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件(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1-10 19:3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程标准:
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
(简要叙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和必然性。)
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理解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中国革命发展的重大意义。)
环节一:基础巩固(自主完成,检查知识)
(要求:3分钟组内交流,选出小组代表发言)1、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北京学生罢课;游行;烧楼1919年
6月初-6月底上海并波及全国工人三罢斗争“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和约签字” ……取得初步胜利:放人、免职、拒签(一)五四运动2、五四运动的性质及意义:(一)性质: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二)意义:
(1)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
(2)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中国共产党诞生1、内部条件:
(1)经济条件: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2)阶级条件: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
(4)组织条件: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建党活动。
2、外部条件:
(5)共产国际的帮助。2、标志:1921年7月中国一大在上海召开。
3、内容: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提出了党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
4、意义: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环节二:能力提升(展示交流,我最精彩)
(规则:起立交流,5~7分钟,各组成员讨论汇总,确定发言人)1、爆发原因:
(1)政治基础: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3)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4)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5)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探究一: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探究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思想角度:促进思想解放、民主科学和进步。
2、社会角度:促进社会的变革。
3、政治角度:(1)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现代角度:弘扬五四精神,理性爱国。

探究三:列表比较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环节三:巩固训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要求:认真研读,踊跃抢答)1、据《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记载: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这说明五四运动 ( )
A、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B、激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
C、青年学生发挥了主导作用
D、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B2、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得出这一历史结论的依据包括 ( )
①促使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发生变化
②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④具有以往革命所不具备的广泛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B3、“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这段材料主要论述了( )
A、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必要性
B、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C、党的性质
D、党的最低纲领 A 4、1919年12月,重庆《川东学生周刊》创刊。对其办刊宗旨“排斥强权”和“改良社会”理解全面的是( )
A、反对北洋政府
B、追求民主自由
C、反帝反封建
D、抨击专制皇权 C 环节四:你说我说(当堂小结,夯实基础)
(要求:回顾章节,认真梳理,积极发言)本课小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919—1927年)一个开端(无产阶级) 五四运动(新的领导阶级)一个政党中国共产党(焕然一新)(马列主义)
(新的指导思想)
广大青年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 习近平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新时代的我们怎么活出自己的青春、自己的五四?(题材不限,200字)
方法点拨:回顾过去,珍惜现在,展望未来课后作业:欢迎指导!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