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课件 第三册复习(初三第一轮)[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总复习课件 第三册复习(初三第一轮)[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6-06-11 10:0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83张PPT。物质特性05年初三第一轮复习一嵊州爱德外国语学校~王柏忠11.概念:
2.单位:主单位 常用单位
3.公式:
4.常物质的密度:水的密度为
其意义是:
5.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千克/米3克/毫升1.0×103千克/米3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126345897101112一、密度11.某金属质量为5.4千克,体积是2000厘米3,则密度是     ,若截去一部分则剩余部分的密度是     。
2.一个瓶子正好可装1千克水,则最多能装  千克的酒精(ρ酒精=0.8克/厘米3)
3.两个实心物体的质量之比为5:4,体积之比为4:5,则密度之比为   。相关练习0.82.7×103千克/米32.7×103千克/米325:161263458971011121(1)??? 原理:
(2)??? 器材:
(3)??? 步骤:Ⅰ

Ⅲ 6.密度的测量天平、量筒1263458971011121 (1)?鉴别物质
(2)估算物体的质量
(3)估算物体的体积
1263458971011127.密度的应用: 15.质量为11千克的铁球,体积是2分米3,问这铁球是实心还是空心的,若空心,则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解一:∵ ρ铁=7.8×103千克/米3
V空=2 ×10-3米 3-1.4 ×10-3米3 =0.6 ×10-3米3 相关练习12634589710111211.概念:熔化
凝固
2.熔化和凝固中热量变化:
3.晶体和非晶体的概念:
  晶体:
  Ⅰ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5.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二、熔点126345897101112吸热放热有一定的几何外形有一定的熔点1 下图是固体A、B的熔化图象,从图中可知属于非晶体的固体是   ;晶体熔点是 0C,熔化时间为    分。
C点的状态是     ,D点的状态是    ,CD间的状态是       。乙T1t2-t1固态液态固液混合态12634589710111211、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热量变化:
  汽化
  液化 三、汽化和液化(凝结)126345897101112吸热放热12、汽化的两种方式及之间的异同点?3、使气体液化的两条途径: 和  。
4、水的沸点及凝固点: 、   。12634589710111211.概念
  升华:
  凝华:
2.升华和凝华中的热量变化:
四、升华和凝华1263458971011121小结:六种物态变化及其中的热量变化126345897101112吸热放热放热吸热吸热放热11.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0C,乙醚的沸点是350C,液态氨的沸点是 - 330C,将这三种物质相同温度的蒸气同时开始分别冷却,最先液化的是 ;酒精和乙醚都是很容易着火的物质,在选择储藏它们的地方时,除了不能接近火种以外,还要求 .
2.判断下列物态变化并指明吸热还是放热:
1)??冬天草地里霜的形成 ( )
2)??夏天草地里露水的形成 ( )
3)??冬天向手里呵气会感到暧和 ( )
4)??烧开水时水面上的蒸气 ( )
5)??把冰棍放在杯子里杯子外壁会出“汗” ( )
6) 放在箱子里的樟脑球消失了 ( ) 1五、物质的溶解性1.概念: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的
2.溶液的特点:
3.概念——溶解:
溶质:   (可以是 )
溶剂: (一般是 )
4.溶解性:Ⅰ概念:
     Ⅱ影响因素: 1263458971011121126345897101112 二
运动和力 二
运动和力11263458971011121. 是绝对的, 是相对的。
2.参照物的概念:
3.可根据所选定的参照物来判别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4.参照物的选择:
5.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6.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公式和单位。 一、匀速直线运动1126345897101112 小明同学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填“运动”或“静止”)
(1)以地面作为参照物小明是    ,以公共汽车作为参照物小明是    。
(2)小明相对于公共汽车的驾驶员来说是     ,选择    为参照物。
(3)小明对马路上的人来说是   ,参照物是      。 1126345897101112二、力1.力的概念:
2.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当物体间有力的作用时,一定同时存在 和 。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4.力的作用效果:(1) (2)
5.力的三要素:
6.力的图示:
(1)概念: 。
(2)三要素具体各用什麽表示?
?
(3)作力的图示的步骤及注意点。 1126345897101112受力分析及力的图示(1)图甲,放于水平地面的墙角的一个质量为2千克的小球所受的力。
(2)图乙,放于斜面上静止不动的重为10牛的物体受到的重力。
(3)图丙,重10牛的小球的重力和小球对墙壁5牛的压力。17.力的单位:
8.力的测量工具: 实验室中常用的工具: 其他的还有 。
9.弹簧秤的原理: 。
公式: 。
弹簧秤的结构:
弹簧秤的使用注意点:Ⅰ 。
Ⅱ 。11.概念: .
2.重力的方向及在生活中应用:
3.重力与质量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 .
区别: .
4.重力的作用点叫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 .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可用 法测定,原理是: .
5.g =9.8牛顿/千克 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 三、 重力1四、牛顿第一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又称为
2.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内容:
3.惯性的概念:
4.任何物体任何时候都又惯性,即与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无关,惯性
的大小只与物体的 有关。
5.惯性现象的解释: 1五、二力平衡1.概念: .
2.判断的条件: 或 . 1六、摩擦1.摩擦可分为: 、 和 (各举一例)
?
?
?
2.摩擦力的方向: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和 有关,即f = ηN
4.增加有益摩擦的办法:(1) .
(2) .
5.减小有害摩擦的办法:(1) .
(2) .1一、压力1.压力的概念: .
2.压力的方向: .
3.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和 有关。
4.压力与重力的关系:没有必然的联系
GGGGGFFFFF11二、压强1.概念:
2.公式: .
3.单位: .
4.增大有益压强的方法: 举例:
减小有害压强的方法: 举例:
1三、液体压强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
测量的仪器: .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 .
(2) .
(3) .
(4) .
3.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各物理量的涵义:
??
4.P = F/S 与P = ρgh的区别:
P = F/S是压强的定义式,不仅适用于固体压强的计算,也适用于液体、气体压强的计算。 P = ρgh 是液体压强公式,不能直接用于固体压强的计算。 15.小结:
(1)如何比较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压强?
(2)如何比较容器对水平地面(桌面)的压力、压强?
16.正常成人的血压:收缩压: 舒张压:
高血压 低血压
7.连通器
(1) 概念:
(2)??连通器中盛的是 液体、 时容器中的液面总是保持水平的。
(你能证明吗?)
?
?
?
连通器的应用(举例) 1四、大气压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
2.证实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 .
3.测定大气压的实验是 .h = 76 厘米L = 1米14.1标准大气压 = 厘米汞柱 = 帕斯卡
5、液体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
6.离心式水泵的结构与原理
?
?
?
7.大气压与风的关系、风向。 1(四)
声和光1一、声1.声音的发生: 。
2.声音的传播: 。
3.声速与物质的关系: 。
4.声速与温度的关系: 。
20℃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
5.乐音的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
6.超声波的频率及应用: 、 。
次声波的频率 。
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为: 。
7.噪声及其防护措施: 1二、光1.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          传播。   举例: 、 。
2.光速: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
3.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要发生 反射 (分 反射和 反射),反射时遵循光的    。
4.光的反射定律: 。
(即:三线一角,但要注意叙述时的先后顺序) 1 光 的 直 线 传 播太 阳 光月 食 的 成 因地球月亮1 光 的 反 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i = ∠rABir1 光 的 反 射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 光 的 反 射漫 反 射镜面反射15.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及作图方法
成像规律: .

作图方法:
..ABSAA`B`.S`1 平 面 镜 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平 面 镜 成 像17.凹面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应用 ;
凸面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具体的应用 。1光 的 折 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1光 的 折 射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空气水光 的 折 射水空气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1光 的 折 射空气水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1凸透镜的性质凸透镜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焦点。F1凸透镜的性质F凸透镜使焦点射来的光平行于主光轴射出。1凹透镜的性质凹透镜使光线变得发散。1凸透镜成像及应用FF2f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在另一侧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1凸透镜成像及应用FF’2f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在另一侧成倒立、放
大的实像。 幻灯机1凸透镜成像及应用Ff物体在焦点以内,在透镜同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1(五)简单的电现象和磁现象1一、电路1.电路的组成及其符号、作用
电路的三种状态: 。
2.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及特征
(1) 定义: 。
特征:Ⅰ Ⅱ Ⅲ 。
Ⅳ Ⅴ 。
(2) 定义: 。
特征:Ⅰ Ⅱ Ⅲ 。
Ⅳ Ⅴ 。
3.导体和绝缘体
(1)概念:
(2)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如: 。
金属导电的原因: 。 1二、电流(Ⅰ)1.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电量及单位
3.电流的形成: 。
电流方向的规定: 。
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 。
4.电流的单位:主单位 常用单位 。
各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安培”这个单位时如何定出来的? 。
4.电量与电流间的计算公式: 。
5.电流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注意事项:测量工具 。
使用注意事项: 1三、电压(U)1.导体两端有 是导体中存在电流的必要条件,而 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
2.电压的单位:主单位 常用单位 。
各单位间的相互换算关系:
3.常见的电压值:一节干电池 一只铅蓄电池 照明电压 。
4.电压的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注意事项:测量工具 。
使用注意事项: 1四、电阻(R)1.电阻的概念: 。
2.电阻的单位:主单位 常用单位 。
各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3.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通电与否,与电压、电 流的大小无关。
4.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1) (2) (3) 。
5.变阻器:
(1)原理: 。
(2)类型:滑动变阻器 接法:
变阻箱 接入电路中的阻值计算: 。
1五、欧姆定律(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827年得出)1.内容: 。
2.公式: 变形公式 、 。
3.伏安法测电阻: (1)原理:
(2)器材: 。
(3)电路图:
简单电路计算题的解题步骤: 1六、磁现象1.磁性、磁体、磁极和磁化的概念
(1)磁性: (2)磁体: 。
(3)磁极: (4)磁化: 。
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
3.磁场
(1)磁体周围存在 。
(2)磁场方向: 。
(3)磁感应线能形象地表示磁场方向,但磁感应线其实是不
存在的,磁体周围的磁感应线是从I 出,回到 。
I
如何根据磁感应线(小磁针)判定磁体的南、北极? 1七、电流的磁场1. 实验表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直线电流周围的磁场是一系列 ,
I
其磁场方向可用安培定则(一)来判断。
3.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与 的磁场相似,通电螺线管的南北极可用安培定则(二)来判定。
4.通电螺线管中插入 就构成了电磁铁。
电磁铁的优点: 。 1《氧气、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1一、氧气1、氧气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 、 、 的气体,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降温时可变成 色的液体或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Fe + O2 实验现象:
操作时的注意点:
Mg + O2 Na + O2
(2)与非金属反应:
C + O2 实验现象:
S + O2 实验现象:
P + O2 实验现象:
(3)与化合物反应: CH4 + O2 13、氧气的制取
1) 实验室制法:
原理:(1) 装置:
(2)
注意点:
(1) (2)
(3) (4)
收集:(1) (2)
注意点:
实验步骤:
检验:
2)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 。
纯度可达 ,为什么氮气先汽化? 。
4、用途:由于本身不会燃烧,因此不能作为燃料。
5、其他:(1)存在:占空气体积的 %
(2)在地壳中的含量居元素之首16、重要概念辨析
(1)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即具有“一变二不变”的特点
(2)化合、分解、氧化反应: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氧化反应:
(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是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多少而分的,而氧化反应是以有无氧参加反应的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的,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不一定完全重合)
(3)燃烧、缓慢氧化、爆炸:
燃烧:
缓慢氧化:
爆炸:
(燃烧、缓慢氧化、爆炸的本质都是 )
(4)燃烧与灭火:要使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二个条件:
① 、② 因此灭火时只要消除其中任何一个条件即可。1二、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1、分子(1)分子是 并 的 微粒。
(2)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物质分子在做 , 温度升高,运动速度 ;分子之间有 ;分子之间存在着 。物质的 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宏观体现。
(3)从分子角度解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4)从分子角度解释混合物与纯净物:
混合物:
纯净物:
2、原子:(1)原子是 的最小微粒。
原子与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就大多数而言,一般由原子构成分子 ,再由分子构 成物质,如氧气、氮气、水、二氧化碳等;还有一些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如:稀有气体、 金属、碳、硫、磷等。
(2)原子与分子的区别:
(3)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 1(4)原子的构成:

原子质量很小,质量几乎都集中在 。
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

(5)相对原子质量: 。
(应注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13、元素: 。
(1)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2) 地壳中个元素含量由大到小依次
为: 、 、 、 等。
(3)元素存在的状态:
游离态: 化合态: 14、元素符号(拉丁文):元素符号既表示 ,又可表示这种元素的 。若在元素符号的前面有系数则表示几个原子,如:H表示 、 2H表示 。
5、分子式;
(1)概念:
(2)分子式的写法:
由单原子构成的稀有气体、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单质,习惯上用 表示。如: ,一些气态非金属单质由双原子构成如氢气、氧气、氮气
用  表示。1化合物分子式的写法:利用化合价书写,
步骤:①正价左,负价右。②交叉约简。  ③验正误。 
(3)分子式表示的意义:如 H2O可以表示
① ②
③ ④
(4)根据分子式计算:
  ①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②计算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
  ③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 6、化合价(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口诀:
(2)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7、几组概念:
(1)氧化物:
(2)单质:
(3)化合物:
8、化学方程式:
(1)概念;
(2)书写的原则:
(3)写出的化学方程式要完整:要注明 ,生成沉淀的标上 生成气体的标上 。
(4)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5)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及注意事项:1 9、质量守恒定律:
内容:
质量守恒的原因: 1机械功机械能一、功和功率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 。
(在如何判断是否做功时就要运用这两个必要因素,这两个因素一定要同时满足!)
注意:物体利用 运动了一段距离,力的方向与所通过的距离成 时力不做功!
2、功的计算公式: 、
3、功的单位: 1焦耳=1牛.米=1瓦.秒
4、功率:反映 的物理量, 叫功率。
5、功率的计算公式: 、 (适用于物体做匀速运动)1二、简单机械1、杠杆:①定义: 叫杠杆
② 杠杆的五要素: 、 、 、 、 。
③杠杆平衡:处于 、 杠杆的平衡。这里的静止包括 杠杆 和 。在已经平衡的杠杆上施加一个力时杠杆一定失去平衡吗?
例如:
④杠杆平衡条件: 写成公式为 。 ⑤杠杆的分类:
杠杆(L1 L2 F1 F2)例如:
杠杆(L1 L2 F1 F2)例如:
杠杆(L1 L2 F1 F2)例如: ⑥人体中的杠杆如:前臂是 杠杆。1例1、如图所示的杠杆,画出它们的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 。 分析:画杠杆的力臂是力学中的基本作图之一,它的基本方法可以分以下几步:
(1)找出支点所在的位置;(2)画出力的作用线(虚线)
(3)从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4)标出必须的符号
12、滑轮:
①滑轮分 、 。
②定滑轮:优点: ,缺点:
实质: ,图示:
③动滑轮:优点: ,
缺点:
实质: ,图示:
④滑轮组:优点:
省力情况的判断:
Ⅰ滑轮组用一根绳子连接时:

Ⅱ滑轮组用多根绳子连接时:只有根据动、定滑轮的情况具体分析。根据滑轮组的省力情况连接滑轮组:使用滑轮组能够省力, 但要多移动距离, 如:物体通过的距离为 h ,则绳子的自由端通过的距离是 ,物体移动的速度是 v, 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 ( F = G总 )1n3、斜面 : Fl=Gh1例3、某人站在地面上,想用一个滑轮组来提起5000N的物体,而用来穿绕滑轮组的绳子只能承受1200N的拉力,则该人应怎样设计并组装这个滑轮组? 分析:判断滑轮组的安装,主要就是利用F= G总来求出n,同时注意绳子的拉动方向,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来串绕滑轮组。
解法:根据F= G
∴ n=
∴ n= =4.2≈5
∴ 至少需要2个动滑轮,因为需要向下拉绳子
∴ 至少需要3个定滑轮
1三、功的原理和机械效率
1、功的原理的内容: 。
2、功的原理适用的条件:理想状态
对杠杆而言是不计杠杆的 ,公式为: 。
对滑轮组而言是不计 和 ,
公式为: 。
对斜面而言是不计物体与斜面的 ,公式为: 。
3、实际上以上的种种是存在的,因此就有机械效率的问题:η=
W有用 = G.h ( 或 :W有用 = f.S1 ) W总= F.S
W有用 是指
W总 是指
W额外 是指
这三者的关系是:
注意:机械效率η= 1四、机械能
1、动能:
影响的因素:① ② 。
2、势能:
影响的因素:① ② 。
3、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 ,如果没有阻力,机械能总量将 。
注意:物体做匀速运动时动能不变,即只须根据势能的变化来判断机械能的变化
如:一架直升飞机匀速下降,动能 ,势能 ,机械能总量 。1热能化学能11、物体内部 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热运动时具有的能叫做 。温度越高,热运动越 ,热能也就越 。
2、改变物体热能的方法有 和 两种。
3、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热能 ,主要有 和 两种情况。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热能 。
4、物体间或物体的不同部分间发生热传递,它们必定存在 。热传递的方式有 、 和 ,热传递的方向是 ,当 时热传递结束。
5、指出下列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1)用打气筒给轮胎打气时,筒壁发热 .
(2)壶中水沸腾时,壶盖不断跳动 .
(3)燃料燃烧 .
(4)给蓄电池充电 .
16、比热是物质的一种 , 叫比热, 比热的单位是 。
水的比热是 ,意思是 。
7、比热的计算公式是: 。往秧田中灌水,可以防止秧苗冻伤是因为 ,海陆风的形成是因为: 。
8、热机是利用 做功的机器,工作中把 能转化为 能。内燃机常见的有 和 。
9、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
包括 、 、 和 四个冲程,其中只有 冲程对外做功,做功时把 能转化为 能,进一步转化为 能,其余三个冲程是辅助冲程,靠 来完成。
10、四冲程内燃机的一个工作过程中,对外做功 次,活塞往返活动 次,飞轮(曲轴)转动 周。111、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
(1)结构上:汽油机在气缸顶部有 ,而柴油 机在气缸顶部有 。
(2)工作过程中:吸气冲程中汽油机吸入的是 , 柴 油机吸入的是  ,可以压缩得更多些;压缩冲程末汽油机是 点火,柴油机是 喷出雾状的柴油,遇高温高压的空气自行燃烧。
12、用“汽油机”“柴油机”填空:
在气缸顶部有火花塞的是 ,吸气冲程中吸进气缸的只是空气的是 , 在压缩冲程中,可以压缩的更多的是 ,效率更高的是 ,在 摩托车和轻型上使用的都是 。
13、 燃料的燃烧值是指: 。 已知燃料的燃烧值和质量,来求释放的热量的计算公式为 。1例题:1、(1)在标准大气压下,要烧开10千克20℃的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20千克的冰,温度由零下5℃升高0℃,吸收了2.1×105焦耳的热量,求冰的比热
(3)0.8千克的木材完全燃烧,可以释放多少热量?若这些热量全部被100千克20℃的水吸收,温度可升高到多少摄氏度?( q木材=1.3×103焦耳/千克)
2、一小堆煤,完全燃烧后产生的热量是1.16×108焦耳,若这些热量的30%被100千克20℃的水吸收,问水的温度升高到了多少摄氏度?
3、20千克15℃的水和10千克80℃的水混合后的温度是多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