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上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4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上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44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1-07 22:0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4张PPT。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
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 《东周列国志》冯梦龙思想与智慧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托马斯·阿奎那哥白尼弗兰西斯·培根牛顿伏尔泰康德达尔文世界十大思想家温故而知新: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同时,也掀起了一场社会大变革的风暴。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经济、政治、阶级)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社会生产力提高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由分裂走向统一改革变法新的地主阶级第八课 百家争鸣1. 知道老子和孔子的思想主张2.了解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3.掌握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4.理解百家争鸣的影响和意义学习目标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
其作为世界哲学的源头。
——黑格尔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
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01智者——老子 阅读书本P36,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钟)春秋时期楚国道家学派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顺应自然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无为而治”《道德经》(道家的经典)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李耳智者——老子道家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乎?........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1)思想核心:“道”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人要顺应自然老子老子认为越坚强的东西越容易折断,柔能胜刚。人若甘于柔弱,便能够不受伤害,免于痛苦。(2) 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有矛盾对立的正反两面,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老子认为最理想的社会,是百姓满足於原始简朴的生活,不奢求物质的享受。(3)政治主张: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以柔克刚 以德报怨
大智若愚 深藏若虚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天网恢恢 疏而不失
欲取先予 欲擒故纵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大器晚成 功成身退《老子》名言欣赏:问道于老子孔子02仁者——孔子自主先学1、孔子生活在什么时期?
什么学派的创始人?
2、他的思想表现在哪些方面?
思想核心是什么?
3、他的政治思想是什么?
4、他在教育方面有哪些贡献?
仁者——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晚年到鲁国,主要从事教育和编订古籍工作。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公元前551-公元前479生平 儒家学派代表人孔
子二、孔子和儒家学说材料一: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核心思想“仁”:仁者爱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材料二: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轼)而听之。
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疑)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
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论语》政治上:“仁政”以德治国,反对苛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教育思想方面:(1)教育对象:
(2)教学方法:
(3)学习方法:
(4)学习态度:
开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温故而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所以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这样做,体现了他怎样的教育思想?孔门七十二贤仁礼克己复礼为仁行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忠,孝悌统治者为政以德道德境界道德原则
道德标准规范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编《春秋》言论记录在《论语》 最早祭祀孔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鲁哀公令其子孙“岁时奉祀”,以表示对孔子的尊崇与怀念。汉朝时期开始,历代帝王大都推崇孔子的思想,用最高的祭天大礼祭祀孔子。随着祭孔规格和礼仪的不断增加,祭孔大典成为与祭祀天地、社稷并列的“国之大典”,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象征性仪式。孔子和儒家学说的影响: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小知识:“祭孔”的由来与演变1994年山东曲阜孔庙、孔林、孔府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孔子动漫标准像案例分析月考结束某同学考得不理想,很不开心。请你运用本节课内容如何对他进行劝说?合作探究孔子的思想对今天我们建设“和而美”的校园,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借鉴作用?1.“仁”仁者爱人,爱班级、爱同学、爱学校、爱社会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不要推给别人,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
3.和谐共生,保护环境,爱护环境1、是可忍,孰不可忍。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03百家争鸣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荀子战国墨子庄子韩非战国战国战国战国“制天命而用之”,按自然规律办事“兼爱”、“非攻”治国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改革;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民贵君轻”;使自然资源能够持续利用孟子《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自主学习,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作品(提炼总结)5min“我觉得对别人就像对自己一样,要尽量地帮助别人,而且不能进行不义的掠夺战争。”墨子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作为统治者,应该施政于民,民贵君轻啊!”孟子
儒家学派代表治理国家就像养鱼,经常到鱼缸去翻滚,鱼很快就死了。让鱼儿自由生长。道家——庄子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
——《庄子》
翻译:无为,能利用天下,而闲暇有余;有为,被天下利用,而感到急迫不足。


“哼,用‘爱’是不行的,我觉得就应该用严酷的刑罚来治理国家。”
韩非
法家学派集大成者兵家学派代表人孙子约公元前535-? 生平 孙子(约公元前535-? )名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春秋末期著名军事家,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奠基人 。 思想主张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著作 《孙子兵法》百家争鸣的影响各学派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什么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主张:“仁”“爱人”“为政以德”教育成就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文化成就:整理古籍《诗经》、《尚书》编《春秋》言论记录在《论语》道家学派创始人主要思想:顺应自然,事物有对立面,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主要著作:《道德经》孔子老子要按自然规律办事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主要思想:“兼爱”“非攻”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战争,“仁政”治国,轻徭薄赋,爱护自然资源。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人能认识自然规律,
庄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家儒家道家法家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兵家孙武《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哪一个学派的主张对战国时期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 百家争鸣法家!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孔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荀子
老子
韩非子改革变法,加强中央集权
“仁、礼、德治”
“精神自由”
“仁政”
“非攻”
“礼治”
朴素的辩证法、无为而治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易中天1.“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D.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D 2.“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法、儒、道
B.法、道、儒
C.儒、道、法
D.道、法、儒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