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8】物理3年中考2年模拟专题复习学案 1.2 声音的利用 噪声危害和防止(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18】物理3年中考2年模拟专题复习学案 1.2 声音的利用 噪声危害和防止(原卷+解析卷)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1-10 15:17:59

文档简介

1.2 声音的利用 噪声危害和防止
一、 声音的利用
1、声的利用:(1) 可以利用声音传递____,如回声定位,“B”超,雷达,汽车上的倒车雷达等;(2)可以利用声音传递____,如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清洗器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又传入人耳的声音.人耳区分开回声和原声的最短时间间隔是___s.即人到障碍物的距离必须在____以上,才能听到自己讲话的回声;否则,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比如:同学们在空教室讲话比在操场上讲话声音要洪亮,就是这个原因.【来源:21cnj*y.co*m】
3、频率:发声体每秒内振动的____叫频率,单位为____,符号为___。大多数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从___Hz到____Hz.高于____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___Hz的声音叫次声波.21*cnjy*com
二、噪声的危害和防止
4、噪声的定义:(1) 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__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 环保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____、 学习 和___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5、人们以____(符号为___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____ 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6、控制噪声的途径:(1)从声源处控制, 防止噪声____; (2)在传播过程中控制,阻断噪声的____; (3)在人耳处控制,防止噪声________ .
.:()____
【考点一:声音的利用】
例1(2017呼和浩特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声也是一种波,而且能够传递能量
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外科医生常利用超声波的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在教室周围植树,是一种让学生免除噪声干扰很有效的方法
【考点】声音的利用;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A、声也是一种波,声波能传递能量,故A正确;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错误;C、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正确;D、在校园内植树可以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一种让学生免除噪声干扰很有效的方法,故D正确.故选B.
【答案】B
【变式跟进1】(2017宜昌1)以下事例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A.将超声波应用到倒车雷达
B.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病情
C.利用次声波判断地震方位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考点二:超声和次声】
例2(2017广东1)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85—1100Hz
B.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5—50000Hz
C.蝙蝠能听到次声波
D.大象能听到超声波
【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本题作答时应注意把人和各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分清楚,再对照次声波的频率范围(小于20Hz),超声波的频率范围(大于20000Hz)即可找出答案。
【答案】B
【变式跟进2】(2016荆门)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 D.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
【考点三:噪声及其危害】
例3(2017郴州5)噪声已成为现代城市环境污染重要因素之一.下列措施不能直接减弱噪声的是:()
A.在道路两旁、建筑物周围植树
B.给摩托车、汽车的排气管安装消声器
C.在城市主要道路两旁安装噪声监测仪
D.纺织工人在车间工作时戴上耳罩
【考点】控制噪声的途径。
【解析】A、在道路两旁、建筑物周围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A不符合题意;B、排气管上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B不符合题意;C、噪声监测仪只能检测声音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D、在纺织车间戴上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C
【变式跟进3】(2017天津)如图所示,纺纱工人工作时戴着防噪声的耳罩,这是为了:()
A.防止噪声产生
B.监测噪声强弱
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选择题
1、(2016乐山)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2、(2017乌鲁木齐)海豚能够发出超声波,老虎能够发出次声波.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超声波听起来比较高亢
B.次声波听起来比较低沉
C.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D.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
3、(2016郴州)下列实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D.超声波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
4、(2016凉山)白天你的邻居装修房子十分吵闹,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下列措施中哪一个是合理可行的:()
A.叫邻居不装修房子 B.将家中音响声音开到最大
C.赶快将家中的门窗光闭 D.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5、(2016广安)请你细心体会,在下列场景内,属于噪音的是(  )
A.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
B.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音乐声
C.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21世纪教育网
D.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广播声
6、(2016厦门)以下措施中,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厦门岛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B.鼓浪屿禁止商家导游使用扩音器
C.地铁施工时给机器加润滑油
D.部分BRT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
7、(2015泉州)下列防治噪声的事例中,属于从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A.临街房子的窗户装上双层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城市高架桥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D.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带有耳罩
8、(2016淮安)生活中经常需要控制噪声,以下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道路两旁载行道树 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
C.机场员工佩戴耳罩 D.建筑工地限时工作
9、(2017武汉2)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
B.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10、(2017海南)为了同学们顺利进行中考,考务工作非常细致,用物理知识解释相关做法,正确的是:()www-2-1-cnjy-com
A.用广播指令,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调节广播音量,是调节音调的高低
C.用广播指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禁止喧哗,是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
11、(2017遵义2)下列措施中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的是:()
A.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 B.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C.燃放鞭炮时用手捂住双耳 D.剧院内墙用吸音材料装饰
12、(2016新疆)如图所示,下列措施中不是为了减弱噪声的是:()
13、(2015吉林)听到考试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
A.铃声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B.铃声能传递能量
C.铃声属于噪声 D.铃声能传递信息
14、(2017鄂州1)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的禁鸣喇叭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21教育网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15、(2016南平)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
A.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
B.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
16、(2016宜昌)为了减少环境噪声对教室内学生的干扰,以下方法无效的是:()
A.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B.在教室周围植树
C.上课时关闭门窗 D.学校路段禁止鸣笛
二、填空题
17、(2015河南)教室的楼道上张贴有如图l所示的标志,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____的大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____处减弱噪声。2-1-c-n-j-y
18、(2016莆田)请你列举一个超声波应用的实例:____________.
19、(2017江西2)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而产生的,当人在雪山中大声说话时,因为声音能传递____,所以就有可能诱发雪崩.21*cnjy*com
20、(2017黄冈8)学校在“5?12”汶川大地震纪念日举行防震逃生演练,同学们听到广播中的警报声迅速离开教室,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声波是通过____传到同学们的耳朵中.【出处:21教育名师】
一、选择题
1、(2016齐齐哈尔龙沙区三模)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
B.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D.声呐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的
2、(2016肇庆市颂德中学二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C.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响声越大
D.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3、(2016河源实验学校模拟)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的方法中有效、合理的是:()2·1·c·n·j·y
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4、(2016敦煌三模)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A.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能传递信息
5、(2017西安蓝田县高堡初中模拟)如图所示的各种控制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www.21-cn-jy.com
A.市区禁止鸣笛
B.体育馆的顶部用吸音材料制成特殊形状的结构
C.机场地勤人员头戴耳罩进行工作
D.摩托车排气筒安装消声器
6、(2017武汉外国语学校模拟)晚上小明在房间里学习,客厅里传来讨厌的电视声音,他关上自己的房门后,安静了许多,他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B.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C.阻断噪声的传播 D.以上三种方法都有
7、(2017常德市澧县三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信息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8、(2017永州祁阳县三模)关于声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利用声能够传递能量
B.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声纹锁在只有房主说出暗语时,才能被打开,因为它能辨别声音的音调
D.乐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噪声不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9、(2017扬州市树人学校一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高速公路边的隔音板可以阻断噪声传播
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D.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10、(2017临沂模拟)下列对图中四幅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图在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用无线电才能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B.乙图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丙图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
D.丁图B超检查身体应用声能传递信息
11、(2017无锡锡北片一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13、(2017北京平谷区二模)下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用“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C.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D.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
12、(2017北京门头沟区二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
B.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人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所发出的声音,主要依据音调的不同
D.闹市中关紧门窗,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4、(2017黄冈模拟)下列关于声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人们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超声波来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C.小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
D.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阻断噪声传播
二、填空题
15、(2016辽宁省丹东十中、十九中二模)中考期间,为了不影响考生答卷,考场附近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发声体________产生的.21cnjy.com
16、(2016泰州泰兴实验中学二模)考场上卷纸翻动的声音是卷纸____产生的;监考老师在巡视过程中始终保持稳步轻声,这是在____处减弱噪声的.www.21-cn-jy.com
17、(2017德州乐陵市一模)“广场舞”近期在各地频频引发“扰民”争议,让广受中老年人欢迎的广场辫成了众矢之的.针对这种现象,山东济南一社区居民巧妙地将广场舞改成“耳机舞”,在跳广场舞时用无线耳麦取代大喇叭.既不耽误锻炼,也除去了“扰民”的烦恼,可谓一举多得.用无线耳麦取代大喇叭,是从________环节,防治噪声.
18、(2017苏州昆山市一模)“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和“鸟”叫声的区分依据的是声音的____不同;茂密的森林有吸声和消声的作用,是在________控制噪声.21·cn·jy·com
19、(2017抚顺三模)击鼓传花是大家熟悉的游戏,游戏的人是通过鼓响来判断是否停止传花.这说明鼓声能______;人们听到的鼓声是由鼓面____而产生的,通过____传到游戏的人耳中.21·世纪*教育网
20、(2017扬州市三模)某市的《中考期间禁噪方案》中规定:6月16日至6月18日中考期间各考点的噪声不超过45____(填单位).正在家中复习功课的小明,听到窗外传来了音乐声,他根据听到声音的 音色 判断出这是钢琴声,根据听到声音的____判断出钢琴离自己的远近.于是关上窗户,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版权所有:21教育】
 
1.2 声音的利用 噪声危害和防止
解析卷
一、 声音的利用
1、声的利用:(1) 可以利用声音传递 信息 ,如回声定位,“B”超,雷达,汽车上的倒车雷达等;(2)可以利用声音传递 能量 ,如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清洗器等。
2、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又传入人耳的声音.人耳区分开回声和原声的最短时间间隔是0.1s.即人到障碍物的距离必须在17m以上,才能听到自己讲话的回声;否则,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比如:同学们在空教室讲话比在操场上讲话声音要洪亮,就是这个原因.
3、频率:发声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为赫兹,符号为Hz。大多数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从20Hz到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二、噪声的危害和防止
4、噪声的定义:(1) 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 无规则 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 环保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 休息 、 学习 和 工作 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 干扰 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5、人们以 分贝 (符号为 dB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0 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6、控制噪声的途径:(1)从声源处控制, 防止噪声 产生 ; (2)在传播过程中控制,阻断噪声的 传播 ; (3)在人耳处控制,防止噪声 进入耳朵 .
.:()____
【考点一:声音的利用】
例1(2017呼和浩特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声也是一种波,而且能够传递能量
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外科医生常利用超声波的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在教室周围植树,是一种让学生免除噪声干扰很有效的方法
【考点】声音的利用;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A、声也是一种波,声波能传递能量,故A正确;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错误;C、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正确;D、在校园内植树可以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一种让学生免除噪声干扰很有效的方法,故D正确.故选B.
【答案】B
【变式跟进1】(2017宜昌1)以下事例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A.将超声波应用到倒车雷达
B.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病情
C.利用次声波判断地震方位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解析】A、将超声波应用到倒车雷达,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错误;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B错误;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错误;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D正确.故选D.
【答案】D
【考点二:超声和次声】
例2(2017广东1)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85—1100Hz
B.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5—50000Hz
C.蝙蝠能听到次声波
D.大象能听到超声波
【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本题作答时应注意把人和各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分清楚,再对照次声波的频率范围(小于20Hz),超声波的频率范围(大于20000Hz)即可找出答案。
【答案】B
【变式跟进2】(2016荆门)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 D.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
【解析】A、次声波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故A错误;B、次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快,故C错误;D、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由于次声波的频率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人听不到,故D错误.故选A.
【答案】A
【考点三:噪声及其危害】
例3(2017郴州5)噪声已成为现代城市环境污染重要因素之一.下列措施不能直接减弱噪声的是:()
A.在道路两旁、建筑物周围植树
B.给摩托车、汽车的排气管安装消声器
C.在城市主要道路两旁安装噪声监测仪
D.纺织工人在车间工作时戴上耳罩
【考点】控制噪声的途径。
【解析】A、在道路两旁、建筑物周围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A不符合题意;B、排气管上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B不符合题意;C、噪声监测仪只能检测声音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D、在纺织车间戴上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1·c·n·j·y
【答案】C
【变式跟进3】(2017天津)如图所示,纺纱工人工作时戴着防噪声的耳罩,这是为了:()
A.防止噪声产生
B.监测噪声强弱
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解析】防止噪声的三种途径是: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题中纺纱工人工作时戴着防噪声的耳罩,这是为了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故本题正确选项是C。【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C
选择题
1、(2016乐山)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解析】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探伤,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D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D
2、(2017乌鲁木齐)海豚能够发出超声波,老虎能够发出次声波.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超声波听起来比较高亢
B.次声波听起来比较低沉
C.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D.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
【解析】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低于20H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叫超声波;由于超声波、次声波的频率都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人听不到,故AB错误;次声波和超声波都是声波,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故C正确,D错误;故应选C。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C
3、(2016郴州)下列实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D.超声波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
【解析】A、用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工件是否完好,使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不符合题意;B、医生用“超声”排石,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特点.符合题意;C、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疾病,是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D、超声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说明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故选B.21*cnjy*com
【答案】B
4、(2016凉山)白天你的邻居装修房子十分吵闹,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下列措施中哪一个是合理可行的:()
A.叫邻居不装修房子 B.将家中音响声音开到最大
C.赶快将家中的门窗光闭 D.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解析】A、叫邻居不装修房子可以在噪声的产生减弱噪声,但不合理;B、将家中音响声音开到最大,更加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不可行;C、关紧门窗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合理可行;D、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检测出声音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不可行;故选C.www.21-cn-jy.com
【答案】C
5、(2016广安)请你细心体会,在下列场景内,属于噪音的是(  )
A.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
B.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音乐声
C.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21世纪教育网
D.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广播声
【解析】A.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是球迷们激动之举,不是噪声,此项不符合题意;B.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音乐声,由于是震耳欲聋的,这种声音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所以是噪声,此项符合题意; C.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在歌舞厅里人们愿意去欣赏,不是噪声,此项不符合题意; D.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广播声是为了方便人们,不是噪声,此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B
6、(2016厦门)以下措施中,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厦门岛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B.鼓浪屿禁止商家导游使用扩音器
C.地铁施工时给机器加润滑油
D.部分BRT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
【解析】AB项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C项是减小摩擦力的,与噪声无关;D项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应选D。21cnjy.com
【答案】D
7、(2015泉州)下列防治噪声的事例中,属于从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A.临街房子的窗户装上双层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城市高架桥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D.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带有耳罩
【解析】试题分析:装双层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防治的,故A错;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的,所以B正确;建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C错;带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的,故D错;应选B。21·cn·jy·com
【答案】B
8、(2016淮安)生活中经常需要控制噪声,以下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道路两旁载行道树 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
C.机场员工佩戴耳罩 D.建筑工地限时工作
【解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道路两旁载行道树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戴上防噪声的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限制建筑工地的工作时间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应选A。
【答案】A
9、(2017武汉2)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
B.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解析】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错误; B、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B错误;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C正确;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C.
【答案】C
10、(2017海南)为了同学们顺利进行中考,考务工作非常细致,用物理知识解释相关做法,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用广播指令,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调节广播音量,是调节音调的高低
C.用广播指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禁止喧哗,是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
【解析】用广播指令,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故A错误;调节广播音量,是调节声音的大小,即响度,故B错误;用广播指令传达一些信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禁止喧哗,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D错误;故应选C。www-2-1-cnjy-com
【答案】C
11、(2017遵义2)下列措施中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的是:()
A.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 B.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C.燃放鞭炮时用手捂住双耳 D.剧院内墙用吸音材料装饰
【解析】A、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B、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C、燃放鞭炮时捂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剧院内墙用吸引材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B.2-1-c-n-j-y
【答案】B
12、(2016新疆)如图所示,下列措施中不是为了减弱噪声的是:()
【解析】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可以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可以在耳朵处减弱。故选项A、B、C均可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环境质量检测仪可以检测噪声,不能减弱噪声,D符合题意为答案。
【答案】D
13、(2015吉林)听到考试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
A.铃声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B.铃声能传递能量
C.铃声属于噪声 D.铃声能传递信息
【解析】同学们开始答卷是因为听到的铃声,这里的铃声就是一种信息,同学们接收到了这种信息,故本题中的铃声主要是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选D
【答案】D
14、(2017鄂州1)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的禁鸣喇叭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解析】图示含义为禁止鸣笛,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不合题意.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合题意.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合题意.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D
15、(2016南平)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
A.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
B.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
【解析】减弱噪声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1·世纪*教育网
【答案】C
16、(2016宜昌)为了减少环境噪声对教室内学生的干扰,以下方法无效的是:()
A.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B.在教室周围植树
C.上课时关闭门窗 D.学校路段禁止鸣笛
【解析】A、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见,不是有效的办法,符合题意;B、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有效的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方法有效,不符合题意;C、把教室的门窗关紧,可以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方法有效,不符合题意;D、学校路段禁止鸣笛,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方法无效,不符合题意;故选A.21教育网
【答案】A
二、填空题
17、(2015河南)教室的楼道上张贴有如图l所示的标志,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____的大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____处减弱噪声。
【解析】试题分析: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响度,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音。【版权所有:21教育】
【答案】响度 声源
18、(2016莆田)请你列举一个超声波应用的实例:____________.
【解析】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且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1)B超:通过超声来探测胎儿的发育状况,利用了超声波的穿透能力强的特点;(2)超声波清洗:声音可以传播能量,并且超声波的频率很高,超声波清洗就是利用超声波高频冲击;(3)超声波测距离:超声波的方向性好,遇到障碍物易反射,声呐利用超声波来探测潜艇、鱼群的位置;(4)超声波探伤:利用了超声波穿透能力强的特点。
【答案】超声波测距、 超声波清洗、 B超、 超声波探伤
19、(2017江西2)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而产生的,当人在雪山中大声说话时,因为声音能传递____,所以就有可能诱发雪崩.
【解析】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人在雪山中大声说话时,由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往往会引起积雪层雪崩,造成危险.
【答案】振动;能量.
20、(2017黄冈8)学校在“5?12”汶川大地震纪念日举行防震逃生演练,同学们听到广播中的警报声迅速离开教室,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声波是通过____传到同学们的耳朵中.
【解析】(1)同学们听到广播中的警报声迅速离开教室,获取了信息,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在这里是通过空气来传播的.
【答案】信息;空气.
一、选择题
1、(2016齐齐哈尔龙沙区三模)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
B.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D.声呐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的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发声体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A正确;B、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音源处减弱噪声的,故B正确;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C正确.D、声呐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D错误.故选D.【出处:21教育名师】
【答案】D
2、(2016肇庆市颂德中学二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C.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响声越大
D.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解析】A、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说法错误;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340m/s,在真空中不能传播,说法错误;C、发声体的振动频率高,音调越高,说法错误;D、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说法正确.故选D.
【答案】D
3、(2016河源实验学校模拟)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的方法中有效、合理的是:()
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解析】A、老师讲话时声音要大一些,后面的学生能听到老师的声音,但不是解决办法的根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学生戴耳罩虽然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见,不是合理的办法,不符合题意;C、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有效的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选项正确,符合题意;D、安装噪声监测器只会测出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C
4、(2016敦煌三模)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A.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能传递信息
【解析】A、因为太空中是没有空气的,宇航员需要靠无线电来对话,说明真空中不能传声,故A错误.B、手指按在小提琴弦的不同位置,就会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C、道路两旁建有隔音墙,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D、利用B超检查人体疾病就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故D正确.故选D.
【答案】D
5、(2017西安蓝田县高堡初中模拟)如图所示的各种控制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21*cnjy*com
A.市区禁止鸣笛
B.体育馆的顶部用吸音材料制成特殊形状的结构
C.机场地勤人员头戴耳罩进行工作
D.摩托车排气筒安装消声器
【解析】A、市区禁止鸣笛是从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B、体育馆的顶部用吸音材料制成特殊形状的结构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C、机场地勤人员头戴耳罩进行工作可以在噪声的接受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D、摩托车排气筒安装消声器是从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B
6、(2017武汉外国语学校模拟)晚上小明在房间里学习,客厅里传来讨厌的电视声音,他关上自己的房门后,安静了许多,他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来源:21cnj*y.co*m】
A.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B.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C.阻断噪声的传播 D.以上三种方法都有
【解析】解:晚上小明在房间里学习,客厅里传来讨厌的电视声音,他关上自己的房门后,安静了许多,其中关上门窗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选C.
【答案】C
7、(2017常德市澧县三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信息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解析】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不同的发声体,故A正确;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C、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故D错误.故选A.
【答案】A
8、(2017永州祁阳县三模)关于声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利用声能够传递能量
B.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声纹锁在只有房主说出暗语时,才能被打开,因为它能辨别声音的音调
D.乐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噪声不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解析】A、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结石,利用了声具有能量并且能够传递能量,故A正确;B、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B错误;C、声纹锁在只有房主说出暗语时,才能被打开,因为它能辨别声音的音色,故C错误;D、乐音是由于物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噪声是由于物体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故D错误.故选:A.
【答案】A
9、(2017扬州市树人学校一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高速公路边的隔音板可以阻断噪声传播
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D.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解析】A、物体只要振动就能发出声,但不是所有的声我们都能听见,声音响度很小或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我们是听不到声音的,选项A说法错误;B、高速公路边的隔音板可以阻断噪声传播,选项B说法正确;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选项C说法错误;D、声音能够传递能量,选项D说法错误;.故选B.
【答案】B
10、(2017临沂模拟)下列对图中四幅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图在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用无线电才能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B.乙图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丙图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
D.丁图B超检查身体应用声能传递信息
【解析】A、因为太空中是没有空气的,宇航员需要靠无线电来对话交谈,说明真空中不能传播,故A正确.B、调节琴弦的松紧,就会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所以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C、道路两旁建有隔音墙,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D、利用超声波检查人体疾病就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故D正确.故选B.
【答案】B
11、(2017无锡锡北片一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解析】A、“闻其声而知其人”说的是听到声音就可以知道是哪个人,音色指的是声音的特色,不同人的音色是不同的,根据不同的音色可以辨别是哪位熟人. B、敲锣时用力越大,锣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锣声响度越大,与音调无关; C、“禁鸣喇叭”不让汽车放出声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D、声波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发声体振动快,可以清除体内的结石.故选:D.
【答案】D
12、(2017北京门头沟区二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
B.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人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所发出的声音,主要依据音调的不同
D.闹市中关紧门窗,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解析】A、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可以在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故A正确;B、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所以能够辨别不同乐器所发出的声音,故C错误;D、闹市中关紧门窗,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A.
【答案】A
13、(2017北京平谷区二模)下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用“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C.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D.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
【解析】A、道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A错误;B、“B超”即超声诊断仪,“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故B正确;C、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宇航员对话需借助无线电设备,故C错误;D、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故D错误.故选B.
【答案】B
14、(2017黄冈模拟)下列关于声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人们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超声波来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C.小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
D.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阻断噪声传播
【解析】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音叉的振幅是不同的,所以是为了探究音调与响度的关系,故A错误;B、地震发生时伴随着次声波的产生,人们可以用声学仪器接收到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故B错误;C、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的,故C正确;D、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C.
【答案】C
二、填空题
15、(2016辽宁省丹东十中、十九中二模)中考期间,为了不影响考生答卷,考场附近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发声体________产生的.
【解析】考场周围禁止鸣笛、禁止施工,即从声源出禁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乐音是发声体做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噪声是由于发声体的无规则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答案】声源处;无规则振动.
16、(2016泰州泰兴实验中学二模)考场上卷纸翻动的声音是卷纸____产生的;监考老师在巡视过程中始终保持稳步轻声,这是在____处减弱噪声的.www.21-cn-jy.com
【解析】考场上卷纸翻动的声音由于卷纸振动产生的;监考老师在巡视过程中始终保持稳步轻声,是防止发出声音,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振动;声源.
17、(2017德州乐陵市一模)“广场舞”近期在各地频频引发“扰民”争议,让广受中老年人欢迎的广场辫成了众矢之的.针对这种现象,山东济南一社区居民巧妙地将广场舞改成“耳机舞”,在跳广场舞时用无线耳麦取代大喇叭.既不耽误锻炼,也除去了“扰民”的烦恼,可谓一举多得.用无线耳麦取代大喇叭,是从________环节,防治噪声.
【解析】用无线耳麦取代大喇叭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耳机的功能主要是将接收器传送来的信号转化为声音再传到人的耳朵里.
【答案】声音的产生.
18、(2017苏州昆山市一模)“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和“鸟”叫声的区分依据的是声音的____不同;茂密的森林有吸声和消声的作用,是在________控制噪声.
【解析】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和“鸟”叫声的区分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色判断的;在茂密的森林有吸声和消声的作用,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音色;传播过程中
19、(2017抚顺三模)击鼓传花是大家熟悉的游戏,游戏的人是通过鼓响来判断是否停止传花.这说明鼓声能______;人们听到的鼓声是由鼓面____而产生的,通过____传到游戏的人耳中.
【解析】鼓声可以传递信息;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再通过空气向四周传播开来,观众听到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答案】传递信息;振动;空气.
20、(2017扬州市三模)某市的《中考期间禁噪方案》中规定:6月16日至6月18日中考期间各考点的噪声不超过45____(填单位).正在家中复习功课的小明,听到窗外传来了音乐声,他根据听到声音的 音色 判断出这是钢琴声,根据听到声音的____判断出钢琴离自己的远近.于是关上窗户,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
【考点】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音色;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1)《中高考期间禁噪方案》规定了中高考期间各考点的噪声等级,即各考点的噪声不超过45分贝(dB).(2)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小明根据音色分辨出是钢琴的声音;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大致判断钢琴声离他的远近.(3)他关上窗户,阻断了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
【答案】分贝(dB);音色;响度;传播过程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