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望岳课件(2课时)+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望岳课件(2课时)+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1-08 20:46:17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岳”,指东岳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描写泰山的诗文很多,比如司马迁的《封禅书》、李白的《泰山吟》等。《望岳》也是其中的传世名篇,它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诗,诗的最后两句尤其精妙,气势不凡,意境悠远,将诗人的抱负和理想都蕴含其中。让我们一起去品读吧!1.认识1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理解“岱宗、决眦、会当”等词语。
2.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重点)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杜甫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非常深远,他的诗反映了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主要作品:有“三吏”“三别”“登高”。泰山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览lǎn岱dài游览
lǎn会造化:
神秀:
阴阳:
指天地、大自然。
天地之灵气。
阴指山北,阳指山南。 点击
听朗读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岱宗:泰山别名岱山,在山东泰安,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青翠的山色没尽头。大自然把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山南山北被分割成一明一暗,判若黄昏和早晨。【齐鲁:古代两个国名,这里泛指山东一带。】【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钟:聚集。】【阴阳:阴指山北,阳指山南。割:分割。】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层云:云气层层叠叠,变化万千。】望见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涤荡,为了把飞鸟归山的美景看够,把眼眶都要睁裂了。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视群山,群山就会显得渺小。【决眦:形容极力张大眼睛远望,眼眶像要决裂开了。眦,眼眶。】【会当:一定要。】【凌:登上。】一览众山小。杜甫的愿望是什么? 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岱宗夫如何(dài dái ) 齐鲁青未了(liǎo lē)
决眦入归鸟(zì cí) 一览众山小(lǎn lán)1.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____”标出。....2、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 ( )(     )
( )(    ) ( )(     )了解好了应当当铺了当liǎoledāngdàng3.辨字组词。览(    ) 凌(    )
贤(    ) 棱(    )游览圣贤欺凌棱角课件30张PPT。1.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提高诵读能力以及联想、想象能力。(难点)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核心问题: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串珠问题:
1.诗人登上泰山,看到了什么景象?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什么含义?
3.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为什么用“望岳”作题目?
4.你读了本诗之后,有什么感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设问、烘托这是远望所见。起句设问,写出了作者初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惊叹仰慕之情;接着回答,借在齐鲁能远远望见横亘在那里的泰山,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高大气势。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写近望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割”字形象地描写了泰山的高大,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开,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这两句是写细望泰山的景象。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涤漾;“归鸟”是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眼眶都快睁裂了。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这两句不仅写出泰山的雄伟,也表现了诗人的心胸气魄。把众山的小和泰山的高大进行对比,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它不仅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对比概念
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问自答的一种修辞手法。
表达效果
使词句的朗读更加顺畅,使感情的表达更加圆满。
判断方法
正确地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答题模式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核心问题: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敢攀绝顶、心存远志的雄心和气概。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一读:诗人登上泰山,看到了什么景象?诗人看到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串珠问题:2.二思:“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什么含义?这句话的含义是: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视群山,群山就会显得渺小。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3.三析: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为什么用“望岳”作 题目?全诗没一个“望”,却句句写“望”。空间由远而近,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仰望,尾联俯视。虽句句没有“望”字,但所写的景物都是“望”到的。4.四想:你读了本诗之后,有什么感想?
让我想到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时时进取,不停进步,达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有俯视一切的心胸。望岳岱宗、青未了——远望——近望神秀、割昏晓乐观自信
积极进取荡胸、决眦——仰望——俯视凌绝顶、一览本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登泰山记
姚鼐
泰山之阳,汶(wèn)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yǐng)由南麓(lù)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èng),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cú)徕(lái)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huì),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chū)蒱(pú)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yú)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jiàng)皓驳色,而皆若偻(lǚ)。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yuán)。少杂树,多松,生石罅(xià),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少年行?其二》王维)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谏逐客书》李斯)【天下第一山】相传盘古开天辟地,他的腹变成了中岳,左臂变成了南岳,右臂变成了北岳,两脚变成了西岳,眼睛变成了日月,毛发变成了草木,脂膏变成了江河。而他的头则变成泰山,所以泰山是“天下第一山”。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和远大抱负。点拨:背诵这首诗,要把握诗的层次,即“远(望)——近(望)——仰(望)——俯(视)”,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北游的诗人,想象眼前的画面;也可以抓住每句诗的关键词来背诵,这样可以提高背诵的速度。点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说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视群山,群山就会显得渺小。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顶峰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根据下面的图片和收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再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原图、文略,见教材50页)点拨:第一篇《泰山》描述了泰山的壮丽,写出了泰山在中华儿女心目中以及泰山在世界上的地位。第二篇《泰山云雾》写了泰山千变万化的云雾,是抓住泰山高耸入云的特点来写的。读一读,说说下面的两篇短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泰山的。(原文略,见教材50页)1.岱宗夫(fū fú)如何
2.决眦(zī zì)入归鸟
3.齐鲁青未了(le liǎo)一、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二、辨字组词岱(    ) 览(    ) 未(    )
贷(    ) 揽(    ) 末(    )
荡(    ) 凌(    ) 泰(    )
烫(    ) 绫(    ) 秦(    )岱山贷款阅览招揽飘荡滚烫凌晨绫罗未来末尾泰山秦岭1.造化钟神秀(     )
2.决眦入归鸟(     )
3.会当凌绝顶(     )
4.阴阳割昏晓(     )三、解释加点的词。....聚集决裂开登上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