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上第8课百家争鸣 课件(5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上第8课百家争鸣 课件(5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1-10 08:1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5张PPT。三、百家争鸣第8课 百家争鸣四、课堂小结一、老子二、孔子和儒家学说一、老子(一)老子的生平(二)老子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有哪些突出贡献?(2)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1)认为万物都有其自然的法则,应顺应自然。(3)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1、老子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楚国人,创立道家学派,著有《道德经》(又名《老子》)。姓名:
时代:
籍贯:
著作:
身份:
老子(李耳)春秋后期楚国《道德经》道家学派创始人如果请你给老子设计一张名片,你打算如何设计?世界看老子福建老君像《道德经》英文版 目前为止,可查到的各种外文版的《道德经》典籍已有1千多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 《老子》书影讲授孔子问礼于老子图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靠近边塞地方住着一位善于
推测吉凶祸福的人。他家的马无
缘无故跑到胡人那里去了,大家
都安慰他。他父亲说:“这怎么
就知道不是福气呢?”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大家都祝贺他。他父亲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祸患呢?”家里多了良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有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骨,大家都安慰他,他的父亲又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福气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边塞,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参战,住在边塞附近的壮年男子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因战争而死去,因为他儿子腿瘸的原因,父子的性命都得以保全。 老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创立了自己的学说体系的思想家。核心:无为 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只有无才符合道的原则,“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而治是道家基本的政治主张。无为,即“不为物先,不为物后”,顺乎自然以为治。 二、孔子(一)孔子的生平(二)孔子的主要成就1.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创立了儒家学派。他在政治上推崇西周制度,主张以德治国他反对苛政。二、孔子(二)孔子的主要成就2.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 创办私学,主张有“有教无类” 在教学中,注重道德和文化知识教育,总结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整理文献资料,丰富了教学内容3 孔子思想的历史影响: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先师孔子行教像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昌平陬邑(zōu yì 今山东曲阜[qū fù]市东南)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提出“仁”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和人民互相尊重体贴,天下安定。孔子政治思想倾向于保守,看不惯春秋时期正在发生的社会变革,希望复古。他创办了儒家学派。后来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绵延长达2千年之久,对中国文化影响至深。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道(导)之以德,齐(约束)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仁”“礼”“德”“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的基本内容。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礼”是孔子思想的重要部分,是仁的学说的政治表现形态,是建立一个理想社会的规范守则。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孔子讲学图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杏坛(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的杏坛,传说为孔子讲学处。现存建筑是后世为纪念孔子所建。据《史记》记载,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称“七十二贤人”。又一说“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德行出众者:颜回、闵(Mǐn)损、冉耕、冉雍。政事出众者:冉求、仲由。言语出众者:宰予、端木赐。文学出众者:言偃、卜商、颛(zhuān)孙师、曾参、澹台灭明、原宪、公冶长、樊须、有若、公西赤。孔子贤能弟子(77人)一览表教育方面1.有教无类2.“因材施教”3.谦虚好学,学习态度老实4.要求学生温故而知新(教育对象)(教育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编订《诗》《书》(一般称为《诗经》《尚书》)和《春秋》等书作为教材,丰富了教学内容,保存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化。《诗经》书影《尚书》书影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上古时代的政治文献汇编,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记事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迄春秋中前期的秦穆公,大约1400年的历史。《周礼》书影《春秋》集传大全书影  古代官制典籍,原名《周官》。全书共42卷,设官376名,并详列了各官员的职责。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242年史事。非孔子所著。《论语》  《论语》共20篇,1.1万多字。战国初年,孔子辞世后,他的学生们将他的言论以及他与门人的问答汇集编为《论语》。这本书是记录孔子言行思想最权威的资料。《论语》书影记录他的言论被弟子编成了《论语》。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论语·为政》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述而》后世影响: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孔子邮票孔子杏坛讲学孔子周游列国民国时期孔子邮票 9月28日 孔子诞辰日世界看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世界第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孔子在汉城孔子在柏林孔子学院( 英文:Confucius Institute ),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教育的文化交流机构。截至2014年12月7日,全球126个国家(地区)建立475所孔子学院和851个孔子课堂。
世界看孔子一、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的原因1. 生产力的发展引发社会变革,社会发生着深刻而广泛的变化 (根本原因)2.旧制度瓦解,新制度确立,各种人都需要自己的代言人3.教育发展,读书人增多4.各国统治者重视读书人(二)百家争鸣产生的含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三)战国著名思想家以下当今的思想观点
与古代百家争鸣哪一家学说相同?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儒家,礼治)团结友爱(墨家,兼爱)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墨家,非攻)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儒家,有教无类)廉政、廉洁、自律(儒家孟子,富贵不淫,贫贱不移)依法治国(法家韩非子,法治)以不变应万变(道家老子,无为而治)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道家庄子,)(四)百家争鸣的影响: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墨子故里
位于山东省滕州市东北部  墨子,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科学家、人权活动家。曾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出生于山东滕州,也有少数学术界人士认为墨子出生于河南鲁山。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兼相爱、交相利”
(兼爱) 主张 非攻特点 ①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反映平民群众,下层人民的利益)②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③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 核心思想1、墨家学派尚贤节俭孟子故居
位于山东省邹城市  孟子师承子思(一说子思学生),继承并发扬孔子思想,成为仅次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孔孟”。 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是不被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述,有《孟子》七篇传世。战国儒家代表人(“亚圣”)孟子
约前372~前289
孟轲 字子舆 战国时期邹(今山东邹
城市)人2、战国著名思想学派——儒家学派“仁”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三字经》性善论仁政: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离娄上》政在得民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政治观点: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孟庙(位于山东省邹城市)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据说,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荀子战国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人物荀子
荀况 字卿 约前313~前238 战国后期赵国人 庄子战国1、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2、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战国时期道家代表
人物韩非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战国末期法家代表
人物(战国法家的集大成者)
战国韩非
前280~前233 战国时期集法家之大成 主张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口吃、不善言辞 擅长写作孙膑
字伯灵
今山东鄄(Juàn)城县红船镇孙老家村人西汉竹简《孙膑兵法》
山东临沂市银雀山出土  战国中期齐国人,孙武的后代,著名军事家,曾创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的光辉战例。著有《孙膑兵法》89卷,图4卷。 诸子:子是对有修养有学问的人的尊称。战国出现众多杰出的思想家,如孟子、荀子、墨子等,历史上称为诸子。 百家:战国学派众多,夸张的说则为”百家”。当时重要的学派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此外,还有纵横家、阴阳家、农家和兵家等。道家墨家法家老子庄子墨子韩非春秋晚期战国战国战国战国课堂小结孔子孟子“仁”的学说、以德治国、有教无类“仁政”、“民贵君轻”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能够相互转化;“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主张“兼爱”、“非攻”等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儒家荀子春秋晚期 战国“礼治”1 .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属于道家学派的是( )
A.老子和孔子 B.孔子和庄子
C.老子和庄子 D.老子和韩非
2 .比较荀子和韩非思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思想上都主张“法”。
不同点:荀子是儒家学派代表;韩非是法学学派代表;思想上,荀子是“礼、法”共用,而韩非则忽略“礼”,更强调“法”。C1. “知足常乐”源于古代“无为而治”思想,提出这一思想的学派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2.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主张用“刑罚”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兵家
下列人物中,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
①孔子 ②孟子 ③荀子 ④韩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 下列哪一家的学说最符合下层劳动人民的要求( )
A. 老子的道家学说 B. 孔子的儒家学说
C. 墨子的墨家学说 D. 韩非的法家学说CBAC1、在中华传统美德里,影响较大的是“仁”,提出“仁”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2、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 ) A.“兼爱”,“非攻” B.“仁政”治国 C. 提倡“法治” D.“无为而治3、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关于如何治理国家,法家主张( )
 A.实行“仁政” B.“无为而治”
 C.以法治国 D.选举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4、下列著作中,记录孔子学说的是( )
A.《诗经》 B.《论语》C.《春秋》D.《尚书》
5、下列观点属于韩非子的是( )
A.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
B.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C.主张中央集权
D.统治者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6、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的是(  )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7、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 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思想
B.每个人生活的国家不一样
C.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
D.社会制度的变革1.提出“温故而知新”主张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荀子
2.下列作品中,主要阐述道家学派思想的是( )
A. 《道德经》   B.《论语》   C.《韩非子》   D.《孙子兵法》BA3.下面四项内容中,表明墨子观点的一项是( )
  A.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B. 主张“兼爱”、“非攻”
  C.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  
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B.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C.《论语》是孔子的著作 
  D.《孙子兵法》是孙武的著作B C 5.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不包括[???? ]
A、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 B、引发了社会大变革局面的出现? C、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D、对后来的中国政治和文化影响深远
B
18.某电视台为了增加收视率,通过模拟时光隧道回到春秋战国时代,邀请孔子、孟子、韩非子、孙武四人作为嘉宾参加下列栏目:教育观察、法制园地、军事天地、自然与环境。(1)按照他们各自的主张,你认为他们应分别参加哪个栏目?教育观察:孔子; 法制园地:韩非;
军事天地:孙武; 自然与环境:孟子;(2)如果你是教育观察栏目的主持人,请说出该嘉宾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的名言。你如何评价该嘉宾?课堂练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新学期刚刚开始,才升入初中的学生比较调皮。特别是某班的同学,上课说话,下课打闹,口出脏话,乱扔纸屑,顶撞老师,简直是无法无天。班主任召集班干部开会商量对策。

纪律委员说:“再这样下去不行了,必须采取措施,我建议实行重罚,违纪一次罚款十元,教室外罚站一天,再罚值日一周。”
班长说:“我主张以批评教育为主,我们可以制定班规,让每个人去遵守,谁违犯了,我们可以批评他,规劝他,帮助他,让他慢慢地改正过来。”
卫生委员说:“我们也不用罚,也不用管,随他去吧,慢慢地也许就会变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