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语文第三单元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课件】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一语文第三单元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课件】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1-10 22:41:12

文档简介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本文选材很讲究,写片段的记忆、片段的印象,如同摄像,只选取几个精彩的镜头,集中表现人物光彩的一面,不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全面、完整、连续,也没有拖泥带水的叙述和描写。这种写法可以称为白描。白描看似简易,其实不然,而白描运作到本文这样的精彩更不容易,只有高手能轻巧为之。
本文的语言简练、传神。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句子都不长,作者似乎在语言运用上有一种自觉的节制,也就是说用较少的文字来表达更多更丰富的内容。但语言简练,不等于语言贫乏,以形貌描写为例,“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寥寥数语,都是平常字眼,但集合成文,人物的外貌和内在精神立刻现出;再有,文章后面写梁任公演讲完后,“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仅两句话,极有形象感,值得认真回味;文章最后说:“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行文至此,节制感更加明显、突出。但是为了传神,有些描写还是稍微多花了笔墨,如对梁任公的演讲稿的描写,对他的开场白的描写,对他的背诵古诗文的描写就是例证。能将简练与传神良好地结合,是梁氏文章语言运用的主要特色。
1.能够分析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情的技巧。
2.体会作者对梁启超的敬仰、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分析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
教学难点:
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教师制作PPT。
学生通读课文至少一遍。
导入
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 ——黄遵宪
同学们知道他称赞的是谁吗?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同学们知道这段话是谁写的吗?
明确:梁启超
二、背景知识介绍
1.同学们都学过历史,一定听说过梁启超这个名字,谁为大家讲讲你所知道的和梁启超有关的事情?
1895年春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
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
1898年,回京参加“百日维新”。7月,受光绪帝召见,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同年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
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的之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
关键词:公车上书、戊戌变法、护国战争,云南起义。
2.大家熟悉的梁启超是政坛的风云人物,其实他在文学上也颇有建树。
梁启超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显著。梁启超一生勤奋,著述宏富,其中《饮冰室合集》较完备。《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梁启超在文学理论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体的革新。文学创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及翻译文学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响最大。
3.介绍作者。
梁实秋,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北京人,1949年后任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主要成就:散文集《雅舍小品》、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编撰《远东英汉大辞典》。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三、 品读全文
1.朗读全文并思考问题,梁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浏览课文,在原文中标记。
“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
“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明确:潇洒不凡、认真负责、谦逊自负、博闻强识、感情丰沛(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
拓展迁移(散文阅读中欣赏作品的形象类题型):在把握全文主旨的基础上,要结合作品中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注意那些议论性和抒情性的句子,借用一些修饰性词汇,按照“人物+外在特征+精神实质(性格特征、主要情感、心理尤其是矛盾心理)+身份+反映出的历史社会属性”的一般思路回答。
四、重点突破
1.文章中写梁任公先生的演讲,具体写了哪些内容?最感动你的是什么?
(1)《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附注:“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於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其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
为何令先生动情?
他就如那位白发狂夫般坚持自我理想,在明知不的情况下仍执意为之,即使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反映了梁任公先生即使经受了变法失败的惨痛打击仍不畏惧退缩,坚持斗争的坚毅意志。其实这正是梁任公先生自己内心的坚持与理想的写照,这也是演讲如此精彩感人的原因所在。
(2)孔尚任《桃花扇》———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3)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涕泗交流中张口大笑
补充:①《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该剧以侯方域、李香君悲观离合的爱情故事为中心线索,描写南明王朝弘光皇帝朱由崧昏庸无能,任由奸臣余孽阮大铖、马士英兴风作浪,断送大明江山,百姓陷入战乱祸害的历史,展现了明末腐朽动乱的社会现实,暴露了南明小朝廷的昏庸与腐败,热情歌颂了敢于和权奸作斗争的高尚气节和爱国情感。
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背景:这首诗歌是杜甫52岁流落到梓州时所作的佳作。因“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突然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已。
提问:本段中梁任公先生为何忽而痛哭流涕,忽而张口大笑?
明确:痛哭流涕是因为由明崇祯皇帝想到了光绪皇帝,同样试图挽救王朝,却以失败告终。为国家衰亡而悲泣,为百姓陷入战争苦难中而痛心疾首。
张口大笑是因为战乱终告结束,百姓总算告别颠沛流离的生活,国家走向稳定的期盼终于实现而哭,这是喜极而泣,。
两者都突出地反映梁任公先生炽热的爱国心(有热心肠)。
2.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
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学生举隅(学生读一读)
示例:“他的演讲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表明梁先生办事认真,学问和书法的修养都很好。
“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
明确:刻画出梁先生的博学、真性情等性格特点,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五、情感升华
齐读《少年中国说》片段。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选自《饮冰室合集》
六、写作方法点拨
你能从中学到哪些写人的方法?
总结:
1.写出人物个性。
2.只选取几个精彩的镜头,集中表现人物光彩的一面,不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全面、完整、连续。
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多角度整合刻画。
七、作业
写一个人,记叙人物的言谈举止等突出人物的风貌。不少于700字,题目自拟。
略。
课件14张PPT。课文导入 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 ——黄遵宪
这是在称赞谁?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这是谁写的话?
梁启超介绍 1895年春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1898年,回京参加“百日维新”。7月,受光绪帝召见,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同年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 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的之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
梁启超关键词公车上书 戊戌变法
护国战争 云南起义梁启超文学成就 梁启超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显著。梁启超一生勤奋,著述宏富,其中《饮冰室合集》较完备。《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梁启超在文学理论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体的革新。文学创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及翻译文学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响最大。 梁实秋介绍 梁实秋,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北京人,1949年后任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主要成就:散文集《雅舍小品》、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编撰《远东英汉大辞典》。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品读全文 【思考】阅读全文,然后思考问题,梁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浏览课文,在原文中标记。
“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
“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明确:潇洒不凡、认真负责、谦逊自负、博闻强识、感情丰沛。重点突破1.文章中写梁任公先生的演讲,具体写了哪些内容?最感动你的是什么?
(1)《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2)孔尚任《桃花扇》———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3)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涕泗交流中张口大笑
重点突破【探究】“《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为何令先生动情?

他就如那位白发狂夫般坚持自我理想,在明知不的情况下仍执意为之,即使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反映了梁任公先生即使经受了变法失败的惨痛打击仍不畏惧退缩,坚持斗争的坚毅意志。其实这正是梁任公先生自己内心的坚持与理想的写照,这也是演讲如此精彩感人的原因所在。
重点突破【探究】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涕泗交流中张口大笑?
补充:
①《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该剧以侯方域、李香君悲观离合的爱情故事为中心线索,描写南明王朝弘光皇帝朱由崧昏庸无能,任由奸臣余孽阮大铖、马士英兴风作浪,断送大明江山,百姓陷入战乱祸害的历史,展现了明末腐朽动乱的社会现实,暴露了南明小朝廷的昏庸与腐败,热情歌颂了敢于和权奸作斗争的高尚气节和爱国情感。
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重点突破【探究】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涕泗交流中张口大笑?

明确:痛哭流涕是因为由明崇祯皇帝想到了光绪皇帝,同样试图挽救王朝,却以失败告终。为国家衰亡而悲泣,为百姓陷入战争苦难中而痛心疾首。张口大笑是因为战乱终告结束,百姓总算告别颠沛流离的生活,国家走向稳定的期盼终于实现而哭,这是喜极而泣。两者都突出地反映梁任公先生炽热的爱国心(有热心肠)。 重点突破 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示例:“他的演讲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表明梁先生办事认真,学问和书法的修养都很好。
“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
明确:突出先生的博学、真性情等性格特点,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感升华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选自《饮冰室合集》 写法总结你能从中学到哪些写人的方法?
1.写出人物个性。
2.只选取几个精彩的镜头,集中表现人物光彩的一面,不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全面、完整、连续。
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多角度整合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