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9张PPT。中考化学简答题许多省市的中考,它除了贯彻“两个有利”的命题指导思想外,还贯彻“学以致用”的思想,在题中创设新的情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和能力的考查。分析发现,出题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问答、填空、计算、选择、实验方案的设计(或改进)、实验数据的处理、信息的迁移、推论判断等等;它考查的知识点灵活多变,从不落套;知识的起点不论有多高,其落点总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某个或某几个知识点。
同学们怎样来解答简答题呢?既然每一个或几个知识点都可以出成一道简答题。那么,我们首先就要注重双基的教学,掌握好各个知识点,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我们除了重视双基外,特别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的训练:一、提高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及新旧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有利于答题的准确性,不至于答非所问; 提高新旧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有利于达成知识的阶梯,解答那些陌生的问题。
如下图所示,在一只倒扣的烧杯中,正放两只小烧杯。其中A杯中盛有足量的浓盐酸,B杯中盛有少量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稀溶液。问:
(1)放置一段时间后,B杯中会有怎样的现象?
(2)该现象说明浓盐酸
有哪些性质?(只需列举
2条性质) 此题是考查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是考查同学们对浓盐酸、氢氧化钠性质的了解与掌握情况。我们要引出导同学们对图中A烧杯盛有足量的浓盐酸与B烧杯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稀溶液呈红色要引起注意,然后根据浓盐酸与NaOH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思考:
(1)A杯中的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气体不断扩散,从图示可知,HCl气体将不断扩散到B杯中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由于A杯中的浓盐酸足量,可以认为能与NaOH反应完全,这时B杯中的溶液颜色将会变化。
(2)由(1)的解答可知:产生(1)中的现象主要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以及盐酸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所致。 常温下,氯气(Cl2)能溶于水,氯气的水溶液叫“氯水”。溶解的氯气部分能够与水起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次氯酸能杀死水里的病菌,所以自来水常用氯气来杀菌消毒。次氯酸还能使某些染料和有机色素褪色,可用作棉、麻和纸张等的漂白剂。请回答:
(1)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 。
次氯酸(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2)若用自来水(密度视为1g/cm3)配制1%的下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受影响的是( )
A、稀盐酸 B、纯碱溶液
C、烧碱溶液 D、硝酸钾溶液
(3)蓝色石蕊试纸(含有机色素)遇到新制氯水后,
首先变红,但很快又褪色,这是因为 。 此题是考查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及新旧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认真阅读题中的内容,从中吸取新的知识,然后结合已学过的知识来解答问题。所以,我们平时就要训练如何准确地抓住要点,找到解题的正确方法。此题我们可以这样答题:
第(1)问必须抓住“溶解的氯气部分能够与水起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HClO)”,结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结合化合价知识——H为+1价,O为-2价,在HClO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从而求出Cl元素的化合价。
第(2)问必须抓住“反应的生成物是盐酸和次氯酸 (HClO) ;自来水常用氯气来杀菌消毒”,也就是说自来水中有氯水,氯水中有盐酸和次氯酸,即自来水中就有盐酸和次氯酸。 然后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可知:A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大,B和C中的溶质因与氯水中的盐酸和次氯酸反应而减少,即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D中硝酸钾不会与盐酸和次氯酸反应,故不受影响。 第(3)问必须抓住“次氯酸还能使某些染料和有机色素褪色,可用作棉、麻和纸张等的漂白剂。”和酸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来解答。某同学分别用1g的铁屑、锌粒、镁片与足量的酸完全反应,所需时间与当地金属价格如下表所示。实验室通常选择与酸反应制取氢气的金属是什么?为什么?
物质 所需时间 价 格
Fe屑 约13900s 1000g / 10.0元
Zn粒 约50s 1000g / 40.0元
Mg片 约20s 1000g / 432.0元 此题是考查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新旧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解答时必须仔细阅读题中给出的信息,观察分析表中的各个数据,找到反应速率适中、价格又比较便宜的金属锌,并结合金属与酸反应的条件之一:金属必须排在H的前面来解答。 是金属锌;
(1)锌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氢(H)前;
(2)用锌与酸反应速度合适,便于收集操作;
(3)锌的价格适宜。 酸、碱、盐及其他物质的性质,特别是常见酸、碱、盐的性质、用途,它们可行的制备方法及实验操作都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是考查的热点。将这些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应该是今后考查的趋势。至于出题的型式,可以是千变万化的。不过考查的知识和能力仍然还会是这些内容。
二、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用化学知识解答环保题的能力 化学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和增加人们的环保意识是近两年来许多省市中考试题中简答题命题的背景。“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垃圾处理应遵循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的原则。
(1)将城市垃圾进行分类,有利于资源循环利用。下列垃圾属于同类的是 。
①易拉罐、烂菜叶 ②废铁、塑料袋
③旧报纸、硬纸板 ④一次性饭盒、包装塑料
(2)执法部门处理假冒伪劣商品时往往采用焚烧的办法,如假酒、盗版书籍、劣质食品等。在焚烧现场,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刺激性气味弥漫四周。
①这种处理假冒伪劣商品的办法是否科学?请简述你的理由(至少答出两条)。
②你对执法部门处理假酒、盗版书籍、劣质食品的做法有什么合理化建议(至少答出两条)。
此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身边的易拉罐、烂菜叶、废铁、塑料袋、旧报纸、硬纸板、一次性饭盒、包装塑料、假酒、盗版书籍、劣质食品等事物是否关心、是否留意?它们有什么异同?如何用所学知识来解答这些问题,怎样变废为宝?所以,要求同学们热爱生活,关心生活,重视我们身边的事物变化,加强环境保护意识。(1)③④
(2)①不科学。浪费可再利用资源,造成环境污染。②对盗版书籍,可从新化浆造纸;对酒瓶等玻璃制品可重熔利用;对劣质食品处理后送住养殖场作饲料。(总之,以减少资源浪费,避免环境污染为原则。)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森林、草原遭到破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
有人认为,全球变暖将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以及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发展?(分别从二氧化碳释放和吸收的角度回答,至少写2项措施。)
此题题目较长,我们要求同学们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大浪淘砂,抓住“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所以我们要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分别从二氧化碳释放和吸收的角度回答,至少写2项措施。”等核心内容来答题。(1)从二氧化碳释放的角度答:
减少使用煤(或石油、天然气)等燃料;开发利用太阳能(或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新能源。
(2)从二氧化碳吸收的角度答:
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等。 玉溪市江川星云湖水体已受到严重污染,已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造成极大的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和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提出三种预防水污染的合理建议。
此题考查同学们对水污染防治的知识。抓住“结合所学知识和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提出三种预防水污染的合理建议。”即可答题。要求同学们对这种类型的题(水污染、空气污染方面的)的解题技巧——只要围绕着污染源及其防治措施进行解答即可。 (1)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
再排放;
(2)合理施用化肥、农药;
(3)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有关部门明令严禁在野外大量焚烧稻、麦等秸秆、但有少数地方仍然屡禁不止。你认为大量焚烧秸秆有什么害处?请你指出一种合理利用秸秆的方法。
此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身边所发生的事与环境污染、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变废为宝等知识。与上面的例4相似。 大量焚烧秸秆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还浪费了能源。我们可把秸秆加工成饲料(或作沼气池的原料、或堆成堆肥)等。水与空气是环境组成中的两个重要部分。人类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环境,保护环境在人类发展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越必要。化学科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十分的密切,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化学科学起着关键的作用。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同学们首先应培养和增强环保意识,自觉地投入到环保行动中来。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污染因素、分析污染源、确定正确的防治措施和方法。这些将是中考的热点和出题背景,考题将会与这些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充分体现出化学与社会、环境、科研的关系。三、训练的开放性思维能力 近两年来,以生活实际、新科技成果、新能源开发等为情境来设置开放性试题。命题立意较深刻,设问是开放的,答案是灵活而严谨的,评分尊重同学们的创新意识。以激发同学们的创新精神,考查同学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 如图所示,在试管和小气球中
分别先加入稀盐酸和一种常见
的固体物质,然后将气球中的
固体倒入试管中,观察到有气
泡产生且气球胀大。请依据上
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气球中加入的固体物
质可能是 .
(至少写出两种不同类型的物质)。
(2)请用简单的实验方法,证明制得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还是小。 。 此题不仅考查了盐酸可以和较活泼的金属(常是Zn)反应产生H2 ;和碳酸盐(一般用CaCO3)反应产生CO2 的性质以及H2、CO2密度大小验证方法及原理的掌握情况,而且检查了同学们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固体物质可以是一般的活泼金属和碳酸盐中的任意一种物质,所以答案不唯一,是开放的。(1)Zn和Na2CO3
(2)将胀大的气球封口后抛向空中,下沉则密度比空气的大;上升则比空气的小。如图所示,在室温下的饱
和食盐水中放了一个塑料
小球。
(1)现加入少量食盐
晶体,充分搅拌和静止后,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小
球在液面沉浮情况有何变化,并简述原因: 。
(2)若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使小球略上浮,你准备采取的具体方法是 。 本题为跨学科开放性试题,试题将饱和溶液的性质(饱和性、密度)与物理学科的浮力结合起来考查同学们对溶液的概念、饱和溶液形成的理解程度。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在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晶体,不会再溶解,溶液的密度不变,小球沉浮情况不变。要使小球上浮,必需增大溶液的密度,应从影响饱和溶液组成的因素去思考。改变溶质、溶剂的量和温度,以改变溶液的密度。
答案: (1)沉浮情况不变;因为溶液已经饱和,加入的食盐晶体不会继续溶解,溶液的密度不变,小球排开水的体积不变。
(2)答案开放,可能的答案有:A、可加入如KNO3等(不与NaCl反应的其它晶体)晶体;B、可加入如AgNO3等(能反应,但使溶液质量和密度增大)晶体;C、可升温后加入NaCl晶体,使溶液密度增大;D、可加入密度比饱和食盐水大的其他可与食盐水混溶的溶液。
请你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来区别无污染的食盐和纯碱。
此题考查同学们正确理解题意,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平时的训练就要引导同学们注意:所要区别的物质是“无污染的食盐和纯碱”与“实验室中的——有腐蚀性、毒性的物质”要引起注意。所以,我们可以用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区别,答案是开放的。(1)用嘴尝,咸的是食盐,涩的是纯碱;
(2)加入酸(盐酸、醋酸)有气体放出的是纯碱,无气体放出的是食盐;
(3)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或无色的酚酞试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或试液变红)的是纯碱,无明显现象的是食盐。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开放性试题的出现,这是中考命题与时俱进的一次改革,将会是中考的热点。四、训练逆向思维能力训练同学们的逆向思维能力,有利于开发同学们的智力,提高解题能力。
如图所示,这是一
瓶用排水法收集好
的无色气体。据此,
请你判断与这种气
体相关的物理性质。
此题考查气体的物理性质与收集、放置之间的原理。平时我们是讲:难溶于水的气体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收集好的气体若密度比空气的大,要盖好玻片正放在桌面上;若是比空气的小,则要盖好玻片倒放在桌面上。反过来想(逆向思维),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必然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正放在桌面上的气体必然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倒放在桌面上的气体必然是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同学们的逆向思维可以让同学们在做好一道题时,再将未知变为已知,已知变为未知反过来做一做加以训练。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的大。化学简答题的考查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环境污染以及环境保护的知识为一体。同时,还考查同学们的阅读分析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及知识的应用能力等。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就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注重环保教育,将相关知识进行渗透、发散,多方位、多渠道地对同学们进行点拨、指导、训练。使同学们在学习中学会自学,从而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使同学们在学习中学会思考,从而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学会创新。使之做到学以致用,在考试中能充分发挥、开拓提高。 已知SO2能使紫色高锰酸钾溶
液褪色, 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而CO2不能使紫色高锰
酸钾溶液褪色。现将适量某气
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
变浑浊。试小组合作探究该气
体的成分。
猜想题澄清石灰水高锰酸钾稀溶液高锰酸钾稀溶液高锰酸钾浓溶液 ABCD澄清石灰水高锰酸钾稀溶液高锰酸钾稀溶液高锰酸钾浓溶液 BCDA可能是
SO2KMnO4稀溶液KMnO4稀溶液
KMnO4浓溶液
澄清石灰水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