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对环境的察觉测试题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l下列感受器中,对环境温度变化刺激最敏感的是…………………………………… ( )
A.眼睛 B.耳朵 C.皮肤 D.鼻子
2.人具有的四种基本味觉是……………………………………………………………( )
A.酸、甜、苦、咸 B.酸、甜、苦、辣 C.酸、甜、辣、涩 D.酸、甜、咸、涩
3.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m/s
B.声音不能在墙壁中传播
C.要想听到声音,必须要有振动的物质和传播声音的物质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快
4.用耳朵贴着铁轨的人比站着的人先听到远处火车开来的声音,这是因为………( )
A.火车振动不会引起空气振动
B.火车在铁轨中引起的振动传播得慢
C.声音在空气中比在铁轨中传播得慢
D.声音在空气中比在铁轨中传播得快
5.夏日里,晓声同学在距离高墙140m远处敲锣,0.8s后听到回音。那么当时的声速是( )
A.175m/s B.340m/s C.344m/s D.350m/s
6.吃棒冰时感觉到冰凉,且舌头有点麻,这是由于……………………………………( )
A.舌的温度感觉引起的 B.舌的味觉引起的
C.舌的痛觉引起的 D.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7.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敲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
A.钟声的回音 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8.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是………………………………………………………( )
A.听小骨 B.听神经 C.耳蜗 D.前庭和半规管
9.形成听觉的部位是…………………………………………………………………( )
A.耳 B.耳蜗 C.大脑皮层 D.听小骨
10.下列物体一定属于光源的是………………………………………………………( )
A.有颜色的物体 B.人眼能看到的物体
C.能发光并正在发光的物体 D.能反射光线的物体
11.透过红玻璃看蓝纸反射的色光成黑色的,这是因为……………………………( )
A.红玻璃将蓝纸反射的色光染成黑色
B.蓝纸反射的光透过红玻璃与红玻璃发出的红光混合成黑色
C.红玻璃几乎全部吸收掉蓝纸反射的色光,因而没有光透过红玻璃
D.红玻璃将蓝光全部反射,因而没有光透过红玻璃
12.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上衣、黄色裙子的
演员身上时,观众看到的是………………………………………………………( )
A.全身呈红色 B.上衣呈红色,裙子呈紫色
C.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黄色 D.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13.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下图中成像正确的是( )。
14.某人从平面镜内看到后面墙上挂钟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右图所示,此时的实际时刻是………………………………………………………( )
A.8点25分 B.3点35分 C.2点55分 D. 9点5分
15.小红在小河边看到“鱼在白云中游”,她看到的………………( )
A.鱼是实像,白云是虚像 B.鱼、白云都是实像
C.鱼是虚像、白云是实像 D.鱼、白云都是虚像
16.冰遇火要熔化,但远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却能“削冰取火”。他们将冰磨成一
种冰镜,让太阳光射过并会聚起来点燃艾草取火。这种冰镜就磨削成…………( )
A.凸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17.关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下面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 )
A.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物距大物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D.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18.为了防盗,在门上装一个“猫眼”,使屋内的人能看清屋外的人,而屋外的人却看不
清屋内的人,则“猫眼”应该是……………………………………………………( )
A.凸镜 B.凹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19.人们不断地从外界获取信息,首先靠的是…………………………………………( )
A.感觉器官 B.传入神经 C.效应器 D.大脑
20.海豚有完善的声纳系统,它们能在黑暗的海水中准确地捕捉食物,并且避免敌害, 它的定位系统远比现代无线电定位系统优越。它是利用自身发出的……………( )
A.电磁波 B.红外线 C.超声波 D.次声波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
21.人体皮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感觉功能。在人体内分布最广、最重要的感受器是______________。
22.半规管和前庭的作用是感受_____________。某同学乘车、乘船时经常发生头晕、恶心,甚至呕吐的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晴天,我们常常可以在茂密的树下看到一个个圆形的小亮斑。这些小亮斑是由于光在空气中沿___________的结果。其实,这些小亮斑是__________的像。
24.手指按住平面镜,指尖到它的像之间的距离是4mm,则平面镜玻璃的厚度是 ________mm.
25.音调表示的是声音的_________,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决定的。一般来说,振
动越快,则音调越_____________。
26.光在同一均匀物质里是沿_______________传播的。在相同的温度下,光在________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真空中的_____________。
27.坐在教室里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是因为发生了光的___________反射,而在黑板某部分出现的“反光”现象是由于光线射到这部分时发生了________反射。
28.平行光线射过凸透镜后,光线会聚于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__________点。平行光线射过凹透镜后,光线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于一点,这个点叫
做凹透镜的_________点。
29.电视机、手机等设备的天线所接受的信息是靠______________在空气中传播来的。
30.如左下图所示,光线斜射到两种透明物质的界面上,那么图中界面是_________,法线是___________,入射角是__________,反射光线是_______,折射角是___________。
31.如右上图所示,将一只闹钟放在一个玻璃罩内,当闹钟正常闹铃时,人_________看见小锤的振动,__________听见闹钟的响声。如将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那么闹钟闹铃时人________看见小锤的振动,_________听见闹钟的响声。(填“能”或“不能”)
三、尝试应用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2.如右图所示,有一个盛满水的球形烧瓶,将手紧靠在瓶背后,可
看到手的像特别大。这相当于凸透镜成像的哪一种情况
33.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白纸被照亮,而平面镜却比较暗,这是为什么
34.给你—些透镜,你可以用几种方法鉴别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35.在碗底放一枚硬币,把碗移动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的地方,
如右图所示。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变,如果向碗中加水,
将会重新观察到硬币,试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36.请用光学原理来说明造成眼睛近视的主要原因,及其是用
什么透镜来矫正视力的。
四、作图题(每图2分,共6分)
37.请在下图中画出法线NN’反射光线OB,折射光线OC。
38.试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作出下图中AB在S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位置。
39.如图所示,S是发光点,A是某反射光线上的一点。请画出这条反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
五、计算题(5分)
40.在一次雷雨中,小明同学在看到闪电的3s后听到了雷声,则这次打雷处距离小明约为多少千米 (声速为340m/s)
答案:
一.
CACCD DBDCC CDDBD CCCAC
二.
21.触觉 痛觉 冷热觉 皮肤
22.头部位置的变化 半规管和前庭内的位觉感受器过敏
23.直线传播 太阳
24.2
25.高低 频率 高
26.直线 真空 3/4
27.漫 镜面
28.实焦 虚焦
29.电磁波
30.M,N, MN ∠COM OB ∠AON
31.能 能 能 不能
三、尝试应用题
32.相当于放大镜的作用,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3.在白纸上发生了漫反射,有较多的光线进入眼球;而在平面镜上发生了镜面反射,大部分的光线被
反射回去了。所以白纸比较亮而平面镜却比较暗。
34.眼看;手摸;聚光实验等(方法不限,只要能区别两者即可)。
35.加水后硬币反向射出来的光线经过水面时(空气与水的界面)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位置矮一些,
能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能重新看见硬币。
36.主要原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使物
像模糊不清。用凹透镜来调节矫正视力,使物像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四.作图题
五、计算题
4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