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知识复习三 溶液[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章节知识复习三 溶液[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6-10-10 21:4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章节知识复习三 溶液(第6至8三节)
知识要点:
1. 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特征:溶液时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比较:
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
类别 混合物 混合物 混合物
宏观特征 放置有沉淀,不均一,不稳定 放置分层,不均一,不稳定 均一,稳定
被分散物质的状态 固态 液态 固、液、气
分散在水里的微粒 固体小颗粒(分子集合体) 液体小珠滴(分子集合体) 分子或离子
实例 泥水、通入少量CO2的澄清石灰水 油水 糖水、食盐水
(3)溶液的组成:
m(溶液)=m(溶质)+m(溶剂)
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定义: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注:① 要指明一定温度、一定的溶剂量。如室温下,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达到饱和,若升高温度或增大溶剂量,原饱和溶液就变为不饱和溶液。
② 要强调饱和溶液是对某种溶质而言。如温度为T时,某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钠,但可能还能继续溶解蔗糖,则对于氯化钠来说溶液是饱和溶液,而对于蔗糖来说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一般规律: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特殊规律(适用于):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3. 溶液“浓、稀” 与饱和、不饱和的关系
(1)溶液的浓稀,是指一定量溶剂中溶质的相对含量的多少,溶质相对溶剂来说比较多则浓,少则稀,与温度无关。饱和和不饱和是溶质溶解是否达到最大限度,受温度和溶剂量两个条件的限制,与溶液的浓稀无关。
(2)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溶解能力强的物质,很浓的溶液可能仍为不饱和溶液,溶解能力弱的物质,很稀的溶液可能已经饱和。
(3)对于同一种溶质的同种溶液来说,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4. 溶解度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理解此定义要抓住五个要点:
① 在一定温度下
② 在100克溶剂里,未指明时,一般溶剂为水。
③ 饱和状态
④ 在这种溶剂里
⑤ 所溶解的质量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① 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
② 温度。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物质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溶解度/g(20℃) >10 1~10 0.01~1 <0.01
(4)气体溶解度——该气体在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时的气体体积。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②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5.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6. 过滤和结晶
(1)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2)结晶: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
(3)结晶的方法:
① 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固体物质,如分离NaCl和KNO3的混合物,降温后首先析出KNO3晶体。
② 蒸发溶剂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固体物质,如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4)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物理方法:
① 过滤法:分离液体与固体。
如除去KCl中混有的MnO2是将混合物溶解于水,再过滤,最后将滤液蒸干。
② 结晶法:根据可溶于水的两种固体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而加以分离的方法。
如除去KNO3里少量NaCl是先溶解制成热饱和溶液,冷却结晶再过滤,得KNO3晶体。
③ 蒸馏法:利用沸点不同分离互溶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如将酒精和水的混合物分离。
④ 洗气法: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种气体在水中和其它吸收剂中的溶解度或反应情况的差异加以提纯分离的方法。
如将混有CO2的H2气体通入NaOH溶液以提纯H2。
此外还有化学方法。
7.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ω=×100%
注意:(1)溶质质量指已溶解在溶剂里的质量,不一定等于加入的溶质的质量。
(2)两种溶液混合时,质量可以相加,体积不能相加。
(3)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
(4)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表示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越多,溶液越浓;反之,表示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越少,溶液越稀。
8. 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意义 表示对物质溶解性的度量,受外界的温度、压强等影响 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的相对多少,不受外界条件限制
条件 一定温度下 不一定
溶剂量 100克 不一定
状态 饱和 不一定
单位 克 无
关系式 S=×100克 ω=×100%
联系 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9.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几种类型
(1)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于溶质质量分数(ω)的相互换算
(2)溶质质量分数(ω)与溶液体积、密度有关的换算
溶液体积m(溶液)m(溶质)
(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的计算
m(溶液)前× (溶液)前=m(溶液)后×(溶液)后
(4)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典型例题】
[例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 B.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纯净物
C.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解析: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C正确;A错在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无水酒精等;B错在纯净物;D错在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如CuSO4溶液呈蓝色。
答案:C
[例2]下列有关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B. 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 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解析:A没有指明一定温度,该溶液就不一定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微溶于水的在一定温度时其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很多溶解度很大的物质,其浓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答案:D。
[例3]下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_________℃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在t2℃,A物质的溶解度比B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填“大”或“小”)。
(2)当B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三种方法,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可使其变为饱和溶液。
解析:曲线交点处表示对应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不能采用降温方法。
答:(1)t1,大。(2)①增加溶质B;②蒸发溶剂;③升高温度。
[例4] 判断下列事实的正误。
(1)凡是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
(2)50克20%的酒精溶液和50克60%的酒精溶液均匀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分数为40%,溶液的体积与混合前总体积相同。( )
(3)取m克氯化钠与n克水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一定等于(m+n)克
(4)取m克胆矾溶于n克水中(胆矾完全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m+n)克,其溶质质量分数为。
解析:(1)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虽澄清透明,但不一定无色。如高锰酸钾溶液颜色为紫色,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氯化铁为黄色,硫酸亚铁为浅绿色。因此,(1)是错误的。
(2)等质量不同质量分数的同溶质的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混合前质量分数的数值和的平均数。即(20+60)/2=40,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40%,酒精溶液的质量等于(50g+50g)=100g。但体积分数不等于40%,因为不同质量分数的溶液中其密度不同,所以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由于溶液的密度不同,在20%的酒精溶液与60%酒精溶液混合时,乙醇分子与水分子的相互运动而进入空隙,所以不同密度不同质量分数的酒精溶液混合后,其总体积减小。
(3)这里氯化钠m克和水n克都为不定质量。首先涉及到某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此题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当某温度下,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等于或小于某温度氯化钠溶解度的数值时,此时所得溶液质量为(m+n)克,溶质为m克。第二种情况是当某温度下,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大于某温度氯化钠溶解度的数值时,此时所得溶液质量一定小于(m+n)克,其溶质也必定小于m克,因为m克氯化钠中一部分没溶解。
(4)此题是在胆矾完全溶解的条件下来考虑问题。胆矾是五水合硫酸铜,是一种结晶水合物,含一定量结晶水,其化学式为CuSO4 5H2O。胆矾溶于水时,结晶水进入到溶剂,所以溶质应是CuSO4(无水硫酸铜),而溶质质量分数必定小于。我们用一实例来验证一下,用5克胆矾溶于95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5%。
CuSO4 5H2O~CuSO4
250 160
5g x 250:160=5g:x,解得x=3.2g
w(CuSO4)
答:(1)×(2)×(3)×(4)×
[例5]下列混合物适宜于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
A. KCl 和NaNO3 B. 水和酒精
C. Na2CO3和CaCO3 D. MgSO4和ZnSO4
解析:A、D两组中的固体物质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过滤法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而水与酒精都是液体,互溶后仍都可以透过滤纸,因此也不能采用过滤法。而C组中Na2CO3能溶于水,CaCO3不溶于水,可采用过滤法分离.
答:C。
[例6]将两杯20℃时的食盐饱和溶液,甲为500g,乙为1000g,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分别蒸发掉15g水,析出的食盐晶体的质量( )
A. 甲=乙 B. 甲<乙 C. 甲>乙 D. 无法判断
解析: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个定值,甲、乙两份饱和溶液的质量虽然不相等,但每15g水中溶有的食盐是相等的。若各蒸发掉15g水,原来溶解在这15g水中的食盐就析出,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而与原饱和溶液的质量无关。
答案:A。
[例7] 20℃时,将某硝酸钾溶液,第一次蒸发掉10g水,冷却到原来的温度,析出晶体0g,第二次蒸发掉10g水,冷却到原温度,析出晶体3g,第三次蒸发掉10g水,冷却到原温度,析出晶体质量为( )
A. 等于3g B. 不等于3g C. 大于或等于3g D. 小于或等于3g
解析:原溶液第一次蒸发掉10g水没有晶体析出,此时所形成的溶液可能是饱和的,也可能仍为不饱和。当第二次蒸发掉10g水析出3g晶体后形成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因此当第三次蒸发掉10g水时,析出晶体的质量最少应为3g(第一次蒸发后恰好饱和时),也可能大于3g(第一次蒸发后仍为不饱和溶液时),因此答案应选C。
答:C
[例8] 32.5克锌粒与280克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试求:
(1)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生成物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此题为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道综合题。根据已知条件可判断出32.5是全部参加了化学反应,而280克是稀硫酸溶液的质量,即纯H2SO4与水的质量之和为280克,故此题应用32.5克锌做为此题切入点即可求出纯硫酸的质量,继而求出硫酸的质量分数。
继续分析(2)的提问,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看出求生成物溶质质量分数,即求硫酸锌的质量分数。第(2)问可有两种解题思路:第一种可考虑反应后ZnSO4溶液中的水来源于稀硫酸中的水,因此可求出稀硫酸中的水,再用(ZnSO4)求出ZnSO4质量分数。第二种思路可考虑在反应前总质量为锌和稀硫酸,反应后总质量为硫酸锌溶液和氢气。
∵ Zn+H2SO4(稀溶液)=ZnSO4(溶液)+H2↑
∴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可得出:ZnSO4(溶液)= Zn+H2SO4(稀溶液)-H2↑
解:(1)设:参加反应纯H2SO4的质量为x;生成ZnSO4的质量为y;生成氢气质量为z。
Zn + H2SO4(稀) = ZnSO4 + H2↑
65 98 161 2
32.5g x y z
65:98=32.5g:x,解得
ω(H2SO4)
解(2)方法① m(水)=280g-49g=231g
解得
ω(ZnSO4) 65:32.5g=161:y,
方法② 65:32.5g=2:z,解得
ω(ZnSO4)
答:略。
说明:在求生成物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题中,若反应物只有一种物质是溶液,最好考虑来求生成物溶质的质量分数较简便。若反应物中两种物质均为溶液,且生成物又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最好考虑下面计算式:
ω(生成物)
一. 选择题(每题有一~二个正确答案)
1. 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 液氧 B. 蒸馏水 C. 石灰浆 D. 碘酒
2. 时在一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入少量氯化钠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晶体质量减少 B. 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C. 晶体质量不变 D. 溶质的溶解度发生变化
3. 下列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
A. 浓溶液
B. 向某溶质的溶液中加入该溶质的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发生改变的溶液
C. 降温后,能析出晶体的溶液
D. 蒸发水分后,能析出晶体的溶液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溶液一定是无色、稳定的混合物
B. 100毫升酒精和10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体积等于200毫升
C. 在同一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D. 任何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5. 下列混合物中,属于溶液并且溶质是单质的是( )
A. 稀硫酸 B. 泥水 C. 碘酒 D. 牛奶
6. 下图是X、Y两种固体的溶解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X的溶解度比Y的溶解度大
B. X和Y都是易溶物
C. 在时X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比Y大
D. 在X中含少量Y时,可采用结晶法提纯X
7. 将30克溶于100克水配成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 B. 溶液中有溶剂100克
C.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3.1% D. 的溶解度为30克
8. 在一定温度下,从食盐的不饱和溶液中不断蒸发出水分,直到有食盐晶体析出,下列图中,能表示食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蒸发掉的水的质量之间关系的是:( )
9. 下列氨水(氨气的水溶液)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A. 时的饱和溶液 B. 时的不饱和溶液
C. 的不饱和溶液 D. 的饱和溶液
10. 向盛有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气,试管中液体变化正确的是( )
A. 纯净物 溶液 悬浊液 B. 溶液 悬浊液 溶液
C.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D. 纯净物 乳浊液 溶液
1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从溶液中析出的晶体都含有结晶水
B.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同温时,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 溶解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表示某温度时,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质量
12. 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可能不同
B. 相同条件下,物质的溶解度随溶剂的量的增减而变化
C. 同一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D.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3. 在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克,蒸干后得不含结晶水的晶体克,则该物质在的溶解度为( )
A. 克 B. 克 C. 克 D. 克
14. 时,克水最多溶解克物质;时,克水最多溶解10克物质,则与的溶解度关系是( )
A. >   B. < C. = D. 无法比较
15. 将的氯化钠溶液稀释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 溶质的质量分数改变了,但和总数未变②溶剂的量改变了,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改变了③溶液的量改变了,溶质的量未变④因为溶液溶质的量改变了,所以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也改变了(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只有①②
16. 时,、、、4种物质可分别配成下列溶液,在、、、4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 )
A. 溶于水配成质量分数为的饱和溶液 B. 克溶于克恰好配成饱和溶液
C. 克溶于克水恰好配成饱和溶液 D. 溶于水配成质量分数为的饱和溶液
17. 除去氯化钾粉末中含有的少量碳酸钾,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 加适量盐酸,过滤 B. 加适量水,过滤
C. 加适量盐酸,蒸发 D. 加适量水,蒸发
18. 时,把某物质的溶液分成质量相等的两份,其中一份蒸发掉克水达到饱和,另一份加入克溶质也达到饱和,则时,有关该物质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是一种难溶物
B. 该物质溶液质量分数的最大值为%
C.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克
D. 将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19. 现在烧杯、试管、量筒、铁架台、酒精灯、集气瓶、玻璃片、水槽、带导管的橡皮塞等仪器。从缺少仪器的角度考虑,下列不能进行的实验是( )
① 制取氧气 ② 粗盐的提纯
③ 制取氢气 ④ 配制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水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②③
20. 计算升质量分数为的浓硫酸(密度为)所含溶质的质量时,下列算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 填空与简答题
1. 欲将的某溶液克稀释成的溶液,需加水________克。
2. 有克的溶液,今要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到可以采取的措施是:(1)蒸发掉_______水,(2)加入_______克,(3)加入________克的溶液。
3. 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易潮解的固体药品,必须把药品放在________里称量。
4. 配制一定质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水的实验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把在“粗盐提纯”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或用法,按要求填在横线上:
(1)粗盐溶解时,玻璃棒的用法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
(2)过滤食盐水时,玻璃棒的用法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
(3)滤液蒸发时,玻璃棒的用法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
6. 时,往浓度为的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4克相同的溶质或将该溶液蒸发掉16克水,溶液均达到饱和,原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克。
7. 将100克含水98%的稀溶液蒸发掉________克水,可使其含水量为96%。
8. 已知医用碘酒中碘的质量分数为2% ,10克碘可配制这种碘酒________克,156.8克酒精可配制这种碘酒________克。
9. 下图中、、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时,、、的溶解度由小到大顺序为:________。
(2)点表示的意义________。
(3)若要使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中,可采用_______、_______两种方法;若使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______ _______ _______三种方法。
(4)若在室温是时的溶解度是36克,则属于________溶物质,物质的溶解性与________有关。
(5)若要使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一般采用________的方法,这是因为:________;若使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一般采用________的方法,这是因为________。
三. 计算题
时,把8.8克硝酸钾和碳酸钾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溶液后,向其中滴加稀硝酸到溶液不再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为止,共收集到二氧化碳2.2克,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为60克,计算:
(1)混合物中有多少克碳酸钾?
(2)若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0克,要将反应后所得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需要蒸发掉多少克水?
试题答案
1. 选择题1. D 2. C 3. B 4. C 5. C 6. AC 7. AD 8. D 9. D 10. B
11. A 12. B 13. A 14. D 15. B 16. C 17. C 18. C 19. C 20. D
二. 填空、简答题 1. 2. (1) (2) (3) 3. 玻璃器皿
4. 计算、称量、溶解
5. (1)搅动粗盐的水溶液;搅拌、加速溶解
(2)靠在三层滤纸一侧,使液体沿其下流;引流
(3)不断搅拌被加热的液体;避免液体受热不均而飞溅
6. 7. 设蒸水质量为,则
8. ;
9.(1)<<
(2)时,的溶解度为
(3)升高温度、加入溶剂;升温、加入溶质、蒸发溶剂
(4)易;溶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5)降温;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产生较大的变化;蒸发结晶,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变化不大。
三. 计算(1)解:设混合物中有质量为,生成质量为
(2)∴ 原混合物中
设蒸发水的质量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