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高考作文指导之头脑风暴系列(七)

文档属性

名称 2009高考作文指导之头脑风暴系列(七)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7-08 16:0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09高考作文指导之头脑风暴系列——(七)心中有个“你”
写作从根本上讲是一种交际、交流,是用文字进行的交际、交流。任何交际、交流都不可能是抽象的。正像口语交际需要有发话人和受话人一样,书面交际也需要发话 人和受话人。发话人我们不妨称之为“我”,受话人我们不妨称之为“你”。没有“我”交际就成为虚妄,因为没有“我”你交际什么?而且没有“我”你连嘴巴都 没有,你又用什么交际?没有“你”交际就会盲目,因为没有听者,你无法知道该说什么和怎么说。连自言自语都是有发话人和受话人的,只不过发话人和受话人是 同一个人,也就是说“我”和“你”成为了一体。
当 然书面交际比口语交际要复杂得多。口语交际中发话人和受话人比较单纯,都在一个时空范围里,即使自言自语也不例外。而书面交际就复杂多了。作者和读者是一 对发话人和受话人的关系,文章中的对话双方也是一对发话人和受话人的关系,甚至连小鸟、树木乃至无生命的河流、山峰都可以参与对话,江西今年的高考作文 题,就让考生代田鼠或田鼠的天敌给人类写一封信。
“ 我”和“你”不仅是一个完整的交际过程得以完成的不可或缺的对话双方,而且还是一个交际活动产生的动因,并且是推动交际完成的动力。“我”不会无缘无故产 生交际、表达的愿望,“我”是在看到“你”之后才产生与“你”交流的想法的,哪怕仅仅是给“你”打一个招呼。“我”的一个招呼引起了“你”热情的回应,于 是推动我更深入地与“你”交流。口语交际是这样,书面交际在本质上也是这样。因为正是“我”和“你”建立了一种生活关联,创造了对话交流的情境,从而创造 了对话交流的动因。文学大师们都是善于创造对话情境的高手。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样写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 关无故人。”考究起来,最有名的后两句诗不过是劝朋友喝酒的话,看上去平淡的很,但由于它表达了最真挚的情感,遂使这首诗成为一个民族千古不朽的经典。李 太白的《将进酒》中有这样的句子“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说起来,也是酒桌上跟朋友的对话,但由于是酒后真言,表达了李太白怀才不遇、壮志难 酬的悲愤和豪放不羁的情怀,从而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的知识分子。这类作品在唐诗宋词里简直俯拾皆是,例如李白的《赠汪伦》、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柳永的《雨霖铃》。
所 以写作的关键是找到“我”和“你”,找到了“我”和“你”就找到了交流表达的契机,找到了情感的触发点,找到了思想增长点。这就像钻井一样,找到了“我” 和“你”,就等于把钻头打进了蓄水层。生活不是“我”一个人组成的,而是由“我”和无数个“你”组成的。我们大多数人过的都是一种平凡的生活,“我”是普 普通通的,“你”是平平常常的。但在这平淡的生活中,却让“我”不时地有一些不寻常的发现、感动和体验,“我”急于要与“你”分享这发现、感动和体验,于 是就有了交际和表达。
实 际上,找到了“你”,也就意味着找到了“我”和“你”。因为“你”是相对于“我”而言的,找到了“你”,“我”也就是不言而喻的了。例如前面举的《赠汪 伦》和《芙蓉楼送辛渐》,题目中虽不言“我”,而“我”已在其中矣。这样看来,问题的关键就是找到“你”。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曰:“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通篇和题目都不言“我”,但通篇表达的都是“我”和“你”(李龟年)的交流,通篇表达的都是“我”的沧桑之慨,身世之叹。可以这样推理:杜甫写这首诗的关键就是找到李龟年这个“你”。
而 且“你”还有另一层意义,“我”和“你”的关系不仅决定了表达的内容,而且也决定了表达的方式。同是亲人,父子不同于母女,俗话不是说嘛“知子莫若父”, 又说“闺女是娘的小棉袄”。夫妻之间交流的话题不同于兄弟姐妹,兄弟姐妹之间交流的话题也不同于邻里朋友,而且交流的方式也不同。即使同是兄弟之间的交 流,此兄弟之间的交流也不同于彼兄弟。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 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他自己“每逢佳节倍思亲”,于是遥想兄弟登高时也会同样思念着他。而苏轼在《水调歌头》里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对弟弟苏辙的思念化作了美好的祝愿。因此可以说,写作因“我”和“你”的关系之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风景。那些写作动不动就千篇一律的学生,从根本 上讲就是没有找到“我”和“你”。
很多学生面对一个作文题目往往感到无话可说,我以为用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来描述可能更准确,因为这种情况往往跟没有找到“我”和“你”有关。找不到“我” 和“你”也就找不到表达的生活情境,当然也就无从表达。有的人往往把这种情况归因于积累不够,其实每个人都是有积累的(虽然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同学看到别人的作文以后往往会说,他写的事例没什么新鲜,这样的作文我也会写。那你为什么当时就没有写出来呢?我以为最大的可能就是没有找到“我”和“你”。
今年高考满分作文中,有几篇作文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范。我对它们逐一批注如下:
吃苦要趁早
福建考生

妹妹:
展信好!收到你的来信后,我愁了很久,我在努力寻找着一个最恰当的理由来说服你。
你说,你总在大学的生活里遭到别人轻视的眼光,你认为那是因为你寒酸的出身;你说,你总会在高等学府里受到该校学子的指指点点,你认为那是因为你来自普通的家庭,你在埋怨我们的父母,你在感叹上天的不公。而我想说的是,没有人会从你身上看到你的出身,但你的举手投足可以暴露你的寒酸空洞,亦可展示你的优雅学识。(看得出作者对人生有深刻的理解。)
不 可否认,的确有些人拥有着光鲜的外表和顺顺当当的一生。可我并不觉得这是可羡慕的,因为我知道为什么那些种在家里的花草常常会莫名其妙地死去,而反倒是生 长在野外的植物即便是遭到旱涝的冲刷也依旧保持着郁郁青青的活力;因为我知道为什么那些活着顺当的人常常会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而选择自杀,反倒是那些住过 重症病房的人出来后更愿意好好地活着。妹妹,你是否已领悟到“吃苦要趁早”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呢 或许我们的起点确实比别人的低,我想这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因为过于顺当的人生仿佛一颗裹着巧克力的慢性毒药,消解人的意志,迷惑人的心志,虽然吃苦的滋味固然不好受,但吃苦的经历却可以让人沉淀出智慧与力量。让我们的心灵呈现出从未有过的张力与广阔。(正所谓苦尽甘来。)
我明白你高考失常后所引出的内心的自卑感。妹妹,把你的目光放得远些,不要让这个挫折所带来的伤痛,充斥着你以后的日子,我们的人生那么长,即便现在没有成功,还有以后呢!
记得以前买饮料时,你总是嘱咐我要帮你买咖啡,因为你喜欢咖啡那种苦甜参半的滋味。那时。我便始终坚信着我的妹妹以后一定会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因为她知道苦也是一种滋味,一种人生的滋味。
我们姐妹俩或许更应该感谢我们的父母,因为在这并不富裕的家庭里,我们学会了如何忍让。如何在拮据的日子里寻求生活的闪光点,不是吗?
妹妹,记住姐姐对你说的;在挫折中品味属于我们的人生,在吃苦的经历中沉淀出别人所没有的智慧与力量吧!
等你放假回来,我们一起喝一杯苦甜参半的咖啡。(喝一杯咖啡,共同品味苦乐人生。)
姐姐
X月X日

简评:写作最关键的问题不是审题、立意、选材之类,而是找到自我(这个自我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和交流对象。作者首先把自己定位为姐姐,把交流对象定位为妹妹——并且是一个有自卑感的大学生妹妹。这样定位越是精确,就越有利于表达。作者以姐姐的身份循循善诱,告诫妹妹要正视自己的贫穷出身,并启发妹妹从吃苦的经历中沉淀出智慧和力量。文章以喝咖啡作结,不仅扣住了题目,而且一语双关,表达出深刻的人生寓意。

与妻书
陕西考生

亲爱的老婆:
  你是否已经过了那座拥挤的奈何桥?你是否已经喝了那碗能忘却前世的孟婆汤?你是否已经忘记了我们那“一生一世,白头偕老”的约定?你是否已经想不起那个深爱着你的我?
  老婆,过去失约的经常是我,有多少次,我答应你一起过春节,但是一个电话便让我踏上了返回部队的列车。我知道,你很难过。有时候,你也会哭,也会跟我闹。但是擦干了眼泪,你还会放我走,因为你明白,作为一名军人的妻子,这都是你要接受的现实。
   老婆,但这次,是你失约了!我们约定“一生一世,白头偕老”,但是,你走了,为了保护你的两名学生,你走了,并且带着我们还未出生的孩子。你是勇敢的,也是伟大的,所有人都这样夸你。但是,只有我明白,危难关头,你根本没有想过勇敢和伟大,你只知道,保护孩子是你的天职
  老婆,在天堂,你还好吗?那里应该没有突如其来的灾难。或许不久,我就会来找你,但是到那时,老婆,你还认识我吗?老婆,在天堂,你看到了吗?我领着我的士兵奔赴在前往汶川的道路上。大雨算什么!泥石流算什么!地动山摇又算什么!我们身后是13亿人民的力量,我们前方是灾区父老的期待!我们不是说过,一个小小的爱心乘以 13亿就是爱的海洋;一次天大的灾难除以13亿就变得可以承担;所以艰难挡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老婆,你有没有看到,我们抬着受伤的孩子跋涉在危机四伏的山路上。你有没有看到在经过三天三夜的的掩埋后,那个从废墟中爬出的孩子明澈的眼?老婆,这些你都看到了吗?
  老婆,不要怪我没有去找你。作为老师,保护学生是你的职责;作为军人,克服一切困难抢救人民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看到废墟中伸出的那些无力的手,看到水泥板缝隙中那些渴望生存的眼,我们还能怎样?我们要救!我们要坚强,我们都不能放弃!
  老婆,在天堂,你是不是在领着那群孩子在做游戏?告诉孩子们,没有危险了,不用操心明天还要收作业,可以安心自由地玩了。
  老婆,告诉我们自己的孩子,爸爸是一名军人!老婆,你一定要记得我的样子,因为来生我们还要一起走!
永远爱你的老公

简评:中学生在写作上最容易陷入的一个误区是大处着眼,大处落笔,搞宏大叙述、宏大议论,把自己变成一个群体,甚至一个时代的“传声筒”。这种情况下,假大空几乎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而这篇文章却能在小处落笔,把自己定位为一位率领战友奔赴汶川救灾的军官,并把自己的倾诉对象定位为一位用生命保护了两位学生的教师。文章写得体察入微,融柔情与悲壮、婉约与豪放于一体,令人惊叹于作者小小年纪怎么会有如此细腻深刻的感受!
文章因为切口小,定位确切,所以才能深入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心理和精神世界,因为深入细致地刻画了“我”和妻子的心理和精神世界,也就深刻反应了“我”和妻子分别代表的两个群体——军人和教师——的精神风貌,并从而反应了时代精神。
文章以《与妻书》为题,令人自然联想到林觉民烈士的那篇令人荡气回肠的奇文。作者把自己对爱情、生命的深刻体悟以及出众的才情融灌文中,可以说没有愧对这个题目。

天使就在我们身边
陕西考生

  亲爱的孩子,我不敢看你迷惘的眼睛。那清亮的眼神像我童年记忆深处一颗滚动的玻璃弹球,不停地敲击着我柔软的内心。可是,那么清澈明亮的大眼睛里,为什么噙满了泪花,为什么,流露出与你幼小的身躯不相称的沉重,为什么,有着藏不住的迷惘?
  你一定在问:我的爸爸妈妈在哪里?为什么我的教室没了,我的小伙伴找不到了,连那只小花狗也不睁开眼睛和我玩了?你一定在问,天使在哪里,童话书里的魔法师在哪里?他们为什么不来帮帮我呢? (天使和魔法师是一个绝妙的铺垫。)
  孩子,烛光里,让姐姐轻轻拭去你的泪水,擦去你眼中的尘土,让姐姐抚慰你幼小受伤的心灵,微笑着悄悄告诉你,孩子,你看,天使就在你的身旁,是地震中徒步起来救助人民的解放军叔叔,是那个慈祥地告诉你们“既然活过来了,就要好好活下去”的温爷爷,是那个你在病床上醒来第一眼看到的微笑着的护士阿姨,是捐款箱前涨红了小脸,把几个月的零花钱毫不吝啬地捐出的幼儿园小朋友,是那个唱着“亲爱的小孩,让我牵起你的手,带你走上回家的路”的歌手阿姨……还有,还有,那么多的天使在看着你呢! (真正的天使不在想象世界里,而就在你身边,他们就是解放军叔叔、温爷爷、护士阿姨等一切给你救助、给你关爱、给你温暖的人们。)
  孩子,地陷了,但天不会塌,灾难来了,我们的爱还在。爱就是童话故事里仙女的魔法棒,它挥一挥,点一点,就可以帮你建起一座新的城堡。姐姐告诉你,天使就在我们身边。他们有形形色色的面孔,来自四面八方,从高山、河流、沙漠、都市汇聚到你的身边,用爱心为你筑起一方爱的天空。(真正的魔法棒也不在书里,它就是爱,就是从四面八方汇聚来的爱心。)
  孩子,不要害怕,不要哭泣,让我们点燃小红烛,一起微笑,一起歌唱。天黑了,但终究还是会亮起来的。帐蓬外的那颗小星星对你眨巴着眼睛,大概是看到这么多天使围着你,羡慕了吧!
  孩子,你还小,也许不该承受这样的苦难,但灾难来了,我们就要勇敢面对,它让你明白了生命的珍贵,明白了世界的美好,明白了爱的力量。
大家的爱心在,会帮你拂去心灵的尘土,擦去闪烁的泪光,填平家乡的沟壑。睁开你的大眼睛,你会看到,这个世界不只是废墟,更多的是爱,是那么多双关注的眼神,那么多有力的大手带领着你,走向回家的路……

简评:本文选取一个在地震中失去爸爸妈妈、失去教室、失去小伙伴、失去小花狗的孩子作为交流对象,把我们引入具体的交流情境。这是一种写作智慧,是很多中学生不具备的智慧。因为很多学生喜欢没有对象的空洞对话,而一旦把他引到具体的交流情境,他反而不会说话。文章从孩子的眼睛写起,从眼睛写到内心的迷惘。特别是关于天使和魔法棒的比喻,不仅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而且把孩子引向对爱心的深刻感悟和认识,引向感恩。文章更引导孩子相信未来,相信“天黑了,但终究 还是会亮起来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