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小狗包弟小狗包弟档案卡 姓名
曾用名
出生时间
卒年
国籍
籍贯
现居地包弟1950年左右斯包弟文革中中国上海日本 特征:
经历:
解放前,随瑞典主人在上海生活。
解放初,瑞典主人离开中国,被转赠中国房东
房东北上首都,再次转赠,新主人是巴金。
1963年,日本通讯社拍关于巴金电视片,被拍摄。
由起女士问候包弟。
1962年春节期间,巴金外出广州过年,包弟每天在房门等候。1966年,小孩恐吓要杀狗.
巴金被迫将包弟送到医院手术台,交给科研人员解剖. 日本种黄毛小狗; 爱干净,讲卫生;
可爱,会作揖、讨糖果; 温顺,不咬人。为什么要写包弟 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西汉 司马迁探究作者的情感2.请找出表现作者“歉意”的句子。 “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 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 “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 “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
“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1.请同学们速读第10至13自然段,感受作者的情感。走近一个忏悔的灵魂
探讨1:作者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你是否 赞成?如果是你,你会有歉意吗?
探讨2:从巴金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些什么? 探讨1:作者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你怎样评价? ???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学,他们的是非观念很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而后一种同学,他们则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同情,我们没有亲历“文革”,对“文革”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动乱,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
包弟和巴金在文革中都是受害者。大字报刘少奇被批斗彭德怀被批斗老舍走进了大明湖冯骥才如是说:
在这十年中,雄厚的古老文明奇迹般地消失,人间演出原始蒙昧时代的互相残杀;善与美转入地下,丑与恶肆意宣泄;千千万万家庭被轰毁,千千万万生命被吞噬。无论压在这狂浪下边的还是掀动这狂浪的,都是它的牺牲品。哪怕最成熟的性格也要接受它强制性的重新塑造。
文革体验 坚强的化为怯弱,诚实的化为诡诈,恬静的化为疯狂,豁朗的化为阴沉。人性、人道、人权、人的尊严、人的价值,所有含有人的最高贵的成分,都是它公开践踏的内容。虽然这不是大动干戈的战争,但是再惨烈的战争也难以达到如此残酷——灵魂的虐杀。如果说法西斯暴行留下的是难以数计的血淋淋的尸体,“文革”浩劫留下的是难以数计的看不见的创伤累累的灵魂。
──《一百个人的十年》 这场运动堪称“十年浩劫”,多少无辜的人惨遭杀害,多少千年古迹毁于一旦。那是一个非人的疯狂的年代,亲友疏远,人情殆尽。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文革”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游行。”“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 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可见,这是一个多么动乱的年代,人的生命贱如草芥、一钱不值,人性被扭曲变形,就连无辜的对人忠诚亲近的小狗也难逃一劫。“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探讨2:从巴金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些什么? 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意义: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他的这种忏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引起人们对于“文革”的思索,所以作家的忏悔具有唤醒人心的作用,也是警醒人们记取历史教训。推荐课外阅读:余杰《余秋雨,你为什么不忏悔?》2005年10月17日,中国文学大师巴金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贾庆林到上海龙华殡仪馆送别巴金 来自各地的群众向巴金遗体告别“感动中国”2003年度人物——巴金
颁奖辞: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简介作者
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享年102岁。中国当代文学巨匠、“20世纪中国的良心”“人民作家”。
1920年考入成都外国语专业学校。在校期间接受“五四”新文化洗礼。1927年至1928年在法国留学,开始文学创作,1929年《灭亡》的发表并引起轰动,使他正式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开始使用笔名“巴金”。“文革”中受迫害。
他20世纪30年代发表的长篇小说的“激流三部曲”(《家 》《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是中国文学的丰碑。
代表作还有《寒夜》《憩园》《第四病室》等文学作品。随想录 随想录是巴金晚年创作的一部杂文集,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在晚年写作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
随想录收录巴金先生文革结束创作的150篇文章,分为《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共五集,统称《随想录》。写法探究探讨1: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文革”的现实? 小狗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善良的生命应该获得生存权。写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体现“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人狗同命,狗犹如此,人何以堪!表现作者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写小狗包弟是次要的,是实写,但只是情感的载体,写心灵是虚写,但却是主要的 写法:以小见大
虚实结合探讨2:文章开头先写艺术家和狗的故事,这跟包弟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安排? 思路章法:表现手法:思想内容:以此引出包弟的故事,起铺垫的作用。对比——人不如狗
狗的忠诚,人的背弃。与巴金和包弟的故事形成对照,说明这种情
况在文革中是数见不鲜的,具有普遍性,由
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探讨3:作者为什么要以歉疚、忏悔作为本文的感情基调?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多数群众卷入纷争之中,作者属于少数被侵害被侮辱的人,“文革”结束了,国人应该自我反省,而率先反省的竟然是一个无过错的老人!巴金的《随想录》出版后,引发文坛的震动,就是因为作者以自我反省的方式观照过去的一段历史,警醒人们记取历史教训。巴金由此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敬意和称颂。本文的歉疚和忏悔就是作者反省的具体体现,总结 巴金的这篇《小狗包弟》深刻的揭露了“文革”的罪恶,让我们看到“文革”风云之一角,连狗都难以幸免,也表现了作家严于解剖自己的可贵精神。请同学们在课后认真品读,仔细体会,学习巴金先生的正义感 和以小见大、虚实结合的行文技巧及自然朴实的语言特点。忏悔可以使人摆脱魔鬼。
——冯骥才认识自我——说出我的故事 由人及己 你曾经对动物或他人做过令你遗憾、自责、悔恨的事吗?今天,让我们向巴金先生学习,真诚地、勇敢地来说一说,写一写。授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