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特性
(解析卷)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___,振动停止,发声___.
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作为传声介质;真空____传声.声音在介质中以___的形式向周围传播.www.21-cn-jy.com
3、声速的大小跟________有关,还跟介质的____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____中传播最快,在____中一般比在固体中慢,____中最慢.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 m/s.【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振动,这种振动通过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二、声音的特性
5、音调指声音的____,音调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____;频率越低,音调____.21·世纪*教育网
6、响度指声音的____,响度与发声体的____有关:振幅越大,响度____;响度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___,响度越大.www-2-1-cnjy-com
7、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也能分辨它们,这是因为它们的____不同.不同发声体的____、____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
例1(2016苏州)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D.声音不能在水中传播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产生。
【解析】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此选项错误;B、声音的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此选项正确;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但都需要一定的传播时间.此选项错误;D、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此选项错误.故选B.21*cnjy*com
【答案】B
【变式跟进1】(2016随州)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考点二:声音的传播】
例2(2016无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考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A、声音可以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故A正确;B、声速受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的影响,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故B错误;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振动产生的声可能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可能响度太小、可能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等原因,导致人耳听不到,故D错误.故选:A.21·cn·jy·com
【答案】A
【变式跟进2】(2015柳州)“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对联中所说的三种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来源:21cnj*y.co*m】
A.风声最快 B.雨声最快
C.读书声最快 D.一样快
【考点三:声音的特性】
例3(2016济宁)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中,小希用二胡演奏了《二泉映月》,如图所示.演奏过程中,她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出处:21教育名师】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色
C.声音的音调 D.琴弦的振幅
【考点】声音的特性。
【解答】解:演员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振动发声;当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故选C.
【答案】C
【变式跟进3】(2017怀化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能区分蛙声是根据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
一、选择题
1、(2017兰州4)关于音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音调的高低只与发声体的长度有关
B.“闻其声便知其人”判断的依据就是音调
C.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无关
D.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2、(2017陕西1)物理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1*cnjy*com
A.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响度大
C.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的缘故
D.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2017绵阳4)物理课上,老师用力吹一根较长的塑料吸管的同时,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剪短吸管,如图所示.同学们听到的声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音色不变
B.音调变了
C.是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D.后排同学听到的与前排同学听到的相同
4、(2017柳州8)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5、(2015桂林)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声音又逐渐变大,这个现象说明:()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空气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D.玻璃罩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6、(2017福建1)夏商时期,已有铜制的铃和皮质的鼓.人耳能分辨出铃声和鼓声是根据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7、(2015成都)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2-1-c-n-j-y
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B.超声波具有能量
C.声音从空气传人水中响度会变大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
8、(2016贵阳)用手将正在发音的音叉握住之后,发声立即停止,这是因为:()
A.音叉的振动停止了 B.声音的速度变小了
C.声音的响度变大了?? D.声音的音调变低了
9、(2015梅州)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振动
B.静止不动
C.一直向右运动
D.一直向左运动
10、(2017东营)在旅游景区,导游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如图所示.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提高声音的音调
B.增大声音的响度
C.改变声音的音色
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11、(2017天水1)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的频率越高,响度就越大
C.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D.“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区分的
12、(2016陕西)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版权所有:21教育】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13、(2015常州)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14、(2016长沙)2016年5月21日,长沙“橘洲音乐节”在洋湖湿地公园开唱,“情歌王子”张信哲的倾情演唱,引发现场数千观众大合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
B.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比张信哲的声音传播速度更快
C.歌手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音调
D.现场观众根据响度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
15、(2017成都)如图所示,小秦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他听到的声音不同.这表明:()
A.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B.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16、(2016达州).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B.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小
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
二、填空题
17、(2017昆明)清晨,一觉醒来,听到窗外各种鸟儿欢快的鸣叫,有经验的人能够从这些声音中分辨出雄鸡、喜鹊、画眉……的叫声,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进行辨别的;雄鸡的叫声能够传得比较远,这是它声音的____比较大的缘故.
18、(2017邵阳20)君君同学在游览某文化长廊时拍下了一幅如图所示的古诗碑帖.诗中寒山寺的钟声是通过____传播到客船上.
19、(2017沈阳13)“我是歌手”的比赛现象,吉它手弹奏电吉它时,不断改变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美妙的歌声是通过____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如果把点燃的蜡烛放到音箱附近,烛焰会随着音乐跳动,这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2·1·c·n·j·y
一、选择题
1、(2016泰州靖城中学二模)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中.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C.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音,主要是通过音调辨别
D.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2、(2017深圳信息卷)如图所示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3、(2017永州祁阳县三模)关于声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B.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声纹锁在只有房主说出暗语时,才能被打开,因为它能辨别声音的音调
D.乐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噪声不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4、(2017徐州三模)生活中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5、(2016贵阳模拟)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一现象充分表明:()
A.声音可以从空气中向水中传播
B.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C.声音在水中比空气中传播得快
D.声音在水面发生了反射
6、(2016株洲模拟)CCTV歌手大赛,有一道辨听题:“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哪种乐器演奏的”,这主要考查歌手对乐器的鉴别能力,依据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7、(2017抚顺三模)如图所示,把筷子一端捆上一些棉花制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当上下推动“活塞”时,人们听到声音变化最明显的是哨声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度
8、(2017滨州博兴县模拟)“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下列对钟声的解释,错误的是:()
A.人根据音调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
B.人根据音色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
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
D.钟声是由钟振动产生的
9、(2017武汉黄陂区模拟)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拨动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超高
B.摩托车装上的消声器,可以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
C.逐渐抽出真空罩里的空气,闹钟的声音越来越小
D.开启倒车雷达,可利用次声波定位
10、(2016梅州模拟)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D.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11、(2017北京房山区二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人耳能听到超声波
C.乐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D.有时候振动已经停止,但发声仍然继续
12、(2017聊城阳谷县一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音调
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13、(2017槐荫区一模)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教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21教育网
A.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B.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较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14、(2017无锡江阴二中一模)2013年6月20日,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B.王亚平讲课的声音大是因为她的音调很高
C.王亚平说话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
D.天宫一号里的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
二、填空题
15、(2017日照莒县五中一模)同一个瓶子装水多少不同,敲起来发出的声音____不同.用木棒敲瓶子和嘴吹瓶口发出的声音____不同.21cnjy.com
16、(2017滨州博兴县模拟)中考英语听力测试时,清晰的朗读声是通过____传入耳朵的;考试期间,考场周围禁鸣喇叭,这是在____处减弱噪声.
17、(2017十堰模拟)生活处处有物理,蝉能发出声音是由其腹部下方一层薄薄的发音膜___引起的.门窗关闭后,听到的声音明显变小,这是在声音___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特性
(解析卷)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作为传声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一般比在固体中慢,气体中最慢.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
4、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通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二、声音的特性
5、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 越低 .
6、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7、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也能分辨它们,这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
例1(2016苏州)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D.声音不能在水中传播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产生。
【解析】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此选项错误;B、声音的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此选项正确;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但都需要一定的传播时间.此选项错误;D、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此选项错误.故选B.
【答案】B
【变式跟进1】(2016随州)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解析】发声的音叉振动较弱,不易观察,但可以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被弹起,这样就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故选C.
【答案】C
【考点二:声音的传播】
例2(2016无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解析】A、声音可以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故A正确;B、声速受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的影响,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故B错误;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振动产生的声可能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可能响度太小、可能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等原因,导致人耳听不到,故D错误.故选:A.【出处:21教育名师】
【答案】A
【变式跟进2】(2015柳州)“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对联中所说的三种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
A.风声最快 B.雨声最快
C.读书声最快 D.一样快
【解析】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听到“风声、雨声、读书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是一样的,故选D.
【答案】D
【考点三:声音的特性】
例3(2016济宁)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中,小希用二胡演奏了《二泉映月》,如图所示.演奏过程中,她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色
C.声音的音调 D.琴弦的振幅
【解答】解:演员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振动发声;当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故选C.
【答案】C
【变式跟进3】(2017怀化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能区分蛙声是根据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
【解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能区分蛙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答案】C
一、选择题
1、(2017兰州4)关于音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音调的高低只与发声体的长度有关
B.“闻其声便知其人”判断的依据就是音调
C.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无关
D.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解析】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发声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越高,故AC错误,D正确;“闻其声便知其人”判断的依据就是音色,故C错误.故选D.
【答案】D
2、(2017陕西1)物理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响度大
C.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的缘故
D.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析】A、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故A错误;B、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声音的音调高,故B错误;C、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响度变小的缘故,故C错误;D、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机抽去空气,声音由大变小,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结论.故D正确.故选D.
【答案】D
3、(2017绵阳4)物理课上,老师用力吹一根较长的塑料吸管的同时,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剪短吸管,如图所示.同学们听到的声音:()
A.音色不变
B.音调变了
C.是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D.后排同学听到的与前排同学听到的相同
【解析】AB、吹吸管时发出的声音是靠吸管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不断的剪短,空气柱越短,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其材料没有变,所以音色是不变的,故A错误、B正确;C、据A分析可知,此时的发声是空气柱的振动,不是声带的振动,故C错误;D、后排同学距离老师比较远,故听到响度会变小,而前排同学听到的声音相对较大,故D错误;故选B.
【答案】B
4、(2017柳州8)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解析】A、声音可以在空气、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故A错误;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C、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C正确;D、振动的物体能够发声,但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我们不一定都能听到,如没有介质,响度太小,振动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故D错误.故选C.
【答案】C
5、(2015桂林)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声音又逐渐变大,这个现象说明:()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空气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D.玻璃罩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解析】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传声的介质逐渐减少,所以听到声音逐渐减小,推理得出,把空气抽净,即玻璃罩内是真空时不能听到声音,得出结论为真空不能传声.逆向思考即传声就不能真空,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选A.
【答案】A
6、(2017福建1)夏商时期,已有铜制的铃和皮质的鼓.人耳能分辨出铃声和鼓声是根据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解析】人能辨别出是铜制的铃和皮质的,是因为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故人们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来辨别钟声和鼓声.故选C.
【答案】C
7、(2015成都)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
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B.超声波具有能量
C.声音从空气传人水中响度会变大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
【解析】 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是在振动的.故选A.
【答案】A
8、(2016贵阳)用手将正在发音的音叉握住之后,发声立即停止,这是因为:()
A.音叉的振动停止了 B.声音的速度变小了
C.声音的响度变大了?? D.声音的音调变低了
【解析】因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我住后,音叉不再振动,也就不会再发出声音,故选A.
【答案】A
9、(2015梅州)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A.振动 B.静止不动
C.一直向右运动 D.一直向左运动
【解析】当喇叭振动会发出声音后,声音经过空气传播到肥皂泡处,由于声音有能量可以使肥皂泡产生振动,故选A.
【答案】A
10、(2017东营)在旅游景区,导游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如图所示.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提高声音的音调
B.增大声音的响度
C.改变声音的音色
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解析】扩音器的作用就是把音量放大了,让声音传的更远,声音经过扩音器后响度变大,故选B.
【答案】B
11、(2017天水1)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的频率越高,响度就越大
C.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D.“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区分的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故A正确;B、音调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声音的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故B错误;C、声音传播靠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正确;D、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区分的,故D正确.故选B.2·1·c·n·j·y
【答案】B
12、(2016陕西)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解析】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发声体的振幅不同,从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A错误;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则发声的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因此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是使声音放大,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此时对听到的人来说是乐音,故D正确;故选D.www-2-1-cnjy-com
【答案】D
13、(2015常州)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解析】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故选B.
【答案】B
14、(2016长沙)2016年5月21日,长沙“橘洲音乐节”在洋湖湿地公园开唱,“情歌王子”张信哲的倾情演唱,引发现场数千观众大合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
B.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比张信哲的声音传播速度更快
C.歌手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音调
D.现场观众根据响度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
【解析】A.在演唱会上,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故A正确;B.在同样的环境下,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与张信哲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故B错误;C.歌手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响度,但不能提高声音的音调,故C错误;D.现场观众根据音色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而不是通过响度,故D错误;故选A.
【答案】A
15、(2017成都)如图所示,小秦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他听到的声音不同.这表明:()
A.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B.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解析】尺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1)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2)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所以是探究的是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的关系,故选B.
【答案】B
16、(2016达州).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来源:21cnj*y.co*m】
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B.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小
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
【解析】由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音调相同;偏离原位置程度不相同,因此响度不相同,甲偏离程度大,所以甲的响度大,即音量大.只有D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答案】D
二、填空题
17、(2017昆明)清晨,一觉醒来,听到窗外各种鸟儿欢快的鸣叫,有经验的人能够从这些声音中分辨出雄鸡、喜鹊、画眉……的叫声,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进行辨别的;雄鸡的叫声能够传得比较远,这是它声音的____比较大的缘故.
【解析】不同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能够从这些声音中分辨出雄鸟、喜鹊、画眉……的叫声,这是因为这些鸟发声的音色不同;响度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雄鸡的叫声能够传得比较远,这是它声音的响度比较大的缘故.
【答案】 音色 响度
18、(2017邵阳20)君君同学在游览某文化长廊时拍下了一幅如图所示的古诗碑帖.诗中寒山寺的钟声是通过____传播到客船上.2-1-c-n-j-y
【解析】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
【答案】空气(气体).
19、(2017沈阳13)“我是歌手”的比赛现象,吉它手弹奏电吉它时,不断改变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美妙的歌声是通过____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如果把点燃的蜡烛放到音箱附近,烛焰会随着音乐跳动,这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
【解析】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用手指拨动琴弦使琴弦振动而发声;不断地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从而改变了琴弦振动的快慢,也就改变了声音的音调;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美妙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的.把点燃的蜡烛放到音箱附近,烛焰会随着音乐跳动,这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答案】音调;空气;能量.
一、选择题
1、(2016泰州靖城中学二模)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中.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C.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音,主要是通过音调辨别
D.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解析】A、物体只要振动就能发出声,但不是所有的声我们都能听见,声音响度很小或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我们是听不到声音的.不合题意.B、声音是靠振动而发生的;振动一旦停止,物体也就不能产生声音了.符合题意.C、每个人说话声带都会振动发出声音,但由于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不合题意.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不合题意.故选B.www.21-cn-jy.com
【答案】B
2、(2017深圳信息卷)如图所示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解析】甲图: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乙图: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丙图:太空中没有空气,宇航员不能直接交谈,说明真空不能传声;丁图: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因此声学知识相同的是乙和丙.故选B.【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B
3、(2017永州祁阳县三模)关于声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B.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声纹锁在只有房主说出暗语时,才能被打开,因为它能辨别声音的音调
D.乐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噪声不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真空不能传声,故A正确;B、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B错误;C、声纹锁在只有房主说出暗语时,才能被打开,因为它能辨别声音的音色,故C错误;D、乐音是由于物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噪声是由于物体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故D错误.故选:A.
【答案】A
4、(2017徐州三模)生活中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版权所有:21教育】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解析】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引吭高歌”中的“高”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选B.21*cnjy*com
【答案】B
5、(2016贵阳模拟)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一现象充分表明:()
A.声音可以从空气中向水中传播
B.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C.声音在水中比空气中传播得快
D.声音在水面发生了反射
【解析】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是在振动的,充分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选B.
【答案】B
6、(2016株洲模拟)CCTV歌手大赛,有一道辨听题:“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哪种乐器演奏的”,这主要考查歌手对乐器的鉴别能力,依据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解析】因为每种乐器发声的材料或结构都不相同,因此会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因此我们可以根据音色辨别是何种乐器;故选C.
【答案】C
7、(2017抚顺三模)如图所示,把筷子一端捆上一些棉花制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当上下推动“活塞”时,人们听到声音变化最明显的是哨声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度
【解析】吹哨子时,管内空气柱因发生振动会产生声音,当推拉活塞时,空气柱的长度发生改变,因此空气柱的振动快慢会发生改变,所以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故选B.21cnjy.com
【答案】B
8、(2017滨州博兴县模拟)“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下列对钟声的解释,错误的是:()
A.人根据音调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
B.人根据音色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
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
D.钟声是由钟振动产生的
【解析】AB、不同材料的物质发声结构不同,所以钟发出的声音音色与其它的物质发声的音色不同,所以客船上的人是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故A错误,B正确;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的,故C正确;D、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故选A.
【答案】A
9、(2017武汉黄陂区模拟)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拨动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超高
B.摩托车装上的消声器,可以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
C.逐渐抽出真空罩里的空气,闹钟的声音越来越小
D.开启倒车雷达,可利用次声波定位
【解析】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拨动时振动的频率越慢,音调越低,故A错误.B、摩托车装上的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逐渐抽出真空罩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越来越小,故C正确.D、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因为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强的特点,利用回声定位工作的,不是利用电磁波,故D错误.故选C.21·cn·jy·com
【答案】C
10、(2016梅州模拟)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D.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解析】A.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不符合题意;B.小鸟的“唧唧”声也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不符合题意;C.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是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不符合题意;D.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说明水能够传播声音,符合题意;故选D.21·世纪*教育网
【答案】D
11、(2017北京房山区二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人耳能听到超声波
C.乐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D.有时候振动已经停止,但发声仍然继续
【解析】A、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故A错误;B、超声波不在人耳朵的听觉范围之内,故B错误;C、乐音的三个要素是音调、响度和音色(音品),故C正确;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故D错误.故选C.
【答案】C
12、(2017聊城阳谷县一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音调
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解析】A、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熟悉的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色不同的原因.故A正确;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空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即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快慢,故是为了改变音调,故B错误; 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D、超声波也是声波,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故选A. 21教育网
【答案】A
13、(2017槐荫区一模)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教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21*cnjy*com
A.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B.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较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解析】体育老师发出指令声音后,由于近处的同学听到的声音响度大,所以听得清楚些;而远处的同学听得的声音响度小,所以听的不清楚;故选B.
【答案】B
14、(2017无锡江阴二中一模)2013年6月20日,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B.王亚平讲课的声音大是因为她的音调很高
C.王亚平说话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
D.天宫一号里的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
【解析】A、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A错误;B、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响度大,故B错误;C、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故C正确;D、声音在空气里的传播速度是340m/s,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故选:C.
【答案】C
二、填空题
15、(2017日照莒县五中一模)同一个瓶子装水多少不同,敲起来发出的声音____不同.用木棒敲瓶子和嘴吹瓶口发出的声音____不同.
【解析】敲打瓶子时,声音主要是瓶子和水柱振动发出的,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音调越低,因此同一个瓶子装水多少不同,敲起来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把嘴贴在瓶口吹气,声音主要是由瓶内水上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出的,敲打瓶子时,声音主要是瓶子和水柱振动发出的,则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答案】音调;音色.
16、(2017滨州博兴县模拟)中考英语听力测试时,清晰的朗读声是通过____传入耳朵的;考试期间,考场周围禁鸣喇叭,这是在____处减弱噪声.
【解析】(1)声音靠介质传播,清晰的朗读声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2)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空气;声源.
17、(2017十堰模拟)生活处处有物理,蝉能发出声音是由其腹部下方一层薄薄的发音膜___引起的.门窗关闭后,听到的声音明显变小,这是在声音___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解析】物体振动而发声,蝉能发声是由其腹部下方一层薄薄的发音膜振动发出的;门窗关起来,教室外面的声音在传入教室的过程中遇到关着的门窗会被反射回去并逐渐减弱,所以属于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振动;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