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萧城二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萧城二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1-10 10:4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测试卷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轩邈(miǎo) 黔娄(qián) 晏如(yàn) 宫阙(quē)
B.媵人(yìng) 烨然(yè) 绮户(qǐ) 叱咄(duō)
C.曳屣(yì) 缊袍(wēn) 负箧(qiè) 皲裂(jūn)
D.泠泠(līng) 衔觞(shāng) 寥落(liáo) 箪瓢(chán)
2、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水皆缥碧(青白色) 铁未销(销蚀)
B.右备容臭(香气) 把酒(端起)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候) 何许人(处所)
D.衔觞赋诗(酒杯) 负势竞上 (背负)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四支僵劲不能动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同舍生皆被绮绣
食之不能尽其才
4、对下列各句朗读的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5、理解文言句意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A.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B.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译文:环绕四周都是萧条的景色,不能遮蔽大风和烈日。
C.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译文:这话说的大概就是这类人吧?
D.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6、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
A.《送东阳马生序》——《宋学士文集》——宋濂(明初文学家)
B.《马说》——《韩愈文选》——韩愈(唐代文学家)
C.《与朱元思书》——《吴均文选》——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D.《五柳先生传》——《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文学家)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4分)
7、①鸢飞戾天者, ; ,窥谷忘反。
②负势竞上, 。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 。
④苏轼《水调歌头》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 , 。
⑤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阐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个哲理的诗句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⑥《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都城由盛到衰,令人伤心的句子是: , 。21教育网
8、默写刘禹锡的《赤壁》
, 。21cnjy.com
, 。21·cn·jy·com
三、古文阅读 (共39分)
(一)阅读《五柳先生传》(14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www.21-cn-jy.com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2·1·c·n·j·y
9、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造饮辄尽( ) (2)性嗜酒( )
(3)亲旧知其如此( ) (4)晏如也(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0、指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2 分)( )???????????
A、许?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期 期在必醉 陈太丘与友期
? C、会? 每有会意??? 会宾客宴?????????????
D、之 或置酒而招之 又数刀毙之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译文: 21·世纪*教育网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 www-2-1-cnjy-com
12、“好读书,不求甚解“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今天,句意有了什么变化?(2分)
2-1-c-n-j-y
13、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21*cnjy*com
【来源:21cnj*y.co*m】
(二) 阅读《马说》(12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出处:21教育名师】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版权所有:21教育】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4、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标一处)(2分)
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15、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3分)
(1)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策之不以其道( )
(3) 执策而临之( )
16、下面各组加点字词的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B.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人不知而不愠
D.或置酒而招之 一食或尽粟一石
17、本文托物寓意,文中的“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
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2分)
18、如果你也像韩愈一样感觉自己怀才不遇,得不到赏识,除了写文章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外,你还有哪些更好的做法呢?(3分)21*cnjy*com

(三)阅读送东阳马生序(13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9、划分句子节奏:(1分)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2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录毕,走送之??( )(2)媵人持汤沃灌( )(3)既加冠( )
2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言行一致??B、益慕圣贤之道???益多弊少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D、未尝稍降辞色?? 婉言辞谢
22、翻译句子。(2分)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译: ???????????????????????????????
223、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3分)
答:?? ???
24、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2分)

四、作文(50分) 《致 先生》,这个单元中我们认识了众多古代名人: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有“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的宋濂……请选择你最欣赏的一位,给他写一封信,与他展开时空对话。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 B 2、C 3、B 4、B 5、B 6、C
?二、古诗
三、古文阅读(一) 9、(1)去,往 (2)特别喜爱 (3)旧友
(4)安然自若的样子
10、D
11、(1)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此把(它)作为自己的号。(2)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12、答:文中意:喜欢读书,但只求领会要旨,不咬文嚼字。今意: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入理解。(每问1分,意近即可。)
13、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 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
(二)14、(1)食之/不能尽其材。
15、(1)喂养(2)鞭打(3)面对
16、B 17、能识别人才的人 食马者
18、努力使自己更完美,学会推销自己等。
(三)19、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20、(1)跑(2)热水(3)指男子二十岁、成年
21、C
22 、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毫无羡慕他们的意思。
?23、(1)得书之难(2)求师之诚(3)求学之苦
24、参考示例:(1)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 (2)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 (3)学习要敢于发问 (4)学习要有主动性 (5)学习要勤奋刻苦 (6)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作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