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3张PPT。初三自然科学总复习第一节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物质的结构
物质的组成第一章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第一讲 构成物质的微粒:
分子 原子 离子( 如:H2O,CO2,N2,Cl2等)
(如:Fe,Cu,C,Si,He,Ne等)
(如:NaCl,CaSO4,KOH等)
一.物质的结构 (微观)(一).分子1.分子的涵义: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2.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1)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的;(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3)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二).原子1.原子的涵义: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2.原子的结构: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带负电)(带正电)(不带电)注: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三).离子1.离子的涵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阳离子阴离子2.离子的分类如:H+、Ca2+、NH4+…如:Cl-、S2-、NO3-…二.物质的组成(宏观)物质由元素组成。 2.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如:Fe、Ca、Mg…如:C、H、O… 如:He、Ne、Ar…(根据性质的不同) 1.元素的涵义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其次是____, 含量最多的金属是____。 氧铝硅4.元素和原子的关系三.分子、离子、原子、元素及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分子通过得失电子元素构成原子物质离子通过共用电子对构成构成组成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构成宏观微观练习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微粒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C.分子比原子大
D.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是可分得
B2.2002年初,美国制成了第一台磁冰箱,其效率比普通冰箱高30%以上。生产磁冰箱所用的材料中含稀土元素钆(Gd),钆元素的一种原子的县对原子量为157,核电荷数为64。下列关于钆元素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钆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93 B.钆原子的中子数为64
C.钆原子的质子数为157 D.钆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57D3.目前有些小学生喜欢使用涂改液,经实验证明,涂改液中含有很多挥发性有害物质,吸入后易引起慢性中毒而导致头晕、头痛,严重者抽搐、复习困难,二氯甲烷(CH2Cl2)就是其中一种。下面关于二氯甲烷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1)它是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它是有氯气和甲烷组成的混合物
(3)它的分子中碳、氢、氯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1:2:2
(4)它是有多种原子构成的一种混合物
A.(1)(3) B.(2)(4)
C.(2)(3) D.(1)(4)A4.如果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碳原子,则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可表示为( )
A. ○ B.● C. ○○ D. ○●○D5.18O(质子数为8,相对原子量为18)是一种与普通氧原子有相同的核内质子数的原子,它与普通氧原子的化学性质相同,在有机化学反应中被用作示踪原子。18O与普通氧原子属于( )
A.相同的分子 B.相同的原子 C.相同的元素 D.相同的单质88C6.广告语“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这句话反映出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是运动的7.把分别充满红棕色NO2气体和无色H2的集气瓶,按照左下图A、B两种方式放置,然后把两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用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气体不反应),而B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不能由此现象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间有间隔
C.氢气的密度比二氧化氮的密度小 D.分子由原子构成D课件15张PPT。 第二讲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考点扫描1、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团的概念;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2、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会运用这
些概念正确描述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3、理解原子的结构,知道原子、离子中质子数、电
子数等的关系。
4、能熟练应用分子(或原子)的基本性质解释日常
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
变化和化学变化。能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判断阴阳离
子和原子。 物质
(纯净物)得失电子构成同种元素组成不同种元素组成宏观组成微观构成原子和离子的比较元素的原子的比较热点题型例析题型1 概念的理解应用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 )
A、中子数 B、质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2、我国将启动一项涉及千家万户营养健康问题的“补铁工程”。
卫生部已批准以酱油为食物载体,逐步开展“补铁工程”。这里
的铁指的是( )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3、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是不能再分的一种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4、在人体和地壳所含的元素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A、氮 B、氧 C、碳 D、氢 B题型2 用分子、原子、元素描述物质组成、构成5、2005年在某些国家和我国一些地区的有些食品中发现
了对人体有害的苏丹红Ⅰ号。对苏丹红Ⅰ号(化学式为
C16H12N2O)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B、由四种元素组成
C、每个分子中含有31个原子
D、这种物质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6:1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B、不同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一定不同
C、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题型3 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现象7、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8、用滴管吸取浓氨水(能挥发出氨气,氨气遇酚酞试液后,
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在如下图所示的试管口的棉花上,观察
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这个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棉花酚酞试液滤纸条题型4 核外电子排布与原子结构9、考古工作者通常用测定某些文物中碳-14的含量来推测文
物的年代。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
下列关于碳-14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6 B、电子数为8
C、中子数为6 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2
10、下列不显电性的三种粒子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氧分子②氢氧根离子③原子核④质子⑤中子⑥电子⑦氢原子
11、已知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原子结构
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与氧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
AB练习1、下列事实能证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的是( )
A、冷却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B、水通电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
C、水蒸气冷凝成水 D、碘升华
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
是( )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下列物质中由氢分子组成的是( )
A、硫酸 B 、水 C、氢气 D、盐酸
4、小明的作业有以下表述,其中错误的是( )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铁是铁原子构成的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D、二氧化氮是由一个氮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5、最近,美国科学家宣布其中发现的两种超重新元素是错误
的;俄罗斯科学家则宣布发现了114号超重新元素,其相对原
子质量为289,质子数为1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已知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A、114号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175
B、114号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403
C、抄家宣布看书的研究成果错误是可耻的
D、科学研究成果是不可能有错误的
6、1个氢原子由1个质子和1个电子构成,不含有中子。当
1个氢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它不会变成( )
A、质子 B、原子核 C、阳离子 D、带负电荷的离子
7、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最容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 )A8、小琦在家做糖溶于水的实验时,观察到如图所的现象。请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同一水平线溶解后糖块水糖水(1)糖为何溶解?
(2)糖溶解后,液面为何
低于水平线?9、根据有关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颗粒碘放在湿淀粉试纸上,淀粉试纸变蓝。
②用玻璃棒蘸取酒精、碘酒,分别滴在淀粉试纸上,滴酒精的
淀粉试纸上,滴酒精的淀粉试纸不变蓝,而滴碘酒的淀粉试
纸变蓝。
③把五氧化二碘(I2O5)入在干燥的试管里加热,将淀粉试纸
放在试管口,淀粉试纸变蓝,将带火星的火柴、棒放在试管口,
火柴棒复燃。
根据以上现象,可以得出关于分子的两个结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