。__乙__;落日当楼,断鸿悲歌,拍遍阑干是志士不尽的慷慨。__丙__,柔情万种,壮怀激烈,都是对这一片残山剩水深深的爱恋。21·cn·jy·com
(1)将下列短语重新排序,填入空白丙处,只需填序号即可。(2分)
①他是游子 ②浪漫的低吟也好 ③他是诗人 ④他更是主人 ⑤他更是志士
⑥慷慨地高歌也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下文文意和句式,在甲、乙两处补写相应的语句。(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选用句式。第(1)问,首先分析六句话,①③④⑤都是判断句,且根据逻辑事理,“游子”应对“主人”,“诗人”应对“志士”;②⑥句式一致。其次,分析前后语境,前文先说“乙”,再说“志士”,且不说乙处的内容,“志士”一句应在后面;后文先说“柔情万种”,再说“壮怀激烈”,决定了先②后⑥的顺序。第(2)问,甲处仿照“江南是女性的,茅檐低小,稻花飘香,柔媚温婉”写,乙处仿照“落日当楼,断鸿悲歌,拍遍阑干是志士不尽的慷慨”写,都需要引用或化用辛弃疾的诗词。2·1·c·n·j·y
答案:(1)③⑤①④②⑥(2分)
(2)甲:江南又是男性的,楚天千里,雨打风吹,刚强雄健
乙:明月惊鹊,清风鸣蝉,闲听蛙鼓是诗人无边的浪漫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内容上应引用或化用辛词)
2.把下面句子画线部分改为由三个分句组成的双重否定式排比句。(4分)
阅读教学需要朗读。朗读,方足以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情感之切,意蕴之深,风格之新,手法之巧。朗读时,要调动目、口、耳、心,也就是目观其文,口诵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意,形成目观、口诵、耳闻、心通的综合效应。【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
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情感之切,意蕴之深;
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风格之新,手法之巧。
3.不改变原意,将下面这段文字重组为三句,每句均以“静”字开头。(5分)
中国古典园林不论依傍何种建筑流派,都要以“静”作为自己独特的韵律。有了“静”全部构建都会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而失去了“静”,它内在的整体风致也就不可寻找。2-1-c-n-j-y
“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静”是不论依傍何种建筑流派的中国古典园林自己所具备的独特的韵律
“静”能使全部构建组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 “静”一旦失去,园林的整体风致就不可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