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件(28张ppt)+教案+视频+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件(28张ppt)+教案+视频+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1-11 08:59:08

文档简介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概述国民大革命的主要史实。
【重点难点】
(1)五四运动的背景与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中共一大二大的内容。
(3)国共关系的演变与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目录: 主题:红色记忆——近代中国人民筑梦和寻梦的历程
一.五四运动——青年人的强国梦
二.中共一大——共产党人的未来梦
三.国民大革命——中国人民的国家梦
一、五四运动——青年人的强国梦
自主学习,看书归纳 论从史出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条件
(1)阶级:
(2)思想:
思考一:五四运动体现了哪些新特点?
(1)新的领导阶级: 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开始发挥革命的主力军作用。 .
(2)新的思想潮流: 思想的传播,并成为革命志士改造社会的理论武器。
(3)新的精神面貌:激发了强烈的 情怀,体现了彻底的、不 的革命斗争精神。
(4)新的觉醒 :各阶层广泛参与,相互支援,唤醒了民众 的觉醒。
思考二: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何联系和区别?完成表格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性质
革命任务
革命性质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目标前途
资产阶级共和国
群众基础
不敢发动群众
二.中共一大——共产党人的未来梦
自主学习,看书归纳 识图归纳与知识拓展
思考一:陈独秀说:“党的“一大”时“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有了规章。”如何理解?
提示:从一大二大的内容方面理解:
一大的斗争矛头指向: 阶级。(资产阶级是革命党,一直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应该是中共团结的对象,体现此时的中共对社会性质认识不清,党不成熟,略显幼稚)
二大则认清了国情,认识到当时处于 社会,首要任务是消灭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思考二:中共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共是新型的革命政党,如何理解“新”的含义?
领导力量
指导思想
奋斗目标
代表利益
革命范畴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范畴
三.国民大革命——中国人民的国家梦
自主学习,看书归纳


思考: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国民大革命有和特点?合作破裂和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有何教训?
特点:
A.革命任务: 打倒 除 .
B.群众基础: 四大阶级的联合,群众的广泛参与 .
C.指导思想: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旗帜和政治基础
D.革命军队: .
原因:
客观:帝国主义的破坏和 对革命的背叛与屠杀
主观上:以 为首的党中央犯了 倾投降主义错误(革命斗争的经验不足)
教训:
要坚持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争取民主革命的领导权等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教案
【课标要求】
(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概述的国民大革命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识要求
①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结果、特点;理解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②了解中共大一二大的内容;理解党的诞生对国家和革命的重大意义。
③了解国民革命运动兴起的条件和概况;了解北伐战争的史实与结果;认识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
(2)能力要求
培养学生阅读归纳、创意表达、识图判断、史料研读 、对比归纳和联系实际等素养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自主学习”,培养阅读归纳、创意表达能力。
(2)、展示“图片情境”,自主讲授,创意表达,乐学善学。
(3)、设置“名家视角”,进行史料研读,感悟鉴赏。
(4)、引导“联系实际”解析中国梦,培育家国情怀。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知识青年斗争史实的了解,培养秉承“五四”精神,努力报效中华的道德情操,培育青年人把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复兴中,塑造家国情怀。
(2)、通过对中共一大二大内容的了解,认识中共是一个伟大的党,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做出巨大贡献,认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3)、通过对国民大革命知识的学习,认识中共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曲折历程,感悟革命志士为民族不怕牺牲的忘我精神,培养学生为国家民族发展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
(4)、通过对中国梦的了解,认识到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民主是一代代先进中国人奋斗不息、努力不止的结果,感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道理。
【重点难点】
(1)五四运动的背景与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中共一大二大的内容
(3)国共关系的演变与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
视频鉴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史料研读、图片情境、对比归纳、联系实际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目录:
主题: 红色记忆——近代中国人民筑梦和寻梦的历程
一.五四运动——青年人的强国梦
二.中共一大——共产党人的未来梦
三.国民大革命——中国人民的国家梦
教学
环节
课件展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素养达成
导入
放映视频——中国梦
导入语:
我们大家都有梦想吧?
那我们的祖国有没有梦想?
我们都叫她?
那什么是中国梦呢?
我们看看习近平主席怎么说的?
播放视频
习近平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自近代以来特别是1919年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经历了哪些伟大的斗争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追忆那段历史时光!
介绍本课所学知识目录
学生回答:


中国梦
观看视频
时空观念
五四运动——青年人的强国梦
设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五四运动因何而起?青年人的爱国运动彰显了怎样的斗争精神?使五四运动闪耀着哪些重要的历史价值?
带着问题鉴赏视频
引导学生订正自主学习部分,并小组合作,分享学习成果,相互订正,掌握基础知识。
教师点拨学案作答情况。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分组作答,说出图片蕴含的历史信息(背景)
教师总结点拨:有人说没有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就不会有五四运动,大家认为这句话有道理吗?点出根本原因和导火线,指出青年人的强国梦。
提问:五四运动中青年人的强国梦实现了吗?
但五四运动至今仍然闪耀着耀眼的光芒,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历史价值,古今中外的名家有何评价呢?凸显了五四什么样的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得出结论:
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
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
新的精神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新的觉醒——民族意识觉醒
展示习题训练,巩固效果
思考并观赏视频
看书订正学案,再小组合作订正。
小组作答
认知五四运动爆发的背影(原因)
作答:没有
学生小组合作,研读史料,认识五四运动影响与特点
学生作答
时巩固题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学案有论从史出部分)
识图能力
创意表达
史料实证
理性思维
创意表达
唯物史观
家国情怀
二中共一大——共产党人的未来梦
设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共党人是如何勇担民族复兴大业的重任?
带着问题鉴赏视频
引导学生订正自主学习部分,并小组合作,分享学习成果,相互订正,掌握基础知识。
教师点拨学案作答情况。
引导学生找出表述中错误的部分,并说出正确内容,检测一大具体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探究:中共是新兴的革命政党,中共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 的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陈独秀说:“党的一大时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有了规章”。 结合一大二大会议的内容理解陈独秀这句话的含义?
点拨中共党人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所以,真正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上实现“中国梦”的人间正道的,是中国共产党。
引导学生作答
思考并观赏视频
看书订正学案,再小组合作订正。
条件采用识图方式,在学案上。
(二大内容属于补充,史料在学案上)
小组抢答,找出错误并订正。
思考作答,做出对比
小组合作探究,理解陈独秀话的内涵,得出结论。
思考作答
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
理性思维
历史解释
国民大革命——中国人民的国家梦
设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习近平:“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人‘凝聚力量’复兴国家与民族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带着问题鉴赏视频
引导学生订正自主学习部分,并小组合作,分享学习成果,相互订正,掌握基础知识。
教师点拨学案作答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研读史料,得出结论:
中共对国民党政策变化
国民大革命爆发原因
国民革命的特点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点拨中国人的中国梦:为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继续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并最终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引导学生作答
思考并观赏视频
看书订正学案,再小组合作订正。
(背景通过史料研读得出)
小组合作,研读史料,归纳总结,深化知识理解。
感悟中国人民不怕牺牲,追寻复兴梦所做出的巨大牺牲,特别是中共党人汲取教训继续奋斗的革命精神。
思考作答
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
史料实证
创意表达
理性思维
家国情怀
感悟鉴赏
小结
教师总结本课所学知识点,对近代中国人的奋斗历程做归纳,用习近平的话总结,启发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个人的青春融入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做有为奋发向上的一代,培育家国情怀。
阅读感悟
家国情怀
课件28张PPT。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人教版 必修一 政治文明史课标要求:
(1)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概述中共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概述国民大革命的主要史实。五四运动——青年人的强国梦
中共一大——共产党人的未来梦
国民大革命——中国人民的国家梦目 录 页筑梦、寻梦五四运动——青年人的强国梦问题探究:五四运动因何而起?青年人的爱国运动彰显了怎样的斗争精神?使五四运动闪耀着哪些重要的历史价值? 自主学习一.背景(原因)
(1)国际
A.日本:
B.俄国:
(2)国内
A.政治:
B.经济:
C.阶级:
D.思想:
(3)导火线: 二.过程与结果
(1)口号:
(2)阶段:
(3)结果:三.性质:
四. 特点:
五.意义:
看图说话一.背景(原因)(1)国际:
A.日本:日本加紧侵华
B.俄国: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指明了新的方向
(2)国内:
A.政治:北洋军阀统治腐朽,阶级矛盾尖锐
B.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出现短暂春天
C.阶级:工人阶级力量逐步壮大,工人阶级的斗争逐步发展
D.思想:民主、科学观念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导火线: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有人说:没有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就不会有五四爱国运动,这句话正确吗?根本名家视角视角一:
“对这五四运动所以重视的,因为他的出发点是直接行动,是唤起公众责任心的运动,人类生活的发挥,全以责任心为基石;所以五四运动自是今后偌大的一个平民运动的最先一步。”
——傅斯年《中国狗和中国人》?唤起 新觉醒
推动 的新发展二.影响(意义)民族意识工人运动视角二: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正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名家视角二.影响(意义)表达了强烈的 情怀爱国主义视角三:
“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正是在这样一种大潮下,马克思主义也作为西方学说的一种,比较广泛地在中国传播,并迅速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
——彭明《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名家视角二.影响(意义)推动了 ,传播了 。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视角四:
“五四运动既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的运动’,又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它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毛泽东名家视角二.影响(意义)表现了新的精神面貌: 地斗争;
为 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是 革命的开端。彻底、不妥协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
(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
(3)新的精神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4)新的觉醒——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的“新”特点五四运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一个时代的节点,在这个节点中国仁人志士开始重新寻找方向。 无产阶级阶级先锋队组织,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他勇敢地担负起了民族复兴大业的重任。巩固训练 “当日本企图取代欧洲在中国的位置,如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利时,它倒提高了中国的民族主义精神。”这次“民族主义精神”高涨带来的重要影响是( )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B.促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C.动摇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统治根基
D.取得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B 中共一大——共产党人的未来梦问题探究: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共党人是如何勇担民族复兴大业的重任? 中共一大
一.条件
(1)外部: .
(2)阶级: .
(3)组织: .
(4)思想: .
二.概况
(1)时间: .
(2)地点: .
(3)内容: .
三.意义: . 中共二大
一.必要性: .
二.时间: .
三.地点: .
四.内容: .
五.意义: . 自主学习火眼金睛 1921年7月1日,中共一大在北京秘密召开。大会通过党纲,确定了党的名称,并制定党的奋斗目标是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决定今后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资产阶级,领导学生运动。大会还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选举毛泽东为书记。
下面是是“红色记忆”栏目的一名记者向观众介绍中共成立的情况的文章,请结合课本内容诊断出其中的几处毛病:时间:1921年7月23日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书记:陈独秀中心工作: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奋斗目标: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中共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如何理解“新”的含义?总结归纳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广大人民的利益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思考:陈独秀说:“党的一大时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有了规章”。 结合一大二大会议的内容理解陈独秀这句话的含义? 问题探究一大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但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实际;
在二大上分析了中国实际的国情,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所以,真正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上实现“中国梦”的人间正道的,是中国共产党。?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农民运动
B.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C.决定进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
D.明确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党的革命任务 及时巩固D国民大革命——中国人民的国家梦问题探究:习近平:“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人‘凝聚力量’复兴国家与民族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1.背景(原因)
(1)社会呼声 :

(2)中共:

(3)国民党:

(4)共产国际:
。 2.兴起
(1)合作时间与标志:

(2)合作方式: 。
(3)统一战线: 。
(4)革命任务: 。
3.高潮——北伐战争:
(1)条件:
A.政治: 。
B.军事: 。
C.根据地: 。
(2)斗争对象: 。
(3)过程与结果:
4.大革命结果: 。
5.性质与原因: 。 自主学习材料一: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二: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党……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变?转变:从独立、攻击到决定实行党内合作史料研读一、中共对国民党政策的变化材料二: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定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及其积极影响。原因:
①国民党是真的革命党。
②工人阶级力量弱小,单枪匹马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③共产国际的指示影响:实现了国共合作(或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二、国共合作的条件与国民大革命的成果三、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材料三:下图漫画《同去,同去砍人去!》材料四:马林和陈独秀:中国革命目前的任务,只是进行国民革命,国民党是代表国民革命运动的党,主张“一切工作归国民党”。
(3)材料三、四反应了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原因: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
陈独秀为代表的党中央右倾错误的指导材料五: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4)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从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获得哪些发展?发展: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要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四、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为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斗争,并最终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1927年7月,宋庆龄在声明中指出:“我对于革命并没有灰心。使我失望的,只是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经走上了歧途。”此话针对的是(  )
A.北伐战争的失误
B.国民党右派镇压革命
C.军阀战争
D.国民党内部分裂对抗 及时巩固B筑梦、寻梦思考:那个时期的中国人构筑和追寻的是怎样中国梦?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全体中华儿女:
要顺应历史大势,共担民族大义,把民族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够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广大青年:
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全党同志:
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本课结构1.五四运动——新阶级、新觉醒2.中共诞生——新政党、新面貌3.国民革命——新高潮、新成长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