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期末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C )(2分)
A.门槛/槛车 饮酒/饮水思源 云横秦岭/横冲直撞
B.宫阙/上阕 枭雄/袅袅烟云 蹑手蹑脚/摄人心魄
C.边塞/阻塞 奢靡/旗靡辙乱 霜重鼓寒/重蹈覆辙
D.辗转/碾压 镶嵌/叩石垦壤 怪石嶙峋/波光粼粼
(解析:A.kǎn/jiàn,yǐn/yǐn,héng/héng;B.què/què,xiāo/niǎo,niè/shè;C.sài/sè,mí/mǐ,zhòng/chóng;D.zhǎn/niǎn,xiāng/rǎng,lín/lín。)21教育网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2分)
A.吝啬 无穷匮 贻然自得 不屑置辩
B.沙砾 皱巴巴 众说纷纭 门廷若市
C.蓬蒿 瞭望孔 万籁俱寂 吹毛求疵
D.饶恕 擀面杖 三顾矛庐 穿枝拂叶
(解析:A项“贻”应写为“怡”;B项“廷”应写为“庭”;D项“矛”应写为“茅”。)
3.古诗文默写。(8分)
(1)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诗经·蒹葭)
(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3)在危急关头,是毛泽东同志力挽狂澜,挽救了中国革命。引用诸葛亮《出师表》的句子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1cnjy.com
(4)国内的共享单车和高铁发展迅速,使我们的出行更加便利。“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流露出一种远离世俗的悠闲自在;“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王维《使至塞上》),则流露出轻车简行的孤寂之情。21·cn·jy·com
4.名著阅读。(4分)
请任选一幅图片,根据图片内容简介故事情节。
示例一:高俅设计陷害林冲,将林冲发配沧州,还叮嘱解差在途中杀掉林冲。林冲原在大相国寺结识鲁智深,鲁智深得知林冲被刺配的消息,唯恐途中有失,暗地跟踪至野猪林,看见那两个公人要对林冲下手,就从一旁跳出,将两个公人打了一顿,林冲劝鲁智深饶了他们性命。而后,鲁智深一直护送林冲到达沧州后才放心离开。示例二:利立浦特国遭到不来夫斯古帝国入侵,利立浦特国王派格列佛应战,格列佛用铁钩和绳索把50艘最大的敌舰拖回来。最后不来夫斯古帝国求和,两国缔结不平等和约。2·1·c·n·j·y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不论英雄还是普通人,不论崇高还是平凡,不论浅吟低唱还是动情燃烧,都是书写“中国故事”的一分子。
上映12天,《战狼Ⅱ》以34亿元,登顶中国电影票房冠军。不论最终定格在什么数字,阳刚硬派的《战狼Ⅱ》已经刷新了产业高点,也将电影对“中国故事”的书写放在了新的语境。
解码《战狼Ⅱ》,我们一定绕不过它经典动作类型片的视听语言。宏大的场面、逼真的特效、凌厉的剪辑、酣畅淋漓的动作设计,形成了与好莱坞大片不相上下的工业水准。从为一个镜头连续跳海26次的执着,到坦克、飞机道具要求逼真的严格,都标注着《战狼Ⅱ》的工匠精神和制作良心。
6.(绵阳中考)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8分)
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学校开展“学家规 树新风”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任务。
(1)初三(2)班为本次活动举办了一期黑板报,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关于家规的三则材料,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每条不超过10个字)(3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材料一:西周时期,周公以《无逸》告诫后辈子孙不要因贪图享乐而荒废政务;春秋时期,孔子以“不学礼,无以立”训诫儿子。这两个事例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我国家规文化的源头。
材料二:古代家规虽然来自不同作者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追求。但内容都以家庭伦理为主体。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养德,如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强调“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陆九韶在《陆氏家制》中主张“人之爱子,当教之以孝悌忠信。”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三:“一时之语,可以宁之百世;一家之话,可以共之天下。”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家规,除对其家族的繁衍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外,还是社会教育的一种独特形式。为社会提供家庭教育的范本和楷模。www-2-1-cnjy-com
材料一:我国家规历史悠久(或我国家规起源早)。材料二:古代家规内容相近(或古代家规重视伦理道德)。材料2-1-c-n-j-y
三:古代家规影响深远(或古代家规有积极影响)
(2)学校开展“中国好家规”评选活动,下面两条家规深受师生好评,你更喜欢哪一条?请谈谈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4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①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曾国藩家书》
②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朱子家训》
更喜欢①。理解:人一生的成败与所交朋友是否贤德(贤能)有关,所以不能不谨慎。理由:它告诫我们对朋友要甄别筛选,谨慎交往。【来源:21cnj*y.co*m】
更喜欢②。理解:在没下雨时就应做好准备,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去挖井。理由:它告诫我们做事应早做准备,避免被动。(理解、理由各2分)21*cnjy*com
(3)下图是学校为配合本次活动开展的“不剩饭,不剩菜——文明餐桌行动”,宣传画,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并写出其寓意。(4分)【出处:21教育名师】
(注:“约”字的一点是一粒米。)
内容:画面由一双筷子和一个盘子组成,盘中的“约”字的一点是一粒米。寓意:文明餐桌行动是我们共同的“约【版权所有:21教育】
定”,节约应从我做起,从节约一粒米开始。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共16分)
回家
丁立梅
①父亲生日这一天,我买了蛋糕和礼物回家。
②父亲有些意外,他根本没想到我能记着他的生日。他高兴得手足无措,在家门口转来转去,一会儿弯腰扶扶倚在墙边的扫帚,一会儿挥手去赶来凑热闹的鸡。我把买给他的礼物——一件外套拿出来,让他穿上试试。他不好意思起来,装作不在意地说:“不就是个闲生日嘛,买什么衣裳。”
③我说:“爸,闲生日也要过,以后每年我都给你过。”心下却黯然,父亲都72岁了,又有几个生日好过?
④父亲却满足得“呵呵”笑起来,我看到他混浊的眼里有亮亮的东西闪现,我的举手之劳,一定在他心里掀起了万顷波澜。我和母亲在厨房里做饭,就听到他在外面大着嗓门不厌其烦地告诉邻居二爹:“我家二丫头特地请假回来给我过生日。不就是个闲生日嘛,还给我又买衣裳又买蛋糕的。”
⑤母亲不屑,说:“你爸就爱吹牛。”脸上,却荡满笑意——母亲也是欢喜的。
⑥饭桌上,不胜酒力的父亲喝多了,他颠三倒四地叨叨:“我真幸福啊!”
⑦我笑看可爱的老父亲,心里惭愧,从前的日子,我疏忽父母太多。好在还有当下的日子,我可以弥补。
⑧出门去,微风轻拂。午后的村庄,安静得很像一捧流水,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了——其实,孩子也没见着几个。只有几条狗,主人似的,满村庄溜达,不时吠上一两声。我以为,它们是寂寞了。
⑨我去田间转悠。这里,那里,都曾留有我的少年光阴。我在地里挑过猪草、羊草,掰过玉米,拾过棉花。我熟悉很多植物:车前子、牛耳朵、婆婆丁、野蒿、黄花菜、苜蓿、菖蒲和苦艾。一蓬一蓬的苇花,在风中起舞,它们让我的目光在上面逗留了很久。
⑩一个妇人在沟边锄草,身子都快躬到地上去了。她的头巾的一角被风撩起,露出花白的头发——竟然那么老!记忆里,她编着一根乌黑的长辫子,健壮结实,挑着担子也能健步如飞。
我站定看她,她也看我,许久,她“哎呀”一声:“这不是梅吗?”21*cnjy*com
我看着她笑,在心里找着话。说点儿什么好呢?我没找到。她大概也找不着要说的话,就从地里拔了一棵白萝卜给我,说:“没有空心呢。”我接过,摘了路边的蚕豆叶子擦擦,“咔嚓”咬了两口——小时候,村里人都是这么干的。我们一村的人,也都是这么干的。
她呵呵笑起来,很开心的样子。“你真孝顺啊!”她终于又说一句。
我赧颜,又有些伤感。我听说过她的两个儿子,一个远去云南,做了人家的上门女婿;一个常年在外打工,极少回家。地里的荠菜花开得星星点点,奔放灿烂是春天的事。麦苗儿却绿滴滴的,让人忍不住想揪一把吃。
望见麦田中的坟。这儿一座,那儿一座,那里住着我熟悉的村人。我祖父祖母的坟也在。隔着不远的距离,我在心里向他们致敬。
有他们在,村庄便永远在。
7.文章第⑥段中,父亲颠三倒四地唠叨:“我真幸福啊!”请简要概括父亲的“幸福”体现在哪里。(4分)
(1)高兴得手足无措;(2)试穿衣服时不好意思,装作不在意的话;(3)满足的笑中泪光闪现;(4)不厌其烦地告诉邻居二爹;(5)喝多了酒。(4分。任答四点即可)
8.赏析文章第⑧段画线的句子。(4分)
只有几条狗,主人似的,满村庄溜达,不时吠上一两声。
“满村庄溜达”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狗以人的动作,写出了村庄的人少(1分);“不时吠上一两声”运用以动衬静(以动写静)的手法,写出了村庄的安静(1分)。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村庄只剩下老人的安静和寂寞。(2分)(意思对即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9.联系上下文,体会下面句子流露了“她”(妇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你真孝顺啊!”她终于又说一句。
对“我”的称赞,对“我”父母的羡慕,对合家团聚的渴望,对自己不能和家人团聚的无限伤感。(意思对即可)
10.文章题目若改成“父亲的生日”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不好。“父亲的生日”只是文章的一部分内容,文章还写了作者在家乡田间的见闻感受(1分),作者一方面表达了要孝敬老人,关注留守老人(1分);另一方面还抒发了对家乡的敬意,呼唤人们不要忘记家乡(1分)。若改成“父亲的生日”就表达不出如此丰富的内涵(1分)。(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共12分)
远去的乡村记忆·锄头
樵 夫
①我在快摸黑的时候出去了,走时和我妈说了声我出去一下。我的母亲在灶间拍打了一下灶膛里的火应了一声。我的母亲不知我去干啥,应声湿闷,仿佛一把还没晒干的柴塞进灶膛里发出的声音。我在我家门后没有找到一把锃亮的锄头,两把锄头扔在那仿佛弃物,锄头的豁口上沾满了陈年的土圪瘩,锄柄不仅落满了灰尘,而且十分的糙手。我记得我暗地里望了我母亲足足有一分钟,那有些佝偻的身子是无论如何已对付不了那锄头的。
②从城里回到这个村庄时,太阳在头顶上明晃晃的。村庄的地垄上没有看见一柄锄头在移动,也没有看见一柄锄头啃进地头上的泥土在歇息。三月的天,麦子应该疯长,棉花苗也应该冒出地面了,我站在地垄上张望,杂草蔓延,杂草呼啦啦地摇曳,我想应该有柄锃亮锃亮的锄头来收拾它们。坡地里,还有那片被乡村小道分成两大片的地里都没一个人影。怎么会没一个人影呢。我纳闷。我还是能读懂乡村季节这页书的,春天快来时浸谷子种秧,春天来时地里原本看上去啥也没有的地方呼啦啦地麦子就返青了,韭菜宽般的叶片就青得贼亮,五六月间收割油菜了,八九月间摘棉花了……乡村的日子过得像日子,有痕有迹。但这些都依赖于一柄一柄的锄。没有锃亮的锄头,乡村的日子就会过成一锅粥。该收割麦子时没有麦子,该收拾油菜时没油菜,该摘棉花时那些地垄上空荡荡的,时间的印痕就被乡村弄丢了。www.21-cn-jy.com
③我走了大约二里地远,一把锄头也没遇着。走到九根家屋前时,还是没遇到一柄锄头,我心里头咯噔一下,仿佛看见心头长满杂草。九根家的屋子是这个村子最外围的屋子。
④快摸黑时,锄头们再锋利再能干也都会回家的,锄头们从来不蛮干,日头落山,地里头的东西看上去都朦朦胧胧的,锄头再能干也不敢很牛皮地说能把麦子与杂草分得清清楚楚,甚至也不敢说能把杂草和棉花苗分得清清爽爽。所以,我知道天一擦黑,锄头们就抬腿回家。它们大都安睡一宿,第二天等日头一出就再迈出腿去。所以,这时是见见锄头们最好的时间。
⑤我家后屋正对着一排屋子,它们是福祥家、生宝家和银柳家的正门。锄头大都放在屋子正门的后面,随意点的话也会放在正门的外墙边。锄头的多少是一个家家力或者说家势的显示,锄头锃光瓦亮的程度显示着这个家劳力强壮的程度,你想想,一个无缚鸡之力的男人或者说女人,有谁能把一柄锄头侍弄得闪亮,有谁能把那锄柄握捋得油亮。所以,在乡村即便某人受了委屈想吵嘴,气冲冲地走到人家门口,看见排列在门口的长长短短的一柄柄锄头,就偃旗息鼓了。
⑥转了一圈我失望了,我愣愣地立在福祥他们家的门口。他们几户人家也没有什么上好的锄头,锄头的豁口也是经年没有打磨,钝得很。围着我看的小孩我一个也不认得。我不知道那些地里的东西是谁去侍弄,不知道那些蔓延的杂草由谁去收拾。我问福祥他妈,她说还有谁去,还不是他们这些人去弄,种归种,收不了几粒东西。锄头也握不动了,一个人埋头在一大片地里,要闷死。她嗬嗬地笑,嘴张了张,空空的啥也没再说。都七十好几的人了,能说些什么呢。说话也是件费力气的事。
⑦门吱扭一声,福祥妈苍老的身影没进了一团黑里,什么也看不清,只觉得一团浓重的黑在搅动着这个乡村即将来临的夜。我在那个巴掌大的空地上愣着,思绪如福祥家摁亮的那盏小灯。她说得对哦,一个人隐没在麦子地里或者油菜地里或者棉花地里,握着锄头一俯一俯,一会儿就会觉着累,锄头再锋利有时也无济于事,许多的活不是一天半天就能干完的。锋利的锄头是要结伴而行的。别说它只是件物什,只是件手中的劳动工具,它一样通人性,有许多的伴,它干再多的活也不会累。早些年,我记得生活并不比现在好,大伙儿扛着闪亮闪亮的一柄锄头来到麦子地里,那地一望无垠啊,大家干得一点不花气力,锄草时准而狠,锄头伸到的地方杂草被应声拖进泥土,过会儿大伙支着锄柄说说话。即使是分地到户了,福祥的锄头也会邀上银柳或生宝的锄头一块上地里去,隔个时辰锄头也会迈过两垅麦子地聚在一块歇歇,点根烟。火光一闪一闪,人看着心里也暖和起来。
⑧回到家,我提起锄头在灯下看了好一会儿,用手去试了试锄头的豁口,钝得很。我明白我无法指望我的母亲将这柄锄头的记忆带回从前。
11.请仔细阅读文章,根据示例,理清内容和作者情感变化的轨迹。(4分)
①从城里回到村庄 走到九根家屋前 立在福祥家门口
没看见一把锄头在移动 一把锄头没遇上 ④他们几家也没有上好的锄头
②纳闷 ③失落、失望 忧虑发愣
12.结合人物言行,说说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我的母亲不知我去干啥,应声湿闷,仿佛一把还没晒干的柴塞进灶膛里发出的声音。
(2)门吱扭一声,福祥妈苍老的身影没进了一团黑里,什么也看不清,只觉得一团浓重的黑在搅动着这个乡村即将来临的夜。
“湿闷”表明声音沉闷,“搅动”说明行动迟缓(2分)。这两个词表现两位母亲的衰老和对农事的无奈,同时也表现现在乡村失去了曾经的活力,而变得荒芜和衰老。(2分)
13. 文学评论家雪弟先生评论此文:“锄头这件物件灵动无比,有着丰富的人性。樵夫是通过回望乡村物事深情追忆远去的乡村生活。”请你在文中找出表现“灵动无比,有着丰富的人性”表现“远去的乡村生活”的句子(至少2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4分)
示例:“快摸黑时,锄头们再锋利再能干也都会回家的,锄头们从来不蛮干”,写出了宁静的乡村生活,依时、依季节耕作,遵循自然,从容生活(2分)。“隔个时辰锄头也会迈过两垅麦子地聚在一块歇歇,点根烟”,写出了乡村人的热情、纯朴,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人情浓,乐趣多,与焦躁、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不同(2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17题。(共10分)
(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①。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建炎②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③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的藏件时观音,多广笔也。
【注释】①本李伯时家小史:李伯时,北宋名画家。小吏,小书童。②建炎:南宋高宗的年号。陷贼:落入敌人之手。贼,这里指金兵。③图,画。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
A.加:万钟于我何加焉/弗敢加也
B.得:二者不可得兼/必有得天时者矣
C.甚:所恶有甚于死者/甚矣,汝之不惠
D.美:今为宫室之美为之/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解析:A项“加”分别为益处/虚报;B项“得”均为得到;C项“甚”分别为比/太,非常;D项“美”分别为华美/美丽)
15.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16.简要说明语段(一)的论证思路。(3分)
开篇用生活中的现象设喻,以“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引出后面选择“生”与“义”的问题;接着从正面和反面阐述 “义”的重要性;最后从反面举例,说明不能见利忘义。
17.语段(二)中,赵广的哪件事最能体现语段(一)的观点?请用自己的话陈述。(3分)
贼人让他画所掳来的妇女,他坚决拒绝。贼人拿刀威胁他,他也不屈服。(3分)
附语段(二)参考译文:
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就侍奉在左右,时间长了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是画马,几乎和李伯时所作的一样。建炎年间,他落在金兵手里。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让他画抢来的妇女。赵广毅然推辞作画,金兵用刀子威胁,赵广依然不答应,金兵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而赵广其实是用左手作画的。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又过了几年,赵广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8-19题。(共4分)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8.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展现的画面。(2分)
雄雎鸠鸟在河中央长满青草和鲜花的小岛上悠闲地边散步边不停地鸣叫,它的歌声清脆悦耳,它在寻找自己的配偶。(2分)
1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中男主人公情感变化的过程。(2分)
由初遇时的爱慕到离别后的思念再到想象与姑娘成婚的美好愿望,诗的感情真挚热烈,回环咏唱的章法,使热恋之情步步推向高潮。(2分)
四、作文(50分)
20.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题目:扬起 的风帆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商人请人们帮忙把陷在泥泞中的货车拖出来,并约定按每人出力的大小支付酬劳。两个滑头混在人群中,喊着响亮的号子,做出夸张的表情,但并不真正用力。事后,两个滑头只分到很少一点钱。他们去质问商人,商人说:“我没有注意你们的号子、表情,我只注意你们留下的脚印。”众人朝商人手指的方向望去,两个滑头的脚印都非常浅,而那些真正卖力气的人,脚印都深深地印在土地上。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