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 )(2分)
A.涨价/涨红 哄笑/一哄而散 不知好歹/好高骛远
B.唿哨/树梢 阔绰/卓尔不凡 淡妆浓抹/银装素裹
C.间或/中间 乐意/天伦之乐 左右为难/大难临头
D.走散/散开 晌午/一声不响 断壁残垣/持之以恒
(解析:A.zhǎng/zhàng, hōng/hòng, hǎo/hào;B项;C.shào/shāo, chuò/zhuó, zhuāng/zhuāng;C.jiàn/jiàn,lè/lè,nán/nàn;D.sàn/sàn, shǎng/xiǎng, yuán/hé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2分)
A.腌臜 短衣帮 亡刺在背 如坐针毡
B.捯气 乱蓬蓬 一气呵成 眉开颜笑
C.隐匿 茴香豆 妙手回春 不屑置辨
D.荣膺 破夹袄 望眼欲穿 吹毛求疵
(解析:A项“亡”应写为“芒”;B项“颜”应写为“眼”;C项“辨”应写为“辩”。)
3.古诗文默写。(8分)
(1)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杜甫《登楼》)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白居易《观刈麦》中描写丰收景象的句子是: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4)同样是写塞外风光,作者岑参的感受却完全不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借描写雪景来展现了边塞绮丽瑰异的风光,给人以清新俊逸之感;“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借风沙的猛烈,表现了人物的豪迈,给人以雄浑壮美之感。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做答)(4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填空。
一个清晰而离的很近的声音突然大叫:“婚礼不能继续举行,我宣布存在着障碍。”……我瞧见罗切斯特先生的双唇被一个狞笑扭曲了,他嘟囔地说:“老天作证!我很留神不让人听说有这件事,至少不让人听说有各这样称呼的她。”
语段中加点的“我”是简 爱(人名),罗切斯特所说的“这件事”指罗切斯特隐瞒了有一个瘋妻子的事情(或罗切斯特结过婚;罗切斯特有妻子)(事件)。
(2)(成都中考)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将《水浒传》翻译成英文时,为小说取名“四海之内皆兄弟”。下面三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故事中,哪一个最能体现译者的命名意图?请作出选择,并简述理由。
A.武松醉打蒋门神 B.李逵打死殷天赐 C.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C.鲁智深大闹野猪林。鲁智深看见自己的朋友林冲饱受磨难,自己看不过,而拔刀相助,这一点很使人感动。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数字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带来的不仅是微课,还有创客教育。在学习的个性化时代,二者需要结合互补。学生不
但可通过在线学习获得知识,而且还能在学校的创客空间设计制作,发挥创造才能。从这个意义上看,创客空间将成为学习变革的下一个支点。总之,创客教育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创客文化的普及特别是实践的深入,我们对它的理解也将不断加深。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8分)
实验中学九年级(1)班组织了一次“与小说人物对话”的读书活动,请你按照相关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都是你们惹的“祸”】
(1)在小说人物艺术画廊中,一个个鲜活的、个性突出的人物穿越时空,永远飞翔在文学的天空。这不,简·爱与林黛玉就这样相遇了,她们同是寄人篱下的孤女,惺惺相惜。可偏偏来了个多事的猪八戒,他硬是要对两人作一番评头论足。于是吸引了一群好事之徒的热议,她们的“粉丝”竟然互相攻击起来了,请你为她们写出相应的理由。(4分)
①简·爱的“粉丝”:我不喜欢林黛玉,理由是林黛玉尖刻任性,多愁善感,不坚强,动不动就流眼泪。
②林黛玉的“粉丝”:我不喜欢简·爱,理由是简·爱太桀骜不驯了,太坚强独立了,缺乏女性的温柔。
【活动二:我为你正名】
(2)文学作品对人物的刻画往往带有作者明显的感情倾向,以致作品中的人物与历史中的原形有很大的出入,曹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试结合你的阅读感受和学习历史的体会,谈谈你对曹操的认识。(4分)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个诡计多端,嫉贤妒能,生性多疑的奸雄。
历史中的曹操:是一位胸襟坦荡、有雄才大略、求贤若渴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 (眉山中考)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共16分)
快手刘
冯骥才
①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我有时待在家里闷得慌,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②快手刘是个摆摊卖糖的大胖汉子。随身背着的绿色小木箱,上面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很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他两手各拿一只茶碗,您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个红球儿,您连眼皮都没眨一下,只见他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嘿!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
③有一次,我亲见他手指敏捷灵活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想揭他老底,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我看见了!”“您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不会吧!您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谁知快手刘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怎么碗下边什么都没有呢?快手刘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面。怪,怪,怪!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声。“怎么样?您输了吧!不罚您钱,买块糖吃就行了。”我臊得脸皮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围了几圈的人后边去。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神奇无比,那时他是我最佩服的人。我童年和少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他令人痴想不已的表演中慢慢消磨掉的。
④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快手刘带给我的美好故事,就像鲜活的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
⑤高二暑假回家,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围着什么又喊又叫,走近一看,竟然是快手刘!他依旧卖糖葫芦和变戏法,但那只木箱,已经破损不堪,再也看不出先前那悦目的绿色。再看他,饱满的曲线没了,尖尖的骨形突露,眸子没了光彩。这双手尤其使我吃惊,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手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他抓住两只碰得破破烂烂的茶碗口,缓慢迟钝地翻来翻去,四个小球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撞在碗边上,一会儿从手里掉下来。
⑥孩子们叫起来:“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呢!”叫声让他慌张不已,手抖抖索索,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球在哪儿了,无怪乎周围的看客只是寥寥无几的孩子。
⑦“在他手心里!绝对没错!”孩子们吵着闹着叫他张开手,他却攥得紧紧的,几乎用请求的口气说:“是在碗里呢!我手里什么也没有……”可这些稚气的小孩儿偏偏不依不饶,非叫他张开不可!他哪能张开?一张开,就会漏洞百出。我真不愿意看见他这幅窘相,走到孩子们中间,用手指那木箱说:“球在这箱子上呢!”
⑧孩子们被我这突如其来的话,弄得莫名其妙,都瞅那木箱。就在这时,我瞥见快手刘用一种尽可能快的速度把手里的小球儿塞在碗下边。“球在哪儿呢?”孩子们问我。
⑨快手刘笑呵呵地翻开地上的碗说:“瞧,就在这儿哪!怎么样?您们说错了吧?买块糖吧!”孩子们给骗住了,再不喊闹。一两个孩子掏钱买糖,其余的一哄而散。只剩下我和快手刘呆立在那儿,他灰蒙蒙的眸子里充满疑问,显然他不明白,我这个陌生的青年何以要帮他解困。
⑩在饱经风霜的岁月里,艺人的高超技艺,却没有人来传承,他晚年竟变得如此凄凉,为什么呢?我陷入了沉思之中。
7.阅读全文,用文中原词填写下表。(4分)
时间 快手刘的手 快手刘的演技 观 众 “我”的表现
“我”童年时 敏捷灵活 (2)神奇无比 围了几圈 揭他老底
“我”高二暑假 (1)缓慢迟钝 漏洞百出 (3)寥寥无几 (4)帮他解困
8.品析下面的词或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4分)
(1)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挤”字有何表达效果?)
“挤”字写出了观众之多,侧面烘托了快手刘的表演精彩,引人入胜。(2分)
(2)“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呢!”(连用三个感叹号,有何作用,)
加强肯定的语气,肯定孩子们判断正确性,侧面表达了快手刘表演的失误、不灵。(2分)
9.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第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①结构上:承上启下(或:过渡作用)。(2分)
②内容上:交代了“我”很久没看“快手刘”表演的原因,或对他过去表演的怀念,为下文写快手刘的苍老、表演失误做铺垫。(2分)
10.标题为“快手刘”,文章却用大量笔墨写他表演“不灵”,这样写有何目的?请结合文意分点简说,至少说4点。(4分)
(1)写“快手刘”表演的不灵,与前面形成鲜明对比;(2)突出了“快手刘”晚年生活的悲凉;(3)表达了“我”对像“快手刘”一样的俗世奇人老无所依的深切同情;(4)同时也表达了对民间文化技艺传承问题的一种担忧。
(二) (舟山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共12分)
搭车记
小时候,黎鸣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警察。每当在电影里看到警察说“我是警察”时,他觉得忒威风。几年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分到市公安局当了一名警察。
黎鸣家在两百里之外的农村。回家时,先从市长途汽车站坐车到县长途汽车站,然后再坐通乡镇的公共汽车,到镇上下了车,再步行三公里才到家。从市内到县里,车十分钟一趟,很方便,但从县里到镇上,就比较麻烦了,有时,两个小时也发不了一趟车。
黎鸣开始试着搭车,是在上班一年之后。这一天,他站在回家的路口,学着港台片上警察的样子,拦住一辆面包车,然后出示了警官证说,我是警察,想搭你的车。司机打量了一下他全身的警服,并没看他的证件,就痛快地说,上来吧。上车后,通过交谈,才知道司机是黎鸣家所在的镇街上的,在镇政府旁边开了一家饭馆,每隔几天开车去县城买一次菜。到了镇上后,司机主动说,你离家还远,我送你吧。从镇上到村里三公里的路程,步行需要半个小时,而坐车,五分钟就到家门口了,省了他以前的步行之苦。
第一次搭车,黎鸣觉出了搭车的好处,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自此,每次回家,他都在县城搭车,而且每次都能如愿。这更使他感觉到了当警察的优越性。
后来,黎鸣又从市内开始搭车了,从市里搭到县里,再从县里搭到镇上。运气好的时候,还能直接从市里搭到镇上。他搭的每一辆车,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他送到家门口。
黎鸣对工作也很努力,几年后,被提拔为户政科副科长。秋天的一个周六上午,黎鸣又站到了作为交通枢纽的路边上,想搭车回家。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驶过来,他招了招手,轿车在他面前停下了。车停下后,黎鸣才看清,这是一辆 2.8排量的“奥迪 A6”。他迟疑地放下了手,因为坐这种车的,不是领导,就是大老板, 他以前可从不搭这么高档的车。车窗玻璃缓缓下降,司机探出头问他,有事吗?
黎鸣说,我……想搭个车。这是他搭车以来第一次说得这么迟疑。去哪里?黎鸣说出了他所在的那个县那个镇的名称。司机说,我这车去省城,不顺路。好好!那你快走吧!黎鸣竟然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时,从车内传出一个浑厚的男人的声音,上来吧,搭一段也行呀。
黎鸣一想,去省城虽然不顺路,但从最近的路段下车,离他所在的镇也只有十几公里了,应该能搭到车。就拉开车门上了车。
后排坐着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微胖,两个鬓角已经泛白。
男人主动问,小伙子,在哪工作呀?
黎鸣掏出警官证,递给男人说,我在市公安局,这是我的证件。
男人看了看他的证件,还给了他。
静了片刻,男人又问,小伙子,经常回家吗?黎鸣说,每周都回。
经常搭车?黎鸣点了点头。
那,你为什么不坐客车呢?黎鸣说,要倒好几次车,不方便。
你每周都回家干什么?
看我的母亲。
你母亲一个人在家?
是的。
那为什么不接来一起住?
那得等分了房子,我现在还住着集体宿舍。
男人再也没有说话。
到了该停车的时候,男人说,别停了,还有时间,把他送回家。黎鸣说,这怎么好意思?男人说,这有什么?举手之劳。
一直到了黎鸣的家门口,黎鸣下了车,对男人说,真的谢谢您了!
男人说,这是应该的,你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为你服务的。
这句话把黎鸣扔进了雾谷。但很快,黎鸣就把这件事情忘掉了。
一天早上,刚上班,局长一个电话把黎鸣召到办公室。
局长问,你是不是搭过省公安厅马厅长的车?
黎鸣愣了一下后,马上明白过来,感觉要大祸临头了。因为,根据纪律,非公务行为,是不允许利用职务之便随便搭车的。
一瞬间,他的汗就下来了。他胆怯地看着局长问,我……我是不是……给你惹麻烦了?
局长“哼”了一声说,瞧你这点儿胆,搭车时的胆儿哪去了?
他羞愧地低下了头。
好了,没什么事。局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马厅长是和我一起开会时顺便提起的,他表扬了你,说你孝顺,每周两天的休班时间都不去休闲娱乐,而跑到农村去看望你的母亲,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这样的了……
从此,黎鸣再也没有搭过车。
(选自小小说集《玉米的馨香》,有删改。作者邢庆杰)
11.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
(1)回家时,先从市长途汽车站坐车到县长途汽车站,然后再坐通乡镇的公共汽车,到镇上下了车,再步行三公里才到家。(结合加点词语分析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2分)
加点词语一方面写出了黎鸣回家路途遥远,另一方面也是为后文做铺垫。(2分)
(2)男人说,这是应该的,你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为你服务的。(这句话有何意味?) (2分)
表现了马厅长说话的幽默与含蓄。巧妙地提醒黎鸣“为人民服务”应当是工作的宗旨,委婉批评了黎鸣利用警察身份搭车的违纪行为。(2分)
12.小说详细描述了黎鸣第一次搭车的情景,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①意在通过对黎鸣第一次搭车过程的具体描述,表明黎鸣以警察身份搭车非常顺利,显得真实可信;②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写他后来一直利用警察身份搭车以至发展到碰巧搭上了马厅长的车等)作了铺垫,使得下文情节发展(马局长约谈黎鸣事件)顺理成章。(每点2分)
13.文中马厅长、公安局长没有对黎鸣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你是否认同他们的做法?请结合文本和生活经验,陈述观点和理由。(4分)
示例一:认同。一是因为黎鸣是个优秀的青年,孝顺母亲,工作出色(2分);二是黎鸣的违规行为并不严重,通过对他的约谈、警示,黎鸣已经认识到错误,不必再处分。事实证明“黎鸣从此再也没有搭过车”。这样人性化处理,体现了领导者的通情达理、体察民情,起到了保护、 鞭策作用(2分)。 示例二:不认同。一方面,原则、制度必须遵守,人情不能超越法纪。因人而异的处理会导致不公(2分)。 另一方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因为情节轻微而不加以重视,就有可能会使一些违纪者产生侥幸心理,进而一犯再犯,最终走到无法挽救的地步。文中黎鸣起先在县城搭车,后来逐渐发展到从市内开始搭车即是明证(2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17题。(共10分)
(一)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选自《墨子·公输》)
(二)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①,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②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选自《墨子·贵义》)
【注释】 ①处:闲居。②如:应该,应当。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舍其文轩 舍:舍弃,丢弃
B.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敝:破旧
C.此为何若人 何若:什么样的
D.必为有窃疾矣 疾:大病
(解析:D项“疾”为“毛病”。)
15.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我认为大王您派人攻打宋国,是同这个害偷盗病的人的情况一样。
16.语段(一)表明了墨子“非攻”(或:反对战争)的主张;语段(二)画线句子体现了墨子坚忍不拔(或坚守信念)的品质。(2分)
17.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往往体现在类比推理上,请结合语段(一)和语段(二)说明。(4分)
示例:语段(一)中墨子先用一个假设,诱使楚王说出“必为有窃疾矣”,然后连用三个对比,极言楚国物产丰富和宋国物产贫乏,从而类推出楚国攻宋是和有“窃疾”者“同类”的结论。(2分)语段(二)中墨子先假设“一人耕而九人处,耕者益急”,类推出“天下莫为义,子如劝我”的结论。(2分)
附语段(二)文参考译文:
墨子从鲁国到齐国,探望了老朋友。朋友对墨子说:“现在天下没有人推行义,你何必独自受苦去推行义,你不如停止吧。”墨子说:“如今这里有一个人,他有十个儿子,但只有一个儿子耕种,其他九个都闲着,耕种的这一个就不能不更加紧迫地干活啊。什么原因呢?因为吃饭的人多而耕种的人少。现在天下没有人推行义,你应该勉励我,为什么还制止我呢?”
(广元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8-19题。(共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8.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2分)
虚实结合。(1分)实写词人醉后灯下“看剑”,虚写“梦回”军营生活及点兵出征的场景。(1分)
1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2分)
表达了作者建功立业的豪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2分)
四、作文(50分)
20.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题目: 悄然绽放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在广西某福彩投注站,彩民彭先生买了一张“刮刮乐”福利彩票,但是他还没把彩票刮干净,看仔细,就随手把它扔进了垃圾桶,彩票站的罗老板看见了,就把那张彩票捡了起来刮干净,发现那张彩票有一个数字“53”与中奖号码“53”刚好对上,于是他再刮到右边的资金区,显示奖金是5 000元,罗老板立即追上彭先生,并告诉他:“先生,你中大奖了!……你差点把大奖丢掉!幸好我帮你看了一下!”彭先生听了又惊又喜,为刚才的粗心大意后悔不已。然后他感激地对罗老板说:“太感谢您了!多亏了您的细心。罗老板您真是个诚信的彩票销售员!”
彭先生领了奖金后,为表示谢意要请罗老板吃饭,罗老板婉言谢绝了。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作文略