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大危机”与“新政”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大危机”与“新政”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1-10 09:4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  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有何影响?在法国:
在美国:会议: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影响: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第4课“大危机”与“新政”1929—1933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汽车领域:到1929年,在美国平均每四个家庭拥有1.3辆汽车。
电力领域:电力生产由每小时60亿千瓦增加到1170亿千瓦,大量家用电器进入美国民众家庭。
建筑领域:建筑工业产值由1919年的120亿美元增加到1928年的175亿美元,1929年有建筑工人244万。
失业率:1922—1929年期间,除1924年和1926年,失业率不超过4%。
黄金储备:世界总储备为90亿美元,美国占50亿美元。
20年代繁荣时期美国的汽车长龙一、“美国的悲剧”1、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繁荣景象一、“美国的悲剧”“柯立芝”繁荣材料一:一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到
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到世界黄金储存量
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
转移到纽约。当时的美国被称为世界金元帝国。
20世纪20年代前期,美国经济迅猛发展,工业生
产居世界首位。1924年—1928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
增长69%。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占到整个资本主义
世界的一半。
20世纪20年代,包括美国在内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走向繁荣的原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实现了短暂的和平 材料一:20年代美国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为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攫取……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占国民收入的4%。 ? 材料二:1920--1929年美国工人工资增长2%,而工厂生产率增长55%……材料反映的问题? 美国国民收入分配严重不均,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矛盾就会越来越尖锐,购买力低下,美国繁荣经济的背后潜伏着严重的危机。这正是当时“美国悲剧”所在。一、“美国的悲剧”“繁荣”的背后孕育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1925年版一、“美国的悲剧” 下面是一个严寒的冬天,衣着单薄的美
国采煤工人的女儿和她母亲的一段对话:
女儿:妈妈,这么冷的天,为什么我们家
不生火取暖?
母亲:因为没有煤炭。
女儿:为什么没有煤炭呢?
母亲:没有钱买。
女儿:为什么没有钱呢?
母亲:你爸爸失业了。
女儿:那为什么失业呢?
母亲:煤炭多了,卖不出去。二、“黑色星期四” ——1929-1933年全球性经济危机材料二
1920-1929年,美国的工人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工资的40%,国家财富的三分之一由只占人口总数的1%的人拥有。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一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认为: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由调节经济活动;政府的干预只能造成浪费,低效率。所以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政策因素:资本主义各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使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迅速发展与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低下之间的矛盾。材料三
20年代的美国盛行分期付款的购买方式,当时美国流行的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1924-1929年美国分期付款的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四
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五年前的4倍。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268上升至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258。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直接原因: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以及股票投机活动。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1.原因:
2.时间:
3.首先开始的国家和行业:
4.开始的标志:1929~1933年。美国、金融业。1929.10.24.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股价狂跌,股市崩溃。二、“黑色星期四” ——1929-1933年全球性经济危机1929年10月
24日,星期四。
一天之内,8个
投机者自杀身亡。
  从1929年9
月繁荣的顶峰到1932年夏天大
萧条的谷底,道琼斯工业指数从381点跌至36点,缩水90%.
  “黑色星期四”
经济大危机的表现1936年,在加州一位有七个孩子的母亲。1933年,一个纽约男人在摆地摊贩卖家当。1936年,俄克拉菏马州,一家人在他们的农场外面。1939年,明尼苏达州,失业者正躺在停车场公园里睡觉。图1:大萧条时期失业的工人图2:华尔街股市崩盘图3:儿童排长队领取救济图4:农场主倾倒过剩的牛奶5、危机表现二、“黑色星期四” ——1929-1933年全球性经济危机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
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
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2、经济大危机的特点:持续时间比较
长破坏性特别大波及范围特别 广经济危机的影响:1、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激化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
2、经济危机也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引出一连串的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3、为摆脱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日建立了法西斯政权,法西斯势力对外侵略扩张,逐渐打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注:危机并未波及实行计划经济的苏联,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想一想,说一说 在经济危机中,受害最深重的是谁?
下面是一个严寒的冬天,衣着单薄的美
国采煤工人的女儿和她母亲的一段对话:
女儿:妈妈,这么冷的天,为什么我们家
不生火取暖?
母亲:因为没有煤炭。
女儿:为什么没有煤炭呢?
母亲:没有钱买。
女儿:为什么没有钱呢?
母亲:你爸爸失业了。
女儿:那为什么失业呢?
母亲:煤炭多了,卖不出去。二、“黑色星期四” ——1929-1933年全球性经济危机 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在将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把一车车的大肥猪倒进河中。
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活活扔到河里淹死,有5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光。
同样在英国,在法国,在荷兰,在丹麦,整箱的桔子,整船的鱼,整袋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无数的奶牛、小羊被杀死。巴西资本家则销毁了两个多万袋咖啡。 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商品, 而不去救济贫民?减少产品,维持价格,保持利润这说明了资本家什么本性?唯利是图,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和黑暗各国如何应对经济危机?2、美国:罗斯福新政 我们的国家也许从来就不完美,但一代又一代人已经证明我们的国家可以不断被改善。
——奥巴马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1933-1945)他是继华盛顿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
(1882--1945)罗斯福新政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出生于纽约。罗斯福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1910年任纽约州参议员。1913年任海军部副部长。1921年因患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致残。1928年任纽约州长。1932年竞选总统获胜。执政后,以“新政”对付经济危机,颇有成效,故获得1936年、1940年、1944年大选连任。第二次世界大战初,美国采取不介入政策,但对希特勒采取强硬手段,以“租借法”支持同盟国。1941年底,美国参战。罗斯福代表美国两次参加同盟国“三巨头”会议。罗斯福政府提出了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的原则并得到了实施。罗斯福提出了建立联合国的构想,也得到了实施。1945年,63岁时由于脑溢血去世。 1.背景:
2.目的:
3.前提: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引起了政治危机。消除经济危机,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挽救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根本)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内容“三R”复兴(Recovery):指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
救济( Relief ) :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
改革 ( Reform):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特点: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1、新的经济理论: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
2、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3、新的起点: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制度获得新生。罗斯福新政时期国家干预经济成功的主要原因:1、通过立法,避免企业盲目竞争;
2、通过立法提高工人待遇,缓和社会矛盾;
3、鼓励遵纪守法的企业;
4、对经济进行全方位的调整;
5、罗斯福的个人作用等。积极影响:1、罗斯福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2、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美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3、新政是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例,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
4、挽救了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遏制了法西斯势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局限性:
新政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因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新政也不能根除经济危机的痼疾。启示:4、要不断改革,勇于创新,及时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1、计划和市场仅仅是经济发展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
2、经济建设一定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制定适合本国发展的政策;3、发展经济要尊重市场价值规律,同时适当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总结提升一、经济大危机
1.根本原因: 2.时间: 3.开始的国家与行业:
4.特点: 5.影响: 6.对策: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2.目的: 3.前提:
4.内容:
⑴整顿金融业
⑵恢复工业
⑶调整农业
⑷兴办公共工程
⑸进行社会救济
5.实质: 6.特点: 7.评价:
8.启示:第4课 “大危机”与“新政”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1929~1933年。美国、金融业。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 ,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美国渡过了危机;挽救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为二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国内:激化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
国际: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引出一连串的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日本、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消除经济危机,挽救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计划和市场仅仅是经济发展的手段,它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发展经济要尊重市场价值规律,同时适当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要不断改革,勇于创新,及时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⑴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贬值美元,刺激出口;⑵恢复工业,强化国家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⑶调整农业,压缩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维护农业生产;⑷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扩大消费需求;⑸进行社会救济,稳定社会秩序。是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人类文明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中不断发展进步。
任何国家走现代化道路都没有固定模式。列宁:新经济政策——借鉴资本主义“市场”——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罗斯福:新政——借鉴社会主义“计划”——资本主义自我完善学史明智:国际视野、改革创新意识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①当时在经济上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境。
②都根据本国国情,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③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④都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⑤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克服了经济困境)。
⑥都巩固了政权(缓和了社会矛盾)。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相同点思维延伸不同点:
  (1)背景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完成了它应完成的任务后,又引发了新的社会危机,为解决新的社会危机而出现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后的经济改革。
  (2)性质和前提条件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改革。
  (3)根本目的不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巩固工农联盟;罗斯福新政是要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
  (4)方式不同:新经济政策是以市场调节为主,利用市场与商品关系来扩大生产,国家放松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是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
  (5)侧重点不同:新经济政策以农业为主,用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罗斯福新政是以工业为主,实行工业复兴法。
  (6)作用不同:新经济政策使俄国的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巩固了工农联盟;罗斯福新政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比较华盛顿.林肯.罗斯福华盛顿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独立战争取得民族独立;林肯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罗斯福摆脱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度过了危机思维延伸1、1929年发生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危机的主要特点是
①波及范围特别广②人民群众深受其害 ③持续时间比较长 ④大量商品被销毁 ⑤破坏性特别大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