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60分,40分钟完成)
班级 姓名 总分
一、单选题(30分,每题3分)
1.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衰老对生物体都是有害的
②正常细胞癌变后在体外培养可无限增殖
③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
④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壁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有关
⑤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
⑥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变异是细胞癌变的内因
⑦低温引起的细胞冻伤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A. 1项 B. 2项 C. 3项 D. 4项
【答案】D
2.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SIRT1的蛋白质.它不仅可以延长老鼠寿命,还能推迟和健康有关的发病年龄.另外,它还改善老鼠的总体健康,降低胆固醇水平,甚至预防糖屎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SIRT1这种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老鼠细胞内所有无膜结构的细胞器
B.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人摄入较多的胆固醇有助于健康
C.糖尿病患者的内环境中葡萄糖的含量应比正常人的要高
D.老鼠处于衰老过程中,体内细胞都出现细胞核变大、核膜内折等现象
【答案】C
【解析】老鼠细胞内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其中只有核糖体才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A错误。人摄入较多的胆固醇时,会导致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积,造成血管堵塞,进而危机生命,B错误。糖尿病是一种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的疾病,C正确。处于衰老状态时,机体内依然有新的细胞产生,这部分细胞不应出现细胞核变大、核膜内折等现象,D错误。
3.IAps是细胞内一种控制细胞凋亡的物质,其作用原理是与细胞凋亡酶结合从而达到抑制细胞凋亡的目的。IAps的核心结构是RING区域,如果去掉该区域,则能有效地促进更多的细胞凋亡。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人体不同细胞寿命可能与IAps的含量有关
B.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C.去掉癌细胞中IAps的RING区域,可以有效促进癌细胞凋亡
D.控制IAps合成的基因表达有空间但无时间上的选择性
【答案】D
4. 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下图所示,图中除成熟红细胞外,其余细胞中均有核基因转录的R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成熟红细胞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不产生水
B.网织红细胞不能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C.幼红细胞和造血干细胞中的蛋白质有所不同,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控制成熟红细胞凋亡的基因可能在幼红细胞期开始表达
【答案】B
【解析】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会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不会产生水,故A正确。网织红细胞含有细胞器,能翻译合成蛋白质,故B错误。幼红细胞和造血干细胞中的蛋白质有所不同是因为的选择性表达,故C正确。控制成熟红细胞凋亡的基因很可能是在幼红细胞就开始表达了,因为随后就不存在细胞核基因了,故D正确。
5.下图为人体某个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体积比值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也增强
B.⑤与⑥的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相同,细胞内的蛋白质也相同
C.虽然⑤⑥已失去分裂能力,但其细胞内的物质合成与分解仍能进行
D.细胞的衰老与死亡通常会引起人体的衰老与死亡
【答案】C
6. 结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诱发内因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只存在癌症患者的染色体上
B.原癌基因失活或抑癌基因活化是导致癌症的内因
C.从突变细胞到癌细胞转移受多种基因的共同影响
D.癌细胞易转移的根本原因是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
【答案】C
【解析】结合题意分析表格内容可知,抑癌基因有多种,除存在于染色体上,还可能在其他部位,A错误;表中内容显示,原癌基因活化或抑癌基因失活是导致癌症的内因,B错误;表中记录显示,多种基因与癌细胞有关,从突变细胞到癌细胞转移受多种基因的共同影响,C正确;癌细胞易转移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D错误。
7.下图表示人体内巨噬细胞吞噬、清除衰老红细胞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吞噬泡与②的融合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B.②是溶酶体,由①断裂后形成
C.巨噬细胞识别衰老的红细胞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D.②中水解酶将吞噬泡中的蛋白质、RNA、DNA等降解
【答案】D
8.在适宜条件下,对人体细胞培养并使其进行正常分裂至第五代,对培养物中细胞的DNA含量情况进行测定,发现细胞分为3种类型:DNA量等于正常细胞,DNA量两倍于正常细胞,DNA量介于前两种细胞。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第一种细胞均无分裂能力,且在视野中数量最少
B.第二种细胞均处于细胞分裂期,且在视野中数量最多
C.第三种细胞已经进入生长的衰老期,将停止细胞分裂
D.用药物抑制细胞的DNA复制,第一种细胞比例将增加
【答案】D
【解析】DNA量等于正常细胞可能位于有丝分裂间期的G1期和末期,也可能属于无分裂能力的细胞,A错误;第二种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G2期、前期、中期和后期,B错误;第三种细胞已经进入分裂期的S期,能进行细胞分裂,C错误;用药物抑制细胞的DNA复制,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G1期细胞比例将增加,D正确;答案是D。
9. 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因发现了存在于高等生物细胞中的nuc-1基因(又被称为细胞凋亡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能使DNA水解)而荣获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胞中遗传信息缺失可能是细胞编程性死亡的原因之一
B.如能激活癌细胞nuc-1基因,可导致癌细胞死亡
C.蝌蚪尾部的自溶现象是细胞编程性死亡的具体表现
D.在生物发育过程中,细胞的产生和死亡的数量始终保持动态平衡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nuc﹣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能使DNA水解,导致细胞中遗传信息的缺失,这可能是导致细胞凋亡的原因之一,A正确; nuc﹣1基因表达能使细胞凋亡,所以激活癌细胞的nuc﹣1基因,可导致癌细胞调亡,B正确;蝌蚪尾部的自溶属于细胞凋亡,是nuc﹣1基因表达的产物所致,C正确;在生物体生长发育初期,细胞的产生要多于死亡,D错误。
10. 据报道,科研人员选取成人皮肤细胞,将其培育成神经干细胞后,放入特制的环境中,诱导组织进一步生长发育,最终形成一个豌豆大小的“微型人脑”。这个组织已经达到9周胎儿大脑的发育水平,但尚不能独立思考。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由成人皮肤细胞培育出微型人脑的过程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不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B. 若培育过程中因感染病毒出现癌变,则癌变细胞的基因组中整合有病毒癌基因以及与致癌有关的核酸序列
C. 若培育过程中出现细胞凋亡,则酶的活性都下降
D. 由成人皮肤细胞培育成微型人脑,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B
二、非选择题(30分,每格2分)
11.(10分)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RNA是一段模板序列,可指导合成端粒DNA序列。人体内大多数癌细胞都表现出较高的端粒酶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在正常情况下,随着细胞不断增殖,人体细胞中端粒酶活性逐渐降低,端粒逐渐缩短。当细胞中端粒缩至一定程度时,细胞会停止分裂。由此推断,端粒的缩短可能会导致细胞____________(填“衰老”“凋亡”或“坏死”)的发生。
(2)癌细胞表现出恶性增殖而不衰老死亡的特点可能与____________有关。
(3)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内的一类自然菌,具有抗肿瘤作用。研究人员将从双歧杆菌中提取出的双歧杆菌脂磷壁酸(LTA),加入到细胞培养液中培养人的癌细胞,进而检测LTA1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LTA浓度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根据实验操作遵循的原则,上述实验中应该还需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得出,LTA对癌细胞的增殖有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可进一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______。
【答案】 (1) 衰老 (2)癌细胞内端粒酶有较高活性 (3) ①一组对照实验(或“对照实验组”“一组培养液中不添加LTA的对照实验”) ②抑制 (3) 一定范围(20 100μg mL—1)内,LTA浓度越高,(对癌细胞的)抑制效果越强
12.(20分)如图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①与植物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细胞②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以及受细胞核控制能力的限制。
(2)直接参与a、b过程的无膜细胞器有___________,⑤与⑥的遗传信息相同,但蛋白质种类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细胞凋亡是由______________决定的细胞自动死亡的过程,吞噬细胞吞噬凋亡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一些化学物质能引起细胞癌变。据报道,某饮料中含有致癌的添加剂,为检测该饮料能否引起细胞癌变,有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年龄和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分为A、B 两组,每组雌雄各5只;
第二步:A组每天提供普通饲料和一定量的某饮料,B组每天提供________________,将两组小鼠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饲养。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分别解剖观察小鼠的重要器官并记录影响情况,若要进一步确定组织肿块是否为癌细胞,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②上述步骤二主要遵循了实验设计的________________原则,实验中的“普通饲料”属于____ 变量。
③光学显微镜下判断细胞发生癌变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无细胞壁 受细胞表面积和体积之比(相对表面积)的限制
(2)核糖体、中心体 不同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基因(或遗传物质) 一定的流动性(4)①等量的普通饲料和水
②单一变量(或等量) 无关③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或大量细胞处于分裂状态)1.下列有关细胞癌变和衰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癌变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B. 癌变细胞其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均发生了变化
C. 新陈代谢缓慢和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是细胞衰老的特征
D. 衰老的细胞内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答案】D
2. 有关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的凋亡和坏死对个体发育都是有利的
B. 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发生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
C. 抑癌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是细胞癌变的内在原因
D. 蛙的红细胞在无丝分裂时不进行DNA复制
【答案】B
【解析】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的凋亡对个体发育是有利的,而坏死是不利的,A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发生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B正确;细胞癌变的内在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C错误;蛙的红细胞在无丝分裂时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但是一定要进行DNA的复制,D错误。
3.李白有诗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从细胞学的角度分析,这个过程中不会出现的变化是( )
A.细胞核体积缩小 B.细胞内水分减少
C.酶的活性降低 D.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
【答案】A
【解析】细胞衰老,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不会出现细胞核体积减小,A正确;衰老细胞内水分含量的变化是减少,因此细胞萎缩,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B错误;衰老细胞内许多酶的活性降低,如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头发变白,C错误;衰老细胞出现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D错误。
4.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B.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
C.真核细胞不存在无丝分裂这一细胞增殖方式
D.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未发生改变
【答案】A
【解析】多细胞生物所有细胞中都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A正确;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表达,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B错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C错误;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以及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都发生改变,D错误。
5.下列关于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胞凋亡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
B.细胞坏死是一种病理性变化
C.蝌蚪尾的消失,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坏死完成的
【答案】D
6. 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Chlorotoxin)由蝎子毒液中的一种蛋白质经人为加工制成,它可以选择性地“绑定"癌细胞,使癌症手术更加容易、有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可能被癌细胞的某些特异性蛋白识别
B.蝎子毒液中的这种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和分泌需要线粒体
C.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由蝎子细胞的核糖体合成
D.氯代毒素能选择性地“绑定”癌细胞,方便制定医疗方案
【答案】C
【解析】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可以选择性地“绑定”癌细胞,据此可推知,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可能被癌细胞的某些特异性蛋白识别,A错误;蝎子毒液中的这种蛋白质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B正确;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由蝎子毒液中的一种蛋白质经人为加工制成,蝎子细胞的核糖体上不能直接合成,C错误;氯代毒素可以选择性地“绑定”癌细胞,为选择性地消灭癌细胞提供了可能,使癌症手术更加容易、有效,同时也方便制定医疗方案,D正确;答案是C。
7.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凋亡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发生在整个生命过程中
B.多细胞生物个体衰老过程中,既有细胞的衰老死亡,也有大量新细胞经分裂产生并发生细胞分化,所以个体衰老和细胞衰老无直接关系
C.细胞分化是永久性的变化,一般不可逆转
D.放疗、化疗方法通过抑制癌细胞DNA复制和诱导癌细胞突变成正常细胞,达到治疗的目的
【答案】C
8.2014年9月10号新闻晨报报道,肿痘凋亡“绿色通道”成功打通,核心物质β﹣1,3﹣D﹣葡聚糖具有强烈抗肿瘤活性,可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或凋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癌变时,抑癌基因发生了突变,原癌基因未发生突变
B.癌细胞在患者体内容易分散和转移,与细胞膜上糖蛋白异常有关
C.β﹣1.3﹣D﹣葡聚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时,只有凋亡基因表达
D.肿瘤细胞始终处于细胞分裂期,且分裂期比正常细胞短
【答案】B
【解析】癌症是由于细胞癌变引起的,任何人体内都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后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而引起细胞的畸形分化,从而导致细胞的癌变。目前临床上癌症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激素治疗、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A错误;癌细胞在患者体内容易分散和转移,与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有关,B正确;β﹣1.3﹣D﹣葡聚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时,除了凋亡基因表达外还有正常基因表达,C错误;肿瘤细胞始终处于细胞周期中,且分裂期比正常细胞短,D错误。
9. 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是细胞死亡的两种方式。细胞坏死是因病理因素而产生的被动死亡。 近期研究表明,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名为RIP3的蛋白激酶通过调节能量代谢,可以将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细胞凋亡转换为细胞坏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人体造血干细胞中不存在控制RIP3合成的基因
B.通过调控RIP3的合成可以调控细胞死亡的方式
C.若抑制RIP3的活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胞坏死
D.以上研究结果证明细胞坏死与部分基因表达有关
【答案】A
10. 蜂毒素是工蜂毒腺分泌的多肽,具有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下图所示为不同浓度的蜂毒素与人体胃癌细胞的凋亡及Bax基因、Bel—2基因表达的关系。下列相关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随着蜂毒素浓度增大,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效应增强
B. 蜂毒素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与Bax基因、Bel—2基因表达有关
C. 参与胃癌细胞凋亡的细胞有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
D. Bax/Bel—2蛋白的比值越低,胃癌细胞凋亡率越大
【答案】D
【解析】由左图可知因变量是胃癌细胞凋亡率,随蜂毒浓度增加而上升,效应增强,A正确;由右图可知Bax蛋白表达上升,Bel2表达下降,因此凋亡与2个基因都有关系,Bax蛋白表达越高,Bel2表达越低,诱导凋亡效果越好,B正确;参与胃癌细胞凋亡的细胞有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C正确;当Bel-2蛋白/Bax蛋白的比值出现降低 趋势时,将会诱导胃癌细胞凋亡,D错误。
11.科学家为了进一步探究细胞衰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Ⅰ:分别在相同的条件下,体外培养胎儿、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肺成纤维细胞,结果见下表:
细胞来源 胎儿 中年人 老年人
增殖代数 50 20 2~4
实验Ⅱ:分别将鼠、鸡、人和龟的体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
实验Ⅲ:将老年男性体细胞和年轻女性体细胞混合培养,当老年男性细胞停止分裂时,年轻女性细胞依然分裂旺盛。
实验Ⅳ:将年轻人体细胞去核后与老年人的完整细胞融合;另将老年人体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的完整细胞融合,分别在体外培养,结果前者不分裂,后者分裂旺盛。
分析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实验可以分别得出怎样的结论?
实验Ⅰ:细胞分裂能力随着生物体的年龄增大而减弱。
实验Ⅱ: 。
实验Ⅲ: 。
实验Ⅳ: 。
(2)影响细胞衰老的内在因素有哪些? 。
(3)实验Ⅲ的设计是否严密?若不严密,应怎样改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实验Ⅱ:细胞分裂次数与具体物种的特异性有关,一般来讲,寿命越长的生物体细胞分裂的最高次数越高
实验Ⅲ:细胞的衰老与年龄和性别有关
实验Ⅳ:细胞核是决定细胞衰老的重要因素
(2)生物的物种、年龄、性别、细胞核的变化等
(3)不严密,应增加两个对照组,具体如下:第一组:同年龄的男性细胞和女性细胞一起混合培养,然后观察实验结果,以探究性别对细胞分裂能力的影响。第二组:同性别的男性或女性细胞分不同年龄一起混合培养,探究在同一条件下年龄对细胞分裂能力的影响。
【解析】(1)由实验Ⅰ表中数据显示细胞分裂代数随着生物体年龄的增大而减弱,实验Ⅱ显示,细胞分裂次数与具体物种的特异性有关——寿命越长的物种,体细胞分裂的最高次数越高;实验Ⅲ表明,细胞衰老速度不仅与年龄有关,也与性别有关;实验Ⅳ表明细胞核与细胞衰老密切相关。
(2)分析题中实验可知影响细胞衰老的因素有生物物种、年龄、性别及细胞核的变化等。
(3)该实验因缺乏对照组而不够严谨。
12. 研究者将乳腺细胞M诱导成为乳腺癌细胞(记为Mc),研究细胞癌变后的代谢水平变化。
(1)细胞癌变后,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_减少,使细胞粘着性降低。
(2)实验一:研究者测定了M及Mc的葡萄糖摄取量,结果如图1。由图可知,_____。
(3)实验二:研究者将一种作用于线粒体内膜的呼吸抑制剂加入到M和Mc细胞的培养液中,与______细胞相比,计算获得图2所示数据。结果说明___________对该抑制剂更为敏感。由于该抑制剂抑制____阶段,为确定癌变细胞的呼吸方式,研究者测定了乳酸在细胞培养液中的含量,发现Mc组的乳酸含量明显升高,可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探究癌细胞发生这一代谢变化的原因,研究者测定了M和Mc中某种葡萄糖转运蛋白mRNA的量,结果见图3,这说明癌细胞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提高葡萄糖摄取量。
【答案】 (1) 糖蛋白(2)癌细胞比正常细胞需要的葡萄糖更多 (3)不加该抑制剂的M和Mc M细胞 有氧呼吸第三 细胞癌变后代谢所需能量主要来自无氧呼吸 (4)提高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量一、细胞的衰老
【知识点讲解】
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1)单细胞生物的细胞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2)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总是不断地更新,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死亡的状态,但从整体上看,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3)图解细胞衰老的特征
“一大”:细胞核的体积增大;“一小”:细胞体积变小;“一多”:色素增多;“三低”:代谢速率、多种酶的活性、物质运输功能均降低。
(4)细胞衰老的原因
自由基学说:自由基为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者基团;含有未配对电子,表现出高度的活泼性。自由基会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对生物膜损伤较大;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攻击蛋白质,使其活性下降,使细胞衰老。
端粒学说: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序列的DNA,在正常人体细胞中,可随着细胞分裂而逐渐缩短,端粒内侧正常的基因DNA序列受到损伤,使细胞活性渐趋异常。
【典型例题】
下列有关细胞衰老主要特征的描述,属于结构改变并且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B. 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
C. 细胞内色素积累
D. 人的衰老细胞萎缩,体积变大
【答案】D
【变式训练】
(2016海南卷.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的正常体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
B.自由基攻击蛋白质可以引起细胞衰老
C.细胞中衰老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分解清除
D.衰老细胞代谢速率加快是细胞内水分减少引起的
【答案】D
二、细胞的凋亡与细胞坏死
【知识点讲解】
1.细胞凋亡
(1)概念: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2)类型
(3)意义
2.细胞坏死
(1)概念:指细胞受到强烈理化或生物因素作用引起的细胞无序变化的非正常死亡过程,是细胞的一种病理性死亡。如:骨细胞坏死,神经细胞坏死等。
(2)过程:
(3)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比较:
判断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方法
(1)从方式看
(2)从结果看
【典型例题】
下面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表明细胞识别的特异性,生物膜之间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方式进行信息传递
B. 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 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的被动死亡过程
D. 凋亡细胞内的基因表达下降、酶活性减弱
【答案】B
【变式训练】
图表示细胞的生命历程,其中甲~辛表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过程代表有丝分裂,乙过程中细胞分化并不改变细胞的遗传信息
B. 丙过程的发生是由于致癌因子使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并表达的结果
C. 丁过程与基因表达有关,只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并与戊过程有区别
D. 己过程中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变小,辛过程体现了细胞全能性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甲是有丝分裂、乙、庚和辛是细胞分化、丙是细胞癌变、丁是细胞凋亡、戊是细胞坏死、已是细胞衰老。甲是有丝分裂过程,乙是细胞分化,其实质是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遗传信息不发生改变,A项正确;丙是细胞癌变,细胞癌变是由于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成癌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是正常基因,B项错误;丁是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凋亡可以发生在多细胞生物的整个生命历程中,细胞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戊(细胞坏死)是不正常的生命现象,是细胞受到种种不利因素而导致的细胞代谢紊乱的死亡。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有本质区别,C项错误;己(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变大,辛(细胞分化)过程是由组织、器官或系统发育成个体,不是细胞的全能性。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D项错误。
三、细胞的癌变
【知识点讲解】
(1)癌变实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
(2)癌细胞的特征
①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无限增殖。
②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如成纤维细胞由扁平梭形变成球形。
③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癌细胞在体内容易分散和转移。
(3)致癌因子分类[连线]
(4)癌变机理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关系
①原癌基因是维持机体正常活动所必需的基因,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它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而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②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共同对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起着调节作用。
【典型例题】
研究人员向肿瘤细胞中导入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可将某种无毒性前体药物磷酸化,引起肿瘤细胞内一系列代谢变化,最终诱导肿瘤细胞的“自杀”。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治疗方法属于基因治疗,HSV-TK能遗传给后代
B. 在将HSV-TK导入肿瘤细胞前,需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C. 肿瘤细胞因导入HSV-TK发生的“自杀”属于细胞凋亡
D. 肿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和糖蛋白减少易扩散转移等特征
【答案】A
【变式训练】
(2016天津卷.6)在培养人食管癌细胞的实验中,加入青蒿琥酯(Art),随着其浓度升高,凋亡蛋白Q表达量增多,癌细胞凋亡率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初步了解Art对癌细胞的影响,可用显微镜观察癌细胞的形态变化
B.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Art,可确定Art能否进入细胞
C.为检测Art对凋亡蛋白Q表达的影响,须设置不含Art的对照试验
D.用凋亡蛋白Q饲喂患癌鼠,可确定该蛋白能否在动物体内诱导癌细胞凋亡
【答案】D
【解析】癌变细胞凋亡时,形态结构会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到,故A项正确;根据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Art出现位置,可以判断其是否能进入细胞,故B项正确;检测Art对凋亡蛋白Q表达的影响,须设置不含Art的对照试验,所以C项正确;凋亡蛋白Q属于大分子物质,若用凋亡蛋白Q饲喂患癌鼠,会在鼠的消化道内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所以不能确定该蛋白的作用,故D项错误。
【课堂小结】
细胞凋亡、衰老、癌变、坏死的区别
项目 细胞凋亡 细胞衰老 细胞癌变 细胞坏死
与基因的关系 受基因控制 可能有关 基因突变 不受基因控制
细胞膜的变化 内陷 皱缩 糖蛋白减少 破裂
形态变化 破裂 细胞萎缩 呈球形 外形不规则变化
影响因素 受基因严格的控制 内、外因共同作用 物理、化学、病毒等致癌因子 电、热、冷、机械等各种不利因素
对机体的影响 对机体有利 对机体有利 对机体有害 对机体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