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上北师大版6.2 课桌有多长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二年级上北师大版6.2 课桌有多长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1-10 14:18:58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 课桌有多长(建议一课时完成)第六单元 测量BS 二年级上册 课后作业探索新知“厘米”的认识课堂小结当堂检测课桌有6拃长。课桌有4支铅笔长。测量之前要有统一的标准。1.填一填。

(1)尺子是测量(    )的工具,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用(   )作单位,用字母(  )表示。
(2)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1(   )。
(3)数学书的长度大约是26(   )。长度厘米cm厘米厘米2.估一估。

(1)估计长边大约是(  )厘米。
(2)估计短边大约是(  )厘米。313.数一数,填一填。
(1)
铁钉长(  )厘米。
(2)
树叶长(  )厘米。534.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估计:(  )厘米
测量:(  )厘米

估计:(  )厘米
测量:(  )厘米55445.量一量,填一填。4     22336.画一画。
(1)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
(2)画一条比1厘米长4厘米的线。略略归纳总结: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1.估一估,量一量。略。2.画一条长8厘米的线。略。3.说一说各是几厘米。3cm5cm4cm4.哪辆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在能通过的汽车下面画“√”。√5.想一想,怎样用下面的“断尺子”画出一条长6厘米的线?略。7.下面哪种方法正确?在正确的下面画“√”。辨析:不能正确掌握测量方法。√(1)用没有“0”刻度的尺子测量,进一步巩固测量的方法
(2)通过计算体会测量的现实意义8.量一量,填一填。
(1)
(2)459.用下面的木块搭出如图所示的图形,它们分别高
多少厘米?17151110.
(1)请你算出小峰和小月的身高。90-10=80(厘米) 
90+10=100(厘米)
答:小峰80厘米,小月100厘米。(2)小月和小峰的身高相差多少厘米?100-80=20(厘米)
答:小月和小峰的身高相差20厘米。11.蚂蚁赛跑。(起点为0厘米)

(1)整个赛程全长(   )厘米。
(2)1号蚂蚁已经爬了(    )厘米,再爬(   )厘米到达终点。
(3)3号蚂蚁已经爬了(   )厘米,再爬(   )厘米到达终点。
(4)(  )号蚂蚁最有可能得冠军。10040608020312.用下面的尺子,可以直接画出(  )厘米,(  )厘米,(  )厘米,(  )厘米,(  )厘米,(  )厘米长的线。123456 Thank you! 课桌有多长
教学内容:
课桌有多长。(教材第51、52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表象。
2.让学生会使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的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表象。
难点:能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
课件、刻度尺。
教学过程: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测量的相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第一幅图。
师:同样的课桌,为什么这两个同学测量的结果却不相同呢?
生1:因为他们采用了不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生2:是啊,一拃,一支铅笔,它们本身的长度就不相同,当然测量的结果也不一样了。
生3:要想测量准确,就应该选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师: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古代的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发现了测量标准不统一是没有准确和公平可言的,所以后来人们就统一了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用不同单位进行测量的不准确性,以及生活中存在的普遍性,为学生学习估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准备。】
1.认识刻度尺。
师:现在我们认识一下简单的测量工具——刻度尺,请大家都拿出尺子,先认真观察一下,然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直尺上有小格,有数字0、1、2、3……还有cm等。
师: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用字母“cm”来表示。1厘米有多长呢?直尺上从0到1这一段长度就是1厘米。你还能在直尺上找到哪段长度是1厘米呢?
启发学生找一找,说一说。如直尺上从3到4这段长度是1厘米等。
【设计意图:直尺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学具,通过直尺认识厘米,既直观,又便于学生体会1厘米、几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请同学们找出几种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品。
手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订书钉的长度等。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厘米,那么2厘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在直尺上找出2厘米的长度,然后用手比一比。
学生观察直尺,交流。如直尺上从0到2的长度是2厘米,从3到5的长度也是2厘米。
【设计意图:在直尺上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亲身体验1厘米的长度,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用厘米测量。
师:请仔细观察图中的铅笔长是多少,它们这样量对吗?说一说测量物体长度时该注意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第三幅图。
生1:铅笔长是5厘米。
生2:第二只小熊的测量方法是正确的,第一只和第三只小熊测量的方法根本就不对,第四只小熊的测量方法也可以得出铅笔的长度,但不如第二只小熊的测量方法直接。
生3:通常测量物体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从直尺的0刻度量起,物体的末端对准直尺刻度的几厘米,就说明该物体的长度是几厘米。
3.量一量、画一画。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直尺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厘米,请大家用直尺测量教材第51页最下面的线段,量一量它有多长。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
师:把你测量的方法和结果与大家交流一下。
可到前面演示,对从“0”开始量的方法给予肯定性评价。
师:你能不能借助直尺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呢?注意线段有两个端点哟。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画图结果,可以与同桌比比,看画得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了解用同样的工具测量同一件物品结果的一致性,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交流,给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机会,帮助学生掌握测量的技能。】
师: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了1厘米大约是一个手指那么宽,并且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还学会了测量物体的长度,注意测量时要从0刻度量起。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再用手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最后找一找身边有哪些长度是1厘米的物品。1厘米是今后学习测量和估测的重要基础,利用多种方式丰富学生对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体验,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