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金点学案:32、文言文阅读易错点补偿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09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金点学案:32、文言文阅读易错点补偿练习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7-09 05:1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09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金点学案:32、文言文阅读易错点补偿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4题。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 ”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 )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 引:率领
B.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 徙:迁移
C.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夺:改变
D.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微:如果没有
2.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蒋济“骨鲠之臣”的一组是( )
①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21世纪教育网
②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③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④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⑤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⑥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见亡国之语耳”回答;明帝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
C.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
D.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提出恳切建议,深受人主的器重。
4.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译文:
(2)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译文:
(3)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
译文: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 8题。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方苞,字灵皋,江南桐城人。笃学修内行,治古文,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康熙三十八年,单人。四十五年,会试中试,将应殿试,闻母病,归刁侍。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刻编修戴名世 所著《南山集》《孑遗录》有悖逆语,辞连苞族祖孝标。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五十二年,狱成,名世坐斩。孝标已前死,戍其子登峄等。苞及诸与是狱有干连者,皆免罪入旗①。圣祖夙知苞文学,大学士李光地亦荐苞,乃召苞直南书房。未几,改直蒙养斋,编校御制乐律、算法诸书。六十一年,命充武英殿修书总裁。
苞屡上疏言事,尝论:“常平仓谷例定存七粜三。南省卑湿,存粜多寡,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年饥米贵,有司请于大吏,定值开粜,未奉檄不敢擅。 自后各州县遇谷贵,应即令定值开粜,仍详报大吏。谷存仓有鼠耗,盘量有折减,移动有运费,粜籴守局有人工食用。春粜值有馀,即留充诸费。廉能之吏,遇秋籴值贱,得谷较多,应令详明别贮,备歉岁发赈。”下部议行②。又言民生日匮,请禁烧酒,禁种烟草,禁米谷出洋,并议令佐贰官督民树畜,士绅相度浚水道。又请矫积习,兴人才,谓:“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先试以事,破瞻徇,绳赃私,厚俸而久任著声绩者,赐金帛,进爵秩。尤以六部各有其职,必慎简卿贰,使训厉其僚属,以时进退之,则中材咸处矜奋。”
乾隆初,疏谓:“救荒宜豫。夏末秋初,水旱丰歉,十已见八九。旧例报灾必待八九月后,灾民朝不待夕,上奏得旨,动经旬月。请自后遇水旱,五六月即以实奏报。”下部议,以五六月报灾虑浮冒,不可行。 (节选自《清史稿 方苞列传》)
注:①给旗人做奴仆。②皇上把此事交给相关部门商量去办。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A.狱成,名世坐斩 坐:定罪,入罪
B.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 囿:局限,拘泥
C.又请矫积习,兴人才 矫:纠正
D.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 举:举例,说出
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年饥米贵,有司请于大吏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先试以事,破瞻徇,绳赃私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乃召苞直南书房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方苞本来要参加殿试的,可是因为母亲生病,便回家侍奉,后来因替戴名世的书作序而受到牵连下狱。
B.关于国家粮仓存粮的问题,方苞认为应当因地制宜,遇到米价上涨,应及时开仓卖米,然后再上报。
C.在兴人才方面,方苞提出,皇上应定时在朝廷上接见大臣,当面奖善罚恶,提拔有才的臣子,对六部的官员就要奖赏。
D.方苞的屡次上书言事,他的很多意见都被皇上采纳了,但是他要求五六月即报水旱之灾的建议并未被采纳实行。
8.把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5分)
(2)廉能之吏,遇秋籴值贱,得谷较多,应令详明别贮,备歉岁发赈。(5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林兴祖,字宗起,福州罗源人。至正二年,登进士第;授承事郎,同知黄岩州事,三迁而知铅山州。铅山素多造伪钞者,豪民吴友文为之魁,远至江淮、燕蓟,莫不行使。友文奸黠悍鸷,固伪造致富,乃分遣恶少四五十人,为吏于有司,伺有欲告之者,辄先事戕之,前后杀人甚众,夺人妻女十一人为妾。民罹其害,衔冤不敢诉者十余年。兴祖至官,曰:“此害不除,何以牧民!”即张榜禁伪造者,且立赏募民首告。俄有告者至,佯以不实斥去;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鞠之,款伏。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须臾,来诉友文者百余人,择其重罪一二事鞠之:狱立具。逮捕其党二百余人,悉置之法。民害既去,政声籍甚。升南阳知府,改建德路同知;俱未任。至正八年,特旨迁为道州路总管,行至城外,撞贼已迫其后,相去仅十余里。时湖南副使哈剌帖木儿屯兵城外,闻贼至,以乏军需,欲退兵,兴祖闻,即夜诣说留之。哈剌帖木儿曰:“明日得钞五十锭、桐盾五百,乃可破贼。”兴祖许之。明日甫入城视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贷钞五千锭。且取郡楼旧桐板为盾,日中皆备。哈刺帖木儿得钞盾大喜,遂留,为御贼计。贼闻新总管至,一日具五百盾,以为大军且至,中夕遁去。永明县洞瑶屡窃发为民害,兴租以手榜谕之。皆曰:“林总管廉而爱民;不可犯也。”三年不入境。春旱,虫食麦苗,兴祖为文祷之,大雨三日,虫死而麦稔。已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宪司考课,以道州为最。以年老致仕,终于家。
(选自《元史 良吏传》)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此害不除,何以牧民 牧,牧放。 B.乃鞠之,款伏 款:缓慢。
C.兴祖命并执之 执:逮捕。 D.虫死而麦稔 稔:成熟。
10.文中“为吏于有司”的“于”,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从径道亡,归壁于赵 D.以年老致仕;终于家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兴祖任铅州知府时,严厉打击制造伪钞的恶势力,他设计逮捕了吴友文及其同党,并将他们绳之以法;除去民害,治理声名显著。
B.林兴祖任道州路总管时,通过动员城中盐商和就地取材的办法,备齐了抵御贼兵的军费,这让贼人闻风而逃。
C.春天大早,又闹虫灾,林兴祖就写文章,向上天祈祷,最后下了三天大雨,虫子死了,农业也获得了丰收。
D.永明县的少数民族听说林兴祖廉洁爱民,看见了林兴祖亲自写的劝谕的榜文,因此多年不入境骚扰。
12.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日甫入城视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贷钞五千锭。
(2)已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3—16题。(9分,每小题3分)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初为县吏,后仕郡。后避乱江东,徙会稽。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为非材,固辞不受。
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卲,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蜀相诸葛亮卒,权垂心西州,遣仪使蜀申固盟好。奉使称意,后拜尚书仆射。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宅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畜。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 (取材于《三国志 吴书》)
13、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遣仪之皖就将军刘卲 之:到、去
B.于是见穷诘累日 见:出现
C.权闻之,幸仪舍 幸:皇帝到某处
D.惧于不称 称:称职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表明是仪廉洁有原则的一组是( )
① 欲复授兵,仪自以为非材,固辞不受。 ② 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
③ 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 ④ 事上勤,与人恭。
⑤ 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畜。 ⑥ 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
A.①③⑤ B.②③④ C. ②⑤⑥ D.①④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仪是孙权用优待的文书征召任官,很得孙权信任,在平定荆州、大败曹休等战事上立了功。
B.众官员都因畏惧吕壹而不敢说话,只有是仪在孙权严厉追问时仍据实答问,使遭诬告的刁嘉免罪。
C.是仪身为高官,屋舍仅能容身,衣食极俭朴,受到孙权的赞叹和欣赏。
D.是仪为官数十年,奉公守法,从不臧否人物,为人谦辞推让,把受恩赐当做忧苦之事。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3分)
(2)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4分)
(3)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3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7— 21题。
与孙季逑书
(清)洪亮吉
季逑足下:日来用力何如?亮吉三千里外,每有著述,手未握管,心悬此人。虽才分素定,亦契慕有独至也!
吾辈好尚既符,嗜欲又寡。幼不随搔首弄姿顾影促步①之客,以求一时之怜;长实思研精蓄神忘寝与食,以希一得之获。惟吾年差长,忧患频集,坐此不逮足下耳。然犬马之齿三十有四,距强仕之日,尚复六年。上亦冀展尺寸之效,竭志力以报先人;下庶几垂竹帛之声,传姓名以无惭生我。
每览子桓②之论:“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及长沙③所述:“佚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感此数语,掩卷而悲,并日而学。
又佣力之暇,余晷尚富,疏野之质,本乏知交,鸡胶胶则随暗影以披衣,烛就跋④则携素册以到枕。衣上落虱,多而不嫌;凝尘浮冠,日以积寸。非门外入刺,巷侧过车,不知所处在京邑之内,所居界公卿之间也。
夫人之知力有限,今世之所谓名士,或悬心于贵势,或役志于高名,在人者未来,在己者已失。又或放情于博奕之趣,毕命于花鸟之妍,劳瘁⑤既同,岁月共尽,若此皆巧者之失也。间尝自思:使扬子云移研经之术以媚世,未必胜汉廷诸人,而坐废深沉之思。韦宏嗣舍著史之长以事棋,未必充吴国上选,而并亡渐渍之效。二子者专其所独至,而弃其所不能,为足妒耳。每以自慰,亦惟敢告足下也。
注:①顾影促步:形容风流自赏。 ②子桓:魏文帝曹丕的字。
③长沙:东晋长沙郡公陶侃。 ④烛就跋:蜡烛将尽。⑤劳瘁:劳苦而精疲力竭。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求一时之怜 怜:爱慕 B.惟吾年差长 差:差别
C.非门外入刺 刺:名片 D.间常自思 间:有时
18. 文中“ 坐此不逮足下耳” 的“坐”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坐“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停车坐爱枫林晚 B.项王、项伯东向坐
C.坐法而去官 D.侯嬴直上坐,不让。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洪亮吉“平生志向”和“并日而学”的一组是 ( )
A 1、好尚既符,嗜欲又寡
2、手未握管,心悬此人
B 1、上亦冀展尺寸之效,竭志力以报先人
2、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C 1、劳瘁既同,岁月共尽
2、衣上落虱,多而不嫌;凝尘浮冠,日以积寸
D 1、下庶几垂竹帛之声
2、鸡胶胶则随暗影以披衣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一段表达了作者对孙季逑的思念与倾慕,然而摆脱了一般书信的客套,表明自己所关注的唯在学问之事。
B.作者引述曹丕和陶侃的话,不仅以古论今,说明光阴宜惜的道理,同时借古人之口表达了自己的感慨。
C.第三段末尾以门外车马往来之声以及公卿所居之地与作者的孤寂落寞形成鲜明对照,表明了作者对不善于迎合世俗的苦恼。
D.文章末段引征扬子云和韦宏嗣两个历史人物,用以证明学问之事可以不朽,远胜于媚世取荣和徒损精力于游戏。
2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长实思研精蓄神忘寝与食,以希一得之获。(4分)
译文:
(2)或悬心于贵势,或役志于高名。(2分)
译文:
(3)二子者专其所独至,而弃其所不能,为足妒耳。(4分)
译文: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2— 25题
钟繇字元常,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傕、郭汜等乱长安中,与关东断绝。太祖领兖州牧,始遣使上书。傕、汜等以为“关东欲自立天子,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至实”,议留太祖使,拒绝其意。繇说傕、汜等曰:“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汜等用繇言,厚加答报,由是太祖使命遂得通。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傕、祀,益虚心。后傕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
时关中诸将马腾、韩遂等,各拥强兵相与争。太祖方有事山东,以关右为忧。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繇至长安,移书腾、遂等,为陈祸福,腾、遂备遣子人侍。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繇送马二千余匹给军。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其后匈奴单于作乱平阳,繇帅诸军围之,未拔;而袁尚所置河东太守郭援到河东,众甚盛。诸将议欲释之去,繇曰:“袁氏方强,援之来,关中阴与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若弃而去,示之以弱,所在之民,谁非寇仇 纵吾欲归,其得至乎!此为未战先自败也。且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若渡汾为营,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张既说马腾会击援,腾遣子超将精兵逆之。援至,果轻渡汾,众止之,不从。济水未半,击,大破之,斩援,降单于。语在《既传》。其后河东卫固作乱,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并为寇,繇又率诸将讨破之。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单尽,繇徙关中民,又招纳亡叛以充之,数年间民户稍实。
文帝即王位,复为大理。及践阼,改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迁太尉,转封平阳乡侯。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并先世名臣。文帝罢朝,谓左右曰:“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
2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 易:轻视
B.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单尽 单:通“殚”,竭尽
C.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 辟:划分
D.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 矫:假造,伪造
2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钟繇处事有远见的一组是(3分)
①为陈祸福,腾、遂各遣子入侍。 ②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
③繇送马二千余匹给军。 ④纵吾欲归,其得至乎?
⑤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 ⑥乃一代之伟人,后世殆难继矣!
A.②③⑥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⑤⑥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傕、郭汜等人作乱,钟繇和尚书郎韩斌共同商量谋划,使得被挟持的汉献帝得以逃出长安,这是钟繇尽心尽力的结果。
B.钟繇未归附曹操前,就暗中与曹操有交情,劝李傕、郭汜等人为曹操的使者放行,不要拒绝曹操的诚意。
C.钟繇围攻匈奴单于,受到增援的郭援的军队的威胁。诸将劝其退兵,但他力排众议,巧妙安排,终于大败敌军。
D.曹氏父子对钟繇的政治、军事才能很赏识,魏文帝称他为“一代伟人”,虽不免过誉,而在曹魏时期颇受尊重是不争的事实。
2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
(2)若渡汾为营,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三、(9分,每小题3分)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6— 30题。
移树说
(明)李东阳
予城西旧茔久勿树。比辟地东邻,有桧百余株,大者盈拱,高可二三丈,予惜其生不得所。有种树者曰:“我能为公移之。”予曰:“有是哉?”请试,许之。
予尝往观焉。乃移其三之一,规其根围数尺,中留宿土。坎及四周,及底而止。以绳绕其根,若碇然,然其重虽千人莫能举也,则陊其坎之棱[注],絙树腰而卧之,根之罅实以虚壤。复卧而北,树为壤所垫,渐高以起。卧而南亦如之。三卧三起,其高出于坎。棚木为床横载之,曳以两牛,翼以十夫。其大者倍其数。行数百步,植于墓后为三重。阅岁而视之,成者十九。则又移其余,左右翼以及于门。再阅岁而视之,其成者又十而九也。于是干条交接,行列分布,郁然改观,与古墓无异焉。夫规大而坎疏,故根不离;宿土厚,故元气足;乘虚而起渐,故出而无所伤。取必于旦夕之近,而巧夺于二十余年之远,盖其治之也有道,而行之也有序尔。
予因叹夫世之培植人材,变化气习者,使皆得其道而治之,几何不为君子之归也哉?族子嘉敬举乡贡而来,予爱其质近于义,留居京师,与之考业论道,示之向方,俾从贤士大夫游,有所观法而磨砺,知新而聚博。越三年,志业并进,再诎有司,将归省其亲。予冀其复来,以成其学,且见之用也,作《移树说》以贻之。
【注】①陊:duò 塌,落。②絙:gēng大绳,粗索。③诎:qū弯曲,屈服。
2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比辟地东邻 比:近来
B.规其根围数尺 规:规定
C.而行之也有序尔 序:条理
D.阅岁而视之 阅:经历
2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我能为公移之 B予惜其生不得所
恐为操所先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C乃移其三之一 D且见之用也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2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的族孙在京师学习了三年,有很大的进步,但还只是委屈地做了小官。
B.作者写这篇赠文,是想请他的族孙再次出来继续深造,以期做个更大的官。
C.作者花了三年时间才请种树人把自家城西的坟地改变得像古墓一样气象庄严。
D.本文因事悟理,通过叙述移树的事例,联想到人才的培养也应得其道而治理。
29.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予曰:“有是哉?”请试,许之。
②复卧而北,树为壤所垫,渐高以起。
③盖其治之也有道,而行之也有序尔。
参考答案
一、 1.C(夺:耽误,“行年四岁,舅夺母志”中“夺”为“改变”。)
2.B(“骨鲠”是刚直的意思。①说明他有远见;⑥是对皇上的赞颂。)
3.D(“都提出恳切建议”错)
参考译文: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建安十三年,孙权率兵围攻合肥。这时,太祖的大军正在攻打荆州,军中发生了瘟疫,只有派遣将军张喜一个人带领一千骑兵,加领汝南的士兵来解合肥之围。蒋济于是秘密禀报刺史,假称得到了张喜的书信,说前来救援的步兵骑兵共有四万人,现在已到雩娄。孙权相信了,立即烧毁围城的营阵就撤离了,合肥城因此得以保全。后来任命蒋济为丹阳太守。有一个人诬告蒋济是谋叛主要策划人,太祖听说后,说:“蒋济难道会做这种事!如果做了这种事,那我是不了解人了。这一定是愚蠢的老百姓故意扰乱,道听途说罢了。”征召蒋济担任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带兵围攻樊城和襄阳。太祖认为汉献帝在许都,离关羽的军队比较近,想要迁都。蒋济劝阻太祖说:“刘备、孙权,表面关系亲近,实际上却各有打算,关羽军事上得势,这是孙权一定不希望看到的。可派遣人去游说孙权,劝他在后面偷袭关羽,许诺割让江南来赐封孙权,这样樊城的围困就自动解除了。”太祖按照他的话去做。孙权听了后,立即带兵向西偷袭公安、江陵。关羽于是被孙权擒获。
文帝即位,蒋济从京城出来,担任东中郎将。文帝问他说:“你所看到的天下风俗教化好不好 ”蒋济回答说:“没有听到其他的好话,只听到要亡国的话罢了。”文帝显出愤怒的神情,并问他其中的原因,蒋济都一一地回答,于是文帝的怒气消解了。明帝即位,蒋济升为中护军。当时中书监、令专有大权,蒋济上疏说:“大臣权力太大,国家就有危险,左右的人太受宠幸,皇上就会受蒙蔽,这是自古以来最大的警诫啊。”明帝下召表扬说:“刚直的大臣,是国君所仰仗的。蒋济文武兼备,任职勤劳,极尽节操,每有军国大事,当场有提出建议的奏议,对朝廷忠诚,做事奋发努力,我非常欣赏他的勇敢。”景初年间,对外征战频繁,国内大建宫室,长期分离的人很多,并且连年饥荒,谷物匮乏。蒋济上疏说:“陛下正当发扬前人的事业,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功业,实在还未到高枕无忧地治理的时候。”凡是要役使老百姓时,一定要在农闲时候,不能耽搁他们耕作的时间。那些想建立伟大功业的国君,先要估计老百姓的能力并安抚他们的疾苦。”明帝下诏表扬说:“除了护军(蒋济),我听不到这样的话。”
齐 王即位,蒋济升迁为太尉。这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随意改变法律法规。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屯兵洛水浮桥,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加封为都乡侯,邑七百户。蒋济上疏说:“太傅独自决断,想出高明的计谋,陛下彰显他忠心和节操,罪人伏法,这是国家的福气。分封、宠爱、庆贺、赏赐,一定要给予有功之人。现在,说到谋划我事先并不知道,说到打仗并不是我亲自统率的。”坚决地推辞,齐王不答应。这一年蒋济死了,皇上给他的谥号是“景侯”。
4.(1)大臣权力太大,国家就有危险,左右的人太受宠幸,皇上就会受蒙蔽,这是自古以来最大的警诫啊。
(2)陛下正当发扬前人的事业,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功业,实在还未到高枕无忧、垂拱而治的时候。
(3)分封、宠爱、庆贺、赏赐,一定要给予有功之人。现在,说到谋划,我事先并不知道,说到打仗,并不是我亲自统率的。
二、 5.D 6.D 7.C
8.(1)戴名世和方苞是一个县的人,也擅长写作古文,方苞曾为他的文集作序,因此一并被逮捕入狱。(1分)
(2)廉洁有能力的官吏,在秋天买进的粮食价格低,得到的谷物多,应当让他们详细注明,另外存放,以备荒年开仓赈灾。(1分)
三、 9.A。牧:治理。 10.D在(A.比 B.被 C.到) 11.B
12.(1) (林兴祖)第二天才(刚)进城办公,就用恩德和信用劝说盐商,借到五千锭钱钞。 (5分,得分点为“明日”“甫”“贷”“恩信”和全句译出且通顺)
(2)不久停止兴建土木的工程,赈济贫穷的人,减轻徭役和税收,郡里治理得非常好。(5分,得分点为“已而”“兴作”“贫乏”“大治”和全句译出且通顺)
附文言文译文:
林兴祖,字宗起,福州罗源人。至正二年,考取进士,被授于承事郎、同时主持黄岩州的事务,三次晋升而执掌铅山州的事务。铅山州一向有许多造假钞的人,吴友文是这些横行不法的人中的首领,远到江淮、燕蓟等地,(他们)都敢伪造钱币。吴友文狡诈、蛮横、凶狠,由于伪造假币而致富,于是分别派遣四五十名品行恶劣的年轻人,到有关部门去做差役,窥探(如果)有人想要告他们的状,就先役使人杀掉他,前后杀人很多,又抢夺别人的妻女十一人做妾。百姓遭受他们的祸害,含冤而不敢申诉达十多年。兴祖到任,说:“这些祸害不铲除,何以治理百姓!”立即张榜告示禁止伪造钱币,并且立即嘉赏征求出面告发的百姓。不久就有一个告发的人到,(兴祖)假装用不符合实情的理由斥责他离去;又有人告发并抓获了两个伪造钱币的人和赃物.(兴祖)就审问他们,他们慢慢认罪了。吴友文亲自到官府来,营救他们,兴祖命令逮捕了他。不一会儿,来控诉吴友文的有一百多人,(兴祖)选择了其中罪行重的一两件事审问他,案卷立刻写出。逮捕了他的同党二百多人,全部给予法办。百姓的祸害剪除之后,(兴祖的)政治声誉借此大振。升任南阳知府,改任建德路知府,都投有到任。至治八年,特别降旨升官为道州路总管,走到城外,碰见敌人已逼近他的后面,相距仅二十里。当时湖南的副使哈喇铁木儿驻军在城外,听说敌人到了,因为缺乏军需物资,想要撤兵,兴租听说后,就在夜里到蓟(哈喇铁木儿)那里劝说他留下。哈喇帖木儿说:“第二天能得到五千锭钱钞、五百副桐木盾牌,才可以打败敌人。”兴祖答应了也。第二天兴祖一进城办公,就用恩德和信用劝说盐商,借到五千锭钱钞。并且拿来城楼上的旧桐木
板做盾牌,中午的时候全齐备了。哈喇铁木儿得到钱钞盾牌后非常高兴,就留了下来,筹划抵御敌人。敌人听说新总管到了,一天置备五百副盾牌,以为大军就要到来,半夜逃走了。永明县的洞瑶人多次出来危害百姓,兴祖亲自写榜文劝说他们。(洞瑶人)都说:“林总管廉洁而爱民,不可以侵犯。”三年没有入境。春天发生旱灾,虫子吃麦苗,兴祖写文章祈祷上苍,人雨下了三天,虫子死了麦子成熟了。不久又停止兴建土木的工程,赈济贫穷的人,减轻徭役和税收,郡里非常太平。宪司考核,认为道州最好。因为年岁大辞去官职.终老在家。
四、 13、B(“见”是助词“被”)
14、A(②句主要是叙述太子敬重是仪也侧面表明是仪见解高明,④句言其尽职善待人,⑥句言其守法无过失)
15、B(“众官员都因畏惧吕壹而不敢说话”不正确,是他们都因畏惧而附和说听到了刁嘉谤讪朝政)
16.(4分)(1)担任鲁王傅(老师)时竭尽忠诚,(鲁王)举动(有过失时)他总要劝谏。(1分)。(2)我虽然不是赵简子,(但是)您怎么能够不委屈自己当一下周舍呢?(3分)。评分标准:“我虽然不是赵简子”1分,“您怎么能够不……呢”1分,“委屈自己”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是仪字子羽,是北海营陵人。他起初当县吏,后来在郡做官。后来他到江东避乱,迁移到会稽。孙权继承掌管大业,用优待的文书征召是仪。是仪到朝廷受到亲近信任,专门主管机密,被任命为骑都尉。吕蒙图谋袭击关羽,孙权拿此事问是仪,是仪认为吕蒙的计谋好,劝孙权听从他。是仪跟随讨伐关羽,被任命为忠义校尉。是仪陈述推辞,孙权下令说:“我虽然不是赵简子,您怎能不自己屈身做周舍呢?”平定荆州以后,建都武昌,他被任命为裨将军,后来封为都亭侯,任侍中官职。孙权想要再授他兵权,是仪自己认为他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坚决推辞不接受。黄武年间,孙权派是仪去皖地到将军刘卲那里,想引诱曹休来犯,曹休来到,被打得大败,是仪被提升为偏将军,入宫执掌尚书职事。
皇帝车驾东迁,太子孙登留下镇守武昌,孙权让是仪辅佐太子。太子敬重是仪,遇事先咨询是仪,然后才施行。后来是仪跟随太子回到建业,又被任命为侍中。典校郎吕壹诬告先前的江夏太守刁嘉诽谤国政,孙权发怒,逮捕刁嘉拘禁狱中,向所有的人调查。当时一同在座的人都畏惧吕壹,全都说听到过刁嘉诽谤国政,唯独是仪说没有听到。于是是仪被追究责问好几天,皇帝下令的口气变得越发严厉,各位大臣为是仪屏住气息。是仪回答说:“现在刀锯已放在我脖子上,我怎敢为刁嘉隐瞒不说,自取灭亡,成为不忠的鬼!只是我认为听到的知道的应当符合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他依据事实答问,话语不偏侧改变。孙权于是不再追问他,刁嘉也得以免罪。
蜀国丞相诸葛亮去世,孙权留意西州的事,派是仪出使蜀国加强巩固结盟友好关系。是仪奉命出使符合孙权心意,后来任命他为尚书仆射。是仪凭本官职兼任鲁王傅,他任傅尽到忠心,对鲁王时时进行规劝,侍奉皇上很勤劳,待人恭敬。他不置办产业,不接受赠送财物,建造房屋仅能容身。邻居家有人建大房子,孙权出行望见,问建大房子的人是谁,身边的人回答说:“好像是是仪家。”孙权说:“是仪节俭,一定不是他。”派人去问果然是别的人家。他受到如此的了解信任。是仪穿衣不讲究精细,吃饭没有多样饭菜,他救助贫困的人,家中没有积蓄财物。孙权听到这些,到是仪家,要求看看菜饭,亲自尝了尝,面对他叹息,立即增加俸禄赏赐,增加他的田宅。是仪多次推辞谦让,把受恩赐当做忧苦之事。
是仪时常推荐人并使他们得到重用,不曾说别人的缺点。孙权曾拿不议朝政责备是仪,认为他没有什么赞成反对的意见,是仪回答说:“圣明的君主在上,臣下担任官职,我害怕不称职,实在不敢用愚昧浅陋的话,对上干扰皇帝的听闻。”侍奉国家几十年,不曾有过失。吕壹逐个地告发将相大臣,有的一个人因罪被告发的有多次,唯独没有什么用来告发是仪的。孙权感叹说:“假使人们全像是仪一样,会哪里用得上法令条文呢!”等到是仪卧病,他留下遗嘱让给自己用简素的棺木,用当时穿的衣服入殓,一定要节俭办丧事,八十一岁去世。
五、17、差:稍微 18、A(因为)
19、D(A第二句表明作者对孙季逑的思念, B第二句是陶侃的话,C第一句是说世之所谓
高士的行为。)
20、C(最后一句与文意不符,实际上是表现作者不与世俗为伍的气节。)
21、(1)长大后认真思考、聚精会神、废寝忘食,来寻求一点学问上的收获。
(2)有的人对富贵权势用尽心思,有的人为求取功名而操劳心志,
(3)这两个人,把心思放在他们的特长上,抛弃他们所不擅长的东西,(这)是值得人羡慕的啊。
参考译文:
季逑阁下:近来用功如何?我在数千里之外,每有著述,还未提笔之时,心里就挂念着你啊。虽然你我才能、天赋早已注定,然而我也深深地仰慕你啊!
我们这些人的爱好和崇尚相符合,嗜好和欲望又少。年轻时不随从那些装模作样卖弄姿态,自我欣赏(边走边回顾自己的影子)之人,以求得世人一时的爱慕;长大后认真思考、聚精会神、废寝忘食,来寻求一点学问上的收获。只是我略微年长一些,忧虑又多,因为这个缘故不及足下。然而三十四岁的年龄,距离强仕之年,还又有六年。向上也希望能竭尽自己的智力,展示微薄的力量,来报恩于先人;向下希望留名声于史册,传布我的姓名于天下而使生我的父母不惭愧。
每每读到曹丕的观点:“日月在天上消逝,形体相貌在人间衰亡,忽然与万物化而为一。”以及陶侃的论述:“沉溺游乐,饮酒无度,活着的时候无益于当时,死了以后不能留名于后世,这是自暴自弃啊。”感念这些话,掩卷而悲,于是把一天作两天用,勤奋学习。
又加上受雇于人的余暇时间,还有富余的空闲时间,由于我粗野的本性,原本就缺乏知心的朋友,(因此得以)鸡叫时就随着黑影披衣起床,蜡烛烧完了就带着书卷睡觉。衣上落满了虱子,虽多却不嫌;浮尘凝集,每日都有一寸厚。不是门外来客人,巷侧有车辆经过,不知自己处在京邑之内,住的地方界于公卿之间啦。
人的智慧和力量有限,当今的所谓的名士,有的人对富贵权势用尽心思,有的人为求取功名而操劳心志,富贵高名(操纵于别人之手的东西)还没有得到,自己的身体精力就已经衰竭了。又有人放纵个人的情感爱好于棋类游戏的乐趣之中,消磨生命于花鸟的钻研之中,劳苦相同,岁月也都荒废了。像这样都是浮华不实的人的过失啊。我有时想,假使扬雄改变研究经学而来讨好世俗的人,未必可以胜过汉朝朝廷的那些人,将失去深沉的思考。韦昭放弃写作的特长去下棋,未必能成为吴国的头等人才,而一并丢掉了逐渐熏陶的作用。这两个人,把心思放在他们的特长上,抛弃他们所不擅长的东西,(这)是值得人羡慕的啊。每每以此来宽慰自己,也只敢告诉阁下了。
六、 22.C(辟:征召)
23.C
24.B(不是暗中与曹操有交情,是钟繇政治才能的体现。)
25.翻译(10分)
(1)(5分)只有曹兖州是心里想着王室,如果拒绝他的忠诚,这不是符合将来愿望的办法。(其中“心”“逆”“所以”“副”翻译各1分,大意正确1分)
(2)(5分)假若他要渡过汾水安营扎寨,在他们还没有渡过汾水时攻击他们,可以彻底战胜他们。(“若”“及”“济”“克”各1分,大意正确1分)
七、 26.B(规:环绕)
27.B(均作名词,解释为“地方”。A介词,替;介词,被。C代词,其中;代词,那。D连词,并且;副词,尚且)
28.D(AB无中生有,均错在“做官”上。由“再诎有司,将归省亲”可知,作者的族孙未被主考官录取,因而未当官。C错在曲解文意。时间应将“三年”改为“二年”)
29 、见译文
参考译文:
我家的城西旧坟无高木已久。近来拓地于东邻,有桧柏百余株,大的合围,高约二三丈。我为它们长在不相称的地方而可惜。有一个种树人对我说:“我能够替大人移植。”我说:“你真能够做得到么?”他请求试试看,我答应了他。
我曾经去观察过。他先移其三分之一,环绕树根周围几尺,中留原土。四周都挖了坑,挖至根脚而止。用绳绕着树根,就像系碇那样,但它的重量虽千人也拿不动,便敲掉树坑的边角,将绳子缚住树腰而平放下来,树根的缝道里放着松泥。再朝北平放,树身之下用泥土充垫,逐渐高升,朝南放时也是这样。三放三起,树便高出于坑。又以木头搭成床棚横载其上,用两头牛来拖,十个壮汉相帮。更粗重的树便使用双倍的力量。走了几百步,在墓后种成三行。过了一年去看,成活的有十分之九,于是又移运余树,种在左右两边以及墓门。再过一年去看,成活的又是十分之九了。从此枝干相接,行列分布,气象庄严与前大异,和古墓完全一样。由于周围大而坑疏朗,所以根不离树;原土厚,所以元气足;徐徐乘虚而起,所以出土后无所损伤。取之非在旦夕之间不可,而巧妙却能超越于二十余年之前,看来因为平日已积累了移树的经验,而在实践时又很有条理的缘故罢。
我因此深感世上一些培植人材,化融气质的人,如果都能得其道而治理,那么,不是很快就能够得到良好的名声么?族孙嘉敬因应乡贡考试而至京城,我爱其气质近于道义,便留他住下,和他探学论道,并指导努力之方,好让他随从有德才的文士们就教,有所效法而琢磨,知新而聚博。过了三年,他的志向学业都有进步,还是不被主考的试官录取,于是打算回乡省亲。我期望他能再来京师,成就学业,并且能够被录用,因此写这篇《移树说》赠别。
www.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