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十六字令三首课件(2课时)+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十六字令三首课件(2课时)+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1-08 21:06:39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十六字令”,词牌名,每首小令由十六个字组成。“三首”是指三首词,并且构成一个整体。在短短的十六字里,要填充出一个完整、丰满的形象是非常困难的,更何况是三首,而毛泽东做到了。三首小令各有独特的意境,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完整的雄伟画面,折射出作者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1.认识1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理解“酣、堕、赖”等词语。(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小令。毛主席的《十六字令》写于长征途中,作于1934年至1935年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湘、贵一带群山间。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挢、爬雪山、过草地;期间,红军越乌蒙、翻雪山、过六盘,该词中没指出具体是哪座山,因此,该词意在以山为衬托,表现个人之志。长征历时两年结束,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关于“令” 词是这样分类的:从最短的“十六字令”到58个字以内的词,称为“小令”;从59个字到90个字的词,称为“中调”;91个字以上的词,就都称为“长调”。“十六字令”是只有16个字的小令,篇幅短小,很难表达太多内容,尤其是豪放之作,更不容易利用这一形式。古代此类作品流传至今者甚少,佳作更罕见。这是因为字数过少,没有回旋余地,虽有长才,也无法施展其技。然而,毛主席这三首例外,他以雄伟健劲的笔触,描绘了莽莽群山的奇特景象。每首小令各有独特的意境,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完整的雄伟画面。澜lán酣hān残cán堕duò赖lài锷è酣畅 堕落hān duò奔快马加鞭:
翻江倒海:
对快跑的马再打几鞭子,使它跑得更快,比喻快上加快。
造句:让我们快马加鞭做完工作。
形容水势浩大。也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
造句:洪水翻江倒海般地咆哮着,淹没了大片良田。 点击
听朗读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快马加鞭:跑得很快的马再加上一鞭子,使马跑得更快。比喻快上加快,加速前进。】山啊,我策马扬鞭没有下鞍。
蓦然回首,发现山势极高,离天如此之近。【鞍:骑马的坐具。】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啊,犹如翻江倒海掀起狂涛。
气势奔腾激越,如万匹战马酣畅征战。【酣:尽兴,痛快。】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山啊,像宝剑刺穿苍天,剑锋依然锋利。
天似要塌下,唯有倚靠雄峰独撑其间。【青天:指蓝色的天空。】【锷:剑锋。】【堕:往下来,坠落。】【赖:依赖。】【拄:支撑。】节解:写山之高。
节解:写山之大。
节解:写山之险峻。 这三首小令写于一九三四到一九三五年长征期间。说一说本文的写作时间? 毛泽东这首《十六字令三首》是一首典型和正面对山的赞美歌吟的英雄之诗。毛泽东以雄伟简劲的笔触,描绘了莽莽群山的奇特形象,每一首各有独特的意境,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完整的雄伟的画面,奇情壮采,词约义丰。1.看拼音写词语。
jù lán yóu hān wèi cán
yù duò yī lài巨 澜犹 酣未 残欲 堕依 赖2.选字填空 酣 甜
(1) (   )蜜 (   )睡 (   )畅 (   )润
残 浅
(2) (   )阳 深(   ) (   )冬 (   )陋甜酣酣甜残浅残浅课件35张PPT。1.注意长短句的节奏。(重点)
2.学习诗人“咏物言志”的表达方法;想象这三首小令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情感。(难点)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核心问题:
这三首小令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串珠问题:
1.这三首小令分别抓住了山的什么特点?
2.第一首小令是怎样表现出“山之高”的?
3.第二首小令表面上写山的气势,实际上写的是什么?
4.这三首小令仅仅写山吗?诗人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情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夸张、衬托“未下鞍”写红军战马奔腾穿山而过的英姿,而不是屈服于山高,下得马来;“离天三尺三”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山的高耸,衬托出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这句话是动态的写法,把山比喻成怒涛汹涌的大海、奔腾驰骋的战马,突出了“群山起伏”的特点,把静止的群山描绘得无比生动,表现了群山磅礴、雄伟的气势,表现了红军战士雄姿英发、英勇善战的形象。比喻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这句运用比喻,把直插霄汉的高山比作长剑,它把青天都刺破了却没损毁,可见其坚硬有力。天要堕,山顶着,运用夸张写出山之高。这句突出了山的险峻和巨大作用,象征了红军战士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表现出红军中流砥柱的作用。比喻、夸张概念
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
表达效果
是用言过其实的文字,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强调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判断方法
把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使其更鲜明,更突出。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核心问题:这三首小令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宏伟的抱负和崇高的品格,而且抒发了对党和红军的热爱之情。这三首小令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一读:这三首小令分别抓住了山的什么特点?第一首小令写“山之高”;第二首小令写“山之大”;第三首小令写“山之险峻”。串珠问题:2.二思:第一首小令是怎样表现出“山之高”的?第一首小令是用“惊回首,离天三尺三”表现出“山之高”的。“惊”字写出不敢相信的心情,“三尺三”写出离天的距离之近。3.三析:第二首小令表面上写山的气势,实际上写的是
什么?第二首小令表面上写山的气势,实际上写红军战士英勇战斗的激烈场面。4.四品:这三首小令仅仅写山吗?诗人运用什么手法来
表现自己的情怀?这三首小令表面上写山,实际上写人,写的是红军战士。诗人运用了咏物言志的写法,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精神,展现了诗人远大的抱负。十六字令三首高度——离天三尺三——夸张险峻——赖以拄其间——夸张宽广胸怀远大抱负
不畏强敌奋勇拼搏气势——万马战犹酣——比喻这三首小令通过写山的高度、气势和险峻,咏物言志,抒发了作者的万丈豪情,表达了作者及红军的胸怀和伟大抱负。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qiáng)动,
龟蛇静,
起宠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qiàn)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重阳》毛泽东)   
白云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从军行》卢思道)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七绝?改诗赠父亲》毛泽东)【十六字令】词牌名,因全词仅十六字而得名,三平韵,属于最短的词。此调为单调。四句,十六字。第一、二、四句押韵,均用平声韵。十六字令1.眠。月影穿窗白玉钱。无人弄,移过枕函边。
2.春,惊梦箫迟几隐灯,芊芊渡,映月二泉分。
3.蛙,鹭宿鱼惊月照崖,荷塘处,依水有人家。
4.难忘,似恨流光一江秋。涛寒,望水独自流。
5.端午,屈子忧兮叹离骚。呜呼,何漫漫水滔?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本文让我们领悟到了山的形象所蕴含的精神和意义。山,在我们民族文化的字典里,是艰难险阻的象征。征服高山就意味着战胜了困难,不畏艰险以及乐观的精神。点拨:这三首小令在表现形式上长短相映,节奏鲜明,很有气势,不同凡响。朗读时,可以配上音乐来体会诗人胸中的情感,领略文章所展示的恢宏气势。每首小令开头都是“山”字,一字开头,干脆利落,给人以不凡的气势,读时要突显出来。另外,每一首小令都要读出一种气势,如第一首要读出“离天三尺三”的惊险;第二首“万马战犹酣”要读出豪迈、敬佩之情。朗读时注意长短句的节奏。.参考答案: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参考答案:山,策马扬鞭向前飞奔,未曾落马。猛然回头一看,惊奇地发现此处山势极高,距离天空如此之近。 山,犹如翻江倒海,狂卷着巨浪。气势奔腾汹涌,好比千军万马在战场激烈厮杀。山,高耸入云,像一把宝剑刺破天空,但剑刃锋利,丝毫未损。天空好像快要倒塌下来了,唯有倚傍着这宝剑,以它为依靠。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参考答案:第一首小令突出了山的高耸入云,使人疑之“离天三尺三”;第二首小令突出了群山连绵起伏的气势,这一点可以从“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中看出来;第三首小令突出了山势的险峻,正可谓“刺破青天锷未残”。2.这三首小令分别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找出具
体的语句说一说。参考答案:作者在三首小令中借山赞美红军战士不畏艰难、一往无前的革命豪情,不仅表现了自己博大的胸怀、宏伟的抱负和崇高的品格,而且抒发了对党和红军的热爱之情。3.联系三首小令描写的情景,用心体会诗人的情感。点拨:对于此次活动,可以在课前准备,一方面对已经学过的毛主席诗词进行整理,列出篇目名称,如本学期学过的《七律?到韶山》。在此基础上,搜集资料,查找毛主席其他的诗词作品,丰富自己的文学积累。朗读时先要理解诗词的意思,深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再加入自己的想象,掌握好停顿、语速、重音、语调等。参考答案:
清平乐?六盘山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点拨:这三首小令,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背诵时,抓住每首小令的主要内容,如第一首写山的高,第二首写山的气势,第三首写山的险峻。除此之外,要抓住“1-7-3-5”的字数特点,即每首小令第一行都是1个字,第二行7个字,第三行3个字,第四行5个字。最后要抓住一些词语,如“快马加鞭”“倒海翻江”“刺破青天”等,这样可以加快背诵的速度。鞍(    )    锷(    )
翻(    )    鞭(    )
拄(    )    犹(    )一、为下列汉字注音。ānèfānbiānzhǔyóuduò luò bō lán cán kù
yī lài hān chàng lín lí二、读拼音,写词语。堕 落波 澜依 赖残 酷酣 畅 淋 漓三、辨字组词。澜(    ) 堕(    )
斓(    ) 坠(    )
赖(    ) 酣(    )
敕(    ) 醒(    )
刺(    ) 醉(    )波澜斑斓堕落下坠依赖敕令酣畅睡醒刺刀陶醉1.倒海翻江卷巨澜 (      )
2.万马战犹酣(      )
3.刺破青天锷未残(      )
4.赖以拄其间(      )四、解释下列带点的字。....支撑大波浪尽兴,痛快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