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五四运动中共诞生国民革命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概述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主要史实,认识其伟大的历史意义。重点:五四运动、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课程标准重难点一、五四运动一、五四运动---爆发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一、五四运动---爆发材料一 :1912年至1919年,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新注册的工厂、公司就已经达476家。这些数字大大超过了民国前的水平。
材料二:辛亥革命前产业工人达到50万到60万人,1919年产业工人达到200万,手工工场工人和店员已经增至1200万。一、五四运动---爆发政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化: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一、五四运动---过程5月4日——6月3日6月3日——7月初北京上海青年学生无产阶级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罢课罢课,罢工,罢市被捕释放,罢免,拒签一、五四运动---意义各阶层广泛参与性质特点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作用影响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影响影响作用影响特点作用影响特点作用影响特点作用影响影响作用特点作用性质特点作用性质特点作用一、五四运动---意义思考探究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1840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毛泽东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毛泽东1、初步登上历史舞台的工人阶级迫切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和一个自己的政治组织。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条件阶级条件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组织条件陈、李进行的建党活动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过程标志---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确立党的名称、奋斗目标、中心工作、党的中央机构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思考探究新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新阶级工人阶级领导新政党中国共产党新前途实现共产主义三、本节小结四、课堂练习1、《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场运动的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原因是
A.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的洗礼B.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和推动C.俄国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D.巴黎和会上中国的领土权益被日本攫取A四、课堂练习2、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B四、课堂练习3、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毁/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B.北洋政府逮捕了大批学生C.外争国权,内除国贼D.青岛问题得以解决C四、课堂练习4、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
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A.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B.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C.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D.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B五、链接高考(2016·北京高考·18)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人
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
B.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
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D.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B五、链接高考(2016·上海高考·26)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重要事件是
A.辛亥革命胜利B.五四运动爆发C.中国共产党诞生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爱国爱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