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5张PPT)
中考地理知识复习大全
一、太阳的概况
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相当于 110个地球的直径。
太阳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33万倍, 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太阳的温度: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 表面温度约6000 ℃
太阳的成分:气体(氢和氦)
日地距离: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与 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二、太阳的内部结构和太阳活动
(由内向外)
太阳大气结构
光球层
色球层
日冕层
光球层的太阳活动主要是太阳黑子
太阳黑子: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斑块。
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太阳黑子的大小和多少
二、太阳的内部结构和太阳活动
(由内向外)
太阳大气结构
光球层:太阳黑子
日冕层
色球层
色球层:主要的太阳活动为耀斑和日珥
耀斑
日珥
二、太阳的内部结构和太阳活动
(由内向外)
太阳大气结构
光球层:太阳黑子
色球层
日冕层:
耀斑
日珥
太阳风
日冕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A、扰乱地球上空电离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
B、产生磁暴现象,冲击电网。
C、在地球两极地区上空形成极光。
D、危及星际航行。
E、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质及人类的健康。
当太阳黑子和耀斑活动增强时,太阳光中过强的 紫外线对皮肤造成损伤。
当太阳风过于强烈时,将会……
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
月球体积约为地球的1/49
月球的直径约为3476千米
约为地球直径的1/4
月球质量约为地球的1/81
一、数字月球
38.44万千米 3476千米 1/49 1/81
月球到地球
的平均距离
月球半径
体积为地球的
四十九分之一
质量地球的
八十一分之一
算一算: 一架每小时能飞1000千米的飞机,从地球到月球需要 小时?
384.4
三、月球表面
1、月球形状?
圆形
2、月球表面明暗状况?
明的部分:山脉、高原
暗的部分:平原、低地
3、月球山的形状?
环形山
1.月球的形状:球体
黑暗部分:平原和低地。
明亮部分:山脉和高原
3.月球上的环形山
2.月球表面的明暗情况:
九大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天体按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了太阳系。
太阳系是指什么?
这些天体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排列有序的,
有规律运动的。
九大行星都以由西向东的方向绕太阳公转。
太阳系
观察太阳系各成员与太阳的远近距离及表面特征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
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大多数时间离太阳最远的行星——
体积最大的行星——
体积最小的行星——
最亮的行星——
最暗的行星——
最适宜生命存在的行星——
与地球最相似,被称
为“红色的星球”的行星——
水星
冥王星
木星
金星
冥王星
土星
地球
火星
太阳系家族
哈雷慧星
慧星是由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冰而成的“大冰球”。
彗星
观察彗尾的朝向及长短变化与太阳的关系。
彗尾的朝向始终背向太阳。
离太阳越近,彗尾越长。
运动:绕太阳自东向西转
哈雷慧星
上次出现的时间是1986年,那下次
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最著名的彗星:
哈雷慧星的公转周期是多少年?
76年
2062年
一个小朋友10岁时曾看到哈雷慧星,当他第二次看它时是多少岁?
哈雷慧星
什么是宇宙?
宇
空间
150亿 光年
宙
时间
100多亿 年
宇宙
银河系
河外星系
太阳系
其他恒星系
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
太阳系的组成:
土星的光环是什么组成的?
小石块和小冰块组成的。
太
阳
系
太阳:
太阳系的中心,质量占99.86%
九大行星
水、金、地、火
类地行星
木、土
巨行星
天、海、冥
远日行星
彗星 :
彗核、彗发、彗尾
流星体 和流星
陨星
陨石
卫星
绕各大行星运转的天体
小行星及星际物质
银河系
构成
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大小
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
形状
侧看:中间厚、四周薄的铁饼
俯看:象一个大旋涡,由四条螺 旋状旋臂从中间伸出
地球上看:象一条横贯夜空的银河
太阳系的位置
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一条旋臂上,与银河系的中心相距约3万光年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肉眼
望远镜
人造卫星
航天探测器
载人航天器
下列天体系统的从属关系正确的是( )
A 地月系→太阳系 →星系
B 银河系→太阳系→宇宙
C 银河系→太阳系→星系
D 太阳系→地月系→银河系
宇宙
银河系
河外星系
(星系)
太阳系
地月系
其它
恒星系
其它
行星系
木星赤道附近的大红斑形成原因
一般认为是气体的剧烈运动而形成的旋涡。
彗星
拖着尾巴的星星
(彗核、彗发、彗尾)
彗星是由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冰而成的大冰球
彗核:由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冰组成的大冰球。
彗发:靠近太阳时,彗核的冰物质受热而部分汽化。
彗尾:受太阳风的吹拂,彗发中的部分被吹成彗尾。
观察彗尾的朝向及长短变化与太阳的关系。
彗尾的朝向始终背向太阳。
离太阳越近,彗尾越长。
上次出现的时间是1986年,那下次
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最著名的彗星:
哈雷慧星的公转周期是多少年?
76年
2062年
一个小朋友10岁时曾看到哈雷慧星,当他第二次看它时是多少岁?
哈雷慧星
流星体
太阳系中的一些固体小块
没有烧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球表面,
叫做陨星。
流星:流星体在靠近地球轨道时,有些被地球引力场俘获,在冲入地球大气层时摩擦燃烧,产生一划而过的发光现象,叫“流星”。
流星雨
流星雨
流星雨
一、宇宙
1、宇宙的解释
宇:空间 人类研究能力已达到150亿 光年
宙:时间 人类研究能力已达到100多 亿年
2、宇宙包括
总星系:河外星系
银河系:其他恒星系
太阳系(2000多亿
个恒星系之一):其他行星系
地月星系:月球
(可以结合生命体的结构层次来从小到大的联想)地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
二、太阳系:P112太阳系组成
太阳,行星(大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等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一个天体系统——太阳系。这些天体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排列有序的,有规律运动的。
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其他天体都绕太阳公转。
2、九大行星。
与太阳由近及远:水 金 地 火 木 土 天王 海王 冥王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体积最大的两颗行星:木星和土星
他们的显著特征:都有美丽的光环(土星还是卫星最多的行星)
木星上有大红斑(木星赤道南侧有大红斑,由气体激烈运动形成的旋涡)
思考:土星上的光环是什么?P114图3-44
3、彗星
推着尾巴的星星(彗核、彗发、彗尾)
彗核:是冰物质,包括(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成的冰)形成的大冰球。
彗发:靠近太阳时,彗核的冰物质受热而部分汽化。
彗尾:受太阳风的吹拂,彗发中的部分被吹成彗尾。
彗星运动:绕太阳自东向西转,(画图关键是彗尾的朝向始终背对着太阳),遇到太阳风,离太阳越近,彗尾越强。也就是说,扫帚尾巴越明显,说明太阳风越强,说明太阳活动越频繁(黑子数量多),旱涝灾害言重。
最著名的彗星:哈雷彗星 大约76年一次
4、流星体
流星体:太阳系中有许多绕太阳公转的固体小块,叫流星体。
流星:流星体在靠近地球轨道时,有些被地球引力场俘获,在冲入地球大气层时摩擦燃烧,产生一划而过的发光现象,叫“流星”。
流星群:很多分散的流星体聚集在一起。
流星雨:聚集的流星群冲入大气层燃烧的过程。
陨星:流星或流星雨没有烧尽的部分落到地球表面。
陨石:陨星中,主要由岩石构成的叫陨石,其它还有陨铁。
彗星和流星都是普通的天文现象:
阅读,讨论:恐龙灭绝、外星生命
三、银河系
由恒星(像太阳的恒星有2000多亿颗)和星际物质组成。
1光年=94 608亿千米(距离单位)
银河系直径:10万光年
读图(课件):俯视图、侧视图分别像什么?
宇宙是无限的、均匀的,同时又是有层次的。
河外星系与银河系是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
四、探索宇宙
宇宙是广阔无限的,无始无终的,但我们看到的宇宙始有限的。
P116说明:随着宇宙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宇宙的了解将会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1、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肉眼——望远镜——人造卫星(航天探测器)——载人航天器
旧阶段(地球上) 新阶段(走出地球)
2、探索宇宙的目的,利用宇宙的
(1)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宇航衣,银白),失重状态
(例如太空种子,果实大,但只能种一年)
(2)太阳能资源
(3)矿产资源(如月球)
3、负面影响——太空垃圾
处理:(1)推到其他地方
(2)回收
总 星 系 (宇宙)
{
其它恒星系
太阳系
{
其它行星系
( )
地月系
{
( )
( )
地 球
月 球
宇宙空间结构层次
{
河外星系
(
银河系
1964年7月19日,成功发射了一枚生物火箭。
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1975年11月26日,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
1980年远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2年以后,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
1984年4月8日,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1986年2月1日,我国发射了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
1988年9月7日,中国发射了一颗试验气象卫星“风云1号”。
1999年11月2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艘“神舟号”试验飞船。
2002年3月26日,中国“神州”三号飞船发射成功。
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并于次日成功返回,宇航员杨利伟安然无恙。展望未来,在2010年以前,中国的宇宙飞船将有可能访问月球。
2020年左右,中国将建立自己的空间站。
中国航天
东
西
北
南
东
西
北
南
东
南
西
西
东
地球自转方向
西
东
东
西
北
南
东升
上中天
西落
东
西
北
南
“东倒西歪”
观察实践(农历前半月)
东
南
西
再过12小时呢?
每晚黄昏时分
初一
初四
初八
十二
十五
不可见
东
西
观察实践(农历后半月)
每天清晨时分
南
十六
十九
廿三
廿七
三十
不可见
农历中的阴历成分是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设置的
5.二十四节气:
24节气属于农历部分,根据四季更替(地球公转)划分,24节气是农历中的阳历成分
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的位置是不变的。
制定依据 特 点
阳历
阴阳历
阴历
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依据。
以月相变化周期29.53天为依据。
统一阳历和阴历,
兼顾太阳和月亮。
只顾太阳,
不顾月亮。
只顾月亮,
不顾太阳。
我国的公历
我国的农历,也称夏历,俗称阴历
世界历法种类
我国历法种类
2月4或5日
2月19或20日
3月5或6日
3月20或21日
4月4或5日
4月20或21日
二十四节气(春季)
春雨惊春清谷天
5月5或6日
5月21或22日
6月5或6日
6月21或22日
7月7或8日
7月23或24日
二十四节气(夏季)
夏满芒夏暑相连
8月7或8日
8月23或24日
9月7或8日
9月23或24日
10月8或9日
10月23或24日
二十四节气(秋季)
秋暑露秋寒霜降
11月7或8日
11月22或23日
12月7或8日
12月21或22日
1月5或6日
1月20或21日
二十四节气(冬季)
冬雪雪冬小大寒
春
雨
惊
春
清
谷
天
夏
满
芒
夏
暑
相
连
秋
暑
露
秋
寒
霜
降
冬
雪
雪
冬
小
大
寒
地核
地幔
地壳
碰撞
张裂
六大板块:非洲、美洲、亚欧、印度洋、太平洋、
南极洲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
_____和_____,这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
小结: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1、地球的岩石圈是由六板块拼合而成的.
2、六大板块是不断运动的,在板块与板块
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带.
3、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
碰撞
张裂
形成 山脉
形成 裂谷和海洋
地壳是运动的,
其中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流水、风、冰川是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
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是缓慢和持久的,
主要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
地形部位 等高线分布特点
山顶 等高线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
鞍部 两条等高线的凸出部分相对应
峭壁 等高线重叠成一线
山脊 等高线向海拔较低的地方凸出
山谷 等高线向海拔较高的地方凸出
等高线较密集处为陡坡,等高线较疏处是缓坡。
感受地球
从海洋远方驶来的航船:
从海洋远方驶来的航船:
地球是球形的证据(1)
海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
最后才看不见船的桅杆。
地球是球形的证据(2)
月食时从月亮上看到地球影子的一部分是圆弧形的。
地球是球形的证据(3)
北极星高度角的变化
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
一、地球仪
1、用途:可直观地表现地球面貌和地理事物的分布,能演示地球运动等自然现象。
2、观察地球仪
(1)“一轴两点”
地轴和两极
地轴:从地球内部穿过的固定轴线,它是地球自转的轴线(倾斜与地球公转面成66.5°角)
两极:是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其中北极表示地球的最北端,南极表示地球的最南端。
经线和经度的探究
(2)经线和经度
经线(也称子午线):连接南、北半球。
划分半球的界线: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度数范围:
0°的确定:
度数的变化规律:
半圆
相等
南北
360°
本初子午线
向东向西各180°
20°W、160°E
思考:如何划分东西半球?
划分标准:西经20度,东经160度
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将某一大陆、某一地区或国家认为地划分在两个半球上。
(4)经纬网
①概念: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
②用途:可以准确表示地球表面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50
40
30
30 20 10
A
[练一练]指出下列地点的位置:
20
30
40
B
160 170 180
土壤中含有的非生命物质有
空气:
水:
有机物:
无机盐:
状态
气态
液态
固态
固态
作用
植物根呼吸氧气的来源
植物生长必要的条件
提供养料
固定植物根系,
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
探究结果:
土壤中含有的非生命物质有
(1)空气
(2)水
(3)有机物(腐殖质)
(4)无机盐(矿物质颗粒)
小结
4.在土壤中生活的生物有______ 、 _____和______,构成土壤的非生命物质有______ 、 ______ 、 ________以及无机盐等。其中固体物质主要是_______和____;其中可以为土壤中的动物提供食物的是______;可作植物光合作用养料的是______。
动物
植物
微生物
空气
水
有机物
有机物
无机盐
有机物
水
第一节 土壤中有什么
一、土壤中的生命——土壤生物
1、植物
2、动物:蚯蚓、蜗牛、蜘蛛、漫虫、螨虫、蜈蚣、蚂蚁、老鼠、蝼蛄、马陆等
3、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等
土壤里有什么呢?
土壤结构 土壤生物 位置
枯枝落叶层 小动物 土壤的最表层
上土层 植物根系大量分布,也有土壤生物生物分布
土壤的中层
下土层 少量根系及微生物 土壤的最低层,下面是岩石
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
2. 矿物质颗粒的多少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一、土壤的结构
1.影响因素
矿物质颗粒(主要)
腐殖质
水
空气
分: 砂粒
粉砂粒
黏粒
思考
1.土壤颗粒大小与土壤的空隙大小、 土壤空隙大小与土壤的空气和水的 成分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类别 土壤空隙 空气与水
的含量
砂粒 大 多
粉砂粒 适中 适中
黏粒 小 少
土壤矿物质颗粒越大,土壤的空隙越大,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就越多。
土壤名称 土壤的质地
砂土类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黏土类土壤
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壤土类土壤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三种土壤的质地特点:
土壤名称 性 状
砂土类土壤
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能强,易干旱。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
黏土类土壤
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能差。
壤土类土壤 不太疏松,也不太黏。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宜于耕种。
三种土壤的性状
思考
根据上述三种土壤的结构,你认为:
1._____土壤通气性能最强
2._____土壤透水性能最强
3._____土壤保水性能最强
4._____土壤通气性能最差
砂土类
砂土类
黏土类
黏土类
实验结论:
最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的土壤:壤土类土壤。
实验现象:
壤土类土壤中的植物生长最好。
原因是:壤土类土壤通气、透水,保水、保肥
土壤的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主要与__________有关
土壤中3种土壤颗粒比例
根在土壤中向四处扩散,形成根系.发达的根系不但固定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各种营养物质,还牢牢抓住土壤,保持了水土。
2.须根系主要由( )组成
(A)主根 (B)侧根 (C)不定根 (D)直根
3.农业上常常进行深层施肥,促使根系向土壤深层生长,从而使农作物茁壮成长,这是根据根有( )特点。
(A)向水生长 (B)向肥生长
(C)向地生长 (D)向透气生长
4.地下水位高,植物根系就分布( )
(A)深 (B)浅 (C)窄 (D)不受影响
5.人们在山坡、沙地上造林和种草,是利用根系分布特点来( )
(A)美化环境 (B)保持水土
(C)利用土地 (D)防止风暴
C
B
B
B
引起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
由此可知:
一、土壤资源是有限的
二、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
土壤的污染和过度的开发。
引起土壤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呢?
1.、土壤的污染的原因
(1).化学污染: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
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
可能导致土壤的化学污染,从而破坏
土壤的结构和性质。
(2).生物性污染: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
对土壤产生污染。
(3).物理污染:如核反应带来的辐射性污染
思考:会引起土壤污染的污染物还有哪些?
(一)土壤污染:
(二)土壤的过度开发也是土壤资源受到
破坏的最大威胁之一。
如过度的放牧或者过度的垦荒等导致
水土流失、土壤荒漠化、盐渍化,使
地球上的土壤资源面临危机。
(三)自然因素(如风吹、下雨)也会加剧
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盐渍化等
我国沙漠化现象严重。沙漠化现象最严重
的地区在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
新疆一带,近25年来平均以每年1560
平方米的速度扩展,有近4万平方米耕地
和5万平方米草地受到严重威胁。华北、
西北地区的大中城市生态环境也受到威胁。
目前,频频出现的沙尘暴,也许就是
环境对人类的报复。
2.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 和 。下列不会引起土壤污染的是------------------( )
A、塑料膜使用后不注意回收
B、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C、大量工业废渣排放在土壤里
D、大量植物的枯植败叶烂在田里
过度开发
D
土壤污染
第一章生活中的水
我们又能在地球的哪些地方看得见水呢 ?
第一节 水在哪里
一、地球上水的组成和分布
1.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水的分布:海洋、大气、河流、湖泊、 沼泽、冰川、生物体、地下等
3.水体名称:
分类1: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
分类2:淡水、咸水;
分类3----
你能给这些水分类吗??
4.水体的比例
读书上的图,说说你从中看出什么?
你知道图中三种颜色代表什么?
二、水与生命
谈谈你对水与生命关系的认识。你有哪些知识可以与同学分享的
1.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之一
2.水参与地球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3.不同环境下的生物,对水的适应能力不同。
水在哪里
1.所有的生物都在连续的失去水
2.所有的生物都需要不断补充失去的水
动物:呼吸、排汗、排尿、排便
动物:喝水、摄食
植物:表面蒸发、蒸腾
植物:利用根吸收水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君莫停。……
这首诗的头两句说的是什么,有没有科学道理?
三、水的循环
读图1—10,说说水在自然界中是如何循环的?
蒸发
凝结
凝结
凝结
降水
水汽输送
降水
降水
地表径流
入渗
地下径流
蒸发
植物蒸腾
海洋
蒸发
水汽输送
凝结
降水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江河汇聚
入 渗
练习:
(1)图中数字代表的水循环各环节是: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2)图中水循环的类型是____________,该循环发生的领域是______和______之间。
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海陆间循环
海洋
陆地
1.水循环的过程
途径:海陆间循环(海洋—大气—陆地)
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
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成因:水的三态变化(内因);
太阳辐射、地心引力(外因)
1、轻微:黏膜乾燥,微感口渴,脉搏速度正常,尿液深黄色 2、中度:黏膜相当乾燥,口渴,脉搏速度加快但弱,尿液暗黄色。 3、重度:黏膜如纸般相当乾燥,口渴,昏睡,脉搏速度加快但弱,呼吸急促,无尿液与泪水,休克皮肤苍白。
人体脱水症状
1
2
3
4
2.水循环的重要性(意义):
(a)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 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系统.
(b)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人类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强烈地影响水循环的过程。人类构筑水库,开凿运河、渠道、河网,以及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等,改变了水的原来径流路线,引起水的分布和水的运动状况的变化。农业的发展,森林的破坏,引起蒸发、径流、下渗等过程的变化。城市和工矿区的大气污染和热岛效应也可改变本地区的水循环状况。
人类的活动对水循环有什么影响呢?
3. 水的重要性
想象没有水的世界发生的现象
概括水的用途: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物质,
生命离不开水生活、工农业
生产、交通、卫生、科研等
都离不开水
课堂练习:
1、陆地水是人们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而人类较易利用 的只占淡水总储量度0.3%,它主要包括( )
A、河水、湖泊水、地下水
B、陆地水、冰川、江河水
C、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冰川
D、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2、大气中的水蒸气,主要来自于( )
A、湖泊水的蒸发 B、江河水的蒸发
C、海洋水的蒸发 D、植物的蒸腾作用
D
C
3、目前人类活动可以对水循环施加影响的是( )
A、全球大气的水汽输送 B、全球大气的降水
C、全球陆地地表径流输送 D、局部地区的地表径流输送
4、地球上的水是有限的,但直到现在我们还有可供利用的水,那么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的原因是( )
A、海上内循环 B、大洋循环
C、内陆循环 D、海陆间循环
5、水循环需要动力,那么这个动力来自于( )
A、地球 B、太阳辐射 C、雨 D、海水
6、仙人掌是墨西哥的国花,因为墨西哥沙漠较多。你认为仙
人掌的根系特点是根系_________________。
(发达或不发达;浅或深)
D
D
B
发达且深
7、根据下图完成下面空格
海洋上空
陆地上空
海洋
陆地
C
A
B
D
E
F
(1)海洋水通过B_______,形成大气水,大气水通过A_________
重新落到海洋上,海洋上空的大气水通过C_____________到达陆地
上空,再通过D__________落到陆地上,陆地上的水通过F_______
或________流入海洋中,也可以通过E________形成大气水。
(2)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_______、陆地水和___________之间的
相互转换和运动。
蒸发
降水
水气输送
降水
河流
地下河
蒸发
海洋水
大气水
0
1
2
3
4
5
6
50
100
相对流量
雨量(m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
1
2
1、这条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理由是:
2、请判断图中①、②两条曲线,哪一条是在修筑
大坝后测到的,为什么?
流量的变化和雨量的多少大体一致
雨水
①,受水库调节,流量均匀
小结: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
1、 夏秋季丰富,冬春季短缺,且降水年际变化很大。东南部多,西北部少。
2、我国人均水资源是世界水平的1/4。是世界的缺水国家之一。
小结: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
1、空间上:
时间上:
2、我国人均水资源是世界水平的__。属于贫水国。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夏秋季多,冬春季少
年际变化大
1/4
1、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
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2、工业废水中含有有毒物质
3、农业废水中含有化肥、农药
想一想:
1、怎么样除去水中的杂质?
2、你知道几种污水处理的方法?
A、沉淀法(见P47)
B、过滤法
C、蒸馏法
四、水的净化
方法 原理 适用范围 基本操作 所起作用
沉淀法 根据物质的溶解性 分离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 加入凝聚剂、搅拌、静置 使悬浮颗粒凝聚成大颗粒而沉淀
过 滤放 根据物质的溶解性 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 溶解、过 滤 除去液体中的悬浮颗粒
蒸馏法 根据液体物质的沸点 分离或提纯液态混合物 加热、蒸馏、冷凝 除去液体中已溶解的物质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过滤法的要求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漏斗里液面必须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倾倒液体时,烧杯靠着玻璃棒
玻璃棒末端轻轻靠在三层滤纸一端
漏斗紧靠接收液体的容器内壁
办法 原理 适用范围 基本操作 所起作用
沉淀法
过滤法
蒸馏法
加热,蒸馏、冷凝
分离或提纯液态混合物
液体的沸点不同
溶解,过滤
悬浊液
物质的溶解性不同
加入明矾等凝聚剂,搅拌后静置
悬浊液
物质溶解性不同
除去水中已溶解的物质(直接饮用)
除去水中的悬浮微粒
悬浮微粒凝聚而沉淀
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
如:刮风、下雨、雷电等。
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综合(多年)特征。如:终年高温、四季如春等。
请同学列举一些描述天气或气候的词语并判断是属于哪一种范畴?
今日天气 衢州
13℃~23℃ 晴-多云 相对湿度:60%
风向:东北风 风力:3-4级
说一说:今天的天气状况
由此你可以得到:天气包括哪些要素?
⑴气温降低到一定程度
⑵相对湿度达到100%以上
⑶空气中微小的尘粒
空气上升
冷却降温
水汽凝结
(凝结核)
形成云
云滴增大,形成降水
空气的上升运动(冷却降温)--必要条件
充足的水汽(形成雨滴等)--基本条件
干冰作为人工降雨的主要方式
任务二:根据广州、上海、哈尔滨三地的年气温和降水分布曲线图,分析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
冬季气温低,降水少,夏季气温高,降水多,全年降水比较丰富。但南方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北方,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更大。
任务三:季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结合当地特点)
A、降水充沛,集中夏季,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B、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使我国洪涝和旱灾频发。
C、冬季的低温又常形成寒潮、冻害、暴雪等恶劣天气
乌鲁木齐2004年7月1日至7月6日每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表格
7月1日 7月2 7月3 7月4 7月5 7月6
最高气温 33℃ 34℃ 36℃ 37℃ 36℃ 36℃
最低气温 10℃ 13℃ 13℃ 12℃ 10℃ 11℃
2、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量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季节变化大;但日照充沛。
二、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
⒈夏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稀少,
为干旱各半干旱气候区。
2、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量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季节变化大;但日照充沛。
⒋干旱气候区的生物在行为和形态上的适应性。
⒊干旱气候的利弊:气温较差大,光照时间长,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如棉花、瓜果的生产
如仙人掌粗大的茎和叶刺;抬尾芥虫在大雾的夜里抬起屁股的做法。
温室效应就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现在增加一倍,全球气温将升高3 ℃~5 ℃,两极地区可能升高10 ℃,气候将明显变暖。气温升高,将导致某些地区雨量增加,某些地区出现干旱,飓风力量增强,出现频率也将提高,自然灾害加剧。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气温升高,将使两极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区将面临海水上涨的威胁,甚至被海水吞没。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下撒哈拉牧区曾发生持续6年的干旱。由于缺少粮食和牧草,牲畜被宰杀,饥饿致死者超过150万人。
温室效应
“热岛”现象
日本的东京、大阪等大城市因市区庞大、建筑和人口密集,排热机器繁多,“热岛现象”日益严重。据统计,20世纪的100年中地球历年平均气温上升了约0.6摄氏度,而日本的大城市则上升了2.5摄氏度,其中东京上升了3摄氏度。这使得日本酷热的“热带夜”数量几乎逐年增加。
热岛现象也称“大气热污染现象”。它是指因大城市气温比周边地区气温高,导致气候变化异常和能源消费增大,从而给居民生活和健康带来影响的现象。
寒潮
当很强的冷空气团从高纬向低纬移动,就形成了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冷空气所经之处,将相继出现降温、大风、雨雪或冰冻天气,受影响的范围广。
想一想:寒潮暴发时,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
1、寒潮是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
2、台风:
谈一谈:你对台风了解多少?
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
台风半径有数百公里。台风中心叫台风眼-----风平浪静,云量少;台风眼外侧是狂风暴雨区。
根据以往的经验,台风会造成哪些危害?
台风:
材料二:据了解“云娜”被中国气象局认定为1956年以来登陆中国大陆强度最大的台风。而由温州市委、市政府部署的防御措施正有条不紊地落实中。
说一说:假如你是衢州市长,台风来临时你要怎么做?
作为我们普通市民该怎么做?
台风:
材料:受其影响,预计12日夜里到13日,浙江全省有大雨到暴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其中台风中心经过的附近地区局部有特大暴雨;浙江沿海海面有12级或12级以上的大风,内陆平原地区和江河湖面有9-11级大风,台风中心经过地区有12级以上大风。但在邻近台风经过的几个高温、久旱的地方迎来了丝丝凉意,和丰富雨水。
讨论:台风真是一无是处吗?
过多的雨水可能会引起什么后果?
洪水
材料一: 1998年夏季,中国南方罕见的多雨。持续不断的大雨以逼人的气势铺天盖地地压向长江,使长江无须臾喘息之机地经历了自1954年以来最大的洪水。洪水一泻千里,几乎全流域泛滥。加上东北的松花江、嫩江泛滥,中国全国包括受灾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四省,共有29个省、市、自治区都遭受了这场无妄之灾,受灾人数上亿,近500万所房屋倒塌,2000多万公顷土地被淹,经济损失达1600多亿元人民币。
是我国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说一说: 你知道引发洪水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引发的原因:持续性的暴雨、台风,人类活动。
说一说: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防洪和抗洪措施?
【实验】植被护坡实验
说一说:我们家乡的气候是否在变化?
材料一:据新华网报道,中科院院士、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博士在5月10日的香山科学会议上指出,最近20年,中国气候变暖趋势日益明显,华北等地区已经出现了干旱化趋势。干旱化引起了北方地区近十年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强、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沙尘天气。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发展中国家,荒漠化面积占国土陆地面积比例超过四分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年均净增荒漠化土地2460平方公里,这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面积。
沙尘暴
引起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燃料燃烧排放的废气和烟尘、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生活中燃烧香烟、建筑装饰材料等也会释放一些有毒气体。
( 1) 自然因素(2)人为因素。
空气污染,一般是指人为原因所引起的空气污染。
2、空气中的污染物的来源:
3、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汽车尾气:烟尘、二氧化硫、碳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碳氢化合物等。
4、主要的污染物:
⑵可吸入颗粒物
(说明:天然降水成弱酸性。因为空气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溶于水呈弱酸性)
二、酸雨
1、什么叫酸雨?
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称为酸雨。
二、酸雨
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称为酸雨。(说明:天然降水成弱酸性。因为空气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溶于水呈弱酸性)
1、什么叫酸雨呢?
降水中溶有空气中存在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是硫酸、硝酸, pH越小,酸性越强。
SO2+H2O==H2SO3
2H2SO3+O2==2H2SO4
即 2SO2+2H2O+O2==2H2SO4
酸雨对植物的危害:
酸雨对农作物的危害:
1908
1968
酸雨对建筑物的危害:
3、酸雨的危害
危害健康,水域和土壤酸化,损害农作物和林木生长,危害渔业,腐蚀建筑物、工业设备和文化古迹。
三、保护空气
措施:
1、 控制污染源,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预报
2、发展“绿色工业”,使用洁净无污染的能源
3、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4、工业和城市要合理布局。
我们校园周围的空气怎么样?有什么方法可以使周围的空气更洁净?
地球之“肺”——森林
作用:
1、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2、能吸收烟尘、粉尘
3、能吸收二氧化硫
4、能杀死病菌
净化空气的作用
【拓展阅读】
★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
空气污染指数: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数值形式,分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衢州市城区空气质量周报(2006年3月)
项 目 污 染 分指 数 污染指 数 首要污
染物 级别 质量 描述
SO2 40 56 悬浮物 Ⅱ 良
NO2 25
悬浮物 56
空气质量日报
城市 日 期 污染
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状况
杭州 1220 99 可吸入颗粒物 II 良
杭州 1219 99 可吸入颗粒物 II 良
杭州 1218 148 可吸入颗粒物 Ⅲ 轻度污染
杭州 1217 176 可吸入颗粒物 Ⅲ 轻度污染
杭州 1213 67 二氧化硫 Ⅱ 良
空气污染指数:反映城市空气质量的好坏。
首要污染物: 指污染最重的污染物。
空气质量状况: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污染
例题1:
到2005年,“西气东输”工程将为上海每年送来30亿立方米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它是一种“清洁能源”,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城市煤气中通常含有CO气体,写出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煤气与天然气相比,从安全角度看,煤气的主要缺点————————。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煤气、天然气和氢气中,首选的燃料是 。
氢气(H2)
CH4+2O2===CO2+2H2O
2CO+O2===2CO2
容易造成煤气中毒
你答对了吗
① ② ④
例题2:
下面是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周报,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注:TSP—空气中的飘尘;NOX——氮氧化物,SOX—硫氧化物。
(1)最容易出现酸雨的城市是 。
(2)为减少城市酸雨的产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少用煤作燃料;②采用燃料脱硫技术;③向已酸化的土壤加石灰;④开发新能源
城市 污 染 指 数 首 要 污 染 物 空气质量级别 城市 污 染 指数 首 要 污染 物 空气质量级别
北京 92 TSP Ⅱ 长春 96 TSP Ⅱ
济南 76 TSP Ⅱ 重庆 98 SOX Ⅱ
天津 82 TSP Ⅱ 上海 74 NOX Ⅱ
武汉 83 NOX Ⅱ 贵阳 69 TSP Ⅱ
例3:近年来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与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多有关,请回答以下问题:
(1)空气中二氧化碳主要来源 。
(2)自然界中能消耗二氧化碳的是 作用,写出反应的文字表式 ;
(3)为减缓此现象,你认为最理想的燃料是 ,以水为原料,开发此燃料,你认为应研究的主要课题是 。
(4)汽车尾气(含有CO、SO2与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污染物,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其特点是使CO和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写出CO和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控制城市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方法是 (填写序号):①开发新能源;②使用电动车③植树造林④戴呼吸面具。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氢气
利用太阳能分解水
2CO+2NO===2CO2+N2
①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