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复习(测)
(满分60分,40分钟完成)
班级 姓名 总分
一、单选题(每题3分,30分)
1.如图所示为部分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数字表示细胞,字母表示生理现象,细胞⑧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细胞⑨可以无限增殖,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c过程表示细胞分化,④⑤⑥⑦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差异是由于细胞所携带的基因不同
B. d、e过程分别表示细胞衰老和癌变现象,其中d过程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
C. 与细胞①相比,细胞②的物质运输效率更高
D. f过程中有新的蛋白质的合成,体现了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答案】A
2.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凋亡受基因的控制,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B. 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C. 癌细胞易扩散与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有关
D. 分裂间期细胞有适度的生长,物质运输效率有所提高
【答案】D
【解析】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A正确;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B正确;癌细胞上的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容易分散,且糖蛋白的作用是细胞识别,糖蛋白少了,识别作用弱,便细胞与细胞间分开,C正确;分裂间期细胞有适度的生长,即细胞体积增大,但相对表面积减小,物质运输效率降低,D错误。
3.图甲为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乙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结构3的数目在图乙的ab区间加倍
B.图甲中的结构45在图乙中的de区间开始消失
C.图一中染色体与DNA数目之比为1:1的时期是在cd和hi区间
D.细菌不具有图甲所示结构,但细菌分裂过程中也会出现DNA复制
【答案】D
4.如图为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3和6过程均存在基因选择性表达
B.4过程的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影响细胞代谢
C.5过程细胞的遗传物质改变,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D.6过程会引起人体的衰老与死亡
【答案】D
【解析】图中1/2是细胞分裂,3是细胞分化,4是细胞衰老,5是细胞癌变,6是细胞凋亡;3和6过程均存在基因选择性表达,A正确;4过程的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影响细胞代谢,B正确;5过程细胞的遗传物质改变,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C正确;6过程会引起单细胞个体的衰老与死亡,但不会引起人体的衰老与死亡,对人体健康有利,D错误。
5. 在人体细胞生命历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酶的种类完全不同
B. 细胞通过表面的糖蛋白接收来自其他细胞的信号
C. 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相同的两个子代DNA
D. 细胞衰老过程中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
【答案】A
6.下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别在正常培养和药物处理培养时,所测得的细胞中DNA含量与细胞数的变化。推测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
A.通过促进DNA的复制促进细胞分裂
B.通过抑制DNA的复制抑制细胞分裂
C.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促进细胞分裂
D.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
【答案】D
【解析】据图可知,使用药物后,细胞中能出现4n的细胞,说明该药物对DNA复制没有影响,故AB均错;用药物处理后,DNA含量为4n的细胞数目多,DNA含量为2n的细胞数目少,说明该药物没有让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故D正确,C错
7.PCNA是一类只存在于增殖细胞中的阶段性表达的蛋白质,其浓度在细胞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如下图所示),检测其在细胞中的表达,可作为评价细胞增殖状态的一个指标。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曲线表明PCNA可能辅助DNA的复制
B.PCNA可能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有关
C.PCNA经核糖体合成,可能主要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
D.肺癌病人体内的PCNA含量可能较正常人高
【答案】B
8.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将经处理后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到因胰岛受损而患糖尿病的小白鼠体内后,该鼠血糖浓度趋近正常, 该过程体现了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性
B.健康人年老后黑色素细胞因缺乏酪氨酸酶将导致头发变白
C.人体神经元与肌细胞的差异与所含蛋白质种类完全不同有关
D.细胞不同生命历程中蛋白质种类差异与核基因选择表达有关
【答案】D
【解析】该过程胚胎干细胞没有发育成个体,故没有体现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健康人年老后黑色素细胞因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导致头发变白,B错误;人体神经元与肌细胞中也有相同的蛋白质,如呼吸酶等,C错误;细胞不同生命历程中蛋白质种类差异与核基因选择表达有关,D正确。
9.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形成不同功能的细胞,但这些细胞也有相同的蛋白质
B.衰老的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但有的基因还在表达
C.癌细胞不能进行正常地分化,机体清除癌细胞与细胞凋亡有关
D.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坏死对生物体均有积极的意义
【答案】D
【解析】细胞分化形成不同功能的细胞,但这些细胞中也有相同的蛋白质,如呼吸酶,A正确。衰老的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但有的基因还在表达,B正确。癌细胞不能进行正常地分化,机体清除癌细胞也是细胞凋亡的一种情况,C正确。细胞的坏死对生物体有害, D错误。
10.对下列生命现象及其生物学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A.若某细胞内酶活性降低,则说明该细胞衰老
B.细胞分裂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提高了机体生理功能的效率
C.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D.细胞凋亡使细胞自主有序死亡,有利于生命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答案】D
二、非选择题(30分,每格2分)
11.(16分)目前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癌症发展包含八个阶段:细胞表面有生长因子发出细胞分裂的信号→细胞内的蛋白质中继站传递信号→胞质酶放大信号→阻碍细胞复制的刹车被释放→蛋白质检查确保DNA完好无损→其他蛋白重建染色体端部使DNA可以进行复制→新生肿瘤促进血管生成,生成促生长的血管→一些癌细胞脱离胞外基质侵入身体的其他部分。人体内大多数癌细胞都表现出较高的端粒酶活性。回答下列问题:
(1)癌症是___________失控,由调控___________的基因突变引起。
(2)调查显示人群癌症年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而攀升:40岁后癌死亡率陡升,60岁后上升更快,这表明癌变是若干独立的基因___________的结果。
(3)阻断端粒酶合成是目前治疗癌症极有效的自然机制,恢复端粒酶抑制机制的实质是避免_________,从而拖制癌症的目的。
(4)研究发现,青蒿素能抗癌,并有可能彻底改变癌症的方法。研究人员从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加入细胞培养液中培养人乳腺癌细胞,检测青蒿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青蒿素浓度和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①此实验中还有一组对照实验,其处理是__________。图1结果说明青蒿素能__________________,且青蒿素作用的效果受__________ 的影响。
②选用青蒿素浓度为40μg/mL的培养液中培养的细胞,测定端粒酶活性,结果如图2 所示。综合两个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青蒿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细胞增殖(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周期 (2)突变积累效应(合理即给分)
(3)重建染色体端部(或重建染色体端部使DNA可以进行复制)
(4)①培养液中不添加青蒿素 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癌细胞、肿瘤细胞)的增殖青蒿素的浓度和作用时间 ②抑制端粒酶的活性来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癌细胞、肿瘤细胞)增殖
12.(14分)高度分化的细胞会逐渐衰老和凋亡,也可能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发生癌变,这与细胞内存在的相关基因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人体衰老时皮肤干燥、发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细胞的衰老,细胞核的形态、结构变化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胚胎发育中尾的消失、五指的分离都与细胞凋亡有关,细胞凋亡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3)研究表明,某些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癌细胞即使在氧供应充分的条件下也主要通过无氧呼吸途径获取能量。癌细胞消耗的葡萄糖比正常细胞________,推测癌细胞的________(细胞结构)可能存在异常。
(4)IAPs是细胞内一种控制细胞凋亡的物质,其作用原理是与细胞凋亡酶结合,从而达到抑制细胞凋亡的目的。IAPs的核心结构是RING区域,若要促进癌变细胞的凋亡,则可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RING区域的功能。物质P可能抑制IAPs相关基因的表达,为探究物质P的效应,研究人员使用不同浓度的物质P处理人的离体肝癌细胞,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结果表明,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P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越明显。
【答案】 (1) 细胞水分减少,体积减小 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2)对于生物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3) 多 线粒体 (4)减弱 物质P浓度的增加、处理时间延长1.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以及凋亡都是对生物体有利的过程
B.同一个体的肝细胞和肌肉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质的种类完全不同
C.衰老细胞内基因难于表达与其染色质收缩、有关酶的活性下降有关
D.致癌病毒的基因组能整合到寄主细胞的DNA上,从而诱发细胞癌变
【答案】B
【解析】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都是正常的生命现象,对于生物体都有积极意义,A正确;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的细胞中mRNA和蛋白质的种类不同,但是也有相同的,如控制呼吸酶合成的基因表达的产物是相同个,B错误;细胞衰老后,细胞核内染色质固缩,酶的活性下降,这会影响DNA的复制和转录,C正确;致癌病毒感染人体细胞后,可与人体细胞内的基因组整合,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引发癌症,D正确。
2.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分化是形成特异性蛋白质的过程
B. 衰老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会发生变化
C. 细胞凋亡的根本原因是凋亡基因的表达
D.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能表达
【答案】D
3.下图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的染色体(a)、染色单体数(b)和DNA分子数(c)的数量关系。下列解释肯定不正确的是( )
A.①可以用于表示细胞分裂的前期
B.①时染色体螺旋化程度可能达到最高
C.间期用②表示最恰当
D.③可表示细胞分裂完成
【答案】C
4.动物和人体内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称为干细胞。对下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过程表示干细胞能自我更新
B.b、c过程表示干细胞具有分化能力
C.a、b、c过程中细胞的遗传信息表达情况不同
D.b过程形成的细胞直接组成器官,可供器官移植使用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a表示细胞增殖,即有丝分裂产生体细胞,实现自我更新,A正确;b、c表示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行使特定的功能,B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得遗传信息表达情况不同,但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C正确;b过程形成的细胞先形成组织,再构成器官,可供器官移植使用,D错误。
5.下图表示某种活性物质在一个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的含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可诱导染色体的复制
B.该物质可诱导染色质螺旋、缩短
C.该物质可能与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有关
D.该物质可诱导核膜和核仁的形成
【答案】C
【解析】图象中后期该物质含量达到最大值,而染色体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A错误;图象中后期该物质含量达到最大值,而染色质螺旋化缩短成染色体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前期,B错误;图象中后期该物质含量达到最大值,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也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故可判定该物质与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有关,C正确;图象中后期该物质含量达到最大值,而核膜和核仁的形成发生在有丝分裂的末期,D错误。
6.细胞分裂、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未离体的体细胞也会表现出全能性
B.皮肤细胞中含有ATP水解酶,体现了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作用
D.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答案】C
7.如图所示,图1表示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细胞核中DNA含量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1中DE段可表示细胞中遗传物质的精确平均分配
B.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复制
C.图2中细胞含8条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
D.图2中细胞处于图1中的CD段
【答案】B
【解析】图1种DE段应是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精确平均分配,但不能说明细胞质中遗传物质平均分配,A错误。图1种AB段是因为DNA的复制,B正确。图2中没有染色单体,C错误。图2中细胞核中DNA含量是正常细胞的两倍,应位于BC段,D错误。
8.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化,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B.细胞癌变,质膜上的粘连蛋白减少,癌细胞在组织间易转移
C.细胞衰老,细胞核体积减小,核膜不断向外折叠
D.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答案】C
9.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及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已经分化的细胞无全能性
B.细胞衰老时会发生形态和结构上的变化,如线粒体的体积减小
C.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都有一些细胞发生凋亡
D.细胞癌变后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含量会增加
【答案】C
【解析】高度分化的细胞含有全套遗传物质,具有发育的全能性,A错误;衰老细胞的线粒体的体积不变,但是数量减少,B错误;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不同的时期都有一些细胞发生凋亡,C正确;细胞癌变后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含量减少,导致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D错误。
10. 如图表示某动物体细胞(含4条染色体)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完成e时期的子细胞变化方向有两种可能,一种如图所示,另一种将分化成某种组织
B.该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的时期是a、b、d
C.不同物种的细胞周期的长短主要受温度影响
D.从b到b是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答案】A
11.甲、乙两种化学物质可能有一定致畸、致癌作用,利用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鉴定它们是否有毒性,并比较二者毒性的强弱。请依据实验结果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Ⅰ.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
Ⅱ实验步骤:
(1)制备细胞悬液:用胰蛋白酶处理小白鼠胚胎组织离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浮液。
(2)进行细胞培养:
①取A.B.C三个洁净的锥形瓶,分别加入 。
②向A.B两个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化学物质甲、乙,并将培养瓶摇匀;C瓶不作处理,作为对照。
③把3个培养瓶放在37℃的CO2培养箱中培养。
(3)制作临时装片
(4)镜检和统计:把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寻找处于 期的细胞,与小白鼠正常体细胞有丝分裂高倍显微镜照片进行对比,以确认发生变异的细胞。统计该期变异的细胞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数。
Ⅲ.实验结果:
培养瓶 A B C
变异细胞占总细胞数 1.3% 12.5% 0.1%
IV.请写出实验结论: 。
【答案】I.甲、乙两种化学物质 Ⅱ.(2)①等量的细胞浮液 (4)有丝分裂中期
IV.甲、乙两种化学物质均有一定毒性,且乙的毒性比甲的毒性大
【解析】Ⅰ.根据题意可知,本实验是为了鉴定甲、乙两种化学物质是否有毒性,并比较二者毒性的强弱,故实验的自变量是甲、乙两种化学物质,因变量是细胞是否癌变及癌变细胞的比例。
Ⅱ.对照实验的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及等量原则等原则,故根据实验目的,其操作步骤可设计为:
(1)制备细胞悬液:用胰蛋白酶处理小白鼠胚胎组织离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浮液。
(2)进行细胞培养:
①取A.B.C三个洁净的锥形瓶,分别加入等量的细胞浮液。
②向A.B两个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化学物质甲、乙,并将培养瓶摇匀;C瓶不作处理,作为对照。
③把3个培养瓶放在37℃的CO2培养箱中培养。
(3)制作临时装片
(4)镜检和统计:把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寻找处于有丝分裂时期的细胞,与小白鼠正常体细胞有丝分裂高倍显微镜照片进行对比,以确认发生变异的细胞。统计该期变异的细胞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数。
IV.分析实验结果可知,与C瓶对照组相比,A、B两瓶内变异细胞占总细胞数的比例都高于C瓶,说明甲、乙两种化学物质均有一定毒性;B瓶内变异细胞占总细胞数的比例高于A瓶,说明乙的毒性比甲的毒性大。
12.如图是与细胞增殖和分化有关的图解,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甲图A表示的是 过程,B是 过程。乙处于有丝分裂的 期。
(2)甲图中b、c、d、e具有相同的 。
(3)甲图中,若e能合成血红蛋白,则b、c、d都 (不能或能)合成,其主要原因是 。
(4)若a为植物细胞,而d能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成一个植物体,说明d具有 性。
(5)甲图中的a、b、c、d、e这五个细胞相比,细胞的全能性最大的是 。
(6)乙图中细胞所代表的生物有染色体 条,①和⑤两条染色体是经过分裂间期 形成的。
【答案】(1)细胞增殖(细胞的分裂) 细胞的分化 后(2)遗传信息或染色体数
(3)不能 控制合成血红蛋白的遗传信息的基因处于关闭状态(4)全能(5)a(6)4 复制
【解析】(1)甲图中A、B分别是细胞数目增多和形态改变,说明其分别是细胞增殖和细胞的分化。乙图中着丝点分裂,且两极均有同源染色体,所以是有丝分裂的后期。
(2)甲图中b、c、d、e细胞都是由a细胞分裂、分化而来的,所以遗传信息相同。
(4)植物细胞能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成一个植物体,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5)在细胞分裂、分化的过程中细胞的全能性降低,故甲图中的a、b、c、d、e这五个细胞相比,细胞的全能性最高的是a。
(6)乙图细胞中染色体有8条,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因此该生物体细胞含有染色体数目为4条;①和⑤两条染色体是在细胞分裂间期经复制形成的。一、细胞周期判断与分析
【知识点讲解】
1.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
方法名称 表示方法 用字母表示细胞周期
扇形图 A→B→C→A为一个细胞周期
直线图 a+b或c+d为一个细胞周期
坐标图 a+b+c+d+e为一个细胞周期
柱形图 B组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正在进行DNA复制,C组细胞处于分裂期
2.细胞周期的2点提醒
(1)分裂间期的特征:间期又分为G1期、S期、G2期,G1期进行RNA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S期DNA的复制做准备;S期合成DNA;G2期进行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特别是微管蛋白的合成。
(2)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的变化时,应选择细胞周期短、分裂期相对较长的细胞;由于分裂间期远比分裂期长,视野中处于间期的细胞数目更多。
【例题讲解】
如图表示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按箭头所示方向,a→a段或b→b段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B.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发生于a→b段
C.细胞中DNA含量的加倍发生在b→a段
D.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在b→a段可以治疗癌症
【答案】A
【变式训练】
(2014·浙江,5)某哺乳动物体细胞在培养中能够分裂,在培养过程中将适量的3H 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和某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加入到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可观察和测量到( )
A.G1期变短,该期有大量3H TdR进入细胞核
B.S期变长,该期有DNA复制和核糖体的增生
C.G2期变短,该期细胞核中有组蛋白
D.M期相对较短,该期细胞的核膜始终完整
【答案】C
二、有丝分裂各时期图像识别
【知识点讲解】
1.根据染色体变化识别细胞分裂时期
(1)染色质变为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前期,如图1。
(2)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中期,如图2。
(3)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后期,如图3。
(4)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末期,如图4。
2.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的识别方法
(1)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出现中心体的不一定是动物细胞,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纺锤体的形成也与中心体有关。
(2)细胞边界画成方形或图像中有细胞板结构,无中心粒结构,一般可判断为高等植物细胞。
(3)细胞边界画成圆形或有中心粒,无细胞板结构,通过缢裂方式平分细胞,一般可判断为动物细胞。
【例题讲解】
如图为动物细胞分裂中某时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在分裂前期倍增并移向细胞两极
B.乙和丙在组成成分上差异很大
C.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两倍
D.该时期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物质减少
【答案】B
【解析】A项,图示为动物细胞分裂的中期。甲为中心体,在分裂间期倍增,在分裂前期移向细胞两极。B项,乙为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丙为纺锤丝,主要由蛋白质组成,可见两者在组成成分上差异很大。C项,该时期为分裂中期,可能为有丝分裂中期,也可能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如果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如果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D项,该时期核膜已经解体,无细胞核,故不存在物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情况。
【变式训练】
下图是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上述细胞有丝分裂的顺序是甲、丁、乙、丙
B.显微镜下观察到最多的细胞处于甲时期
C.开始出现染色体的时期是丁;染色体开始转变成染色质形态的时期是丙
D.若某药物可抑制纺锤体形成,则它极可能是作用于丙图
【答案】D
三、有丝分裂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及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分析
【知识点讲解】
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及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解读
(1)a→b、l→m、p→q是因DNA分子复制。
(2)g→h、n→o、r→s是因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
(3)d→e、r→s的变化很相似,都是DNA含量减半,但发生的时期不同。
(4)染色单体在细胞周期中的起点为0,终点也为0。
【例题讲解】
(2015·北京,3)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药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图。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
B.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复制
C.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
D.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
【答案】C
【变式训练】
如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a)、核DNA分子数目(b)的直方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时期染色体还未复制,核DNA已完成了复制
B.③时期核膜、核仁重建,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
C.①→②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分子数目不变
D.②→③表示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目也随之减半
【答案】C
四、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的理解
【知识点讲解】
1.细胞分化的机理
2.细胞分化的标志
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的基因,与细胞分化无关,如呼吸酶基因、ATP水解酶基因等不能证明细胞已经发生分化;只有在特定细胞中选择性表达的基因控制细胞分化,如胰岛素基因、血红蛋白基因可以证明细胞发生了分化。
3.体细胞全能性的标志
由体细胞发育成一个个体能证明体细胞的全能性。判断体细胞是否具有全能性的标志是看起点和终点,起点是“已分化的体细胞”,终点是发育成“个体”。
【例题讲解】
如图表示人体部分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甲的分裂能力最强,分化程度最高
B.过程①②中均发生了遗传物质的改变
C.T细胞与B细胞内所含的基因不同
D.淋巴因子作用于膜受体后即被灭活
【答案】D
【变式训练】
(2015·江苏,6)下图所示为来自同一人体的4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来自同一人体,所以各细胞中的DNA含量相同
B.因为各细胞中携带的基因不同,所以形态、功能不同
C.虽然各细胞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
D.虽然各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但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
【答案】C
【解析】A项错,卵细胞核DNA数是其他体细胞核DNA数的一半;B项错,除卵细胞外,其他体细胞携带的核基因相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各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不同;C项对,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都是水;D项错,不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可能不同,有的为主动运输,有的为协助扩散。
五、细胞分裂、分化、癌变及衰老的关系
【知识点讲解】
(1)区别
项目 结果 遗传物质变化
细胞分裂 单细胞生物完成生殖,多细胞生物产生新细胞 遗传物质复制后均分
细胞分化 可形成不同组织、器官 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
细胞癌变 形成能无限增殖的癌细胞 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细胞衰老 细胞正常死亡 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
(2)联系
【例题讲解】
(2017 江苏卷.18)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能力随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减弱
B.衰老细胞中各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
C.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
D. 癌细胞无接触抑制特征
【答案】B
【解析】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分裂能力越弱,A正确;衰老的细胞中大多数酶的活性普遍降低,B错误;细胞凋亡能够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C正确;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培养时无接触抑制特征,D正确。
【变式训练】
(2015·江苏,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强
B.癌细胞具有细胞增殖失控的特点
C.正常细胞的衰老凋亡必将使个体衰老死亡
D.幼年个体生长需细胞增殖,成年后不需细胞增殖
【答案】B
知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