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化学部分)专题讲座[上下学期通用]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科学(化学部分)专题讲座[上下学期通用]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04-09 13:1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9张PPT。初中化学专题讲座目录一、鉴别题3---6
二、除杂题7---8
三、推断题9---14
四、综合计算题15---24
五、实验题25---41
1、气体的制取、收集、净化、干燥26—31
2.装置和试剂的选择物质的判断组合实验设计32-41
六 、实战练习42---48
一、鉴别题解题基础:弄清“三酸两碱”的鉴别方法
1.HCl、H2SO4、HNO3
思路:先鉴别硫酸,再鉴别盐酸和硝酸 2.NaOH 、Ca(OH)2思路: (1)用酸性氧化物 CO2
(2)用碳酸盐K2CO3 或Na2CO3实战练习1.一次性鉴别碳酸钠、稀盐酸、氢氧化钙,用的试剂是( )。
2.现只有酚酞,如何鉴别氢氧化钠、盐酸和氯化钠三瓶无色溶液?
3.不用其他任何试剂,如何鉴别硫酸铜、氢氧化钠、硝酸钾、氯化铁、氯化镁五瓶溶液?实战练习 4、生活中一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不择手段搞假冒商品,欺骗广大消费者,请你运用你所学习过的知识,设计简单易行的方案鉴别下列物质的真伪
(1)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冒充无水乙醇
(2)铜、锌合金冒充黄金
(3)用自来水冒充纯水方法归纳二、除杂题解题基础:弄清除杂的方法

1.物理方法:
(1)过滤 (2)结晶2.化学方法:思路:将杂质转化为沉淀、气体或水。必要的时候,将物理和化学方法结合在一起。实战练习NaCl (Na2CO3) NaNO3 (NaCl) Cu(Fe)
KNO3 (K2SO4) KNO3 (AgNO3) NaCl(HCl)
FeSO4(CuSO4) FeCl3 (KCl) CO(CO2)
NaOH [Ba(OH) 2] CaCl2 [Fe2 (SO4) 3] 写出除去括号中杂质所选用的药品,并简述操作过程:
三、推断题解题基础:
1.记忆具有特殊性质的物质或反应:蓝色沉淀、红褐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有色溶液(铁离子、铜离子、亚铁离子)
2.弄清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发生的条件。
注:需记清金属活动顺序和物质溶解性
3.要善于找出突破口,顺藤摸瓜。
例题导航1.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CuSO4、Na2CO3、BaCl2、KNO3、Na2SO4
CaCl2、FeCl3中的一种或者是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1)将该白色粉末溶于足量的水中搅拌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2)向白色沉淀中加入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放出大量的气泡。
(3)向(1)中的无色滤液中加入硝酸银和足量稀硝酸,产生了白色沉淀
试推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有
一定没有
可能有 Na2CO3、BaCl2 、Na2SO4CuSO4、 FeCl3KNO3、 CaCl2例题导航2.现有A、B、C三种物质,已知A为钠盐,B为氯化
物,C为碱。经下列实验操作,其结果分别是:
①A、B的溶液混合物后无沉淀和气体产生;
②B、C的溶液混合后出现蓝色沉淀;
③A、C的溶液混合后出现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
于稀硝酸。
则A为 ,B为 ,C为Na2SO4CuCl2Ba(OH)21.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碳酸钙、氯化钠、木炭粉、氧化铜、氧化铁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1)混合物中肯定有
(2)在还不能确定的物质中选择一种,进一步用实验确定其是否存在(简要写出步骤、现象、结论和有关的化学方程式)C、Fe2O3、CuO2.从含有AgNO3和Cu(NO3)2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银和铜,设计的生产方案如下图所示:(1)加入的X、Y分别是
(2)写出②、③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 ③ Cu 、 FeFe+Cu(NO3)2== Fe (NO3)2 +CuFe+ H2SO4 == FeSO4 +H2↑----------------------------------------------------------------------------------------------------------四、综合计算题要点、考点聚焦 1.通过溶液有关计算确定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
生成物的质量。
?2.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求出溶液中的溶质、溶
剂质量以及溶质质量分数。【例1】 (2004年包头)将10g质量分数为20%的苛性钠溶液与20g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溶液混合后,下列物质中不能与该混合后的溶液发生反应的是 ( )

? A.CuCl2 B.Ba(NO3)2 C.CO2 D.Na2CO3典型例题解析D 该混合后的溶液的PH为 ( )
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无法判断A【例2】把氯化钠和氯化钙混合物的粉末20 g,放到盛有96g水的烧杯中完全溶解后,再向其中加入100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试求:
?(1)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4.5%,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例3】 某氯化钙样品中可能混有氯化铁、氯化镁、 氯化钠和碳酸钠中的某些物质。取该样品11.1 g溶于适量水中,得到澄清的无色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得到29.7 g白色沉淀,则该样品组分的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 )
?A.既无氯化铁,也无碳酸钠
?B.只有氯化镁,没有氯化钠
?C.肯定有氯化镁,可能有氯化钠
?D.肯定有氯化镁,也有氯化钠典型例题解析AC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例4】 一氧化氮不溶于水。实验室可用Cu和稀硝酸反应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某班学生在分组实验时,将足量铜片和稀硝酸反应,共用稀硝酸504 g(装置如图,方框表示发生NO的装置)。充分反应后,量筒里共收到4.48 L水,实验条件下NO的密度为1.34 g/L,水的密度为1 g/cm3,求所用稀硝酸溶质的质量分数。
?典型例题解析【答案】 稀硝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例5】 为了测定某铜锌合金(即铜锌混合物)中锌的质量
分数,某同学利用该合金与稀硫酸的反应,进行了三次实
验,所得相关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实验中的误差忽略不计):
?
?
?
?
?

(1)试计算该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2)从上表数据分析,当所取合金与所用稀硫酸的质量比为
   时,表明合金中的锌与稀硫酸中的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典型例题解析~数据分析型52% 1∶4 课时训练1.将50.0 g不纯的食盐样品(杂质不溶于水)放入360.0 g水中,
充分搅拌,待样品中的氯化钠全部溶解后过滤(假设操作过程
中水分无损失),取滤液117.0 g,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
溶液,得到28.7 g白色沉淀,试求:
?(1)所取的117.0 g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食盐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80% 2.将锌粉和铜粉的混合物32.5 g加入到93.7 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滤出不溶物,将其洗净、干燥,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后,所得固体质量也为32.5 g。求:
?(1)原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滤液损失不计)。80% 10% 16.1% 课时训练3.实验室有一瓶存放时间较长的氢氧化钠,其中的一部分已转化成了碳酸钠。现要用该药品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取50.6 g该药品,溶于200 mL水中,然后慢慢地滴入17.1%的氢氧化钡溶液,当用去100 g氢氧化钡溶液时,碳酸钠恰好反应完全〔Na2CO3+Ba(OH)2 = BaCO3↓+2NaOH〕。
求:(1)50.6 g该药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 (2)滤出沉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
? (3)向所得溶液中再加入多少毫升水才能配制成10%的氢氧化钠溶液?(3)149.1 mL (1)10.6 g (2)48 g,330.9 g 课时训练4.将20 g碳酸钙粉末投入一定量的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试求:
?(1)生成CO2的质量为多少克?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多少克? ?
(3)原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01%)8.8 g 111g 14.63% 课时训练5. 20 g硫酸溶液与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将所生成的沉淀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为6.9 g。试求:(计算结果均保留一位小数)
?(1)这种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配制200 g这种硫酸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cm3)多少毫升?
?14.5% 16.1ml 五、实验题要点、考点聚焦 1.掌握几大气体的制取、验证和吸收方法
?2.掌握实验装置的功用,气体在装置中的流向。
3.拥有开放性思维,了解研究性学习,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正确的结论。一、气体的制取、收集、净化、干燥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 O2

H2 ,CO2(二)、气体的干燥
1.常用装置:固体干燥剂常装在_______里,液体通常装在________中 干燥装置“大进小出”洗气装置“长进短出”2.干燥剂的选择:(碱石灰主要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氨气、H2、O2A或BA或BHCl CO2 SO2 H2 O2AB C A B C除氨气外的气体?
? C(三)、气体的净化 1.原则:不能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不能减少被净化的
气体的量。
2.装置:干燥管;洗气瓶;高温玻璃管。 O2
CO、H2
CO2、SO2 、HCl
H2O、CO2、SO2
H2O
(四)、一种装置的多种用途 1.洗气:(长进短出) ①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______;
②除去H2、O2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的
物质是_____气体应从装置的_____端通入(填A或B,
下同);
③除去H2中的混有的HCl气体,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____ 2.检验: (长进短出)
①证明CO中混有CO2,装置内应盛有_ __反应中可观察
到的现象是________
②证明O2中混有HCl气体,装置内应盛有_____;
反应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浓硫酸
浓硫酸
ANaOH 或 H2OCa(OH)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gNO3有白色沉淀生成3.集气:
① 密度比空气小的, ___进____出;密度比空气大的, ___进___出;
②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时,气体应从装置的____端通入; ③若用排水法收集CO,瓶内先装满水,CO气体从____端通入;
④若要用水将装置中的O2排出来进行实验时,水应从____端通入;
B AA BBBA4.测量气体的体积:
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_______端进入,还需要
用到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___,该方法适用于
测量_______气体的体积。 B量筒难溶于水(一)装置和试剂的选择 二、装置、试剂的选择和连接 1.①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加热制取甲烷,可选用发生装置是______;在做甲烷燃烧的实验时,点燃前必须要______________;②若制取二氧化碳,可采用的装置的是________;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较长时间未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其原因是___ _ ___ 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 ③若用双氧水(H2O2,液体)与MnO2在常温下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 大理石
浓盐酸 B;
检验甲烷的纯度;
C;
浓盐酸挥发的氯化氢气体和石
灰水反应;
C 2 .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混合,在常温下通过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得硫化氢气体。试回答: (l)实验室制取硫化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可以选用??????????
②若用C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进气口应为?????? ,原因是??????? ???
③为了验证硫化氢的水溶液呈酸性,可以将该气体通入装置D,D中所盛的试剂应该是????????? ? ,现象是???????? ????
④做上述实验时,为了防止多余的硫化氢逸出污染环境,可以将其通入装置E吸收,E中的试剂应该为????????? ???溶液。
FeS+H2SO4==FeSO4+H2S↑
B
b
硫化氢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紫色石蕊试液 变红 ?
氢氧化钠3.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备气体、进行性质实验的装置,根据所述现象回答问题 (1)实验开始前,应先检查整套装置的______。 (2)若实验中,B、C装置中物质均无变化,E装置中出现白色浑浊,则A装置中所放的试剂名称是________ ___;D装置中的石蕊试液由紫色变为_ __; 证明CO2气体与______发生化学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3)若实验中,C装置中的物质变为蓝色,D、E装置中无变化,则A装置所放的试剂名称是____________;B装置中的物质由_______色变成______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______;浓硫酸的作用为_ ____ _ ____ __。 气密性;
大理石和稀盐酸;
红色; 水;
碳酸
锌和稀硫酸
黑 红
H2+CuO===Cu+H2O; 吸收A装中置
的水分,干燥氢气,避免氢气还原氧化铜产物水的干扰。 (二)、物质的判断 1.如下图,某气体X可能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 成,将X气体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过A、B两个洗气瓶,试回答:
(1)若A洗气瓶的质量增加,B洗气瓶的质量不变,
则X 气体是____ 。
(2)若A洗气瓶的质量不变,B洗气瓶的质量增加,
则X气体是_________。
(3)若A、B两个洗气瓶的质量都增加,则X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 氢气;
一氧化碳;
氢气和一氧化碳、或者甲烷、或者甲烷和氢气、或者甲烷和一氧化碳、或者氢气、一氧化碳、甲烷。 2.某一种气体可能是氮气、水蒸气、二氧化碳、氢气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来分析研究该气体的成分。?该学生观察到如下化学现象:装置A中澄清的石灰水变白色浑浊,装置B中白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C中浓硫酸无明显变化,装置D中黑色的氧化铜变为一种亮红色物质,装置E中澄清的石灰水变白色浑浊,装置F中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该学生从上述实验现象中得出如下结论:气体中①肯定不含二氧化碳,②肯定含一氧化碳,③肯定含水蒸气,④肯定含氢气,⑤可能含氮气。请你分析:
(1)上述不正确的结论是(填代号)____,你认为不正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当使本实验有可能得出更多的正确结论,可将各实验仪器重新连接,你认为最合适的连接次序是(从左到右填写仪器代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3 4;
?

B、A、C、D、F、E (三)、组合实验设计 注意:1.组装顺序:气体的发生装置---除杂---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
2.仪器接口的顺序:
一般是:洗气装置“_______” ;干燥装置“_______”
3.尾气处理的方法:
①用溶液吸收:如CO2或有毒SO2的用____溶液吸收
②点燃处理:如CO、CH4等可燃性气体接一个尖嘴导管,将其__________。
③回收:在导管末端接上一气球收集,如回收___。 大进小出长进短出CO碱点燃1.浓氨水可与新制生石灰作用生成氨气,干燥的氨气在高温下能被CuO氧化成N2,同时生成金属铜。实验室欲用图中的仪器装置和药品来制取纯净的氮气。 (1)这些装置按气流方向自左向右的连接顺序是(填ABC)_________
(2)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_
(3)装置④应当选用的干燥剂是(写名称)____ _
(4)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__,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②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GHABDC
CaO+NH3·H2O===Ca(OH)2+NH3↑
碱石灰(最好)
2NH3+3CuO===N2+3H2O+3Cu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吸收未反应的NH3,避免污染环境。 2.为验证某混合气体由H2、CO和HCl组成,请从图中选出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实验,并回答问题(图中装置不得重复使用,有的装置可不用) (1)所选用的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写序号)__________________;
(2)选用的第一个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用的第二个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用的第三个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 ④③⑥①⑦⑤验证混合气体中的氯化氢吸收气体中未反应的氯化氢 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排除氢气还原氧化铜产
物水的验证的干扰。 3.下列装置供实验选择:工业使用的未经净化的水煤气中含有CO、H2、CO2和水蒸气。请你利用以上实验装置装配一套证明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的实验装置。
①若气流由左至右,则实验装置连接顺序依次是(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__
②各装置的作用依次是
D: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 C: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A:使CO转化为容易检验的CO2和水;E:检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产物水; B:检验CO还原氧化铜的产物CO2; G:燃烧未反应的CO,避免CO污染空气。 D—C—A—E—B--G 1.废物利用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保护环境。某课外兴趣小组设计了利用废旧干电池中的锌皮和下图装置来制取干燥、纯净的氢气,并验证气体中的杂质的试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除上述用品还用了下
列家庭用品中的一部分:
蔗糖溶液、食盐溶液、醋酸
溶液(醋酸易挥发)。则装
置A中的物质应是______和_______。
(2)若实验中看到B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这说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杂质______(填化学式)。除此以外,该气体中还可能含有的杂质气体是__________(填名称),为了检验该杂质,可将E装置连接到上述装置中_______(填序号)之间,气体从____(填“a”或“b”)进入装置E,E中所放试剂为_______________,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
(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锌皮 醋酸溶液 进一步吸收醋酸蒸汽H2O醋酸蒸汽BCb滴有石蕊试液的水试液变红六.实战练习2、⑴浓硫酸与木炭共热,生成CO2、SO2和H2O,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已知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CO2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SO2能被酸性KMnO4溶液吸收而除去。而CO2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吸收。试用下图所列各种装置,设计一套实验来验证浓H2SO4与木炭反应所得到的各种产物。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流从左到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填写装置的编号)。
?
?
??
?
⑶实验时可看到装置①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溶液不褪色。A瓶的作用是:_____ __________;B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C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⑷装置②中所加固体药品是___________,可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_____。⑸装置③中所盛的溶液是___________,可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____。 C + 2 H2SO4(浓)= CO2↑ + 2SO2↑ + 2H2O ④②①③
CO2检验产物中有SO2气体除去SO2气体证明SO2气体已完全除尽无水CuSO4粉末H2O
澄清石灰水 3.李同学在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将铁钉浸没在试管里的食盐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底部出现了黑色粉末。李同学对此黑色粉末的组成做了如下几种猜测:①Fe;②Fe2O3;③Fe3O4;④FeCl3;⑤数种物质的混合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李同学的上述猜测中,不做实验就可以排除的是_____和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黑色粉末还可能是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化学方法验证黑色粉末是否为Fe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同学将黑色粉末干燥后,用磁铁靠近,发现粉末能被磁铁吸引,于是得出结论:黑色粉末一定是Fe粉,你认为李同学的结论对吗?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④
Fe2O3是红棕色的,FeCl3可溶于水;碳粉 制造铁钉的铁是铁碳合金;取少量黑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观察有无气体放出不对 四氧化三铁也能被磁铁吸引取少量该红色产物放入盛有稀硫酸(或稀盐酸)的试管中,振荡。 若溶液变为蓝色,说明产物中有Cu2O;若溶液不变色,说明产物中无Cu2O。 Cu2O+H2SO4=CuSO4+Cu+H2O 4.已知Cu2O是一种红色固体物质,在酸性溶液中可发生反应生成Cu2+和Cu。请用已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个最简便的实验方案,来检验CuO经氢气还原所得到的红色产物中是否有Cu2O。
?5.小明、小鹏和小芳三位同学在一起探究蜡烛燃烧,他们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1)<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份可能会是什么呢?
(2)<猜  想>小明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
  小鹏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蒸气 
小芳认为:可能是上述两种情况都有。
(3)<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哪一种分析是正确的 
                                 
(4)<现象与结论>如果小明的猜想正确,现象应该是            
                。如果小鹏的猜想正确,现象应该是    
                     。如果小芳的猜想正确,现象应该是                       。
(5)如果用CnH2n+2 表示蜡烛成份,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CnH2n+2+(3n+1)O2 2nCO2+(2n+2)H2O 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再在导管的另一端做点火试验。 导管口同样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不到冷凝的固体; 导管口不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可看到有冷凝的固体导管口能点燃,但火焰较小,去掉毛巾,导管内壁能看到冷凝的固体 6.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现用下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准确称得盛有碱石灰(NaOH和
CaO的混合物)的干燥管D的质量
为83.4g;③准确称得6g纯碱样品
放入容器b中;④打开分液漏斗a
的旋塞,缓缓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⑤打开弹簧夹,往试管A中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称得干燥管D的总质量为85.6g。试回答
(1)若④⑤两步的实验操作太快,则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填“偏大”或“偏小”);(2)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A中试剂X应选用___ ___________;若没有C装置,则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填“偏大”或“偏小”);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计算出纯碱样品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88.3 %偏小使B中产生的CO2全部进入D中NaOH溶液或碱性溶液偏大防止空气中CO2和水蒸气进入D中7、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淡黄色颗粒状固体,在通常情况下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例如: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2Na2O2 + 4HCl = 4NaCl + 2H2O + O2↑
为了验证CO2与Na2O2反应产生的气体是O2,
设计如下实验装置。试回答:
?⑴设计A、B装置的目的是净化导入的CO2。其中,①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其瓶内液体可能是____,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②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其瓶内液体应是______。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其瓶内液体应是________,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⑶为了确定CO2跟Na2O2反应产生的气体是O2,最后还要采用的验证实验操作是__ __ _。⑷如测定盛有Na2O2的反应容器经过反应其总质量增加ag,则产生的O2的质量为____g,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3g/L,若氧气在水(液体)中溶解度可以忽略不计,此实验中能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为______升。 2NaOH + CO2=Na2CO3 + H2O吸收CO2中混有的HCl气体AgNO3AgNO3+HCl=AgCl↓+HNO3干燥CO2浓H2SO4吸收剩余的CO2气体NaOH溶液(3)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D管口,看木条是否复燃
4a/7
0.4a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